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盲眼

夜盲眼

夜盲眼是指間或白天在黑暗處不能視物或視物不清,症狀表現為疾病症狀:視力障礙、角膜混濁、眼痛、食慾異常、噁心與嘔吐等。應儘快補充大量的維生素A,內服魚肝油或用維生素A點眼,防止眼球感染,閉合眼瞼;重症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基本信息

簡介

夜盲眼夜盲眼
夜盲眼俗稱“雀蒙眼”,醫學上稱為“夜盲症”。顧名思義,就是在暗環境下或夜晚視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見東西。我們了解了暗適應的生理過程,對夜盲也就不難理解了。造成夜盲的根本原因是視網膜桿狀細胞缺乏合成視紫紅質料或桿狀細胞本身的病變

症狀

夜晚天黑時視物不清。

分類及成因

暫時性夜盲

眼睛構造眼睛構造
由於飲食中缺乏維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統疾病影響維生素A的吸收, 致使視網膜桿狀細胞沒有合成視紫紅質的原料而造成夜盲。這種夜盲是暫時性的,只要多吃豬肝胡蘿蔔魚肝油等,即可補充維生素A的不足,很快就會痊癒。

獲得性夜盲

往往由於視網膜桿狀細胞營養不良或本身的病變引起。常見於瀰漫性脈絡膜炎、廣泛的脈絡膜缺血萎縮等,這種夜盲隨著有效的治療、疾病的痊癒而逐漸改善。

先天性夜盲

系先天遺傳性眼病,如視網膜色素變性,桿狀細胞發育不良,失去了合成視紫紅質的功能,所以發生夜盲。
先天性夜盲又可分為靜止性和進行性。
先天性靜止性盲症是一咱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遣傳性眼病,視力、視野、眼底均無異常,但暗適應功能降低,時間延長,出生後即可出現夜盲症狀,不隨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無需特殊治療。先天性進行性夜盲症多與其他遺傳性視網膜疾患並發,如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其暗適應功能隨病情進展而不斷下降,同時伴有視力,視野及眼底的改變,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手段。

預防

胡蘿蔔胡蘿蔔
1、預防夜盲症並不難,多吃一些維生素A含量豐富的食品,如:雞蛋、動物肝臟等。
2、首先要科學安排營養,特別對嬰兒發育時期的青少年,應提倡食品多樣化,除主食外,副食方面包括魚、肉、蛋、豆類、乳品和動物內臟以及新鮮蔬菜之類,都應該有。
3、要多做戶外活動,多接觸陽光,注意衛生,預防全身性疾病。
4、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夜間應安靜臥床。

治療

西藥治療

治療應急速補充大量的維生素A,內服魚肝油或用維生素A點眼。防止眼球感染。閉合眼瞼。重症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食療

胡蘿蔔羊肉粥胡蘿蔔羊肉粥
1、常食蘋果,可防治夜盲症。
2、新鮮鯽魚,洗淨,清燉鯽魚湯,食魚飲湯。(魚類富有豐富的維生素A,最宜夜盲症患食用,可以預防乾眼病、夜盲和各種角膜炎)。
3、鮮菠菜60~90克,豬肝120克,同煮湯食之。能提高視力,可治夜盲、視力減退。
4、豬肝、胡蘿蔔、蔥花、各適量。共煮至肝熟,食飲數次。補肝養血,清熱明目。用治夜盲症及小兒疳眼症。
5、雞肝2副,谷精草15克,夜明砂10克。將雞肝洗淨,同谷精草、夜明砂放入盆中,加少量清水隔水蒸熟。吃肝飲汁。清熱明目,養血潤燥。多吃有效,可治夜盲症、眼乾燥症及小兒疳眼症。
6、野雞肉150克,胡蘿蔔50顧,各切成絲。油鍋燒熱煸炒蔥花出香味,下雙絲炒,加精鹽,醬油等調料炒熟即可食用。補肝明目,治療肝虛所致的眼花、夜盲症。
7、牛肝150克,蒼朮15克,共煎湯飲用。每天1劑,早晚各1次。治缺乏維生素A所致的夜盲症。
8、豬肝200克,鮮枸杞葉150克,先將豬肝洗淨切條,同枸杞葉共煮,飲湯食肝,每天2次。益精補肝,用治夜盲症、視力減退,有改善視力功能的作用。
9、鮮兔肝2具,切成片,放開水煮至半熟,然後打入雞蛋1個放入少許鹽油調味,煮熟食用。用治小兒疳眼、夜盲症。
10、羊肝60克切片,同蔥炒片刻,另用鍋盛水煮沸,加入大米100克,煮至米開花,再放入羊肝煮熟。吃粥食肝,連吃幾天。補肝明目,增加維生素A、D和,有明顯提高視力的作用。用治小兒疳眼、夜盲症。
11、豬肝100克,洗淨切片,加水適量,用小火煮湯。肝熟後加豆豉10克、蔥白2根,沸後打雞蛋2個。喝湯,吃豬肝、雞蛋。可以常食用,補肝明目。可治營養性弱視、夜盲症。
12、雄雞肝1個,蜂蜜1小杯。雄雞肝不用水洗加蜂蜜蒸熟每日服1個。
13、蒼朮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日。
14、豬肝、韭菜各適量。兩味共煮,不加鹽,吃肝飲湯,久服有效。
15、紅番薯葉150克,羊肝200克。番薯葉洗淨,切碎,羊肝切片,加水同煮,食肝飲湯,每日1劑,連服3日。
16、雞肝肫去污膜洗淨,與其餘2味藥共置碗內,加少量水隔水蒸熟,吃肝飲湯。多服有效。
17、鮮兔肝1~2具,醬油少許。兔肝切片,加水煮熟蘸醬油食。
18、豬肝、胡羅卜、鮮薑片名適量。加水共煮至肝熟,服食,經常食用。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夜盲為主證而確定為“高風雀目”,早在公元1345年刊載於一本中醫眼科古書,書名稱《世醫得效方》,比西醫Donche於公元1857年將本病命名為“視網膜色素變性”早512年。 夜盲症為一種遺傳性進行性慢性之眼病,多發生於近親結婚之子女,以10至20歲發病較多,常雙眼發病,男性多於女性,一家中可數人同患此病。若發生於晚年,進行則較緩慢;發生愈早,進展愈快,醫後不良,終至完全失明。
夜盲症的臨床表現,早期有夜盲,即在白天可以看見東西,一到夜晚看東西便不清楚。初期視野慢慢縮窄,晚期形成管狀視野,只看見前中央部分的東西,看不見周邊的東西。
眼底檢查:最初視網膜周邊部有骨細胞樣色素堆集,以後漸向中央部擴散,最後波及黃斑區而失明。
在治療方面,夜盲症是眼科疑難的眼底病變,目前西醫尚缺乏較好辦法,而中國當代中醫眼科名家如陳達夫龐贊襄姚和清曹仁方陸南山姚芳蔚等,他們都認為中醫治療夜盲症,早期易治,後期難治。但只要通過辨證論治,中藥和針灸都能控制夜盲症病情之惡化和改善,甚至治癒。

醫學研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和維多利亞大學研究人員經過13年的努力,發現了導致夜盲症的NYX變異基因。在卡爾加里大學執教的加拿大著名眼科專家托班?貝克漢森近日透露,他們對北美歐洲有夜盲症遺傳史的22個家庭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NYX基因發生變異是導致他們患夜盲症的共同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正常的NYX基因會產生一種蛋白質,其作用是向視網膜神經細胞傳送光變化的信號。當NYX基因發生變異後,它所產生的蛋白質便不再發揮正常功能,導致視網膜神經細胞夜間光信號傳輸發生紊亂,從而造成夜盲症。
研究人員認為,上述發現不僅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人天生就有夜盲症,還為從根本上治癒夜盲症帶來了希望之光。

維生素A與夜盲眼

動物肝臟動物肝臟
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病,我國古代醫學家早已發現,梁代醫學家陶宏景隋代醫學家巢元方都對此病有詳細描述,並有用牛肝來明目的記載。1930年胡傳揆等首先指出蟾皮病與維生素A的關係。天然維生素A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魚肝油中含量最高,它主要以酯(視黃酯)的形式存在於膳食中,一部分為游離的視黃醇、視黃醛及視黃酸,進入人體在腸內水解為醇式,後在腸黏膜細胞內與脂肪酸結合成酯,經膽汁乳化成乳糜微粒,通過淋巴或血流轉運到身體各部位,而絕大部分(90%)貯存於肝臟,機體需要時再釋放入血流。血漿中的維生素A以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形式而被轉運,後者與含有甲狀腺素的前蛋白(PA)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體,能阻止RBP由腎臟濾出。植物食品如紅、黃色、綠葉蔬菜和某些水果都富含類胡蘿蔔素,主要為β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吸收後,一部分在腸黏膜內裂解為維生素A,一部分在肝臟和其它組織中進行轉變。膽鹽能乳化脂肪,加強胡蘿蔔素裂解酶的活性,促進胡蘿蔔素轉變為維生素A,有利於其吸收、運轉和代謝。過去維生素A量用國際單位(IU)來計算,以後以結晶視黃醇為標準採用重量單位,即1IU等於0.3μg維生素A,1μg維生素A為1視黃醇當量。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吸收率為其攝入量的1/3,而後在體內轉變為維生素A的轉換率又為吸入量的1/2,因而1μg的胡蘿蔔素相當於1/6μg的維生素A。成人每天只需1 300IU即可防止夜盲,實際上成人每日供給量應不低於4500~5000IU。維生素A攝入量不足罕見。慢性腹瀉、脂肪進食不足、膽汁缺乏、肝臟疾病影響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吸收及後者轉化;甲狀腺機能減退,維生素A不能被完全利用;蛋白質缺乏,RBP合成相應減少,不利於將維生素A運載到血漿或組織中;重症消耗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視力集中、夜間或弱光下工作的人因消耗或需要維生素A量大,這些都能導致維生素A缺乏症。
維生素A有促進生長發育、維護骨骼健康及正常嗅覺和聽力作用,缺乏時兒童生長停滯、發育不良,骨骼鈣化不良、甲狀腺過度增生、肝內各種胺基酸不能合成蛋白質。視黃醛在眼中與視蛋白結合構成視覺細胞內感光物質的原料視紫紅質,缺乏時暗適應能力降低。維生素A能降低機體對致癌物質的敏感性,阻止、延緩癌前病變發展或使其消退,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分化,預防腫瘤發生。維生素A能維護上皮組織健康,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特別對眼、皮膚呼吸道泌尿道生殖器官的影響最顯著。

眼部知識小百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