菥蓂[植物]

菥蓂[植物]
菥蓂[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菥蓂(),一年生草本,高9-60厘米,無毛;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基生葉倒卵狀長圓形,長3-5厘米,寬1-1.5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抱莖,兩側箭形,邊緣具疏齒;葉柄長1-3厘米。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直徑約2毫米;花梗細,長5-10毫米;萼片直立,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圓鈍;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2-4毫米,頂端圓鈍或微凹。 全草可入藥,具有清肝明目,清熱利尿等功效,主治腎炎、子宮內膜炎。可以食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菥蓂 菥蓂

一年生草本,高9-60厘米,無毛;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基生葉倒卵狀長圓形,長3-5厘米,寬1-1.5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抱莖,兩側箭形,邊緣具疏齒;葉柄長1-3厘米。

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直徑約2毫米;花梗細,長5-10毫米;萼片直立,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圓鈍;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2-4毫米,頂端圓鈍或微凹。

菥蓂 菥蓂

短角果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3-16毫米,寬9-13毫米,扁平,頂端凹入,邊緣有翅寬約3毫米。種子每室2-8個,倒卵形,長約1.5毫米,稍扁平,黃褐色,有同心環狀條紋。花期3-4月,果期5-6月。

分布範圍

菥蓂[植物] 菥蓂[植物]

分布幾遍中國。生在平地路旁,溝邊或村落附近。亞洲、歐洲、非洲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種子油供制肥皂,也作潤滑油,還可食用;全草、嫩苗和種子均入藥,全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種子利肝明目;嫩苗和中益氣、利肝明目;嫩苗用水炸後,浸去酸辣味,加油鹽調食。

菥蓂[植物] 菥蓂[植物]

【功能主治】

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和中開胃。用於闌尾炎,肺膿瘍,癰癤腫毒,丹毒,子宮內膜炎,白帶,腎炎,肝硬化腹水,小兒消化不良。

種子:祛風除濕,和胃止痛。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痛,急性結膜炎,胃痛,肝炎。

①《本經》: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

②《別錄》:療心腹腰痛。

③《藥性論》:治肝家積聚,眼目赤腫。

【用法用量】全草0.3~1兩,種子3~4錢。

【注意】

①《本草經集注》:得荊實、細辛良。惡乾薑、苦參。

②《藥性論》:苦參為使。

【附方】

①治腎炎: 菥蓂鮮全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產後子宮內膜炎: 菥蓂乾全草五錢。水煎,調紅糖服。 (《福建中草藥》)

【藥理作用】

黑芥子甙本身無刺激性,一旦水解成芥子油後,刺激性很強,有殺菌作用。亦可用於痛風,以增加尿酸排泄。

醫藥

《部藏標》,《藏標》。

【僳僳藥】俄賽俄:全草治小兒消化不良,腎炎,子宮內膜炎,肝炎,肺膿瘍,關節疼痛 及癰癤腫毒;種子治目赤紅腫,風濕性關節炎,胃腹疼痛《怒江藥》。全株治小兒感冒,發燒,咳嗽《滇省志》。

【白藥】遏蘭萊:全草治腸炎,闌尾炎,肺膿瘍,癰癤腫毒,丹毒,子宮內膜炎,白帶,腎炎,小兒消化不良;種子治風濕性關節炎,腰痛,急性結膜炎,胃痛,肝炎《大理資志》。

【朝藥】(marneyi):種子主治目痛,淚出,眼赤,肝家積熱《民族藥志二》。

【蒙藥】橫格日格一額泊斯:全草或種子主治目赤腫痛,腎熱,肝熱,肺熱,腰腿痛,睪丸腫脹等《民族藥志二》。畢日嘎,衡格日格一烏布斯:種子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痛,急性結膜炎,胃痛,肝炎《蒙藥》。

【藏藥】折嘎:全草主治肺炎,目赤腫痛,瘀血腹痛;種子主治咳嗽,腎炎《民族藥志二》。寨卡:種子用於肺熱,咳嗽,腎病,淋病,消化不良,嘔吐《部藏標》。寨嘎:種子用於腎炎,小便不利,咳嗽,消化不良《藏標》。折尕哇:種子治腎炎,肺炎等病《青藏藥鑒》。折嘎:全草治肺炎,闌尾炎,目赤腫痛,瘀血腹痛,關節痛;種子治咳嗽,腎炎,淋病《藏本草》。折嘎哇:全草及種子主治培根木布病,黃水病,肺熱病,腎熱病。種子可用於食欲不振《中國藏藥》。赤嘎,折嘎帕:全株治肺炎,目赤腫痛,腹痛;種子治腎炎,咳嗽《民族藥志二》。

全草(蘇敗醬):甘,平。和中益氣,利氣,消腫,清熱解毒,利肝明目。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水腫,肝炎,肺癰,關節痛,癰腫癤毒。種子:辛,涼。清熱解毒,明目,利尿。用於目赤紅腫,風濕關節痛,脘腹痛。

鑑別方法

性狀鑑別 全草長15-55cm。根細長圓錐形;表面灰黃色;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莖圓柱形,直徑l-5mm;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有細縱棱;質脆易折斷,折斷面中央有白色疏鬆的髓。葉多碎落。總狀花序生於整枝頂端及葉腋。短角果卵圓形而扁平,長0.8-1.5cm,寬0.5-1.3cm;表面灰黃色或灰綠色,中央略隆起,邊緣有寬翅,寬1.5-3mm,兩面中央各有1縱稜線,先端凹陷,基都有細果柄,長約1cm;假隔膜縱分成2室,每室有種子5-7粒,果實開裂後,留下一紡錘形的白色膜狀中隔。氣微,味淡。以果實完整、色黃綠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方形薄壁細胞,外平周壁增厚,棱背處尤厚。皮層為5-10餘列薄壁細胞。中柱鞘纖維淺黃色,數個至十數個成群,壁微木化或非木化。韌皮部狹窄,木質部導管多角形,直徑10-55μm,淺黃色,常數個成群。維管束間為淺黃色的木化纖維所充滿,寬10-25列細胞。髓部寬闊,周圍5-10列細胞壁稍厚,木化,具圓形或長形單紋孔。

化學成份

全草含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內有黑芥子甙(sinigrin)。

白花菜目(一)

烏蘇里葶藶
外折糖芥
烏頭薺屬
烏頭薺
歪葉山萮菜
霧靈香花芥
無隔薺屬
彎梗芥屬
彎梗芥
彎蕊芥
汶川彎蕊芥
彎蕊芥屬
無莖條果芥
無毛條果芥
無瓣蔊菜
無毛大蒜芥
彎角四齒芥
無毛蚓果芥
無柄山柑
文山山柑
無毛黃花草
商陸
四棱薺
疏毛垂果南芥
深葉南芥
山芥屬
三小葉碎米薺
碎米薺
四川碎米薺
碎米薺屬
腎葉碎米薺
濕生碎米薺
山芥碎米薺
水田碎米薺
少花高原芥
雙脊薺
雙脊薺屬
山西異蕊芥
蛇頭薺屬
蛇頭薺
衰老葶藶
山葶藶
山俞菜
山菜葶藶
山景葶藶
疏花葶藶
四川糖芥
山柳菊葉糖芥
三角葉山萮菜
山萮菜屬
山葵
四棱薺屬
菘藍
三肋菘藍
菘藍屬
絲葉芥屬
絲葉芥
三葉彎蕊芥
澀薺屬
澀薺
雙果薺
雙果薺屬
沙芥
沙芥屬
蔊菜屬
蔊菜
山芥葉蔊菜
水蒜芥
曙南芥
曙南芥屬
四齒芥屬
四齒芥
四川菥蓂
山菥蓂
雙湖念珠芥
山柑
山柑屬
少蕊山柑
水田七
沙梨木
鼠耳芥
諸葛菜
諸葛菜屬
紫菜薹
皺葉芥菜
榨菜
柱毛獨行菜
窄翅南芥
紫花硬毛南芥
錐果芥
錐果芥屬
重齒小葉碎米薺
紫花碎米薺
重齒碎米薺
浙江碎米薺
窄葉碎米薺
紫堇葉岩薺
浙江岩薺
紫莖錐果葶藶
總苞葶藶
錐果葶藶
中甸葶藶
總序阿爾泰葶藶
中國喜山葶藶
沼澤葶藶
沼生焊菜
柱形葶藶
芝麻菜
芝麻菜屬
紫花糖芥
紫花彎蕊芥
紫羅蘭屬
燥原薺
燥原薺屬
沼生蔊菜
準噶爾大蒜芥
鑽果大蒜芥
總狀叢菔
中亞羽裂葉薺
紫花棒果芥
舟果薺屬
舟果薺
窄葉蚓果芥
爪瓣山柑
總序山柑
皺子白花菜
醉蝶花
直鼠耳芥
羽衣甘藍
芸薹屬
野甘藍
油芥菜
油白菜
芸薹
圓葉南芥
玉山南芥
葉芽南芥
硬毛南芥
圓錐南芥
羽裂葉山芥
油菜花
羽葉肉葉薺
疣果匙薺
野亞麻薺
亞麻薺
亞麻薺屬
雲南亞麻薺
圓齒碎米薺
翼柄碎米薺
圓裂碎米薺
異堇葉碎米薺
岩生碎米薺
雲南碎米薺
異葉碎米薺
岩薺
岩薺屬
隱子芥屬
隱子芥
鹽澤雙脊薺
異蕊芥屬
異蕊芥
異果芥
異果芥屬
雲南葶藶
岩葶藶
伊寧葶藶
硬毛葶藶
愉悅葶藶
腋花糖芥
雲南糖芥
腋生彎蕊芥
硬果澀薺
葉城小蒜芥
有毛條果芥
羽裂條果芥
腋花芥
腋花芥屬
雲南大蒜芥
圓葉叢菔
羽裂葉薺
羽裂葉薺屬
鹽芥屬
鹽芥
雲南菥蓂
蚓果芥
陰山薺
陰山薺屬
野檳榔
野香櫞花
元江山柑
一枝黃花
魚木屬
魚木
異藥芥屬
異藥芥
亞東鼠耳芥
雪裡紅
西藏豆瓣菜
西洋菜
楔葉獨行菜
心葉獨行菜
腺莖獨行菜
香雪球
新疆庭薺
西伯利亞庭薺
星毛庭薺
小果寒原薺
小花南芥
新疆南芥
小灌木南芥
西藏肉葉薺
小果亞麻薺
小葉亞麻薺
細葉碎米薺
纖細碎米薺
心葉碎米薺
小葉碎米薺
腺萼碎米薺
小花碎米薺
西伯利亞離子芥
小花離子芥
線果高原芥
喜馬拉雅高原芥
香芥屬
腺果香芥
小果岩薺
穴絲薺屬
穴絲薺
線果芥
線果芥屬
腺毛播娘蒿
腺異蕊芥
西藏蛇頭薺
腺花旗桿
線葉花旗桿
小花花旗桿
小花葶藶
小果阿爾泰葶藶
喜高山葶藶
小花糖薺
錫金葶藶
西伯利亞葶藶
菥冥
星毛葶藶
喜山葶藶
纖細葶藶
狹葉彎蕊薺
狹果葶藶
西藏葶藶
細梗雲南葶藶
線葉葶藶
細柔山俞菜
小花糖芥
興安糖芥
小糖芥
星毛糖芥
西北山萮菜
細弱山萮菜
小葉半脊薺
香花芥
香花芥屬
小果菘藍
香雪球屬
狹葉彎蕊芥
新疆紫羅蘭
小葉高河菜
小蒜芥屬
小花小蒜芥
小柱芥屬
小單花薺
西藏燥原薺
新疆大蒜芥
線葉叢菔
狹葉叢菔
細葉叢菔
興隆連蕊芥
小鹽芥
新疆菥蓂
菥蓂屬
菥蓂
西藏菥蓂
西藏念珠芥
喜濕蚓果芥
小念珠芥
小綠刺
小刺山柑
小鼠耳芥
西藏鼠耳芥
喜馬拉雅鼠耳芥
薹菜
塌棵菜
頭花獨行菜
庭薺屬
條葉庭薺
台灣南芥
台灣山芥
團扇薺屬
團扇薺
條葉肉葉薺
天池碎米薺
台灣岩薺
葶藶屬
葶藶
橢圓果葶藶
天山葶藶
台灣葶藶
糖芥屬
糖芥
脫喙薺
脫喙薺屬
天山條果芥
條果芥屬
條葉連蕊芥
台灣山柑
托穆爾鼠耳芥
蕪青
蕪菁
蕪青油菜
無毛寒原薺
無毛肉葉薺
彎曲碎米薺
無莖桂竹香
武功山岩薺
彎缺岩薺
無苞雙脊薺
無瓣焊菜
無毛狹果葶藶

10版中國藥典新增藥材及飲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已由衛生部2010年第5號公告頒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執行。本版藥典與歷版藥典比較,收載品種明顯增加,其中新增藥材及飲片65種。本次任務為整理類任務,可添加摘要、信息模組、圖片、內鏈等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