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區

中南地區

中南地區(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region),建國至1954年期間曾是一級行政區,後演變成傳統意義上的地理區域,指中國中南部區域,由華中地區與華南地區部分省級行政單位組成,包含5省1自治區2特區(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六省區的行政區劃代碼均以4開頭。香港、澳門回歸後也被列入其中,但因之特殊性經常被單獨列出。中南地區從河南省一直延伸到海南省,跨度比較大,各省的民俗、地理風格迥異。

基本信息

歷史

1949年到1954年期間、曾經存在的介於國家和省之間的包括上述地區的軍政一體的行政建制。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軍政委員會、中南行政委員會、中南軍區均設於武漢。中南地區包括當時的直轄市武漢市、廣州市和省區: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1949年10月31日,毛澤東在給林彪等的電報中指出:華中須準備成立以共產黨為中心的統一戰線的軍政委員會,以為管轄六省軍事政治財經文化等項工作的過渡時期的最高權力機關。

1950年2月5日,在中原臨時人民政府的基礎上,中南軍政委員會在武漢成立,主席林彪,副主席鄧子恢、葉劍英、程潛、張難先,李先念等為委員,下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6省區人民政府。各大行政區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建立健全之後,華東、中南、西北、西南軍政委員會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機關和地方政權的最高機關納入新中國大區行政建制。

1955年4月,中南軍區改建為廣州軍區。

1961年,中央正式設定中南經濟協作區,為全國六大經濟協作區之一,所含範圍大致與建國初的中南行政區相同。

1978年以後撤銷。

行政區

建國初期,全國劃分為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區,實行黨政軍一體化管理,1954年6月撤銷。

建國以後的行政區劃幾經更迭,部分省級行政區早已撤銷、合併,如1952年撤銷的平原省、察哈爾省等;又有新的省級行政區成立,如1988年新成立的海南省。故以下僅列出1953年的全國行政區劃:

華北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綏遠省、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區:瀋陽市、旅大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長春市、哈爾濱市、遼東省、遼西省、吉林省、松江省、黑龍江省、熱河省;

西北區:西安市、陝西省、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

華東區:上海市、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

中南區:武漢市、廣州市、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西南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康省、西藏地方、昌都地區。

現中南地區拆分為華中和華南地區。把中南地區中的中部省份河南、湖北、湖南稱為華中,把廣東、廣西、海南、澳門和香港稱為華南,這種提法是中國動物地理區劃和的普遍劃分。

所含省區

河南省

河南風景河南風景

河南,古稱中原,簡稱“豫”,地處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省會鄭州,因其

大部分位於歷史上的黃河以南,故名河南,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接壤。

河南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核心發祥地,華夏歷史文化的中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河南,數千年來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等中華古都。

河南是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源地,有河洛文化、漢字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三商文化、禮儀文化、聖賢文化、詩詞文化、武術文化、戲曲文化等中原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誕生了老子、墨子、莊子、商鞅、蘇秦、李斯、韓非、潘安、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李賀、李商隱等歷史名人。

河南是中國農產品和食品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小麥產量占全國的1/4,肉類、速凍水餃、湯圓等產量占全國的1/2。

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全國第五位、中西部首位。河南擁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高鐵、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均居全國前列。

湖北省

湖北湖北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是武漢市。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省1061公里,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潤澤楚天,水網縱橫,湖泊密布,因此又稱“千湖之省”。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湖北介於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東連安徽,東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湖北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2013年,湖北省完成生產總值24668.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10.1%。

湖北建省始於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因位於洞庭湖之北,設定湖北省。截至2013年,湖北省有12個省轄市(一個副省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其中3個省直管市)、38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湖北交通發達,省會武漢“九省通衢”,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湖北省是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支點和中心,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湖北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

湖北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湖北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僅紅安縣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200多位將軍。

湖南省

湖南風景湖南風景

湖南,因湖南省大部分地處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

貫全境而簡稱“湘”,因自古廣植木芙蓉而有“芙蓉國”之稱。亦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之譽。

湖南位於江南,中國東南腹地,屬於長江中游地區,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面積的2.2%,在各省市區面積中居第10位。轄14個地州市、122個縣(市、區)。

先秦兩漢時期為楚國境地,“江南”最早在湖南得名,直至隋朝,“江南”為今湖南為主體涵蓋周邊部分地區的專稱。唐屬江南道、江南西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清代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

湖南省文化產業走在中國的前列。唐朝譚用之有詩“秋風萬里芙蓉國”詠之,毛澤東更是用“芙蓉國里盡朝暉”讚美湖南。

廣東省

廣東風景廣東風景

廣東,簡稱“粵”,省會廣州,轄21個省轄市,其中副省級城市2個

,地級市19個,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廣東省內土地豐足、水資源豐富。地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稱作華南地區的“魚米之鄉”,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都會區和大都市區之一。

廣東是中國人口最多,社會、文化最開放的省份,居粵的外國人士達百萬,在語言風俗、傳統、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內部有廣府、客家、潮汕等民系,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

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8,並超越香港和台灣。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金融實力最強省份,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簡稱桂,首府南寧市,下轄有14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地級市

廣西風景廣西風景

代管),是中國南方一個沿海省份,廣西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西部,廣西從東至西分別與廣東、湖南、貴州、雲南四省接壤。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是中國南部沿海一個快速發展的省份。

廣西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廣西是中國—東協博覽會的舉辦地,也是2014年世界體操錦標賽舉辦地,區內聚居著以漢族為主體、壯、瑤、苗、侗等民族,少數民族的語言有壯語等,漢語方言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六種。

廣西大陸海岸線長約1595千米,區內交通便利,南部沿海地區交通與經濟較為發達。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燦爛的文物古蹟,濃郁的民族風情,使廣西獨具魅力。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孕育了大量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尤其盛產水果,被譽為“水果之鄉”,主要品種有火龍果、番石榴、荔枝、金桔、蜜橘、龍眼。

海南省

海南風景海南風景

海南,簡稱瓊,別稱瓊州,位於中國南端。海南省是中國國土面積(陸地

面積加海洋面積)第一大省,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島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

海南省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海南省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

香港

香港香港

香港(Hong Kong),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繁忙的國際大都市,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

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稱“紐倫港”。

香港地處中國華南,地處珠江口東側,瀕臨南中國海。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包括大嶼山及230餘個大小島嶼)組成。北隔深圳河與廣東深圳相接;西與澳門隔海相望,相距僅60公里左右。

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至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2005年,香港獲得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澳門

澳門澳門

澳門(Macau),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北鄰中國廣東珠海,西與珠海

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南中國海。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並將此闢為殖民地。經過400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門成為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人口

省份 名次 人口(萬人)
河南
第一名 10601.00
廣東 第二名 10430.00
湖南 第三名 7119.60
湖北 第四名 5779.00
廣西 第五名 5282.00
海南 第六名 886.55
香港 第七名 718.40
澳門 第八名 54.57

GDP

省份 名次 GDP(億元)
廣東 第一名 58000.00
河南 第二名 32000.00
湖北 第三名 26000.00
湖南 第四名 25000.00
香港 第五名 19000.00
廣西 第六名 14400.00
海南 第七名 3150.00
澳門 第八名 2700.00

其他提法

把中南地區拆分為華中和華南地區。把中南地區中的中部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稱為華中,把廣東、廣西、海南稱為華南,這種提法是中國動物地理區劃和中國地理七大地理分區、中國氣象地理區劃的普遍劃分。詳細可以參考中國天氣網(中國氣象局面向公眾提供氣象信息服務的核心門戶),中國動物學科普網,乳山實驗中學網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