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主教座堂

澳門主教座堂位於大堂前地,主教座堂又稱大堂或大廟,歷史悠久。始建於1567年,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經過多年的風雨剝蝕,殘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眾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初具規模。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為三合土建築,才構成了今日壯麗堂皇的外觀。此景點已於2005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成為中國第卅一處世界遺產。

基本信息

看點

典型的地中海風格,彩繪玻璃,木質葡萄牙屏風以及聖母聖像都是很有價值的文物。

導遊

位於大堂前地,主教座堂又稱大堂或大廟,歷史悠久。始建於1567年,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經過多年的風雨剝蝕,殘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眾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初具規模。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為三合土建築,才構成了今日壯麗堂皇的外觀。
此景點已於2005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成為中國第卅一處世界遺產。

主教座堂主教座堂

介紹

位於板樟堂附近高地上的主教座堂,一直是澳門天主教的中樞,右側是主教府,是澳門天主教最高管理機構澳門天主教主教公署所在地。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天主教子夜彌撒、耶穌聖像巡遊等大型活動也在此舉行。主教座堂又稱“大堂”,並非它是澳門教堂中最大,而是因為它最具威嚴的象徵。
早在1575年,天主教在澳門設立了主教轄區。有“聖名之城”稱號的澳門一度成為天主教在遠東的傳播中心。翌年就興建了主教座堂,雄偉的祭壇下,掩埋了一些古墓,包括賈耐勞、華年達、嘉沙爾等16、17世紀時主教的骨殖或遺體。
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內部裝嵌有富藝術性顏色的玻璃以及下面左右雙塔式建築物。舉凡本澳教會的大慶典,必在此舉行。大堂奉祀的是赫赫有名的聖彼得。
建築富西班牙宗教色彩,外形壯麗純潔,內部精麗巧飾,曾存有不少天主教遺物及古蹟。而宗教名畫如《聖約翰受洗圖》、《日本天主教徒在長崎被釘十字架圖》等多幀,也都保存於大堂內。
現時,主教座堂已經過多次修葺,教堂前地鋪設葡式碎石,更有特色的小型噴水池,將這裡營造成一個優雅寧靜的景點。在此高地往四方走,不消2分鐘就到達板樟堂、新馬路或南灣區,熱鬧與寧靜成了強烈對比,令人感覺從神聖莊嚴之地走到了繁華鬧市,感受截然不同。

什麼叫“座堂”

“座堂”一詞源自希臘文Kathedra(英文是Seat,椅子)。初期教會時代,十二宗徒或其傳人親自主持過各地教會,這些教會以基督傳人坐過的椅子來自勉,提醒所有信友,教會是“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而主教正是宗徒的繼承人。
門票•開放時間
7:30-18:30

交通

乘10、10A、10B、11、21A、3、3A、26A、33路需於殷皇子馬路下車。
乘12路需於約翰四世馬路下車
乘4、5、6、7、16、8路於南灣大馬路(時代商業中心)站下車,
此三種方法均需經南灣大馬路及大堂街(滙豐銀行澳門分行)的斜路步行上去。

澳門旅遊景點

澳門歷史城區 | 葡京賭場 | 澳門漁人碼頭 | 大三巴牌坊 |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 | 澳門博物館 |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 媽閣廟 | 玫瑰聖母堂 | 亞婆井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澳門主教座堂 | 白鴿巢前地 | 大炮台 | 大賽車博物館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東望洋炮台 | 東望洋炮台 | 崗頂劇院 | 崗頂前地 | 關閘 | 觀音廟 | 海事博物館 | 何東圖書館 | 黑沙海灘 | 金蓮花廣場 | 舊城牆遺址 | 蓮峰廟 | 蓮溪廟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 盧家大屋 | 盧廉若公園 | 媽祖文化村 | 民政總署大樓 | 南灣公園 | 澳門葡萄酒博物館 | 普濟禪院 | 仁慈堂大樓 | 三街會館 | 聖安多尼堂 | 聖奧斯定堂 | 聖老楞佐堂 | 聖母雪地殿教堂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聖雅各伯小堂 | 鄭家大屋 | 竹灣海灘 | 主教山小堂 | 澳門半島 |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 | 包公廟 | 北帝廟 | 二龍喉公園 | 國父紀念館 | 花地瑪聖母堂 | 基督教公墓 | 嘉謨聖母教堂 | 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 螺絲山 | 媽閣炮台 | 哪吒廟 | 菩堤園 | 聖方濟各教堂 | 譚公廟 | 望廈炮台 | 澳門音樂噴泉 | 郵政局博物館 | 望德聖母堂 | 望廈聖方濟各小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