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帶狀皰疹

眼帶狀皰疹

眼部帶狀皰疹是一種性質較為嚴重的瞼皮膚病,由三叉神經的半月神經節或某一分支受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正在接受放射治療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容易發生本病。發病後終身免疫,很少復發。

基本信息

簡介

眼部帶狀皰疹眼部帶狀皰疹
眼部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典型的病變多在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各分支(額神經淚腺神經鼻睫狀神經)或第三主支各分支(比較少見)的皮膚分布區域,發生群集性水皰樣皮疹。但不跨越部的中央界線,而僅局限於一側。

病因

由三叉神經的半月神經節或某一分支受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正在接受放射治療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容易發生本病。發病後終身免疫,很少復發。

症狀體徵

發病部位

常發生於三叉神經之第一支(眼支),分布在有發的頭皮、前額與上瞼的皮膚;有時也侵犯第二支,病變分布在下眼瞼,頰部及上唇。其特點為僅侵犯單側,止於眼前額的中線形成和顯的分界。

自覺症狀

發病初期,三叉神經的分布區有劇烈神經痛、怕光、流淚等。

體徵

發病數日後出現皮膚潮紅、腫脹,簇生無數透明、大小不一的呈帶狀排列,水皰初為無色透明,繼則混濁化膿,數周內結痂脫落。因侵犯真皮,遺留永久性瘢痕。常並發角膜炎和虹膜睫狀體炎,影響視力,偶而也發生眼肌麻痹。此外嚴重者可伴有發熱、畏寒、不適等全身症狀,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及壓痛。

特點及危害

眼部帶狀皰疹是因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半月神經或三叉神經分支。病變局限於三叉神經分布區。特點:眼周皮膚出現劇烈痛疼,潮紅,腫脹,小皰疹。單側發病,重者引起結膜炎,角膜炎,青光眼視神經炎,視網膜炎等。痊癒後有皮膚色素沉著、瘢痕。

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 進行局部體格檢查,一般不難診斷。

鑑別診斷

1、單側三叉神經第一支和(或)第二支分布區出現成族皰疹,不超過顏面中線。
2、皰疹出現前可有怕光、流淚,劇烈疼痛沿神經分豈有分布,局部皮膚紅腫以及全身不適等症狀。
3、皰疹大小不一,呈帶狀排列。初為無色透明,繼則混濁化膿,約2周后結痂脫落,留有瘢痕或色素沉著。
4、常並髮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偶而也發生眼肌麻痹等。

併發症

併發症中以角膜炎、虹膜炎為多。

預防

對本病的預防,平素應注意增強體質精神舒暢,避免過勞、睡眠不足、眼瞼外傷等。
發病後的護理也特別重要,儘量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及時清除滲液膿液,不宜用水製劑或中藥煎劑直接薰洗。避免用手揉搓患部。

治療

1、遲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高濃度(35%~40%)皰疹淨,二甲基氧化硫棉片局部包敷,連用3~4天,可縮短病程並減輕後遺症。1%阿糖胞苷霜局部塗布或阿糖胞苷靜脈注射,第一日劑量按每公斤體重3mg,以後每3天按每公斤體重2mg,同時給維生素B1,維生素B12。三氮唑核苷(病毒唑)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可用0.5%溶液局部敷治或合併口服100mg,每日三次有良好效果。近來用左鏇咪唑口服,每次50mg每日三次,亦可用2%~3%花生油劑滴患處。
2、並發角膜炎或虹膜睫狀體炎者,可用1%阿托品液散瞳,以防虹膜後粘連。
3、口服強的松每日50~60mg,一次服用,痛疼減輕後減量。
4、疼痛劇烈者可服複方阿斯匹林,止痛片和消炎痛等有一定療效。
5、提高機體抵抗力:肌肉注射胎盤球蛋白或丙種球蛋白和干擾素,防止眼部發生併發症並能縮短療程,或用恢復期血清或血液注射。
6、中藥
⑴板藍根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4ml。
⑵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6g、木通6g、車前子6g、當歸6g、柴胡6g、黃芩9g、山梔子9g、生地9g、析藍根9g、大清葉9g、甘草3g。疼痛劇烈者加生牡蠣、靈磁石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
⑶大青葉或板藍根30g,水煎代茶。
6、對皮膚的紅斑、血疹及水皰可給止癢爐苷石沖劑。水皰破潰可用1%龍膽紫液或粗劑塗布,均勿入眼內。
7、以頑固性疼痛,用x線照射半月狀神經節。

眼部知識小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