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峰廟

蓮峰廟

蓮峰廟(又名蓮峰寺),是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提督大馬路的道觀,為澳門三大古廟之一。在廟前空地則建有林則徐全身石像和澳門林則徐紀念館,於1197年11月在蓮峰廟內落成,以讚揚林則徐不畏強權,勇敢禁毒的高尚品格。館內藏有虎門銷煙、澳門昔日風貌等圖片,以及林則徐和朝廷之間的通訊數據。蓮峰廟初建於明朝,古名為天妃廟,主要供奉天后娘娘。整座廟宇橫連三間,前後兩進。首進的中殿供奉天后娘娘,殿前有方亭一座,曾為官吏辦案的駐節處之用;二進的中殿供奉觀音。首二進之側殿分別供奉關帝、醫靈大帝、神農及金花娘娘等神祇。清朝起經過多次重修擴建,始成今之規模。

基本信息

寺廟簡介

蓮峰廟蓮峰廟

蓮峰廟相傳始於明朝。據廟內碑文記載,該廟鼎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後漸成今日規模。廟中主要供奉天后和觀音。廟名最初稱為天妃廟,後改慈護宮,最後定為蓮峰廟。蓮峰廟由中國官府和本澳商人出資共建,不僅可供民間祭祀,同時也作為赴澳公幹的中方官員的駐節公所。著名的禁菸欽差大臣林則徐及兩廣總督鄧廷楨1839年巡視澳門,即以蓮峰廟作為接見澳葡官員之場所。故今蓮峰廟外立有林則徐雕像及其紀念館。

名稱由來

廟名最初稱為天妃廟,蓮峰廟原名天妃廟,據考原為明代一座荒祠,有僧人在此為人消災去疾,因藥到病除而享譽四方,信者甚眾,也廣得金銀布帛施捨,日積月累,故建成此廟。廟成之後,香火甚旺。數百年後改慈護宮,最後定為蓮峰廟。
關於“蓮峰廟”這個名字的由來是由於天妃廟內觀音、關聖共處,而寺名卻為“天妃”,這在文人墨客看來是甚為不妥的,因而到了清嘉慶年間,香山知縣許乃來按西嶽華山廟的例子,手書門額“蓮峰廟”三字泥在山門,將天妃廟改成了“蓮峰廟”。後蓮峰廟在光緒年間大修時,此三字又被做成了匾額,高懸於廟門之上,蓮峰廟的供奉格局也因之保持至今,成為有別於其它寺廟的一大特色。

寺廟歷史

蓮峰廟初建於明萬曆廿年(1592年),有僧人在此為人消災去疾而享譽四方。其後得信眾捐贈金銀布帛,建成此廟。到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進行擴建,更名慈護宮;乾隆年間又重修,名為蓮峰新廟;經過1876年重修後,始成今日模樣。

蓮峰廟曾是當年官吏和華人商賈的議事廳,直至清朝嘉慶道光年間仍為官吏臨澳辦案的駐節處。最著名的歷史事件,是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到巡閱澳門,於1839年9月3日在蓮峰廟天后殿前的亭台上接見葡萄牙理事官,並宣布嚴禁鴉片,下令葡萄牙人驅逐英國的鴉片販子。為記念此中國歷史事件,現巳於廟前空地建有林則徐像和林則徐紀念館。

蓮峰廟旁,保存了1848年葡萄牙人進占關閘開闢馬路時所置的石塊,其上刻有葡萄牙盾徽。蓮峰廟內藏有雲水僧-釋童真大師的二字掛匾“妙觀”和一幅砌有神龍、巨鯉的壁畫等,都增添了蓮峰廟在歷史和藝術上的價值。

寺廟傳說

蓮峰廟蓮峰廟

關於蓮峰廟的來歷,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公元1278年,元兵入侵中原,宋軍南逃。左丞相文天祥決定讓右丞相陸秀夫護駕,由海路直航潮陽海門。他自己則趕回故鄉江西招募勤王義軍,準備經福建汀州到海門與陸秀夫部隊會合。

不料,陸秀夫在海上問路時,漁民把海門聽成新會的崖門,使他們錯航崖門而去。

10月初,文天祥趕到潮陽城外,拜過雙忠公,留下詩詞,埋下戰馬,來到海門漁村外的矮崖,爬上一塊巨石,望著滔滔波海,宋軍蹤跡杳杳,而半壁山河已陷敵手,百姓遭異族統治,不由長嘆一聲,頓足長嘯。

他的這種精忠報國的精神,感動天地。隨著這一嘆一頓,文天祥腳下的巨石竟被他跺得裂了開來,成了一座形似蓮花的山峰。後人便把此峰稱為“蓮花峰”。

寺內特色

蓮峰廟由中國官府和本澳商人出資共建,不僅可供民間祭祀,同時也作為赴澳公幹的中方官員的駐節公所。公元1836年9月2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得人密告有大量鴉片從澳門進入內地的訊息後,他帶著總督鄧廷禎一道親臨澳門視察。到澳門後,在蓮峰古廟中接見了葡澳官員,申明禁令,並深入澳門,收繳鴉片、驅逐鴉片販子。故今蓮峰廟外立有林則徐雕像及其紀念館。它留下的不僅僅是歷史名勝,也許更多的是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正義的浩然天氣!
廟內有一石荷池,每當夏日荷開,蓮葉滿塘,香遠益清;還有一幅栩栩如生,砌有神龍、巨鯉的壁畫,造型奇特。
在天妃殿前有一亭式台座,亭上懸一巨大的心型橫匾,讓人參悟不透其中禪機。其實此處是明清時代地方官員到澳審案的臨時公堂,而這塊心型橫匾時刻警惕著:為人為官,凡事須有良心。踏進廟門,可見天妃端莊而坐,雍容華貴;其後為觀音殿,供奉著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左側為關帝殿,供奉著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羽,配祀關平、周倉;右為仁壽殿,奉祀著神農始祖;在觀音殿後是文昌殿,供奉著文昌帝蒼頡,文昌殿後供奉著金花娘娘和痘母娘娘,她們是產婦嬰兒的保護神。
雖然蓮峰廟中的塑像與祖國大江南北眾多寺廟中的塑像相比並無多少特色之處,但是一座寺廟內同時供奉著觀音、關帝、天后等人們崇拜的偶像,佛、神、人和平共處,各自的信徒也都相安無事,這就顯得很特別了。這種儒釋道三種文化渾然天成的現象,既讓遊客不解,也讓遊客大開眼界。這種奇特的、可能只有澳門才存在的現象,實在是處於特殊地理位置、有著特殊歷史際遇的澳門中西文化融匯貫通的最好例證。
林則徐紀念館於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在蓮峰廟內落成,以讚揚林則徐不畏強權,勇敢禁毒的高尚品格。館內藏有虎門銷煙、澳門昔日風貌等圖片,以及林則徐和朝廷之間的通訊數據。此外,還有各種船隻的模型:清代的中國軍艦、葡萄牙航船和存放鴉片的船等。在紀念館的中央,擺放了真人般大小的模型,再現了當時林則徐接見外國官員的情形。最後,觀眾還會看到吸食鴉片的器具,以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毒品的禍害。
蓮峰廟旁有一塊刻有葡國盾徽亞婆石,石上有 “1848”字樣,為當年葡萄牙人進占關閘,開闢馬路時所置。根據其習慣,每“發現”一方土地,必勒葡國盾徽於石上為憑。

寺內景點

蓮峰廟蓮峰廟
是澳門著名禪院之一,與媽閣廟普濟禪院並稱為澳門三大禪院。蓮峰廟原名天妃廟,又名關闡廟、慈護宮,後因枕落蓮峰山而得名,建於159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從清朝起多次進行修建,1876年經過的修後形成現在的規模。

蓮峰廟橫連三座,內殿二進,供奉著多位神抵。門前廣場寬曠,圍以石欄,建築宏偉,廟貌森嚴。廟門有幅楹聯“蓮花涵鏡海;峰景接連瀛”。首進為天后殿,供奉天后聖母,天后殿左右為關帝殿藥王殿。二進為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師。觀音殿後依次為呂祖殿、金花娘娘殿。廟後為小花園,有亭台花草,風景宜人。
 
天后殿前有一亭台,是清朝官吏到澳門巡閱、審案的場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兩廣總督林則徐為了禁菸而親到澳門巡視,臨時駐在該廟,並在蓮峰廟台案傳見過澳葡官員。現在廟前樹立著林則徐的石像,並建立了林則徐紀念館,天后殿掛有“恩光浩大”的牌匾,以紀念他在澳門重振國威的輝煌歷史。

蓮峰廟氹仔島
氹仔島:氹仔原為鄉村,以炮竹聞名。隨著時代的發展,氹仔大部分地區已被開發,先後興建了高層住宅、豪華酒店、風味餐廳、賽馬場、娛樂場及澳門國際機場。已初具城市規模。凱悅酒店和新世紀酒店均為五星級豪華酒店,可為旅遊者及入住客人提供飲食、度假休閒等各種服務。澳門的最高學府——澳門大學也位於氹仔,大學內有一幅頗有氣勢的九龍壁氹仔區內食肆林立,馳名港澳的木偶葡國餐廳也在此落腳。晚間華燈初上時,專營烤肉、碑酒的露天攤檔便熱鬧起來,民眾在酒肉飄香中悠然自得。如果不想吃肉,可到專營素菜的“菩提園”品嘗地道的素菜,在園內,還可觀賞一座高5.4米,重約6噸的銅鑄釋迦牟尼大佛。此為仿唐藝術品,是澳門目前最大的佛像。1989年擴建的賽馬會已頗有名聲。從泰國請來的一座四面佛就立於賽馬會前的廣場上,每天都有不少人來此佛前祈拜求福。住宅式博物館”珍藏著十九世紀末期的家庭住宅擺設,從中可了解本世紀初澳門官紳富豪的家居生活。氹仔區內有多處出租腳踏車的店鋪,騎車四處漫遊也極為方便。

三巴聖跡:“三巴聖跡”一景,包括了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組成的風景區。大三巴牌坊本是大三巴教堂(原名聖保祿教堂)。於一八三五年一月廿六日黃昏被火焚毀後留下的石砌前壁,大約落成於一六三七年,已有三百五十多年歷史,是遠東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石頭建築。由耶穌會神父設計,形制獨特,揉合東西建築特色,成為澳門城市象徵、遊客必到之處。

玫瑰聖母堂玫瑰聖母堂又稱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於15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會教士初到澳門時設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教堂於1828年重修,今天壯觀的規模即源於此。

蓮峰廟三巴聖跡
板樟堂供奉花地瑪聖母,是葡國人很崇拜的神,堂記憶體有許多富有奇趣的油畫及雕像,尤以耶穌基督像最為著名,從中可窺見古西班牙的宗教藝術特異之處。

聖堂內的天花板飾滿圖案裝飾,其中有一皇冠圖案,圖下便是主壇,大門雕工精細;聖堂內部色彩繽紛,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圖案,予人以明快之感;祭顛壇上有聖母聖嬰像,聖堂內則設放花地瑪聖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瑪聖母出遊即以此聖堂為起點。

教堂通常於下午開放,可先按門鈴,然後經旁邊閘門進入,再繞過一條長廊便可進入聖堂內部,聖堂後面設有一小博物院,內藏聖保羅大教堂所遺留下來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遺物。

寺廟文化

蓮峰廟蓮峰廟
蓮峰歌
賈島
錦礫潺湲玉溪水,曉來微雨藤花紫。冉冉山雞紅尾長,
一聲樵斧驚飛起。松剌梳空石差齒,煙香風軟人參蕊。
陽崖一夢伴雲根,仙菌靈芝夢魂里。

蓮峰廟茶亭聯

上聯:萍水聚行蹤南北東西茶飲一杯分道去
下聯:蓮峰依美陰晦明風雨亭開四面待人來

寺廟遊覽

景色特點:蓮峰廟橫連三座,內殿二進,供奉著多位神抵。門前廣場寬曠,圍以石欄,建築宏偉,廟貌森嚴。廟門有幅楹聯“蓮花涵鏡海;峰景接連瀛”。首進為天后殿,供奉天后聖母,天后殿左右為關帝殿、藥王殿。二進為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師。觀音殿後依次為呂祖殿、金花娘娘殿。廟後為小花園,有亭台花草,風景宜人。天后殿前有一亭台,是清朝官吏到澳門巡閱、審案的場所。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兩廣總督林則徐為了禁菸而親到澳門巡視,臨時駐在該廟,並在蓮峰廟台案傳見過澳葡官員。現在廟前樹立著林則徐的石像,並建立了林則徐紀念館,天后殿掛有“恩光浩大”的牌匾,以紀念他在澳門重振國威的輝煌歷史

寺廟購物

蓮峰廟澳門陶瓷
鮮蚝:澳門舊稱蚝鏡,內港河道稱蚝江,因此以前,澳門盛產鮮蚝,文人雅士以蚝字太俗,於是將“蚝鏡”改“濠鏡”、“蚝江”改“濠江”。最近因海水污染,蚝繁殖銳減。蚝,除鮮食外,還可製成蚝油等,是大眾喜歡食品。

精緻陶器:澳門的瓷器工業有相當的規模,不過大部分的工廠都設在中國大陸。不少批發商和零售店都出售大量不同種類的餐具、花瓶以及其他商品,而且價錢相當便宜。一些工廠甚至會應顧客要求訂做花瓶,或在餐具上印上家族的標誌,或根據顧客所提供的圖案訂做餐具。如果想以理想的價錢購買一些特別的瓷器,不妨去大三巴牌坊附近的商店看一看。另外,在新馬路一帶的商店內,也有很多有趣的古玩和獨一無二的瓷器。

珠寶首飾:不同等級的金飾在澳門皆可買到,由於免稅,所以價格相宜。也有大量珍珠和半寶石(水晶海藍寶松石等)出售。商品的選擇視乎你的出價而定。街道旁還有不少攤販出售新玉和古玉、珍珠和其他半寶石。在大三巴、關閘及主教山附近的出售紀念品的攤位上是不會買到真正的珠寶的。如果想購買貴重的首飾,請光顧有信譽的商店。

葡京酒店、新馬路及高士德大馬路附近,有很多信譽卓著的珠寶店。購買高價商品時,建議你多走幾家商店,比較一下價格。請勿忘記索取保證卡以及保存收據。

美食小吃

蓮峰廟澳門小吃
淨雲吞$9.5:冬菇、蝦、豬肉等餡料,包裹在用蛋和麵粉打成的皮內,皮薄餡靚,滋味無比。

澳門的餐廳菜館供應中南北的菜餚食品,包括廣東,葡國,上海潮洲,日本韓國和澳門地道的風味美食。

近年來,葡式咖啡室成為澳門新的飲食場所。較著名的咖啡室有:"BolodeArroz"及"Caravela",在內不但可品到咖啡,茶和酒,同時也有里斯本式的點心及甜品供應。

來到澳門一定要品嘗著名的葡國餐,但說實在,澳門的葡國餐,大部份都不是正宗的,因為葡國人在澳門已有四百幾年的歷史,受了中國菜的影響,葡國餐的煮法和材料漸漸溶合了一些中國的色彩,所以澳門的葡萄餐是很合中國人口味的,而其中最著名有菜有葡國雞、馬介休、咖哩蟹和燒鹹豬手等等.

蓮峰廟交通

乘坐1,4,8,10,23,25,26A,28B,32路巴士可達。
公共汽車:1、1A、3、4、5、7、9、9A、23、25、26A、32、33、34

蓮峰廟小貼士

除夕晚開始,至翌日凌晨時分,大批善信涌往廟中還神及祈求來年順景,廳內人聲鼎沸,前往上香的市民又可在指定範圍內鳴放炮竹、煙花慶祝,市面洋溢著一片歡樂氣氛。

澳門旅遊景點

澳門歷史城區 | 葡京賭場 | 澳門漁人碼頭 | 大三巴牌坊 |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 | 澳門博物館 |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 媽閣廟 | 玫瑰聖母堂 | 亞婆井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澳門主教座堂 | 白鴿巢前地 | 大炮台 | 大賽車博物館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東望洋炮台 | 東望洋炮台 | 崗頂劇院 | 崗頂前地 | 關閘 | 觀音廟 | 海事博物館 | 何東圖書館 | 黑沙海灘 | 金蓮花廣場 | 舊城牆遺址 | 蓮峰廟 | 蓮溪廟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 盧家大屋 | 盧廉若公園 | 媽祖文化村 | 民政總署大樓 | 南灣公園 | 澳門葡萄酒博物館 | 普濟禪院 | 仁慈堂大樓 | 三街會館 | 聖安多尼堂 | 聖奧斯定堂 | 聖老楞佐堂 | 聖母雪地殿教堂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聖雅各伯小堂 | 鄭家大屋 | 竹灣海灘 | 主教山小堂 | 澳門半島 |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 | 包公廟 | 北帝廟 | 二龍喉公園 | 國父紀念館 | 花地瑪聖母堂 | 基督教公墓 | 嘉謨聖母教堂 | 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 螺絲山 | 媽閣炮台 | 哪吒廟 | 菩堤園 | 聖方濟各教堂 | 譚公廟 | 望廈炮台 | 澳門音樂噴泉 | 郵政局博物館 | 望德聖母堂 | 望廈聖方濟各小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