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植物]

葶藶[植物]
葶藶[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葶藶,又名:葶藶子、寬葉葶藶、光果葶藶,十字花科、葶藶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單一或分枝,疏生葉片或無葉,但分枝莖有葉片;分布較廣,東北、華北、華東的江蘇和浙江,西北、西南的四川及西藏均有分布。 生於田邊路旁,山坡草地及河谷濕地。北溫帶其它地區都有分布。以種子入藥,主要功用是瀉肺降氣、消腫除痰、止咳定喘。 葶藶生於田邊路旁,山坡草地及河谷濕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葶藶 葶藶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45厘米,單一或分枝,疏生葉片或無葉,但分枝莖有葉片;下部密生單毛、叉狀毛和星狀毛,上部漸稀至無毛。基生葉蓮座狀,長倒卵形,頂端稍鈍,邊緣有疏細齒或近於全緣;莖生葉長卵形或卵形,頂端尖,基部楔形或漸圓,邊緣有細齒,無柄,上面被單毛和叉狀毛,下面以星狀毛為多。總狀花序有花25-90朵,密集成傘房狀,花後顯著伸長,疏鬆,小花梗細,長5-10毫米;萼片橢圓形,背面略有毛;花瓣黃色,花期後成白色,倒楔形,長約2毫米,頂端凹;雄蕊長1.8-2毫米;花葯短心形;雌蕊橢圓形,密生短單毛,花柱幾乎不發育,柱頭小。短角果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4-10毫米,寬1.1-2.5毫米,被短單毛;果梗長8-25毫米,與果序軸成直角開展,或近於直角向上開展。種子橢圓形,褐色,種皮有小疣。花期3-4月上旬,果期5-6月。

本種在形態上變化較多,有些地區的標本,寬葉變型特大(新疆);有的果實特長(新疆);有的莖幾乎不發育,成叢生較普遍(青海、西藏)。

生長環境

葶藶 葶藶

生於田邊路旁,山坡草地及河谷濕地。

分布範圍

葶藶 葶藶

分布較廣,東北、華北、華東的江蘇和浙江,西北、西南的四川及西藏均有分布。北溫帶其它地區都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葶藶 葶藶

葶藶,又名葶藶子

【拼音名】 Tínɡ Lì Zǐ

【英文名】 SEMEN LEPIDII/SEMENDESCURAINIAE

【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 獨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 或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Webb ex prantl的乾燥 成熟種子。前者習稱“北葶藶子”,後者習稱“南葶藶子”。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

【性狀】北葶藶子:呈扁卵形,長1~1.5mm,寬0.5~1mm。表面棕色或紅棕色,微有光澤,具縱溝2條,其中1條較明顯。一端鈍圓,另端尖而微凹,類白色,種臍位於凹入端。無臭,味微辛辣,黏性較強。

南葶藶子:呈長圓形略扁,長約1mm,寬約0.5mm。一端鈍圓,另端微凹或較平截。味微辛、苦,略帶黏性。

【鑑別】

(1)取本品少量,加水浸泡後,用擴大鏡觀察,北葶藶子透明狀黏液層較厚,厚度可超過種子寬度的1/2 以上。南葶藶子透明狀黏液層薄,厚度約為種子寬度的1/5 以下。

(2)北葶藶子 粉末黃棕色。種皮表皮細胞為黏液細胞,斷面觀略呈長方形,內壁增厚向外延伸成纖維素柱,纖維素柱長24~34μm,頂端鈍圓、偏斜或平截,周圍可見黏液質紋理。種皮內表皮細胞為黃色,表面觀呈多角形、類方形、少數長多角形,直徑15~42μm,壁厚5~8μm 。

南葶藶子 種皮外表皮細胞斷面觀類方形,纖維素柱短,長8~18μm,種皮內表皮細胞表面觀長方多角形。

【炮製】 葶藶子:除去雜質及灰屑。

炒葶藶子:取淨葶藶子,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爆聲。

葶藶 葶藶

【性味】辛、苦,大寒。

【歸經】歸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用於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脅脹滿,不得平臥,胸腹水腫,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臟病水腫。

【用法用量】 3~9g,包煎。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葶藶 葶藶

種子含芥子酸(sinapic acid),毒毛花甙元(strophanthidin),黃白糖芥甙(helveticoside)[即是糖芥甙(erysimin),又名糖芥毒甙忒(erysimotoxin)],衛矛單糖甙(evomonoside),衛矛雙糖甙(evobioside),葡萄糖糖芥甙(erysimo-side),芥子鹼(sinapine)。種子的揮髮油含芥子油甙(giucosinolate),芥酸(erucic acid),異硫氰酸苄酯(benzyl isthiocyanate),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二烯丙基二硫化物(allyl disulfide);還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為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油酸(oleic 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及芥酸,非皂化部分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全草含順式芥子酸葡萄糖甙(cis-sinapic acid glu-coside)及反式芥子酸葡萄糖甙(trans-sinapic acid glucoside)。

【藥理作用】

葶藶 葶藶

1.強心作用:播娘蒿、北美獨行菜及獨行萊的乾燥種子之醇提取物,均表觀強心作用,對在位娃心可使之停止於收縮期,在位兔、貓心,貓心肺裝置,貓心電圖等研究,均使心收縮加強,心率減慢,心傳導阻滯,對衰竭的心臟可增加輸出量,降低靜脈壓。三種葶藶子均需要較大的劑量才能引起心甙樣的特異作用,從播娘蒿中提得兩種心甙,一種為七里香甙,另一種可能為伊夫單甙(Evomonoside),其含量很低(一批含0.2%,另一批含0.03%),北美獨行菜的含量更低。獨行菜與桂竹糖芥等均屬十字花科,作用可能相近似。其生物活性,如以每公斤體重折合生藥計算(鴿法),播娘蒿醇提取物2.125g/kg±0.116,北美獨行菜4.36g/kg±0.14,前者作用較強。七里香甙0.12mg/kg(貓法)或0.249±0.01mg/kg(鴿法),貓鴿之比為1∶2,與毒毛鏇花子甙相似。播娘蒿對貓灌胃吸收收率最高為21.87%(給藥後6小時),24小時對鴿的蓄積率42.3%,七里香甙24小時對鴿的蓄積率;30.7±5.6%(24小時,鴿法),故推論為速效心甙。播娘蒿種子和獨行菜種子的醇提物用在體心臟(蛙、兔、貓)、貓心電圖描記發心肺製備禁區本試驗均呈強心甙樣的作用,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降低傳導速度,大劑量可引起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強心甙中毒症狀;鴿靜脈注射量小致死量播娘蒿種子為2.125g/kg,獨行菜種子為4.36g/kg。

2.利尿作用:葶藶子有利尿作用。

【鑑別】理化鑑別

(1)取本品少量,加水浸泡後,用放大鏡觀察:北葶藶子透明狀粘液層較厚,其厚度可超過種子寬度的1/2以上;其膨脹度不低於12。南葶藶子透明狀粘液層薄,厚度約為種子寬度的1/5以下,其膨脹度不低於3。

葶藶 葶藶

(2)取粉末約1g,置硬質試管內,加氫氧化鈉1小粒,置酒精燈上灼熱,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lml加5%鹽酸酸化,即有硫化氫產生,通新制的醋酸鉛試紙顯有光澤的棕黑色。另取亞硝基鐵氰化鈉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1-2滴使溶解,加上述濾液1-2滴,顯紫紅色。(檢查異硫氰甙類)

【炮製】葶藶子:揀淨雜質,篩去灰屑。炒葶藶子:取淨葶藶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並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雷公炮炙論》:凡使葶藶,以糯米相合,微微焙,待米熟,去米,單搗用。

【性味】辛;苦;寒

【歸經】肺;心;肝;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逐邪。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水腫;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之喘腫;瘰癧結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研末調敷。利水消腫宜生用;治痰飲喘咳宜炒用;肺虛痰陰喘咳 宜蜜炙用。

【注意】肺虛喘咳、脾虛腫滿者忌服。

1.《別錄》:久服令人虛。

2.《本草經疏》:不利於脾胃虛弱及真陰不足之人。凡腫滿由於脾虛不能制水,水氣泛溢;小便不通由於膀胱虛無氣以化者,法所鹹忌。

3.《本草便讀》:寒飲、陰水等證及虛弱者,不可用也。

【附方】

①治肺壅咳嗽膿血,喘嗽不得睡臥:甜葶藶二兩半(隔紙炒令紫)。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世醫得效方》葶藶散)

②治嗽: 葶藶子一兩(紙襯熬令黑),知母一兩,貝母一兩。三物同搗篩,以棗肉半兩,別銷沙糖一兩半,同入藥中為丸,大如彈丸,每服以新綿裹一丸含之,徐徐咽律,甚者不過三丸。 (《篋中方》含膏丸)

③治上氣咳嗽,長引氣不得臥,或水腫,或遍體氣腫,或單面腫,或足腫: 葶藶子三升,微熬,搗篩為散,以清酒五升漬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初服如胡桃許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氣力,取微利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滿,亦可以綿細絞即服。 (《外台秘要方》)

④治咳嗽痰涎喘急: 葶藶半兩,半夏(生薑汁浸軟,切作片子)半兩,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處炒,候半夏黃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為細末,每服一錢,以生薑汁入蜜少許同調下,食後。(《楊氏家藏方》葶藶散)

⑤治肺癰喘不得臥: 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煮取一升,頓服。(《金匱要略》葶藶大棗瀉肺湯)

⑥治卒大腹水病: 葶藶一兩,杏仁二十枚。並熬黃色,搗,分十服,小便去,瘥。(《補缺肘後方》)

⑦治陽水暴腫,面赤煩渴,喘急,小便澀:甜葶藶一兩半(炒,研末),漢防己(末)二兩。以綠頭鴨血及頭,合搗萬杵,丸如梧子大,甚者,空腹白湯下十丸,輕者五丸,日三、四服,五日止。小便利為驗。 (《外台秘要方》)

⑧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甜葶藶(紙隔炒)、薺菜根等分。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數丸,腹當依舊。(《三因方》葶藶大丸)

⑨治男女大小頭面手足腫: 苦葶藶炒研,棗肉和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煎麻子湯下,日三服,五七日小便多,則消腫也。 忌鹹酸生冷。 (《外科精義》)

⑩治膜滿口舌乾燥, 此腸間有水氣: 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金匱要略》己椒藶黃丸)

(11)治頭風疼痛: 葶藶子為未,以酒淋汁沐頭,三、四度。(《肘後方》)

(12)治瘰癧結核: 葶藶子二合,豉半斤(湯浸令軟)。上藥,都搗熟,捻作餅子如錢厚,安在癧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灸餅上,五日一度,灸七壯。(《聖惠方》葶藶餅子法)

(13)治小兒白禿:葶藶搗末, 以湯洗訖塗上。(《子母秘錄》)(14)治月經不通: 葶藶一升。為末,蜜丸如彈子大。綿裹納陰中,入三寸,每丸一宿易之,有汁出止。(《千金方》)

葶藶 葶藶

(15)治疳蟲蝕齒:葶藶、雄黃等分。為末,臘月豬脂和成,以綿裹槐枝蘸點。 (《金匱要略》)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葶藶用子,子之味有甜苦兩等,其形則一也。《經》既言味辛苦,則甜者不復更入藥也。大概治體皆以行水走泄為用,故曰久服令人虛,蓋取苦泄之義,其理甚明。《藥性論》所說盡矣,但不當言味酸。

2.李杲:葶藶大降氣,與辛酸同用以導腫氣。本草十劑云:泄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此二味皆大苦寒,一泄血閉,一泄氣閉。蓋葶藶之苦寒,氣味俱厚,不減大黃,又性過於諸藥,以泄陽分肺中之閉,亦能泄大便,為體輕象陽故也。

3.《湯液本草》:葶藶,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則下泄,甜則少緩,量病虛實用之,不可不審,本草雖雲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異。

4.《綱目》:葶藶甘苦二種,正如牽牛黑白二色,急緩不同;又如葫蘆甘苦二味,良毒亦異。大抵甜者下泄之性緩,雖泄肺而不傷胃;苦者下匯之性急,既匯肺而易傷胃,故以大棗輔之。然肺中水氣滿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則止,不可過劑爾。既不久服,何致傷人《淮南子》云:大戟去水,葶藶愈脹,用之不節,乃反成病。亦在用之有節。

葶藶 葶藶

5.《本草經疏》:葶藶,為手太陰經正藥,故仲景瀉肺湯用之,亦入手陽明、足太陽經。肺屆金,主皮毛,膀胱屬水,藏津液,肺氣壅塞則膀胱與焉,譬之上竅閉則下竅不通,下竅不通,則水濕泛溢為喘滿、為腫脹、為積聚,種種之病生矣。辛能散,苦能泄,大寒沉陰能下行逐水,故能療《本經》所主諸病。

6.《本草經百種錄》:葶藶滑潤而香,專瀉肺氣,肺如水源,故能瀉肺即能瀉水。凡積聚寒熱從水氣來者,此藥主之。大黃之瀉從中焦始,葶藶之瀉從上焦始,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而陷胸湯用葶藶也。

7.《本草正義》:葶藶子苦降辛散,而性寒涼,故能破滯開結,定逆止喘,利水消腫。《本經》主治,皆以破泄為義。惟寒泄之品,能通利邪氣之有餘,不能補益正氣之不足,苟非實熱郁窒,自當知所顧忌。《別錄》久服令人虛,本是至理。然肺家痰火壅塞,及寒飲瀰漫,喘急氣促,或為腫脹等證,亦必賴此披堅執銳之才,以成搗穴犁庭之績。自徐氏之才,論十劑之泄以去閉,偶以大黃、葶藶二物並舉,而東垣遂謂葶藶氣味俱厚,不減犬黃,景岳從而和之,石頑且謂苦寒不減硝黃,丹溪亦有葶藶性急,病涉虛看,殺人甚捷之說,遂令俗人不辨是否,畏如蛇蠍,即尋常肺氣喘滿、痰飲窒塞之證,亦幾有不敢輕試之意,其亦知實在性質,不過開泄二字,且體質本輕;故能上行入肺,而味又甚淡,何至猛烈乃爾。

8.《本經》:主症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

9.《別錄》: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

10.《藥性論》:利小便,抽肺氣上喘息急,止嗽。

11.《開寶本草》:療肺壅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

12.《傷寒類要》:治腎癉、唇乾。

13.《綱目》:通月經。

【臨床套用】治療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並發心力衰竭。以北葶藶子末3-6g,每日分3次食後服,並配合一般對症處理和抗菌素以控制感染。曾治10例,效果良好。服藥後多在第4日開始見尿量增加,浮腫漸退;心力衰竭到2-3周時見顯著減輕或消失。服藥過程中未發現任何副作用。

【摘錄】《中華本草》

【藏藥】席擦拉普:全草治不消化症《中國藏藥》。

【藏藥】齊烏拉卜:全草治療消化不良,各種肉食中毒症《藏本草》。切烏拉普:全草治食物中毒,消化不良《青藏藥鑒》。

【朝藥】葶藶:全草治胃病,痔瘡,子宮出血《圖朝藥》。

種子入藥,但在商品上,作藥用的並非本種種子。

其他價值

種子含油,可供制皂工業用。

變種介紹

寬葉葶藶植株較壯,高4-20厘米。基生葉大,長可達5-6厘米,寬約2厘米;莖生葉長4.5-5厘米,寬1.5-2厘米。分布於陝西、青海、新疆、四川;生於山坡或林間草地;海拔1700-42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光果葶藶短角果無毛。產東北、內蒙古等地。歐洲北部有分布。生於山坡草叢。模式標本采自歐洲北部。

白花菜目(一)

烏蘇里葶藶
外折糖芥
烏頭薺屬
烏頭薺
歪葉山萮菜
霧靈香花芥
無隔薺屬
彎梗芥屬
彎梗芥
彎蕊芥
汶川彎蕊芥
彎蕊芥屬
無莖條果芥
無毛條果芥
無瓣蔊菜
無毛大蒜芥
彎角四齒芥
無毛蚓果芥
無柄山柑
文山山柑
無毛黃花草
商陸
四棱薺
疏毛垂果南芥
深葉南芥
山芥屬
三小葉碎米薺
碎米薺
四川碎米薺
碎米薺屬
腎葉碎米薺
濕生碎米薺
山芥碎米薺
水田碎米薺
少花高原芥
雙脊薺
雙脊薺屬
山西異蕊芥
蛇頭薺屬
蛇頭薺
衰老葶藶
山葶藶
山俞菜
山菜葶藶
山景葶藶
疏花葶藶
四川糖芥
山柳菊葉糖芥
三角葉山萮菜
山萮菜屬
山葵
四棱薺屬
菘藍
三肋菘藍
菘藍屬
絲葉芥屬
絲葉芥
三葉彎蕊芥
澀薺屬
澀薺
雙果薺
雙果薺屬
沙芥
沙芥屬
蔊菜屬
蔊菜
山芥葉蔊菜
水蒜芥
曙南芥
曙南芥屬
四齒芥屬
四齒芥
四川菥蓂
山菥蓂
雙湖念珠芥
山柑
山柑屬
少蕊山柑
水田七
沙梨木
鼠耳芥
諸葛菜
諸葛菜屬
紫菜薹
皺葉芥菜
榨菜
柱毛獨行菜
窄翅南芥
紫花硬毛南芥
錐果芥
錐果芥屬
重齒小葉碎米薺
紫花碎米薺
重齒碎米薺
浙江碎米薺
窄葉碎米薺
紫堇葉岩薺
浙江岩薺
紫莖錐果葶藶
總苞葶藶
錐果葶藶
中甸葶藶
總序阿爾泰葶藶
中國喜山葶藶
沼澤葶藶
沼生焊菜
柱形葶藶
芝麻菜
芝麻菜屬
紫花糖芥
紫花彎蕊芥
紫羅蘭屬
燥原薺
燥原薺屬
沼生蔊菜
準噶爾大蒜芥
鑽果大蒜芥
總狀叢菔
中亞羽裂葉薺
紫花棒果芥
舟果薺屬
舟果薺
窄葉蚓果芥
爪瓣山柑
總序山柑
皺子白花菜
醉蝶花
直鼠耳芥
羽衣甘藍
芸薹屬
野甘藍
油芥菜
油白菜
芸薹
圓葉南芥
玉山南芥
葉芽南芥
硬毛南芥
圓錐南芥
羽裂葉山芥
油菜花
羽葉肉葉薺
疣果匙薺
野亞麻薺
亞麻薺
亞麻薺屬
雲南亞麻薺
圓齒碎米薺
翼柄碎米薺
圓裂碎米薺
異堇葉碎米薺
岩生碎米薺
雲南碎米薺
異葉碎米薺
岩薺
岩薺屬
隱子芥屬
隱子芥
鹽澤雙脊薺
異蕊芥屬
異蕊芥
異果芥
異果芥屬
雲南葶藶
岩葶藶
伊寧葶藶
硬毛葶藶
愉悅葶藶
腋花糖芥
雲南糖芥
腋生彎蕊芥
硬果澀薺
葉城小蒜芥
有毛條果芥
羽裂條果芥
腋花芥
腋花芥屬
雲南大蒜芥
圓葉叢菔
羽裂葉薺
羽裂葉薺屬
鹽芥屬
鹽芥
雲南菥蓂
蚓果芥
陰山薺
陰山薺屬
野檳榔
野香櫞花
元江山柑
一枝黃花
魚木屬
魚木
異藥芥屬
異藥芥
亞東鼠耳芥
雪裡紅
西藏豆瓣菜
西洋菜
楔葉獨行菜
心葉獨行菜
腺莖獨行菜
香雪球
新疆庭薺
西伯利亞庭薺
星毛庭薺
小果寒原薺
小花南芥
新疆南芥
小灌木南芥
西藏肉葉薺
小果亞麻薺
小葉亞麻薺
細葉碎米薺
纖細碎米薺
心葉碎米薺
小葉碎米薺
腺萼碎米薺
小花碎米薺
西伯利亞離子芥
小花離子芥
線果高原芥
喜馬拉雅高原芥
香芥屬
腺果香芥
小果岩薺
穴絲薺屬
穴絲薺
線果芥
線果芥屬
腺毛播娘蒿
腺異蕊芥
西藏蛇頭薺
腺花旗桿
線葉花旗桿
小花花旗桿
小花葶藶
小果阿爾泰葶藶
喜高山葶藶
小花糖薺
錫金葶藶
西伯利亞葶藶
菥冥
星毛葶藶
喜山葶藶
纖細葶藶
狹葉彎蕊薺
狹果葶藶
西藏葶藶
細梗雲南葶藶
線葉葶藶
細柔山俞菜
小花糖芥
興安糖芥
小糖芥
星毛糖芥
西北山萮菜
細弱山萮菜
小葉半脊薺
香花芥
香花芥屬
小果菘藍
香雪球屬
狹葉彎蕊芥
新疆紫羅蘭
小葉高河菜
小蒜芥屬
小花小蒜芥
小柱芥屬
小單花薺
西藏燥原薺
新疆大蒜芥
線葉叢菔
狹葉叢菔
細葉叢菔
興隆連蕊芥
小鹽芥
新疆菥蓂
菥蓂屬
菥蓂
西藏菥蓂
西藏念珠芥
喜濕蚓果芥
小念珠芥
小綠刺
小刺山柑
小鼠耳芥
西藏鼠耳芥
喜馬拉雅鼠耳芥
薹菜
塌棵菜
頭花獨行菜
庭薺屬
條葉庭薺
台灣南芥
台灣山芥
團扇薺屬
團扇薺
條葉肉葉薺
天池碎米薺
台灣岩薺
葶藶屬
葶藶
橢圓果葶藶
天山葶藶
台灣葶藶
糖芥屬
糖芥
脫喙薺
脫喙薺屬
天山條果芥
條果芥屬
條葉連蕊芥
台灣山柑
托穆爾鼠耳芥
蕪青
蕪菁
蕪青油菜
無毛寒原薺
無毛肉葉薺
彎曲碎米薺
無莖桂竹香
武功山岩薺
彎缺岩薺
無苞雙脊薺
無瓣焊菜
無毛狹果葶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