蔊菜

蔊菜

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祛痰,止咳。用於慢性支氣管炎。降壓利尿,涼血止血。用於頭暈腦脹,高血壓病,小便熱澀不利,尿血,崩中帶下。不僅僅有藥用價值,還可作為蔬菜食用。在湖北,蔊菜分為紅蔊菜和刺蔊菜。為常見物種,紅蔊菜可作蔬菜食用。花期4~5月,生於路旁、田野。產於華東地區。蔊菜,科屬為十字花科植物落菜的嫩莖葉。葉抽薄;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柄,葉柄長3-5cm,兩側具窄翼;葉片常為大頭羽狀分裂,長柄、葉柄長3-5cm,頂裂片大,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具大小不整齊鈍鋸齒,側裂片1-3對,寬披針形或長橢圓形,上至下漸小;莖上部寬披針形或長卵形,長36cm,寬1.5-2.5cm,邊緣具不整齊鋸齒或者近全緣,基部具短柄或無柄。蔊菜配蘿蔔絞汁服,偏於清肺祛痰。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蔊菜蔊菜

學名:Rorippa indica (Linn.)Hiern;

英文名:India Yellowcress;

別名:辣米菜、江剪刀草綠豆草;

科名:十字花科Cruciferae;

分布:各地普遍分布,生在路旁或田野;全國分布鉸廣。

用途:全草藥用,有效成分為蔊菜素,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的效用;莖葉可做野菜食用或作飼料;種子可榨油。 全草尚含有有機酸、黃酮和微量生物鹼。

草藥蔊菜和蔬菜莧菜的區別:“莧”字口口相傳的誤讀“蔊”音 莧菜詳見百科莧菜。

形態特徵

植物原生態

一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基部有毛或無毛。莖直立或斜升,分枝,有縱條紋,有時帶紫色。葉形變化大,基生葉和莖下部葉有柄,柄基部擴大呈耳狀抱莖,葉片卵形或大頭狀羽裂,邊緣有淺齒裂或近於全緣;莖上部葉向上漸小,多不分裂,基部抱莖,邊緣有不整齊細牙齒。花小,黃色;萼片長圓形,長約2毫米;花瓣匙形,與萼片等長。長角果細圓柱形或線形,長2厘米以上,寬1—1.5毫米,斜上開展,有時稍內彎,頂端喙長1—2毫米;種子2行,多數,細小,卵圓形,褐色。花期4—5月,果實於花後漸次成熟,有時在8—9月仍有開花結果的。

蔊菜生長特點

蔊菜蔊菜

蔊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較粗壯,高20-50cm,無毛或具疏毛。莖單一或分枝,直立斜升。葉形多變化,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通常大頭羽狀分裂,長4-10cm,寬1.5-2cm,頂裂片大,邊緣具不規則牙齒,側裂片1-3對,上部葉片寬披針形或匙形,具短柄或耳狀抱莖,邊緣具疏齒。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開花時花序軸逐漸向上延伸,花小,多數;萼片4,直立,淺黃色而微帶黃綠色,光滑無毛,災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內凹;花瓣4,鮮黃色,寬匙形或長倒卵形,長2.5-4mm,全緣,基部具有短而細的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約3mm,短雄蕊長約2.5mm;雌蕊1,子房圓柱形,長2.5-3mm,花柱短粗,柱頭略膨大,頂部扁平線狀圓柱形,較而粗壯,長1-2cm,直立或稍彎曲,成熟時果瓣隆起。種子每室2行,多數,淡褐色,寬橢圓形,近三角形或不規多角形,長0.5-0.7mm,表面有凹陷的大網紋。花期4-5月(8-9月偶有),花後果實漸次成熟。

無瓣蔊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植株光滑無毛,較柔弱。莖直立或者呈鋪散狀分枝。葉抽薄;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柄,葉柄長3-5cm,兩側具窄翼;葉片常為大頭羽狀分裂,長柄、葉柄長3-5cm,頂裂片大,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具大小不整齊鈍鋸齒,側裂片1-3對,寬披針形或長橢圓形,上至下漸小;莖上部寬披針形或長卵形,長36cm,寬1.5-2.5cm,邊緣具不整齊鋸齒或者近全緣,基部具短柄或無柄。總狀花序頂生或生,開花後,花序漸延長;花無瓣或偶有退化的花瓣;萼片4,淡黃綠色,披針形,先端微帶紫色並內凹,長2.5-3mm,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約3mm,短雄蕊長約2.5mm;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不明顯,柱頭盤狀。長角果細圓柱形,細長而直,長1.5-3cm;果瓣近扁平,光滑或稀有柔毛。種子每室1行,淡褐色,細小,多數,寬橢圓形、長方形或方形或不規則多角形。表面有小疣點及細網紋。花期4-9月,果期5-10月。生於海拔500-3700m間的山坡路旁、山谷、河邊潮濕地、園圃和田野潮濕處。葉片卵形或大頭狀羽裂。長角果細圓柱形或線形,長2厘米以上,寬1毫米。

產地生境

產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湖南、江西、廣東、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生於路旁、田邊、園圃、河邊、屋邊牆腳及山坡路旁等較潮濕處,海拔230-1450米。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等也有分布。

藥用價值

中藥選方

蔊菜蔊菜

藥名:蔊菜,漢語拼音:han cai,英文名:Indian Rorippa Herb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Rorippa indica(L.)Hiern[Sisymbrium indicum L.]

2、Rorippa dubia (Pers.)Hara[R.montana (Wall.)Small]

功效分類:清熱藥;利水藥。

科屬分類:十字花科。

別名: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乾油菜、石豇豆、雞肉菜、田葛菜、江剪刀草、野雪裡蕻、野芥草、野菜花、山芥菜、獨根菜、山蘿蔔、金絲莢。

性味:味辛;苦;性微溫

歸經:肺經;肝經。

功能:清熱利尿,活血通經,鎮咳化痰,健胃理氣,解毒。主治感冒,熱咳,咽痛,風濕性關節炎,黃疸,水腫,跌打損傷等病症。

蔊菜蔊菜

主治:咳嗽痰喘;感冒發熱;麻疹透發不暢;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疔瘡癰腫;漆瘡;經閉;跌打損傷;黃疸;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加倍;或搗絞汁服。外用:適量,搗敷。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和無瓣蔊的全草。

採收儲藏:5-7月採收全草,鮮用或曬乾。

用藥禁忌

1、《上海常用中草藥》:本品不能與黃荊葉同用,同用則使人肢體麻木。

中醫藥理

蔊菜蔊菜

別名野菜子、鐵菜子、野油菜、乾油菜、山芥菜、地豇豆、綠豆草。

來源十字花科蔊菜屬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Small或江剪刀草Rorippa indica (L.)Hiern.,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曬乾。

性味歸經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咳,利尿。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嗽,慢性氣管炎,急性風濕性關節炎,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漆瘡,蛇咬傷,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1~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注意:蔊菜不能和黃荊葉同用,否則引起肢體麻木。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活血,通經。治感冒,熱咳,咽痛,麻疹不易透發,風濕關節炎,黃疸,水腫,疔腫,經閉,跌打損傷。

①《本草拾遺》:"去冷氣,腹內久寒,飲食不消,令人能食。"

②《綱目》:"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

③《分類草藥性》:"治刀砍斧傷,爛瘡,生肌,嚼塗。"

④《嶺南採藥錄》:"和生魚煎湯服之,能去骨中之熱。"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利尿。治腹水,淋疾;外用治湯火傷。"

⑥《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外用治疔毒;內服通氣血。治婦女乳病,並治咳嗽,黃疸。"

⑦《貴陽民間藥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外用治漆瘡,疔瘡,癰腫。"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水,涼血解毒。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失音;肺熱咳嗽,咳血;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水腫。"

⑨《福建中草藥》:"疏風透表,理氣和胃。"

選方

①治風寒感冒:蔊菜一至二兩,蔥白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熱咳:野油菜一兩五錢。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③治頭目眩暈:野油菜(嫩的)切碎調雞蛋,用油炒食。(《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胃脘痛:乾蔊菜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關節風濕痛:鮮蔊菜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⑥治乾血癆:每天用蔊菜一兩,酌加紅糖。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⑦治麻疹不透:鮮蔊菜全草,一至二歲每次一兩,二歲以上每次二兩。搗汁,調食鹽少許,開水沖服。

⑧治鼻竇炎:鮮蔊菜適量。和雄黃少許搗爛,塞鼻腔內。

⑨治蛇頭疔:鮮蔊菜和三黃末(中成藥)搗爛外敷,或調鴨蛋清外敷。(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⑩治疔瘡,癰腫:野油菜,搗爛敷患處。

⑾治漆瘡:鮮野油菜,搗汁外搽。

⑿治蛇傷:野油菜一兩五錢,小火草一兩。煎水服;外用偷油婆(蟑螂)、小火草、雄黃、野油菜搗爛敷患處。(⑩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⒀治跌打腫痛:鮮蔊菜二至四兩。熱酒沖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藥》)

臨床套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從蔊菜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蔊菜素內服,每日200~300毫克,10天治療100例,20天治療98例。前者有效率為80%,臨床控制率為4%,顯效率為21%;後者有效率為90%,臨床控制率為8%,顯效率為41%。實踐表明本品祛痰作用明顯,其次是止咳、平喘,較蔊菜水煎劑(3兩/日)療效為高,副作用也明顯降低。治程中可有口乾、胃部不適、頭暈等反應,但均輕微短暫,不影響服藥。

毒性

蔊菜蔊菜

小鼠灌胃天然蔊菜素的LD50 為423~302mg/kg,三批合成蔊菜素的LD50 分別為379~335mg/kg,377mg/kg~271mg/kg,427~258mg/kg。小鼠死前表現為呼吸先抑制,後興奮,再轉入抑制、共濟失調、驚厥,24h內死亡。家兔1次灌服天然蔊菜素100mg/kg,外觀正常;1次灌服200mg/kg,4隻家兔2隻死亡;灌胃300mg/kg,於4h內全部死亡;死前表現與小鼠類似。當家兔灌服致死劑量(400mg/kg)蔊菜素後約半小時出現中毒症狀後,立即靜脈給以氰基解毒藥硫代硫酸鈉,可使家兔完全恢復正常。狗1次灌服蔊菜素100mg/kg,即有輕度反應,如安靜、乏力、食欲不振,次日即可恢復;1次灌服200mg/kg,半小時出現嘔吐,反應比前者為重,次日即可恢復;300mg/kg灌服後出現多次嘔吐,大量藥液被吐出。 蔊菜素去氰基衍生物的毒性比原來的蔊菜素低10倍以上。

亞急性毒性:家兔每日灌服蔊菜素60mg/kg,連續10d,心電、外觀檢查均正常。犬分別灌服蔊菜素20mg/kg和50mg/kg,各30d,肝腎功能、血球計數、心電均正常,病檢亦未發現器質性病變。

食療價值

蔊菜,科屬為十字花科植物落菜的嫩莖葉。別名,野油菜、碎米菜、辣米萊。性味歸經,性涼,味辛微苦;人肺、胃、腸經。功效主治,清熱利尿,活血通經,鎮咳化痰,健胃理氣,解毒。主治感冒,熱咳,咽痛,風濕性關節炎,黃疸,水腫,跌打損傷等病症。營養成分,每100克蔊菜嫩幼苗含蛋白質3.2克,脂肪0.3克,粗纖維1.3克,胡蘿蔔素4.15毫克,維生素B20.6毫克,維生素C9.8毫克,鉀30毫克,鈣28.9毫克,磷4.63毫克,鐵0.47毫克,還含有蔊菜素、蔊菜醯胺等成分。

食療作用

1.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蔊菜所含的蔊菜素具有鎮咳、祛疾、平喘的作用,對痰熱咳嗽,支氣管哮喘有一定效果。

2.殺菌消炎 蔊菜素對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作為肺癰、瘡、癤、感冒等病的輔助食療。

3.促進胃腸蠕動蔊菜有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能健胃理氣,常用於腹內積滯、大便不暢、食欲不振等病症的輔助食療。

保健食譜

1.蔊菜鯉魚湯 蔊菜250克,鯉魚1條(重約500克),蔥花、薑末各10克。將蔊菜去雜洗淨切段,鯉魚去鱗、鰓及內臟,洗淨;油鍋燒熱,下蔥、姜煸香,投人鯉魚,加入料酒、精鹽、胡椒粉和適量水,燒至魚熟,再加蔊菜燒至入味,點入味素,出鍋即成。此菜營養豐富,味道鮮嫩,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水腫,濕痹,消化不良,感冒,熱咳等病症。

蔊菜魚湯蔊菜魚湯

2.香菇扒蔊菜蔊菜400克,水發香菇50克,蔥末、蒜末各1O克。將蔊菜洗淨,整齊碼放於平盤中;鍋內加水置旺火上燒開,把蔊菜推人水中焯一下,撈出瀝水,整齊碼放於盤中;香菇去蒂,洗淨備用;炒勺置中火上,加油燒至五成熱,煸蔥、蒜,烹料酒,下蔊菜、香菇、清湯、精鹽,湯沸後改小火扒制2分鐘,中火翻勺,扒制半分鐘,放味素、濕澱粉,再大翻勺,淋香油,裝盤即可。本菜鮮嫩濃香,外形美觀,具有化痰止咳,下氣利尿的功效。可作為咳

嗽痰多,浮腫,腹水,消化不良等病症的食療湯菜。

3.蔊菜炒雞蛋蔊菜250克,雞蛋3枚,蔥花10克。將蔊菜去雜洗淨切碎,雞蛋磕人碗內攪勻;油鍋燒熱,下蔥花煸香,投人蔊萊煸炒,加入精鹽炒至入味,倒入雞蛋炒至成塊,用鏟子將蛋劃碎,炒至熟而入味,出鍋即成。此菜綠黃相映,鮮香細嫩,具有滋陰清熱,活血通絡的功效。適用於感冒,熱咳,咽痛,水腫,心煩失眠,手足心熱等病症。民間還經常用以治療頭目眩暈。

4.蔊菜蘿蔔豬肺湯豬肺100克,鮮蔊菜150克,蘿蔔120克,生薑15克,紅棗50克。將豬肺置水龍頭下揉搓沖洗乾淨,加水煮透,再洗淨;鮮蔊菜洗淨;蘿蔔洗淨,切成塊;把豬肺、蘿蔔、生薑、精鹽、料酒放人開水鍋內,旺火煮滾,改小火燉1小時,再放蔊菜稍煮,裝人大湯碗中即可。此湯甘嫩爽口,鹹鮮適中,具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的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痰濕壅滯,胸悶脘脹等病症。

5.蔊菜生薑湯:蔊菜60g(鮮品90g),切碎,生薑10g。水煎溫服。本方有溫肺祛痰、止咳作用。用於感冒風寒,或肺寒咳嗽。

6.蔊菜蘿蔔汁:鮮蔊菜60g,鮮蘿蔔10g。搗爛絞取汁液,一次服用。蔊菜配蘿蔔絞汁服,偏於清肺祛痰。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稠、口乾等。

7.蔊菜玉米須湯:蔊菜60g,玉米須30g。加水煎湯,分2~3次服或代茶飲。本品與能利膽、利尿的玉米須同用,能增強利尿除濕、退黃的作用。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

8.炒蔊菜:鮮蔊菜250g,切小段。先將適量食油煎沸,放入少許食鹽及乾紅辣椒(或花椒),再將蔊菜放入炒熟食。辣椒、花椒能溫胃、止痛,用以拌炒蔊菜,更能增強療效。用於里寒腹痛或脹滿,食欲不振。

注意事項

蔊菜容易生熱,凡外感時邪及內有宿熱者不宜食用。

採集信息

蔊菜蔊菜

中文種名:蔊菜

拉丁學名:Rorippa indica (Linn)Hiern

科名:十字花科

採集時間:2009年09月16日

採集地點:四川省紅原縣邛溪鄉草原站

採集人:乾友民

生活型:旱生、草本、陽性、

生態環境:草地、路旁、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飛廉、微孔草、酸摩、粘毛鼠尾草、藏茴香、草玉梅

花顏色:黃色

果實顏色:綠色

種子顏色:黃褐色

根顏色:黑色

莖顏色:綠色

葉子顏色:綠色

花期:7-8月

果期:9月

藥材鑑定

蔊菜蔊菜

1、印度蔊菜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細胞扁平長方形;角質層外緣細波狀。皮層由5-12列大小不一的類圓形薄壁細胞組成。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外方纖維單個散在或1-2列節向排列;木質部導管束由纖維切向連線成環。髓部寬廣,同類圓形薄壁細胞組成。

2、葉表面觀:表皮細胞長多角形、類長方形、類方形或長條形,垂周壁平直或稍彎曲,微現連珠狀增厚;下表皮氣孔較多,不等式或不定式,可見2-3個氣孔聚集,具共同的副衛細胞。本品以色綠、帶花果者為佳。

薄層層析:取本品10g,加水100ml,煮沸15min,濾過。濾液濃縮至約0.5ml加無水乙醇2ml溶解後濾過,濾液於蒸發皿中蒸乾,加少許氯仿溶解後供點樣,以蔊菜素氯仿溶液為對照,在矽膠G板上,分別點樣品液及對照品溶液適量,以醋酸乙酯為展開劑,展後晾乾,置碘蒸氣中或噴碘化鉍鉀試劑,樣品液色譜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位置有相同的紅棕色斑點。

白花菜目(一)

烏蘇里葶藶
外折糖芥
烏頭薺屬
烏頭薺
歪葉山萮菜
霧靈香花芥
無隔薺屬
彎梗芥屬
彎梗芥
彎蕊芥
汶川彎蕊芥
彎蕊芥屬
無莖條果芥
無毛條果芥
無瓣蔊菜
無毛大蒜芥
彎角四齒芥
無毛蚓果芥
無柄山柑
文山山柑
無毛黃花草
商陸
四棱薺
疏毛垂果南芥
深葉南芥
山芥屬
三小葉碎米薺
碎米薺
四川碎米薺
碎米薺屬
腎葉碎米薺
濕生碎米薺
山芥碎米薺
水田碎米薺
少花高原芥
雙脊薺
雙脊薺屬
山西異蕊芥
蛇頭薺屬
蛇頭薺
衰老葶藶
山葶藶
山俞菜
山菜葶藶
山景葶藶
疏花葶藶
四川糖芥
山柳菊葉糖芥
三角葉山萮菜
山萮菜屬
山葵
四棱薺屬
菘藍
三肋菘藍
菘藍屬
絲葉芥屬
絲葉芥
三葉彎蕊芥
澀薺屬
澀薺
雙果薺
雙果薺屬
沙芥
沙芥屬
蔊菜屬
蔊菜
山芥葉蔊菜
水蒜芥
曙南芥
曙南芥屬
四齒芥屬
四齒芥
四川菥蓂
山菥蓂
雙湖念珠芥
山柑
山柑屬
少蕊山柑
水田七
沙梨木
鼠耳芥
諸葛菜
諸葛菜屬
紫菜薹
皺葉芥菜
榨菜
柱毛獨行菜
窄翅南芥
紫花硬毛南芥
錐果芥
錐果芥屬
重齒小葉碎米薺
紫花碎米薺
重齒碎米薺
浙江碎米薺
窄葉碎米薺
紫堇葉岩薺
浙江岩薺
紫莖錐果葶藶
總苞葶藶
錐果葶藶
中甸葶藶
總序阿爾泰葶藶
中國喜山葶藶
沼澤葶藶
沼生焊菜
柱形葶藶
芝麻菜
芝麻菜屬
紫花糖芥
紫花彎蕊芥
紫羅蘭屬
燥原薺
燥原薺屬
沼生蔊菜
準噶爾大蒜芥
鑽果大蒜芥
總狀叢菔
中亞羽裂葉薺
紫花棒果芥
舟果薺屬
舟果薺
窄葉蚓果芥
爪瓣山柑
總序山柑
皺子白花菜
醉蝶花
直鼠耳芥
羽衣甘藍
芸薹屬
野甘藍
油芥菜
油白菜
芸薹
圓葉南芥
玉山南芥
葉芽南芥
硬毛南芥
圓錐南芥
羽裂葉山芥
油菜花
羽葉肉葉薺
疣果匙薺
野亞麻薺
亞麻薺
亞麻薺屬
雲南亞麻薺
圓齒碎米薺
翼柄碎米薺
圓裂碎米薺
異堇葉碎米薺
岩生碎米薺
雲南碎米薺
異葉碎米薺
岩薺
岩薺屬
隱子芥屬
隱子芥
鹽澤雙脊薺
異蕊芥屬
異蕊芥
異果芥
異果芥屬
雲南葶藶
岩葶藶
伊寧葶藶
硬毛葶藶
愉悅葶藶
腋花糖芥
雲南糖芥
腋生彎蕊芥
硬果澀薺
葉城小蒜芥
有毛條果芥
羽裂條果芥
腋花芥
腋花芥屬
雲南大蒜芥
圓葉叢菔
羽裂葉薺
羽裂葉薺屬
鹽芥屬
鹽芥
雲南菥蓂
蚓果芥
陰山薺
陰山薺屬
野檳榔
野香櫞花
元江山柑
一枝黃花
魚木屬
魚木
異藥芥屬
異藥芥
亞東鼠耳芥
雪裡紅
西藏豆瓣菜
西洋菜
楔葉獨行菜
心葉獨行菜
腺莖獨行菜
香雪球
新疆庭薺
西伯利亞庭薺
星毛庭薺
小果寒原薺
小花南芥
新疆南芥
小灌木南芥
西藏肉葉薺
小果亞麻薺
小葉亞麻薺
細葉碎米薺
纖細碎米薺
心葉碎米薺
小葉碎米薺
腺萼碎米薺
小花碎米薺
西伯利亞離子芥
小花離子芥
線果高原芥
喜馬拉雅高原芥
香芥屬
腺果香芥
小果岩薺
穴絲薺屬
穴絲薺
線果芥
線果芥屬
腺毛播娘蒿
腺異蕊芥
西藏蛇頭薺
腺花旗桿
線葉花旗桿
小花花旗桿
小花葶藶
小果阿爾泰葶藶
喜高山葶藶
小花糖薺
錫金葶藶
西伯利亞葶藶
菥冥
星毛葶藶
喜山葶藶
纖細葶藶
狹葉彎蕊薺
狹果葶藶
西藏葶藶
細梗雲南葶藶
線葉葶藶
細柔山俞菜
小花糖芥
興安糖芥
小糖芥
星毛糖芥
西北山萮菜
細弱山萮菜
小葉半脊薺
香花芥
香花芥屬
小果菘藍
香雪球屬
狹葉彎蕊芥
新疆紫羅蘭
小葉高河菜
小蒜芥屬
小花小蒜芥
小柱芥屬
小單花薺
西藏燥原薺
新疆大蒜芥
線葉叢菔
狹葉叢菔
細葉叢菔
興隆連蕊芥
小鹽芥
新疆菥蓂
菥蓂屬
菥蓂
西藏菥蓂
西藏念珠芥
喜濕蚓果芥
小念珠芥
小綠刺
小刺山柑
小鼠耳芥
西藏鼠耳芥
喜馬拉雅鼠耳芥
薹菜
塌棵菜
頭花獨行菜
庭薺屬
條葉庭薺
台灣南芥
台灣山芥
團扇薺屬
團扇薺
條葉肉葉薺
天池碎米薺
台灣岩薺
葶藶屬
葶藶
橢圓果葶藶
天山葶藶
台灣葶藶
糖芥屬
糖芥
脫喙薺
脫喙薺屬
天山條果芥
條果芥屬
條葉連蕊芥
台灣山柑
托穆爾鼠耳芥
蕪青
蕪菁
蕪青油菜
無毛寒原薺
無毛肉葉薺
彎曲碎米薺
無莖桂竹香
武功山岩薺
彎缺岩薺
無苞雙脊薺
無瓣焊菜
無毛狹果葶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