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多尼堂

聖安多尼堂

聖安多尼舊堂,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且是澳門的第一間小教堂,被列入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景點中。每年在慶祝聖安多尼節的當天,即六月十三日,都會舉行由市政府主席主持有關軍薪俸奉獻給聖人的儀式,更舉行聖像遊行。

簡介

聖安多尼堂聖安多尼堂
聖安多尼舊堂的現址建於一五五八年,與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且是澳門的第一間小教堂

教堂的歷史間略載於教堂大門側的一塊石碑上,內容是:“興建於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毀,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毀,一八七五年重修”,特別是1874年9月22日的大火令人難以忘懷,以後每年的9月22日這一天被澳門人稱作“天災節”,市民扛著聖安多尼像上街遊行,以示紀念。而在這教堂前地還有一個刻上一六三六年的十字架,於一九三零年再次被焚毀,亦再次被修葺,但外牆及鐘樓的工程卻於一九四零年才進行,聖安多尼是葡國軍隊的軍人,其官銜為“上尉”。

所供奉的聖安多尼被視為婚姻掌門人,在教堂門前的石碑上刻有「他是天主教徒所奉的婚姻主保之神」,不少信徒都選擇在這聖堂舉行婚禮。由於新娘習俗上會手持鮮花,故聖安多尼教堂亦被稱為花王堂
每年在慶祝聖安多尼節的當天,即六月十三日,都會舉行由市政府主席主持有關軍薪奉獻給聖人的儀式,並舉行聖像遊行。
予人舒適休閒的白鴿巢公園就在聖安多尼教堂對面。每日都有不少居民散步,相傳葡萄牙著名詩人賈梅士 (Luís de Camões) 曾在這裡寫下不朽史詩《葡國魂》,使公園瀰漫著一片葡國情懷。旁邊的基督教墳場,則埋葬著多位來華的名人,如英國畫家喬治·錢納利 (George Chinnery) 和首位將聖經翻譯為中文的基督教傳教士馬禮遜 (Robert Morrison) 等。這一帶確實有不少珍貴的歷史事跡。

每年在慶祝聖安多尼節的當天,即六月十三日,都會舉行由市政府主席主持有關軍薪俸奉獻給聖人的儀式,更舉行聖像遊行。 

歷史

聖安多尼堂位於港島薄扶林道與山道交界。建於1953年,是西區主要的天主教堂。該堂鐘樓筆立高聳甚為宏偉,大殿寬闊,可容納乾餘人。玫瑰堂1901年,為了適應居住於九龍半島地區的天主教友的需要,在尖沙咀修建了一座可容800人的小聖堂。後因教友增加和甘曼斯博士捐款,遂又於1904年12月10日興建新聖堂,並於1905年5月8日完成。該堂逢5、6月和10月均有隆重的儀式舉行。此後,該堂經過多次擴展和改善,1947年建堂區禮堂,1950年擴建聖堂,遂成今日之規模。一九六三年該堂十周年紀念時,由當時的主任司鐸恩澤民神父在多年間籌辦的聖安多尼國小亦宣告啟用,並由白英奇主教祝聖開幕。

一九六四年恩澤民神父因健康關係,需回國休養。遂由查其威神父接任,是年由於梵帝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中,通過推行禮儀改革,使禮儀精神更能普及眾信友,於是聖堂內的祭台及聖體欄等均要改換,其時經濟頗感困難,因當時香港正值動盪之時,幸賴各神長克己支持,及教友熱心的資助,方才告一段落。 

一九六八年在一個盛熱的夏天,該堂的正門出現一位年近四十歲的華籍司鐸站著,他在想如果在盛熱的夏天舉行聖祭,可能令到堂區的教友難以投入,於是他立下宏願,一定要為教友提供一個完善的聖堂及堂區生活組織,這一位就是該堂首任華人司鐸劉志剛神父,作為首位華人司鐸,他的擔子並無減輕,反而極為沉重,改裝祭台拆除聖體攔桿,安裝空氣調節及加音響設備,改建告解亭,重建聖母岩等。 

一九七零年劉神父遂為堂區教友創辦羊牧之聲月刊,使教友對該堂加深認識,並推動教友家庭探訪及集體誦念玫瑰經等。而且為了使善會間的聯繫加深以配合牧民工作,更創立傳教協會(即堂區議會之前身),為當時教區中少數存有健全善會聯繫制度的堂區的其中一個。 

一九七一年聖母岩工程大致完成,後為使設計更能有效遂加建露台,並於兩年後完成,使聖堂更臻完美。而冷氣亦在是年五月廿三日正式啟用。加上聖類斯學校在七零年中移交一列課室(即今會議中心現址),劉神父遂將課室改為各類會議室、圖書館、影音室等,並發展青年中心及堂區議會,使統籌及協調堂區內的傳教及牧民工作更能達到標準。一九七五年聯誼廳的開放,亦為加強教友的聯繫善會成員的溝通。 

一九七七年經過九年的辛勞工作後,由於慈幼會的安排,劉神父須赴羅馬進修,故此其在聖堂所籌備的裝修大計,則交由昔日他的中學同窗,今日慈幼會會長何廣凌神父接手處理。一九七八年何神父到任後馬上召集有關之專業人士,將整個裝修工程分為二期進行,進行大型籌款活動,並借著建堂銀禧紀念,將教友及善會的圈子拉近,當年的堂區活動與及善會人數亦為歷年之冠。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內部裝修工程開始,全面改善信友聚會、善會進行會議的場所,使大家能在一個更舒適及寧靜的環境工作。期間何神父更大力參與堂區議會的發展,協助制定會章,使整個架構能更具特色地運作。 

一九八四年堂區整體建設已備完善,而善會的運作亦具成熟,這段時期可謂多年來唯一的生息期,其時教區提出更新運動,使教友及善會能在梵二精神下多作反省及改進。適逢何神父晉鐸銀慶,堂區特邀請上任該堂劉志剛神父回港會同上任主任該堂鄭海康神父一起慶祝,一時傳為佳話。 

一九八五年由於慈幼會的指示,何廣凌神父須往羅馬修讀牧民課程,為期一年,故此中華省會遂派麥雪光神父為署理主任司鐸,麥神父於八四年已在該堂擔任助理司鐸一職。 

一九八六年麥神父正式被任為主任司鐸,他對於堂區工作是以一種自發形式進行,期間教區出版胡樞機的指示“邁向光輝十年,鼓勵信友以基督為中心,發展信仰小團體,麥神父不遺餘力,除一般善會外,更鼓勵新領洗之教友自組信仰團體,一時堂區內百花齊放。然而反觀傳統的善會卻因人事變遷及其它問題所困惑引致低落,甚至連堂區議會亦因人事問題而宣告解散。 

一九九一年由於任期關係,慈幼會改派鄭海康神父接任該堂主任司鐸,時為九月份。上任後鄭神父積極展開重整工作,首先不辭勞苦到各善會參觀及提出建議,並且開始物色專業人士協助聖堂的各類維修及工程顧問,當然最重要是積極發展堂區教友歸屬感並經常到教友家庭探訪。 

一九九二年經過多年的接觸及收集意見,鄭神父決定重組堂區議會,此項動議一經提出,全堂上下皆擊節呼好,經過多次的共商及協調,重生的堂區議會終於在復活節後宣告復會。在教友及善會的層面上得到好的回響及團結後,鄭神父續開始構思二件大事:(一)為四十周年慶典,(二)為堂區裝修事宜。 

一九九三年堂區的裝修將分為三期進行,首先以修建天面及外牆為先,繼以在堂慶後進行聖堂內的修建,最後則為會議中心的改建。至於四十周年的各類活動亦順利展開,到達六月即為全年的高峰,四十周年堂慶感恩祭及聯歡晚宴。 

一九九四年該堂第二期裝修於九四年完成,當年八月鄭神父被調派到美國羅省工作。 

慈幼會委任李海龍神父為該堂主任司鐸。上任後,李神父立刻著手籌備該堂第三期裝修,聘請裝修公司,大興土木,在短短的四個月內,於當年的聖誕節前,完成了第三期裝修,包括新辟該堂辦事處、聖物部、計算機室、改善聯誼廳的設施,室內全部加設冷氣調節,加強燈光,使教友有一個舒適的聚集環境。加設巨形印表機,以便印製巨型海報。 

一九九五年為配合時代需要,推行堂區事務全面計算機化。該堂開始設計及印製該堂手冊,於每年聖誕,送給堂區教友。為慶祝該堂主保聖安多尼的八百誕辰,擴大及美化他聖像前的祭台。成立傳信委員會及互愛委員會,與禮儀委員會共同推進堂區工作。 

一九九六年慶祝聖安多尼冊封為教會聖師的金慶。取得附有證書的聖安多尼聖髑(聖人的皮膚),在該堂聖安多尼像前奉放。由教宗代表Mgr。Filoni祝聖的聖母進教之佑像,供日後聖母出遊用。計算機小組建立堂區網頁。一九九七年聖堂內加設電子顯示屏,提供當日彌撒採用的禱文及聖詠,在主保瞻禮彌撒中,恭請陳日君助理主教主持亮燈儀式啟用。在主保瞻禮彌撒中,首次詠唱堂歌,及成立聖安多尼之友會。紀念該堂奠基四十五周年,更新聖堂內跪凳的墊褥。購買磁力帶保健床給有需要的教友使用。一九九八年首次舉辦堂區領袖培訓課程,檢討及反思個體在團體內應扮演的角色及如何溝通。成立女輔祭會及慕道班同學會。 

一九九九年牧民議會研討未來兩年工作目標與措施,訂定新牧民議會堂訓:傳信禮愛,隨風飄揚。並印製研討營報告書,自始以後,每年均有印發給教友。首次舉行聖母頌祈禱音樂會,倡議每年五月第三個主日為天上母親節,並舉行聖母頌祈禱音樂會來慶祝。慶祝該堂神師宋斯藏神父晉鐸金慶。舉行倒數及大禮彌撒聖祭迎接聖年二零零零年,在彌撒聖祭中成立堂區關社小組。 

二零零零年成立多俾亞服務小組及禮儀人該化小組。設立三三追思祭,每月第三個星期三晚上六時舉行追思彌撒聖祭,對已亡教友的懷念。八月十日該堂前任助理司鐸余秉昭神父安息主懷。余神父曾在該堂服務了十五年。 

二零零一年在聖體聖血節,恢復闊別了三十多年的聖體出遊;並計畫以後每年均會舉行聖體出遊。八月五日該堂神師宋斯藏神父安息主懷。二零零二年二月十四日(年初三)情人節首次舉辦夫婦重宣婚姻盟誓。該堂青年在上環文娛中心演出青年音樂劇——《情未泯》。修葺聖母岩,迎接建堂金慶。九月二十三日哀悼香港主教胡振中樞機主懷安息。 

二零零三年至現在二零零三年六月十三日,金慶聚餐於港麗酒店舉行;翌晚舉行金慶主保瞻禮彌撒。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慶祝該堂神師梁鼎勛神父晉鐸金慶。

澳門旅遊景點

澳門歷史城區 | 葡京賭場 | 澳門漁人碼頭 | 大三巴牌坊 |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 | 澳門博物館 |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 媽閣廟 | 玫瑰聖母堂 | 亞婆井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澳門主教座堂 | 白鴿巢前地 | 大炮台 | 大賽車博物館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東望洋炮台 | 東望洋炮台 | 崗頂劇院 | 崗頂前地 | 關閘 | 觀音廟 | 海事博物館 | 何東圖書館 | 黑沙海灘 | 金蓮花廣場 | 舊城牆遺址 | 蓮峰廟 | 蓮溪廟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 盧家大屋 | 盧廉若公園 | 媽祖文化村 | 民政總署大樓 | 南灣公園 | 澳門葡萄酒博物館 | 普濟禪院 | 仁慈堂大樓 | 三街會館 | 聖安多尼堂 | 聖奧斯定堂 | 聖老楞佐堂 | 聖母雪地殿教堂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聖雅各伯小堂 | 鄭家大屋 | 竹灣海灘 | 主教山小堂 | 澳門半島 |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 | 包公廟 | 北帝廟 | 二龍喉公園 | 國父紀念館 | 花地瑪聖母堂 | 基督教公墓 | 嘉謨聖母教堂 | 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 螺絲山 | 媽閣炮台 | 哪吒廟 | 菩堤園 | 聖方濟各教堂 | 譚公廟 | 望廈炮台 | 澳門音樂噴泉 | 郵政局博物館 | 望德聖母堂 | 望廈聖方濟各小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