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位於中南交通中心、湖南省第2大城市衡陽市珠暉區衡陽大學城,學院新校區占地面積940畝,總投資5億元,在校學生10701人,函授生近4000人。學院始終以鐵路特有專業為主體,以建築、計算機、旅遊文秘專業為補充,首開高速鐵路預驗收和工務培訓班,首開香港鐵路培訓班,年培訓企業員工5萬人,為鐵道部、交通運輸部、建設部、信息產業部等部門培養了大批高中級技術人才,是全國高鐵人才培養和技術合作基地、鐵道部中南地區建築工程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為全國軌道交通事業輸送了15萬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成立於1951年,位於國家老工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中國交通中心、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陽珠暉區,地處衡陽大學城,東臨高鐵衡陽東站,西接衡陽師範學院湖南工學院。K3,40,49路公車直達本校。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是2005年3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由衡陽鐵路工程學校、衡陽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合併組建,衡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專業設定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開設交通工程系、建築工程系、鐵道運輸系、計算機系、基礎與社會科學系等五系共19個高職專業,鐵道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鐵道交通運營管理等專業對接高鐵六大技術群,承接鐵路產業升級,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700多萬元,館藏圖書50萬冊。

學院前身為衡陽鐵路工程學校,隸屬鐵道部,建校於1951年,是國家級重點中專,首任校長原鐵道部部長、鐵道兵司令郭維城將軍。歷史上,學校曾兩度升為“衡陽鐵道工程學院”、“衡陽鐵道學院”。2000年,衡陽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併入學校。2004年,劃歸衡陽市人民政府管理。2005年,升格為高職學院,定現名“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衡陽職工大學併入。

學院立足衡陽,面向泛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適應交通運輸、建築行業發展需要,重點建設鐵路特有專業群和建築工程專業群,適度拓展相關專業,主動為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職前教育、職後培訓和技術服務;以就業為導向,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建設特色鮮明、機制靈活、規模適度、質量優良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成立緣由

多年來,學院一直密切關注鐵路發展趨勢,緊跟高速鐵路技術調整專業,更新教學內容,開展技術服務。為了實現學院又好又快發展,更好的服務鐵路行業和省市經濟發展,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請求衡陽市人民政府報請上級部門批准,將“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更名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必要性

(一)是適應鐵路產業升級的需要

所謂“高鐵”,根據國際一般定義,是指營運速率達到每小時200公里以上的鐵路運營線路,客運專線、城際鐵路等都屬於高速鐵路範疇。中國高速鐵路的營業里程目前已達到7531公里,是全世界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國家。根據中長期鐵路規劃,中國將在2020年前完成4縱4橫客運專線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帶的城際軌道交通系統建設。我國高速鐵路在高原鐵路技術、機車車輛裝備技術、客運專線技術、既有線提速技術、重載運輸技術、運輸調度技術等幾個主要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加快高速鐵路的建設,不僅提高線路規劃標準,並且力爭將新的高鐵規劃,納入國家正在進行新調整的鐵路規劃。

隨著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我國對高速鐵路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建設系統人才需求量約為80萬人,其中高職層次的一線操作人員就占到70%-80%,鐵路人才總體上處於供不應求狀態。預計到2020年,僅長三角地區高鐵、捷運、軌道裝備製造業等軌道交通類人才需求量就將高達10萬人左右。我院更名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著力培養高鐵人才正是滿足了這一需求。鐵路正朝著高速、重載方向飛速發展,將全面進入“高鐵”時代。我院更名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是適應鐵路產業升級,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需要,符合鐵路未來發展大趨勢。

(二)是加快我省“四化兩型”建設的需要

湖南省境內在建鐵路(含車站)、城際鐵路項目10個,總里程1378公里,總投資1444億元。到2009年底,全省境內形成了以京廣(武廣)、焦柳、洛湛、滬昆、湘桂為主幹線的“三縱二橫”鐵路運輸網,營運里程達3693公里,其中高速客運專線518公里。

湖南“十二五”鐵路規劃將加強對高鐵經濟的研究,突出加快高鐵建設,突出加強省際邊界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支持東西向鐵路(郴州-贛州)鐵路建設,支持黔張常安張衡鐵路、長常城際軌道延伸至張家界等4條鐵路建設,渝長客運專線即將列入湖南“十二五”規劃。以長沙、衡陽為中心,岳陽常德益陽婁底等城市在內的“3+5”城市群軌道交通建設正在形成,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發展進入高峰期。

隨著湖南省“四化兩型”建設的發展,未來10年,長株潭城際軌道行業、長沙捷運年均需要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10000人以上,湖南省將由勞務輸出大省變成勞務用工大省,亟需大量的專業高級技能型人才。

(三)是促進衡陽市經濟發展的需要
衡陽
是全國45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是全國地市級城市中高速公路密度和通車裡程最大的城市。正逐步形成“1189”立體交通格局,境內將有9條鐵路(京廣、湘桂、武廣高鐵、湘桂擴能改造、衡茶吉鐵路、懷邵衡鐵路安張衡鐵路、岳長衡、婁衡城際鐵路)通過。武廣高鐵在衡陽境內擁有3個高鐵客運站,占全線高速客運站的1/5。衡陽樞紐站是沿線面積最大、可傳送旅客最多的站,每小時可傳送旅客2250人次,是湖地區高鐵最大的旅客中轉站和集散中心。

武廣高鐵是財富聚集線,形成了衡陽與珠三角和武漢1.5小時經濟圈,為衡陽融於珠三角和武漢城市群提供了便利條件,利用武廣高速經濟帶,調整產業布局,形成承接產業轉移特色產業線。衡陽境內的3個高鐵車站周邊地帶迅速涌動著開發的資本,圍繞著高鐵而建的新城在3-5年內將成為衡陽版圖上的城中新城。武廣高鐵帶來的一系列發展機遇、經濟效應將進一步擴大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是樹立學院特色和品牌的需要

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鐵路行業浸潤多年,和高鐵淵源深厚。在鐵路行業的辦學規模、綜合實力都處在全國鐵路高職學院前列。是中南地區鐵路特有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中心,是全國地方鐵路協會培訓基地、鐵道部乙類鐵路危險貨物運輸技術業務培訓基地、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培訓基地和香港捷運培訓基地。被譽為中南地區“鐵路黃埔軍校”。

2005年學院申辦高職時,為避免跟省內鐵路同類學院校名雷同,定校名為“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但是幾年來,使用現校名時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經常與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混淆;二是不能反映鐵路專業為主的辦學特色;三是不能發揮長期辦學形成的品牌效應,也不能得到校友及鐵路企業的認同,改名已勢在必行。

近年來,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衡陽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迅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成效:2008年在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9年被省教育工委評為省文明高校,2010年成功通過湖南省高校黨建評估,被中共湖南省委授予全省首批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示範點。

在既有成績基礎上,學院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2009年2月18日學院黨委提出了苦幹3-5年,努力創建全省一流、全國特色高職院的奮鬥目標。

中國高鐵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目前全國沒有一所以“高鐵”冠名的職業院校。學院更名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不僅體現了首創性和獨特性,同時能增強招生、就業的吸引力。有利於學院搶占發展先機,有利於學院樹立特色、打造品牌,是學院的戰略選擇,更有利於學院長遠建設和發展,符合湖南省示範性高職學院和全國骨幹高職學院的建設目標。

二、更名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可行性

(一)更名的基礎與條件

1、學院現有專業和高鐵六大技術群基本吻合

學院現有19個專業,其中鐵道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鐵道交通運營管理、鐵道通信信號技術、通信技術、鐵道機車車輛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建築設計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技術、涉外英語(客運方向)、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等14個專業可基本對接高鐵的“工程建造、高速列車、列車控制、客站建設、系統集成、運營維護”六大技術群,承接鐵路產業升級,在人才培養上可以做到上溯設計,下延技能,重點加強學生施工和維護技能培養,為高鐵建設與運營管理培養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2、學院現有師資團隊具有較好的高鐵教學能力

學院專業師資80%具有鐵路專業背景,鐵路專業高級職稱達40多人。大多數專業教師參加了鐵道部組織的高鐵技術培訓;近兩年,學院組織鐵路專業相關教師定期到衡陽工務段、衡陽車務段、長沙電務段、長沙車輛段等單位進修高鐵維護技術並跟班作業;學院邀請了廣鐵集團高鐵建設權威陳敏副總經理及副總工程師邵華平等專家來學院給學院教師做高鐵新技術培訓;學院專業教師參與了武廣高鐵客運專線英德分站監理試驗、湘桂高鐵線1、2標段監理試驗、湘桂高鐵2標段監理、鄭西客運專線招投標、京滬高鐵1標段的監理試驗、長株潭城際鐵路監理及監理試驗、廈深客運專線監理試驗等10餘項高速鐵路建設,同時收集了大量高速鐵路技術資料,並融入到專業教學中。

3、學院已編寫出版大量高鐵教材

1998年,我院正式出版了全國第一部高鐵教材《高速鐵路·線路》,並陸續編寫了《高速鐵路工務》、《高速鐵路路基》、《路基基床病害及整治》等十幾本高速鐵路的模組化教材(見下表),廣泛套用於鐵路各大專院校教學和香港鐵路公司等企業員工培訓。作為高鐵培訓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學院受邀請參與武廣高鐵客運標準培訓制定工作。

學院編寫的高鐵教材一覽表

序號 教材名稱
1 《高速鐵路·線路》
2 《高速鐵路工務》
3 《武廣鐵路客運專線路基工程施工工藝及關鍵技術》
4 《路基基床病害及整治》
5 《香港捷運線路維修技術培訓教材》
6 《武廣鐵路客運專線線下土建工程預驗收培訓教程》
7 《高速鐵路路基》
8 《高速鐵路道岔》
9 《高速鐵路無砟軌道》
10 《高速鐵路橋隧工程》
11 《高速鐵路精測控制網及無砟軌道板精調測量技術》
12 《高速鐵路無縫線路》
13 《高速鐵路養路機械》
14 《高速鐵路列控車載設備
15 《高速鐵路信號——軌道電路》
16 《高速鐵路信號·計算機聯鎖》
17 《CRH型動車組知識彙編》
18 《高速鐵路通信·GSM-R》
19 《高速鐵路行車工作問答
20 《高速鐵路--客運組織與服務》
21 《高速鐵路--車站與線路》

4、學院擁有先進的高鐵實訓基地

學院在新校區與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合建的軌道交通綜合實訓基地、通信信號綜合實訓基地,與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室、鄭州捷安網路工程公司共建的高鐵運輸綜合實訓基地,覆蓋了工程建造、高速列車、列車控制、客站建設、系統集成、運營維護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技術系統;軌道交通綜合實訓基地是省重點建設項目中央財政支持的建築工程實訓基地引進消化吸收高鐵客站技術,能為鐵路現場培訓客站建築及維護人員,軌道探傷基地是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唯一的高鐵探傷工種培訓和技能鑑定中心。學院在湘桂高速鐵路、武廣客運專線京滬客運專線、廈新客運專線、長株潭城際高速建設指揮部建立了監理實驗室,與上海先科橋隧檢測加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校內合建橋隧檢測、地基基礎檢測、材料檢測、主體結構檢測、鋼結構檢測綜合實訓基地,創建了校外高鐵實訓基地18個,設在武廣高鐵衡陽站的校外實訓基地,離學院僅兩公里。

5、學院培養了大量的高鐵建設與運營人才

我院眾多畢業生已經是全國高速鐵路建設與運營大軍中的主力。武廣客運專線上我院畢業生占40%,其中很多學生擔任段長、站長、值班員、武廣客運專線信號檢修基地工長等職務,如武廣高鐵客運段段長車輪、高鐵衡陽東站站長王堅、高鐵株洲西站站長郭江、高鐵廣州南站客運主任邱羅等都是我院的畢業生,我院畢業生陳敏是廣鐵集團副總經理,是廣州鐵路集團公司的高鐵權威和負責人。湘桂高鐵、京滬高鐵、鄭西高鐵等建設工地我院畢業生受到用人部門的一致好評。近幾年來,我院先後有近千名學生在春運大潮中服務於武廣高鐵衡陽東站、廣州南站等現場單位,他們的高素質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

6、學院舉辦了多期高鐵崗位培訓班

由於擁有較強師資和實訓基地,學院高鐵技術培訓能力一直受到鐵道部門的青睞,每年年初廣鐵(集團)公司下發全年職工培訓計畫電報給學院,學院承擔為廣鐵(集團)公司培訓員工占當年應培訓人數三分之一以上。近三年年均為高鐵、軌道交通及相關行業、企業開展崗位培訓、技能鑑定等約5萬人天。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學院先後成功舉辦香港鐵路公司線路維修技術培訓班、武廣客運專線線下預驗收培訓班、湘桂複線安全培訓班、全國第一期高速鐵路工務維修等高技術套用培訓班幾十期。

(二)學院規劃發展方向

更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院不僅有較好的現實基礎,而且學院將依託高鐵產業的發展,立足衡陽,面向泛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適應鐵路行業和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需要,圍繞高鐵核心技術群,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調整專業結構,建設高鐵特色專業群,共建高鐵人才培養和技術合作基地,提升高鐵技術服務能力,實現全省一流、全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目標。

1、創新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建設“高鐵基地”

學院將進一步加強與高速鐵路企業的合作,創新政校行企“四位一體”的深度合作辦學體制,建立開放協作、共享共建、互利雙贏的機制,實現多元化、社會化辦學。學院依託鐵道工程專業群、鐵道運輸專業群和鐵道通信信號專業群,聯繫15家企業和學會,擬在2011年4月份成立“高鐵人才培養和技術合作基地”,在此基礎上,組建“南方高鐵職教集團”。

“高鐵基地”將積極開展以下工作:

——合作育人。統籌協調企業的人才需求與學院的招生就業工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和專業建設規劃;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學標準及課程標準,合作開發基於工作過程的專業核心課程教材與培訓教材;共建工務工程、牽引供電、通信信號、動車組、運營調度、客站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合作開展學生崗前培訓、實習、職(執)業技能鑑定;共享與交流技術人才,實現互兼互聘互培互訪。

——合作服務與研發。合作開展以高速鐵路六大核心技術為重點的企業員工培訓與職業技能鑑定;合作建立軌道交通產學研結合基地,共同開展高速鐵路防災、應急、減震、降噪、養護維修等方面技術標準、職業標準和安全標準等的研究與推廣;合作建立高鐵資源共享平台,包括高鐵技術專利、專家資源、技術需求、院校畢業生信息等模組,建設高鐵專業教學資源庫。

2、適應高鐵發展需求,加快建設高鐵專業群

適應我國高速鐵路發展趨勢,學院將進一步加強高速鐵路專業建設,加快調整專業布局,建設高鐵實習實訓基地,加強高鐵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建設,建設“雙師素質”隊伍,著力培養適應高鐵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專業設定與實訓基地建設。圍繞高速鐵路“工程建造、高速列車、列車控制、客站建設、系統集成、運營維護”六大技術,加快調整專業結構,新增高鐵專業,建設高鐵實訓基地,形成鐵道工程技術、建築工程技術、鐵道交通運營管理、鐵道通信信號四大重點專業群。

高鐵專業設定及實訓基地建設情況表

現 狀 新增專業(方向) 新增基地
2011 2012 2013 2011 2012 2013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群 1、鐵道工程技術
2、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
3、道路橋樑工程技術
橋隧檢測與加固工程技術 高速鐵路工程技術 高鐵橋隧工程技術 高鐵運輸綜合
培訓基地
高鐵
動車組
檢修基地
橋隧檢測與加固實訓基地
高鐵探傷
實訓基地
高速鐵路
綜合實訓基地
鐵道交通運營管理
專業群
1、鐵道交通運營管理
2、鐵道機車車輛
電氣化鐵道技術、高速動車組檢修技術 動車組乘務 ​
鐵道通信信號
專業群
1、鐵道通信信號
2、通信技術
高速鐵路通信信號技術 ​ 高鐵安全與智慧型控制技術
建築工程技術
專業群
1、建築工程技術
2、工程造價
3、建築裝飾
4、工程技術
5、給排水工程技術
6、建築設計工程技術
​ 建築工程技術(客站方向) ​ ​ 高速客站建設實訓基地 ​

——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建設。根據高鐵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要求,與“高鐵基地”合作企業共同開發“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編制40個高鐵新增專業的課程標準,編寫60本高鐵施工技術、運營維護技術等高鐵特色教材。以網路互動空間為平台,合作建成30門網路課程,開發、共享以現場視頻教學素材為主的教學資源庫。

——“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依託高鐵基地,校企互兼、互聘、互培師資。通過3年建設,引進企業專業帶頭人12人,培養省級專業帶頭人8人,使每個重點專業具有3名院級帶頭人,造就一批在高鐵行業和企業有較大影響的專業帶頭人;建設2個省級專業教學團隊,6個院級專業教學團隊;高鐵專業“雙師素質”教師達到90%以上,形成專兼結合,雙元互補、技能精湛、結構合理的高鐵教師隊伍。

3、瞄準產業發展需求,提升技術服務能力

以“高鐵基地”為平台,以專業為基礎,以項目為紐帶,依託華南鐵路建設監理公司、衡陽鐵路工程勘察設計院、恆德質量檢測公司、司法鑑定勘測所等校辦企業、技能鑑定站和培訓基地,為基地合作企業開展技術服務。

——高技能和新技術培訓。繼續發揮各類培訓基地和技能鑑定站的作用,新增高鐵技術培訓和技能鑑定項目10個,完成企業員工年培訓50000人天。

——技術研發與推廣套用。根據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等實際需求,校企共同組建技術研發和橫向課題研究團隊,合作進行30項套用技術課題研究,開發3個技術標準或職業標準,申請3項發明專利。

——承攬工程項目。為合作企業提供勘測、設計、施工、監理、諮詢、維修與大修等技術服務100項,近三年服務收入達到400萬元以上。

基於上述情況,學院經反覆徵求意見,認為更名的條件已成熟。擬將校名改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發展動態

學院自1951年創建以來,幾經風雨,幾度興榮,辦學60多年來,學校先後開設了36個專業,為鐵道部和湖南省以及國防部、冶金部、林業部、煤炭部、郵電部等單位和部門培養了大學、大專、中專及技工畢業生3萬餘名,是鐵道部培養建築工程類高等專業技術人才的主要基地,被譽為鐵道部的黃埔軍校。

1951年5月23日,衡陽鐵路中級技術學校成立,直屬於鐵道部。衡陽鐵路局局長郭維城(後任鐵道部部長、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兼首任衡陽鐵路中級技術學校校長,7月開始招生,學生全部實行供給制。

1953年2月,學校更名為“衡陽鐵路學校”,學校全面試行蘇聯教學計畫、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

1953年7月,學校更名為“衡陽鐵路工程學校”,面向湖南、廣東、廣西、江西四省招生。

1958年9月,為適應經濟發展形式和鐵道建設事業的需要,學校升格為本科,開設鐵道建築系、鐵道房屋系、鐵道橋隧系,更名為“衡陽鐵道工程學院”。

1959年8月,鐵道系統高校重新布局,學校體制改革,撤銷大學體制,恢復中專體制,仍稱“衡陽鐵路工程學校”。

1960年7月,經鐵道部決定,學校體制再次改革,再次升格為大學體制,成立“衡陽鐵道學院”,設鐵道建築本科和鐵道橋隧本科四年制、鐵道房建本科五年制、機械與電機製造、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專科五年制,在校學生達1863人。

1961年,鐵道部部長呂正操來衡陽鐵道學院視察檢查工作。

十年動亂,學校慘遭破壞,資料、設備被洗劫一空,1966年至1971年停止招生達六年,1972年開始恢復招生,1977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招生,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生,學制二至三年。

1991年學校被授予“全國鐵路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稱號,同年11月,經廣州鐵路局優質評估達標檢查組驗收,被評為“廣州鐵路局特級單位”。

1994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1996年榮獲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盃”。

1999年開始,經省教委和計委批准,學校連續舉辦了五年一貫制和三年制高職班,開設了交通土建、市政工程、建築工程、建築裝飾工程、計算機套用、城市軌道交通、市場行銷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代碼為44310。湖南省高職考生編碼時,學校代號為12371。

1999年,衡陽鐵路運輸技工學校被勞動部批准為“衡陽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

2000年9月,衡陽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與衡陽鐵路工程學校合併。

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學校”。

2004年9月20日,為順應鐵路主輔分離、跨越式發展,學校移交衡陽市人民政府管理。

2005年3月3日,湖南省政府下文批准學校升格為“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第三次成為普通高等院校。

2005年4月1日,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批准和備案。

2006年,衡陽市職工大學併入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008年11月,順利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工作評估,獲得“優秀”。

2011年4月,為突出辦學特色,傳承鐵路歷史,緊跟高鐵發展步伐,學院經湖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正式更名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中國第一所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2011年10月28日,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慶祝建校60周年暨喬遷新校區,湖南省委原書記熊清泉,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中共衡陽市委書記張文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自銀,鐵道部勞衛司司長張志農,中鐵二十五局黨委書記王精華,廣鐵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亮,全國地方鐵路協會會長佟永釗,省教育廳廳長張放平出席大會。熊清泉為學院題詞“高鐵人才搖籃”,周遠清題詞“堅持辦學特色、培養一流人才”,省委常委、副省長郭開朗題詞“堅持辦學特色、培養高素質鐵路人才”,兩院院士、高鐵泰斗沈志雲題詞“高速鐵路、永葆青春”。

著名校友

李亮,畢業於衡陽鐵道學院,現任廣鐵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王貽素,1959年畢業於衡陽鐵道工程學院工程班,曾任國家計委國防司副司長。

粟德明,1965年畢業於衡陽鐵道學院工程班,中國水電部四局黨委書記。

鄧光田,1965年畢業於衡陽鐵道學院工程班,中國水電部四局高級工程師。

彭建文,畢業於學院房44班,現任河源市委副書記、市長。

郭勝林,畢業於學院工民建09班,現任廣深鐵路總公司總經理、廣深準高速鐵路指揮部副指揮長,曾榮獲“全國鐵道勞動模範”稱號。

劉寶貴,畢業於學院工程51班,現任鄭州鐵路局鄭州工程總公司總經理,曾獲河南省“人才金馬獎”,並被共青團中央、國家計委評為共和國“重點工程建設青年功臣”、河南省“勞動模範”。

張烈明,畢業於學院房38班,從事房地產開發,資產在10億元以上。

龔傑民,畢業於學院水08班,在番禺開辦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和甲級設計院,資產達6億元以上。

肖國富,畢業於學院養機01班懷化工務段技術人員,1991年被鐵道部授予“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稱號,發明的“焊修高錳鋼轍叉用KD-286焊條及工藝”技術獲92年北京國際發明展覽會銀質獎和國家專利等等。

學院歷史

學院自1951年創建以來,幾經風雨,幾度興榮,辦學60多年來,學校先後開設了36個專業,為鐵道部和湖南省以及國防部、冶金部、林業部、煤炭部、郵電部等單位和部門培養了大學、大專、中專及技工畢業生30萬餘名,是鐵道部培養建築工程類高等專業技術人才的主要基地,被譽為鐵道部的黃埔軍校。

1951年5月23日,衡陽鐵路中級技術學校成立,直屬於鐵道部。衡陽鐵路局局長郭維城(後任鐵道部部長、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兼首任衡陽鐵路中級技術學校校長,7月開始招生,學生全部實行供給制。

1953年2月,學校更名為“衡陽鐵路學校”,學校全面試行蘇聯教學計畫、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

1953年7月,學校更名為“衡陽鐵路工程學校”,面向湖南、廣東、廣西、江西四省招生。

1958年9月,為適應經濟發展形式和鐵道建設事業的需要,學校升格為本科,開設鐵道建築系、鐵道房屋系、鐵道橋隧系,更名為“衡陽鐵道工程學院”。

1959年8月,鐵道系統高校重新布局,學校體制改革,撤銷大學體制,恢復中專體制,仍稱“衡陽鐵路工程學校”。

1960年7月,經鐵道部決定,學校體制再次改革,再次升格為大學體制,成立“衡陽鐵道學院”,設鐵道建築本科和鐵道橋隧本科四年制、鐵道房建本科五年制、機械與電機製造、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專科五年制,在校學生達1863人。

1961年,鐵道部部長呂正操來衡陽鐵道學院視察檢查工作。

十年動亂,學校慘遭破壞,資料、設備被洗劫一空,1966年至1971年停止招生達六年,1972年開始恢復招生,1977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招生,招生對象為高中畢業生,學制二至三年。

1991年學校被授予“全國鐵路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稱號,同年11月,經廣州鐵路局優質評估達標檢查組驗收,被評為“廣州鐵路局特級單位”。

1994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

1996年榮獲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盃”。

1999年開始,經省教委和計委批准,學校連續舉辦了五年一貫制和三年制高職班,開設了交通土建、市政工程、建築工程、建築裝飾工程、計算機套用、城市軌道交通、市場行銷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代碼為44310。湖南省高職考生編碼時,學校代號為12371。

1999年,衡陽鐵路運輸技工學校被勞動部批准為“衡陽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

2000年9月,衡陽鐵路運輸高級技工學校與衡陽鐵路工程學校合併。

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學校”。

2004年9月20日,為順應鐵路主輔分離、跨越式發展,學校移交衡陽市人民政府管理。

2005年3月3日,湖南省政府下文批准學校升格為“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第三次成為普通高等院校。

2005年4月1日,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批准和備案。

2006年,衡陽市職工大學併入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008年11月,順利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工作評估,獲得“優秀”。

2011年4月27日,全國第一所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在衡陽誕生,原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更名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揭牌儀式。學院牽頭成立了“南方高鐵人才培養與技術合作”基地,並與廣鐵集團公司等15家單位簽訂合作協定,中共衡陽市委書記張文雄與湖南省政府黨組成員、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張放平為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和南方高鐵人才培養與技術合作基地揭牌。

2011年10月28日,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慶祝建校60周年暨喬遷新校區,湖南省委原書記熊清泉,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中共衡陽市委書記張文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自銀,鐵道部勞衛司司長張志農,中鐵二十五局黨委書記王精華,廣鐵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亮,全國地方鐵路協會會長佟永釗,省教育廳廳長張放平出席大會。熊清泉為學院題詞“高鐵人才搖籃”,周遠清題詞“堅持辦學特色、培養一流人才”,省委常委、副省長郭開朗題詞“堅持辦學特色、培養高素質鐵路人才”,兩院院士、高鐵泰斗沈志雲題詞“高速鐵路、永葆青春”。

2012年5月10日,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先科橋隧學院成立,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滿意發表重要講話並宣布先科橋隧學院成立,湖南高鐵學院黨委書記王俊傑和上海先科公司總經理、先科橋隧學院院長鄒常進為先科橋隧學院揭牌,為全國第一個專業培養橋隧檢測與加固人才的學院。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伍元明全面主持學院黨委工作

院長、黨委副書記戴力斌全面主持學院行政工作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鄒學瓊(分管辦公室(含招標辦、國際交流中心)、組織人事、成教工作

辦公室、組織人事處、成人教育部)

工會主席李社初(分管工會工作工會、家屬區建設總指揮、退管辦)

副院長陳志剛(分管學生、團委、招生就業、信息化建設、中職及高級技工工作學生處、團委、招生就業處)

副院長曹毅(分管財務、校企合作、校辦企業工作財務處、校企合作處、經營中心、設計院)

副院長粟清(分管後勤管理、保衛、愛國衛生工作後勤管理處、保衛處)

副院長趙宏旭(分管教學、發展規劃與科研和新校區建設日常工作展規劃與科研處、教務處、圖書館、“五系一部”、新校區建設指揮部)

紀委書記李嵐(分管紀檢監察、宣傳、思想政治、統戰、女工、計畫生育工作紀檢監察室、宣傳統戰處)

學院榮譽

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全國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先進學校

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火車頭獎盃獲得單位

中國地方鐵路協會培訓基地

南方高鐵人才培養與技術合作基地

香港捷運培訓基地

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技術培訓基地

湖南省招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先進單位

湖南省園林式單位

湖南省百佳文明衛生單位

湖南省示範性(骨幹)高等職業院校

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先進單位

湖南省文明高等學校

教師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以高鐵專家——沈志雲兩院院士為引領、專業技術精、服務能力強、行業知名度高的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520多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2名,鐵道部“火車頭獎章”3名,省級專業帶頭人2名,省優秀雙師型教師2名,衡陽衡陽市專家院士和學科帶頭人各1名,雙師教師達85%。擁有國家註冊一級結構工程師、一級建造工程師、岩土工程師、路橋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工程造價師等證書的專業教師150多人。

實訓基地

學院擁有4大綜合實訓基地、15個實訓中心、80個實訓室和120多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含3個企中校),校內實訓基地(室)設備總值達5000餘萬元。高速鐵路鋪進新校園,校企合作建有校內多個國內一流、引入7S管理模式的高鐵實訓基地——中央財政支持、與廣鐵集團共建的高速鐵路運輸綜合實訓基地和建築工程技術實訓基地,湖南省重點建設的鐵道工程技術(軌道交通綜合實訓基地),與上海先科公司共建的工程檢測綜合實訓基地[1]。建有3個技術服務中心(高鐵技術服務中心、建築工程技術孵化中心、智慧型交通研究中心)、1個衡陽職業院校教學服務共享基地和2個平台(志願者服務平台、國際交流平台)。

畢業生就業

學院開展訂單培養歷時長、績效高、規模大,先後為11個鐵路局、16個工程局、12個捷運企業、7個地方鐵路公司等大型企業進行訂單培養,訂單比例65.7%,2009-2012年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98.2%。

辦學模式

學院依託鐵路主體專業不斷豐富合作辦學模式,初步建立起政行企校“四位一體”長效合作機制。學院牽頭,按理事會架構政行企校共同組建了南方高鐵人才培養與技術合作基地,按董事會架構與高鐵檢測行業多家規模企業共同成立先科合作學院,積極打造“1126”政行企校合作平台——即1個職教集團、1個聯盟、2個基地、6個校中企。學院以真實項目為載體,課程教學進空間,高鐵技術進課堂,創新了“產學對接、實境育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基於工作過程、能力遞進學習”的彈性課程體系。學院編寫出版了全國唯一的高鐵系列教材15本。

學院全面建設“312”社會服務體系——即3個技術服務中心(高鐵技術服務中心、建築工程技術孵化中心、智慧型交通研究中心)、1個衡陽職業院校教學服務共享基地和2個平台(志願者服務平台、國際交流平台)。近三年,制定湖南省測量工(初、中、高級)職業技能標準1個、鐵路企業技術標準4個,研製鐵路新產品10多種,獲國家專利9項。舉辦香港捷運培訓、鐵道部高鐵工務和運輸技術培訓、全國地方鐵路員工培訓等培訓班,年培訓鐵路員工9700餘人次。學院師生承攬、參與武廣高鐵、京滬高鐵、長株潭城際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試驗、檢測項目110多項,技術服務年創收1500多萬元。

學院構建了“234N”就業與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招生就業形成了“出口暢,進口旺”的良性循環。學生曾榮獲全國數學建模一等獎,連續兩年在全國高校斯維爾杯建築建模大賽中榮獲冠軍,2009-2011年來學生獲省部級以上獎項150餘項。2009-2012年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98.2%。《中國教育報》、香港《大公報》等20餘家新聞媒體對學院的辦學業績和經驗予以報導。

譽滿天下

鐵道建築系學生連續榮獲2010、2011、2012年全國高等院校斯維爾杯“BIM”建築建模大賽冠軍獎。

2010、2011、2012年全國高等院校斯維爾杯“BIM”建築建模大賽總決賽分別在青島、廣州和深圳進行。參加比賽的高校有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同濟科技職院等150多所,我院連續三年榮獲全能團體總冠軍。

鐵道建築系教師2011、2012年連續榮獲“湖南省高職院校專業負責人說專業競賽一等獎”

由湖南省教育廳主辦的湖南省高職院校專業負責人說專業競賽從2011年開始,至今已舉辦兩屆。參加比賽為全省60多所高職院校骨幹教師,鐵道建築系建築工程技術專業負責人魏秀瑛、工程造價專業負責人蔣榮老師憑藉著充分的賽前準備、深厚的專業功底和清晰的專業建設思路分別摘獲2011年、2012年一等獎桂冠。

面向世界500強,鐵道建築系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以來,鐵道建築系分別與艾奕康諮詢(深圳)有限公司和中鐵建設集團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80%的畢業生面向上述單位就業,合作單位對鐵建系畢業生的素質讚賞有加,學生的訂單已至2014年,2009-2012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

李亮,畢業於衡陽鐵道學院,現任廣鐵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王貽素,1959年畢業於衡陽鐵道工程學院工程班,國家計委國防司副司長。

粟德明,1965年畢業於衡陽鐵道學院工程班,中國水電部四局黨委書記。

鄧光田,1965年畢業於衡陽鐵道學院工程班,中國水電部四局高級工程師。

彭建文,畢業於學院房44班,現任河源市委副書記、市長。

郭勝林,畢業於學院工民建09班,現任廣深鐵路總公司總經理、廣深準高速鐵路指揮部副指揮長,曾榮獲“全國鐵道勞動模範”稱號。

劉寶貴,畢業於學院工程51班,現任鄭州鐵路局鄭州工程總公司總經理,曾獲河南省“人才金馬獎”,並被共青團中央、國家計委評為共和國“重點工程建設青年功臣”、河南省“勞動模範”。

張烈明,畢業於學院房38班,從事房地產開發,資產在10億元以上。

龔傑民,畢業於學院水08班,在番禺開辦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和甲級設計院,資產達6億元以上。

肖國富,畢業於學院養機01班懷化工務段技術人員,1991年被鐵道部授予“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稱號,發明的“焊修高錳鋼轍叉用KD-286焊條及工藝”技術獲92年北京國際發明展覽會銀質獎和國家專利等等。

學院地址

校本部:衡陽市珠暉區一環東路南9號郵編:421002

西校區:衡陽市雁峰區大慶路1號郵編:42100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