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橋

羅摩橋

羅摩橋(Rama's Bridge),西方稱作亞當橋(Adam's Bridge),是位於接近斯里蘭卡西北的曼納島以及印度東南海岸的羅美斯瓦倫島之間一連串的石灰岩沙洲。2002年4月,美國NASA航天照片發現“羅摩橋”影像圖會,從此在印度掀起一場長達數年、至今仍未平息的政治、宗教和歷史的大論戰。

簡介

Rama's Bridge羅摩橋衛星照片,斯里蘭卡在左側,而印度在右側。

在美國NASA的網站上發布的航天影像圖中,人們清晰地看到了印度斯里蘭卡之間的保克海峽(Palk Strait)中那道狹長的海底沙梁。羅摩橋位於印度東南端班本島(Pamban)上的特努什戈迪(Dhanushkodi)與斯里蘭卡西北部馬奈爾島(Mannar)上的塔萊曼納爾(Talaimarmar)之間,共綿延48公里(30英里)長。

羅摩橋由一連串斷斷續續的石灰岩礁石和小沙洲組成,若隱若現蔓延48公里。它們所在之處的海水極淺,深不過10米,不少沙洲完全露出在水面之上。在深藍色的海洋背景上,這一道淡藍和白色的沙梁非常醒目。它鍥而不捨般把斯里蘭卡與印度大陸連線了起來。

歷史

據說在15世紀以前,人們還可以步行在羅摩橋之上,但海洋風暴一點點地讓海水淹沒了它。1968年的一場特大颱風摧毀了位於羅摩橋印度一邊的羅美斯瓦倫島東南尖端的達努什科迪(Dhanushkodi),把這座有千年歷史的聖城變成了沙丘掩埋下的鬼蜮廢墟。從那以後,羅摩橋就更僅僅是一個印度古代的傳說了。

羅摩橋名稱源自於印度傳說:那是在印度古代偉大的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的第六十六章《卓越提道》(TheGreat Causeway)中,印度教的大英雄羅摩王子為了搭救被魔王拉瓦納(Ravana)劫掠到蘭卡國的妻子西塔(Sita),而求助於神猴哈奴曼(Hanuman)。於是神猴軍團日夜勞作,很快在印度與蘭卡國之間架起一道浮橋。羅摩王子通過這座橋殺人蘭卡國大戰魔王,最後救出了愛妻。從此這座橋便被稱為羅摩橋。

研究

2陸地衛星中的羅摩橋

千百年來羅摩橋作為世代相傳的神話故事存在於詩史之中。沒有人提出過異議,也沒有人試圖去證明它的真實存在。然而美國NASA的影像圖將羅摩橋再次帶人到人們的視線里。

不知是哪位既關注航天信息、又熱衷於印度古代歷史文化的人士將美國航天局的影像圖與印度古代詩史《羅摩衍那》聯繫了起來,發現了兩者之間竟如此相像。於是,印度各大媒體爭先恐後用觸目驚心的大標題報導了這個特大新聞——NASA航天影像圖證明了羅摩橋的存在。在興奮之中又有人提出了另一個證明。據稱根據在保克海峽兩側的考古學發現,早在一百七十萬年以前,這裡就已經有人類居住。而《羅摩衍那》中所描述的羅摩國正是存在於一百七十萬年前。這一巧合理所當然地為NASA的羅摩橋影像圖添加了更有力的旁證。

不過,很快就有一些印度知名的歷史學家對此提出質疑,指出在一百七十萬年前不可能有人類大規模在此居住,並認為《羅摩衍那》中記載的只是一個神話傳說,有著名地質學家還指出所謂的羅摩橋只是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在海峽形成的特殊地質構造。

基礎建設

2005年7月,印度政府展開一個造價2億8千萬英鎊的塞述沙姆德倫運河工程計畫以建立一條長達167公里的運輸航道貫穿保克海峽。計畫在接近羅摩橋西端的達努什科迪疏浚淺海床12公尺以建立充裕的航道空間允許船舶直接通過而不必繞經斯里蘭卡一圈。預期可以減少超過400公里的航程以節省將近30小時的航運時間,工程預計在2008年完工。

然而,在計畫之初倫卡摩布米運動(Ram Karmabhoomi movement)開啟了羅摩橋天然遺蹟保護行動;此外,大規模的疏浚預計將開挖4,800萬立方公尺的沉積土亦會損壞當地的珊瑚礁,引發不斷的爭議。

大論戰

聖跡與自然地貌之爭

從空中看到的羅摩橋從空中看到的羅摩橋

長期以來,由於保克海峽“羅摩橋”沙梁的存在,給印度南部東西海岸的海上交通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這一帶深度只有數米的淺海床只能通過小型的船隻,而從印度西部的曼納灣向東北上的大型船隻卻只能繞道斯里蘭卡南部。19世紀末,就有人提出了修建一條運河縮短東西海岸海上交通的構想。從那以後,它一直是印度各屆政府競選的重要內容,但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

政治之爭

2005年7月,國大黨領導的印度政府正式批准了造價為兩億八千萬英鎊的賽述薩姆達姆運河工程計畫,決定橫穿保克海峽的羅摩橋修建一條長167公里的海中深水航道。預期這一航道建成以後,可以把印度南部東西兩側的海上交通縮短近400公里,節省出30小時的航運時間。賽述薩姆達姆運河工程的開工就像火上澆油,使已經爭論了兩三年、因歷史學家和科學家的不斷質疑而開始平息的羅摩橋之爭重新掀起了“戰火”。

在2007年的大爭論中,印度南方泰米爾納德邦的最高法院作出了判決,認為保克海峽的羅摩橋是古代人工建築的遺蹟。而國大黨政府則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呈了“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保克海峽的羅摩橋是人工建築”的報告。印度的歷史、考古、地質和地理界也加入了這場大爭論之中,他們用不同的技術和方法測定出了保克海峽一帶的岩石和沙洲的地質年齡約在五六百年到數萬年之間。如此大跨度的結論使羅摩橋的人工與自然之爭更加迷離複雜了。

學術之爭

在學術界對羅摩橋的爭論眾說紛紜、互不服氣的同時,印度教團體對自己的宗教聖地遭到破壞愈發忍無可忍,他們紛紛走上街頭遊行示威,並且採取激烈的行動切斷了負責賽述薩姆達姆運河施工的工程公司的電話線,攻擊該公司的網站,並且在世界各國發起了保護印度教聖地的全球請願活動。而他們提出的最有力的證據仍然是美國航天局遙感地圖上顯示的那道橫跨保克海峽的羅摩橋。

賽述薩姆達姆運河工程的贊成和反對方都以NASA拍攝的航天影像圖作為自己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使得NASA再次被推到了羅摩橋真偽爭論的風口浪尖上。它不得不再一次出面公開澄清自己的航天影像圖。聲明中說:“我們注意到近來有關方面把NASA的保克海峽航天影像圖和相關註解作為嚴格的科學結論來證明該地區的特殊地貌的形成。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對NASA圖片的誤讀。近年來在網際網路上廣泛傳播的保克海峽的遙感圖片的確是出自NASA太空人之手。但是對這張地圖的所有解釋和結論都均與NASA無關。美國航天局認為,根據有限的遙感數據不可能對保克海峽的地質年齡、岩石的基質、地理地貌和人類活動的情況做出任何結論。”

然而遺憾的是在很多時候,當人們認定了一件東西作為自己的證據以後,是很難再願意去聆聽它本身的爭辯的。美國航天局的鄭重澄清也似乎沒有能夠真正平息由它的圖片而引起的、持續了七八年的羅摩橋之爭。

現狀

2010年1月,賽述薩姆達姆運河工程仍在保克海峽中進行著;印度教徒們也仍在繼續著它們為保護自己宗教聖址的呼號抗爭;科學家和歷史學家們繼續提出自己不同的科學論據,以證明羅摩橋是古代人類文明的遺蹟,或者僅僅是自然的地質構造;印度最高法院還在不斷受理支持或反對賽述薩姆達姆運河工程的提案;NASA也仍在按步就班地發布著地球各地的航天影像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