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廣高速

武廣高速是中國2005年開工的線路最長、投資最大的客運專線,北起武漢新火車站,途經江夏、鹹寧、岳陽、長沙、株洲、衡陽、郴州、韶關、清遠和花都,南到番禺的廣州新火車站,將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簡介

武廣高速武廣高速
武廣高速是世界上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無砟軌道(無砟軌道是一種少維護的軌道結構,它利用成型的組合材料代替道碴,將輪軌力分布並傳遞到路基基礎上)客運專線,是《中長期鐵路網建設規劃》中京廣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中國鐵路現代化最新成果的集大成者。該線路全長1068。6公里,建成後武漢至廣州的運行時間將由現在的10個半小時縮短至3個半小時左右。
為滿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沿線將新建21個火車站。武廣客運專線建成後,高速列車最高運行速度可達每小時200公里以上,從武漢乘火車到廣州僅需4個小時,較目前縮短7個小時。
由於武廣高速線將與籌建中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銜接,未來香港往返武漢的鐵路車程(單程),也有望縮至5小時左右。武廣高速鐵路試驗段工程選址武漢,並將開工鋪設。試驗段將成為中國第一條時速達350公里的鐵路線。
該試驗段長9.276公里,位於江夏區五里界鎮烏龍泉鎮之間,主要工程包括路基、鐵路橋2座、跨線橋樑8座、40座涵洞、軌道、新烏龍泉車站1座。試驗段採用無碴軌道結構,以防高速行車中的風力颳起石碴傷人。

武廣投資

總投資逾千億元的武廣專線面向國內外“海選”投資者,計畫募資240億元。鐵路主幹線投融資向社會資本開放,這在我國鐵路基建及運營史上尚屬首次。
鐵道部授權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作為出資者代表與控股股東,其中鐵道部出資51%,廣東湖南湖北三省以武廣客運專線所需土地的征地拆遷費用出資入股,其餘資本金向境內外投資者募集,以解決投資不足的難題。

建設背景

武廣高速鐵路武廣高速鐵路

“武漢到廣州新建一條鐵路的構想,在鐵道部的‘九五’規劃里就有了。到了2003年,各方覺得技術條件已經成熟,就開始積極呼籲推進武廣線的立項。”接受採訪時,湖北省鐵路建設領武廣鐵路 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祖建回憶道。 在2003年3月的十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由時任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的林樹森牽頭,3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希望國家儘快修建京廣客運專線武昌到廣州段。湖南、湖北代表團也不約而同地提出同樣議案,各方熱切期盼武廣客運專線的誕生。國務院對議案十分重視,次年就批准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當時,中國高鐵已邁出試探性一步:2003年10月,由中國自主研究、設計、施工的秦沈鐵路客運專線開通,設計時速達200公里,在養護維修上採用公司化的資產經營責任制的管理模式,這一體制也是後來客運專線運營模式的雛形。修建武廣高鐵的最直接原因是既有線路飽和。廣州至武漢段屬京廣鐵路,是全國最繁忙最密集幹線,其客貨混跑的模式成了鐵路發展的瓶頸:客車要提速,貨車要重載慢行,二者互相干擾。據測算,京廣線每開行一趟客車就要影響兩趟貨車的運輸。春運期間矛盾最為集中。在外來工集中的珠三角,京廣線客車運能挖盡仍無法滿足龐大的客流需求,貨運更是“一輛車都發不出去”;武漢同樣吃緊,“春運期間,只有通往港澳的兩趟鮮貨貨車能通行,其他貨車就算發出去也常常在路上停下,不知哪天能到。”王祖建說。武廣線的開通,將使原有路網的貨運潛力得到釋放。據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何邦模估計,京廣線客運負擔分流到武廣線後,貨運能力可增長不止一倍。修建武廣線的另一個背景,是中國“城市群”在經濟地圖上的崛起。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董焰表示,過去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以城市為核心,但近年來區域經濟發展很快。“城市群”作為一個整體漸漸浮出水面———珠三角、長株潭紛紛啟動一體化進程,各區域也開始規劃城際軌道網。武廣鐵路走向圖 城市群的崛起以及城市群之間的交通需求,意味著以短途運輸為主的公路已不能跟上形勢,運載量小的航空運輸也難完成新的使命,高鐵應運而生:一趟動車組以載客600~800人計,等於10輛大巴客車或者3架客機,單位載客量所占用的土地、消耗的資源更少;此外,在能源供應日益緊張、油價不斷上漲、環保壓力不斷增大的趨勢下,以電能驅動的高鐵更適應時代需要。城市群的崛起,需要高鐵網絡的配套。根據規劃,未來三年國家將投資1.3萬億元建設“四縱四橫”的客運專線;到2020年,中國每小時200公里及以上時速的高速鐵路,建設里程將超過1.8萬公里,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比起有數十年高鐵建設經驗的日、法、德等國,中國高鐵可謂後來居上,將用短短几年走完其他國家半個世紀的發展路程。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黃強曾斷言:“到2012年,坐火車像坐公車一樣隨到隨走,基本上每個人想上哪就上哪。”

技術革命

武廣高速武廣高速

從粵漢鐵路到武廣專線
鐵路建設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從南粵廣州到華中武漢,早在1896年的清政府時代就開始修築鐵路。由於耗資巨大,這條粵漢鐵路修了整整40年才通車;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落成,粵漢鐵路得以北接北京,始稱“京廣鐵路”。經歷次改造、提速,京廣全線運行時間由90多小時縮短到21小時,作為全國最繁忙、最密集的線路,京廣線長時間超負荷運載;
2005年動工的武廣客運專線,新取了一條線路聯通南北,所用技術和傳統鐵路區別甚大:線路不再有道渣、枕木,而是在混凝土結構里“嵌”入鐵軌,達到“零沉降”標準,列車駛過時道路不再有輕微震動;鐵軌採用無縫鋼軌,運行平滑,噪音減到最小;為滿足高速度,線路儘量拉直,轉彎半徑多為8000至1萬米……工程從動工到運營,僅僅用了4年。
從清朝到21世紀,武廣兩城之間的鐵路都成為所屬時代的代表;與前輩們不同的是,作為第三代的武廣線走到了世界高鐵的前列。
從最早的進口機車,到部分消化高鐵列車技術,中國高鐵正在創造新的歷史。南車集團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完全國產化的高鐵列車將於明年上半年正式下線。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高鐵競爭”已經擺上大國的台面。武廣客運專線作為迄今世界裡程最長的高速鐵路,集中國高鐵技術大成,因此也帶有幾分國家競爭的意味。
中國在引進高鐵車輛技術時採用“戰略買家”的策略:明確只由四方股份和長客股份兩家與國外廠商談判,避免本國企業互相抬價,以“中國鐵路獨一無二的市場優勢”取得主動權,促使國外高鐵列車巨頭轉讓技術。
此外,“戰略買家”也使中國成為高鐵技術輸出者。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紀嘉綸表示,由於國外高鐵技術分散在多家大企業手裡,難成體系;而中國的高鐵技術由鐵道部統一進口,通過消化、再創新,形成自己一套技術體系,便於一攬子出口。

建設歷程

武廣高鐵武廣高鐵

我國在建線路最長、技術標準最高、投資規模最大的客運專線———武廣客運專線於2005年6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既有京廣鐵路是我國最繁忙的幹線之一,其中武漢至廣州段尤為緊張,運輸能力處於超飽和狀態,運輸質量難以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節假日期間因增開大量旅客列車,貨物列車被迫全面停開,嚴重製約區域經濟的發展。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京廣通道的客貨運量將有較大幅度增長,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對客貨運輸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建武漢至廣州客運專線,實現客貨分線運輸,是徹底解決通道運能矛盾,提高運輸質量的最有效途徑。修建武廣客運專線的呼聲從2003年就已開始。在2003年初的十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湖北代表團37名代表、廣東代表團30名代表不約而同武廣鐵路 地提出議案,希望國家儘快立項,建設京廣鐵路客運專線。2004年7月21日,國務院批准武廣客運專線項目建議書。2004年12月3日,武廣客運專線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2005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建設規劃》確定:2005年開工建設武廣客運專線,2010年建成。5月初,武廣客運專線公司契約、章程在京簽字,標誌著武廣客運專線建設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5月13日,中鐵八局與德國海特坎普戴爾曼哈尼爾有限責任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武廣客運專線項目武漢工程試驗段,試驗段位於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鎮與烏龍泉鎮之間,長9.276公里,目的是逐步探索高速客運線路建設情況,掌握高速客運技術,增加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鐵路建設技術。工程總工期24個月。2006年5月,鐵道部要求對全線路基地段進行清理,對路基沉降難以滿足鋪設無砟軌道要求的地段進行了以橋代路,共增加橋樑約80公里。全線橋隧總長占線路長度的比例達到67%。正線軌道一次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全線鋪設無砟軌道。2009年12月9日,武廣鐵路客運專線成功試運行。從廣州南站發車至武漢站,用時不到3小時。其間,列車跑出394公里時速,創造兩車重聯情況下的世界高速鐵路最高運營速度。2009年12月26日,武廣客運專線正式開通運行。開通初期每天由廣州開往武漢方向的列車為28趟,武漢開往廣州方向的列車為23趟。其中從武漢直達廣州和廣州直達武漢的列車各有2趟。其餘除各有兩趟直達長沙外,其餘列車將按車次停靠沿線的鹹寧、赤壁、岳陽、長沙、湘潭、株洲、衡陽、郴州、韶關、清遠等車站。廣州北站每天首班列車時間為上午7時,末班列車時間為晚上8時35分,平均30分鐘有一趟列車運行。與以往的列車運行方式相比,武廣客專的發車密度及方式猶如公車運營。2010年7月1日鐵道部調圖後,京廣高鐵武廣段廣州南站日接發列車56對112列,最早時間早上7點,最晚收車時間晚上23點47。廣州南站至武漢站間列車48對,長沙南站至廣州南站間列車55對(含長沙南站至廣州南站始發車9對),武漢站至廣州南站間直達列車(只停長沙南站)5對,列車平均密度(雙向)為10分鐘。

沿途車站

武廣高速武廣高速

湖北段:路線全長173公里,境內設武漢、新烏龍泉、新鹹寧、新赤壁4座車站。
湖南段:路線全長518公里,境內設14個新火車站——新臨湘、新岳陽、新榮家灣、新汨羅、牌樓、新長沙、新株洲、中路鋪、新衡山、新衡陽、新耒陽、高亭、新郴州、楊梅山
廣東段:路線全長304公里,境內設新樂昌、新韶關、新沙口、新英德、新清遠、新花都、新廣州7個新火車站。其中僅韶關-花都段,就設計了39座大中橋、特大橋,以及20座隧道、2座框架橋和1座公跨鐵橋。
武廣專線五尖大山隧道,隧道長近7000米,隧道截面開挖面積為世界之最達162平方米,軌道以上淨空截面積達到100平方米。

影響

區域經濟

鄂湘加快融入珠三角
“武廣客運專線的開通,將讓珠三角擁有湖北、湖南這兩塊重要的腹地,也加快了兩省融入珠三角的步伐。”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鐵路的開通,武漢到廣州僅需3個半小時,到深圳4個多小時,到香港約5個小時,它不僅僅只是一條快速交通工具,同時有利於大區域經濟發展,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
武廣高速鐵路對於急於拓展腹地的珠三角而言也是如虎添翼。該線南接廣深港客運專線,可打通“廣州-東莞-深圳-香港”強勢經濟帶。保守預測,廣深港經濟帶三大城市的產值將達50000億元。同時,武廣鐵路將珠三角發展腹地直接延伸到湖南和湖北,有利其升級轉型,以及提高在世界產業鏈條上的位置。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金融危機爆發後,武漢、長沙等內需市場越來越重要,在外需回升緩慢的情況下,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沿海企業,都把目光盯向了內陸市場。此前,上海可以依託江蘇、浙江、安徽等便利的交通,迅速打開華中市場。而廣州、深圳想要打通華中向西部延伸,交通卻成了“瓶頸”,腹地優勢難以形成。
武廣客運專線的運行則解決了這一問題。該線路在湖南有十多個站,湖南省發改委就明確表示,近10年來,湖南經濟一直保持10%的年增長率,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湖南鐵路的三縱三橫構成一個2小時經濟圈,即益陽、婁底、長沙、邵陽、永州、株洲、衡陽等。武廣客運專線開通後,湖南將真正融入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圈。
到2030年,將會有1億人次乘坐武廣客運專線。龐大的客運出行不僅將極大推動“武廣沿線都市圈”的繁榮,還直接聯繫和影響著整個華中、華南、西南及香港地區。

航空

南線機票或集體“跳水”
武廣客運專線開通,武漢—廣州將只要3個半小時,比以往縮短了7個多小時。這將對南線航空帶來巨大衝擊。
按傳統的劃分,1000公里以上距離,飛機優勢明顯。而2009年開通的武合高速鐵路,首次打破了這一定律。武合鐵路開通後,時速達到250公里,武漢至上海僅需5小時,逼得公路東線班次幾乎停班,迫使航空東線航班次也集體打折,最低一度到了2—3折。
南線將重複東線的故事。廣州、深圳、香港連為一體,高速鐵路發達,以香港為例,武漢—香港機票900多元,算上來回機場時間,大約需要四個多小時,而乘坐武廣客運專線,抵達香港也只需5個小時,時間相差無幾,但票價卻比機票低了300元。
武廣客運專線開通後,南線航空將會迎來新一輪打折高峰,空、鐵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而相比之下的公路,由於南線火車較多,早在幾年前,武漢—廣州、深圳等地的班次早已停班,只有在春節期間才有加班。

本地

2010年春運,
將對武漢交通提出嚴峻考驗
每年春節期間,南方廣州、深圳等城市都會出現大批人員滯留、“春運潮”等現象。“客運專線開通後,這一歷史在南線上將一去不復返了。”發改委方面昨日表示,武廣動車每節車廂乘坐旅客80多人,春運期間,每趟可掛18個車廂,兩地往返日傳送旅客量可達20萬人次,這將從根本上解決京廣鐵路武廣之間運輸能力緊張的問題。
“但這將對武漢交通提出新的嚴峻考驗。”武漢市交委相關負責人稱,春運期間,武漢將爆發性新增10萬乘客,而其相關中轉工作,需要大量公交、計程車、客車、捷運等交通工具。
春運期間,武漢各方面交通都顯得十分緊張,而新建的武漢火車站遠在交通目前還不是很方便的楊春湖。儘管武漢火車站有整體交通換乘系統,但總體而言,目前捷運未通,公交不便,計程車太遠,市內交通又太堵,客運站仍在修建,這些實際難題都將讓武漢交通在2010年、2011年面臨大考。
武漢市交委方面稱,春運期間,武漢市將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關運力調整,全力應對武廣客運專線帶來的客流中轉問題。

大事記

武廣專線

2003年初 十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湖北代表團37名代表、廣東代表團30名代表不約而同地提出議案,希望國家儘快立項,建設京廣鐵路客運專線。
2004年7月21日 國務院批准武廣客運專線項目建議書。
2004年12月3日 武廣客運專線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
2005年1月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建設規劃》確定:2005年開工建設武廣客運專線,2010年建成。
2005年5月初 武廣客運專線公司契約、章程在京簽字,標誌著武廣客運專線建設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2009年10月3日至4日 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2009年第三次來到武廣客運專線進行綜合試驗和現場辦公,乘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綜合試驗列車,對這條即將投入運營的客運專線進行了全程往返試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