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燜大蝦[菜名]

油燜大蝦[菜名]
油燜大蝦[菜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魯菜油燜大蝦使用的清明前渤海灣的大對蝦,使用的魯菜特有的油燜技法,這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名菜,鮮香甜鹹四種味道相輔相成,回味無窮。 近些年流行的一道“油燜大蝦”使用是起源於湖北潛江的卾菜,使用的是其實是淡水的鰲蝦(俗稱小龍蝦)製作,與魯菜的油燜大蝦不同。

基本信息

大對蝦

清代山東學者郝懿行所著《記海錯》一書載,渤海“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乾或醃漬,貨之謂對蝦。”山東海域所產對蝦占全國總產量的2/3.此菜選用正式這種大對蝦,身長15至20厘米,晶瑩飽滿、體形碩大、頭部長滿蝦腦,滋味最佳。

在魯菜中,油燜是主要以調味油和調料汁進行燜製成 菜的 一種 方 法。 燜 制時 加湯 量比其他燜法要少, 燜制時間要短, 初步熟處理一般採用煸炒或油炸的方法。 油燜要求原料鮮嫩易熟, 成菜色澤淺紅油亮。

做法一

魯菜油燜大蝦 魯菜油燜大蝦

主料: 鮮大蝦 750 g。

調輔料:料酒15 g,精鹽2 g,白糖10 g,豬大油60 g,花椒油10 g, 青蒜段25 g, 薑絲 3 g,薑汁5 g,高湯75 g。
工藝流程: 刀工處理→煸炒大蝦→入味燜制→收汁裝盤。
製作方法:
切配 將大蝦洗淨, 從眼部剪去頭須, 剪去腿、 爪及尾, 取出沙包、 沙線, 每隻大蝦切成兩段。
烹調 1 ) 炒勺置中火上, 放入豬大油、 花 椒油燒 熱, 加入 薑絲 和大 蝦, 煸炒 數下, 然後用手勺輕按蝦 頭, 擠 出蝦 腦, 再 放入 料 酒、 高 湯、 姜 汁、 白糖、 精 鹽、 味 精 繼續 煸 炒幾下, 蓋上蓋, 把勺移至微火上燜制。

魯菜油燜大蝦 魯菜油燜大蝦

2 ) 待蝦 肉燜至將 要熟 透, 汁濃、 色紅時, 將炒勺 移至旺火上收汁, 放入青蒜段, 顛翻幾下即可出勺裝盤。
成品特點: 色澤淺紅油亮, 口味鮮香醇厚, 鮮鹹微甜。
操作要領: 掌握好火候, 不可燜的時間過長, 熟透為止, 防止肉老。
用此法還可製作 “油燜冬筍”“油燜排骨”“油燜冬菇” 等。

做法二

海捕對蝦500g,蔥、姜、蒜片各10克。

調味料:米醋、料酒、糖、鹽和花生油各適量。

1、先將對蝦去除頭部蝦須和蝦尖,用剪刀剪掉蝦足,用刀將對蝦背部片開去除蝦的泥腸(也可以使蝦更加入味);

2、炒鍋燒熱加入花生油,下蔥、姜、蒜片爆香;

大董意境菜的油燜大蝦 大董意境菜的油燜大蝦

3、將對蝦依次下入鍋中,大火煎炒至顏色變紅,並用鍋鏟輕輕壓制蝦腦,使蝦腦內的蝦膏慢慢流出,讓蝦膏和鍋內的油充分融合,油也會慢慢變成紅色;

4、將對蝦兩面煎制變為金黃色,即可將醋、料酒、醬油、糖、加入其中慢慢烹製,是對蝦均勻地吸收滋味並翻身燒制,待湯汁濃稠吸附在對蝦身上即可出鍋裝盤。幸福小貼士:1、對蝦的背部開口不要太大,能去除蝦的泥腸即可。2、蔥姜蒜不要用高溫炒制,慢火煸出香味即可,否則影響色澤。3、煎蝦時一定要控制好火候,既要讓蝦的滋味析出,又不能把蝦皮煎糊。4、將蝦頭裡的蝦膏慢慢用鏟子壓出,可是一道技術活,一定要輕壓輕擠,還要保證蝦的完整性。5、醬油的加入既能提鮮味,又能加鹽味,所以就不需要加鹽和味素之之類的摻合了。

小龍蝦

油燜大蝦[菜名] 油燜大蝦[菜名]

江漢的大蝦應該是屬於“螯蝦”,一種淡水蝦,和澳洲淡水龍蝦是親戚。

在六十年代初,江漢平原滅血吸蟲,引進這種蝦是為了消滅血吸蟲的寄宿體——釘螺,從天津一帶引進這種蝦,投放在江漢平原一帶的水域,這種蝦繁殖能力很強,吃蝦盛行大概是在上世紀的90年代中後期,那時只吃“蝦球”,很少整隻吃,“五七油燜大蝦”的由來一般的說法是江漢油田五七鑽前“小李子油燜大蝦”最先做的,後來鑽前家屬區一帶的所有餐館都開始做這道菜,“五七油燜大蝦”由此得名並盛行至今。由於當地居民反映吃蝦嚴重擾民,由江漢油田管理局有關部門和五七地區幾家單位協調,在五七俱樂部後面集中興建小吃一條街——“五七油燜大蝦美食城”。

傳統的油燜大蝦比潛江的“五七油燜大蝦”更偏重於健康和養身,經過幾年的沉澱,在營養健康和口味口感上達到極致,即保持了原料蝦的營養最小的流失水平,又在口味口感上適應眾口難調的食客。

由於“五七油悶大蝦‘口味偏重,放入的香辛料和中藥並不適合所有人體質,在江漢油田百姓中早已不用這種過時的做法,江漢油田老百姓家中的餐桌上,更多的是用蒜蓉、鵪鶉蛋或土豆、少量花椒和辣椒製作的口味輕,龍蝦香氣更純正的新式”油燜大蝦“,適應了當代人追求健康飲食的潮流。

油燜大蝦使用的主料是“螯蝦”。

中國大陸原有 3種螯蝦,原產於東北寒溫帶區,隸蛄屬。華北華東於20世紀40年代引進了原產於北美的克氏原螯蝦,它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較強,分布範圍顯著擴大。80年代又從澳大利亞引進了澳螯蝦。淡水產的各種螯蝦許多種有經濟價值,可供食用。人工養殖發展很快。

菜品特色

菜品色澤棗紅亮麗,味香飄逸,鮮嫩微甜,油潤適口,是著名的美味佳肴。

 

做法一

食材準備

主料 小龍蝦10個。

油燜大蝦(小龍蝦) 油燜大蝦(小龍蝦)

調料 料酒25克,精鹽適量,白糖30克,味素5克,花生油100克,香油25克,大料2克,蔥段75克,薑片50克,清湯適量。

製作步驟

1、將小龍蝦沖洗,剪去蝦須、蝦腿,由頭部蝦槍處剪一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剪開,抽出沙腺。

2、炒勺上火,放入花生油,燒熱,投入大料、蔥段、薑片煸炒,放入大蝦煸炒出蝦油,烹入料酒,加入精鹽、白糖、清湯燒開,蓋上蓋,用微火燜烤透,再將勺移正火,收汁微濃時放入味素,淋入香油即成。

注意事項

初加工時,對活鮮大蝦必須進行認真擇洗一定要除去沙腺和頭部的沙包;燜的時間要嚴加控制;至蝦段成熟、入味即可。

做法二

食材準備

小龍蝦.... 500克、精鹽.... 1.5克、青蒜..... 5克、味素..... 2克、雞湯.... 100克、白糖..... 20克、蔥末.... 7.5克、熟豬油.... 50克、薑末.... 7.5克、芝麻油.... 30克、紹酒..... 15克

製作步驟

油燜小龍蝦 油燜小龍蝦

1.將新鮮對蝦用涼水洗淨,剪去蝦腿、蝦須和蝦尾,由頭部開一個小口取出沙包,再將蝦背劐開,抽出沙線,切成 3段(小蝦可切成 2段)。青蒜去根洗淨消毒,切成 3.3厘米長的段。

2.將熟豬油倒入炒鍋內,置於旺火上燒到五六成熱,下入薑末、蔥末和對蝦段,煸炒幾下,加入紹酒、精鹽、白糖、雞湯、芝麻油、味素。待湯燒開後,蓋上蓋,移到微火上燜約 5分鐘,再改用旺火燜,當湯汁已濃時,撒上青蒜段即成。

注意事項

1.大蝦下勺,用勺顛炒數下,然後用手勺輕按蝦頭,擠出蝦腦,成菜始紅潤油亮。

2.掌握火候,熟透為止,不可燜得時間過長,防止蝦肉質柴湯老。


做法三

油燜大蝦材料 

油燜小龍蝦 油燜小龍蝦

小龍蝦1500克左右(3口之家的量);大蒜頭(這個用量比較大,最好用獨蒜,3斤的蝦配10顆左右,每顆一切為四);各種香料——主要是八角(大料)、小茴香、桂皮、白蔻、丁香、香葉等;生薑和大蔥。3斤蝦生薑需要約1兩,切大塊或厚片。大蔥白2段,斜切改刀;辣椒。選用四川產燈籠椒比較好,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花椒。宜選用四川大紅袍品種,味道上佳,用量依個人口味而定;其他佐料。啤酒(3斤蝦需2瓶啤酒)、白糖、白醋、老抽醬油、料酒、食用油、濃縮雞湯料。

油燜大蝦做法

1、鍋上火,燒熱,入油,燒至八分熱,倒入生薑、蒜頭、辣椒、花椒,炒出香味。這個菜之所以叫做“油燜”,也是其特色,用油量比較大,3斤蝦約耗油半斤左右。

2、將蝦入鍋,大火翻炒,依次烹入白醋和料酒,然後下老抽醬油少許著色,放胡椒粉適量翻炒。

3、蝦微變色後,將所有準備好的香料投入,繼續翻炒,將香料與蝦炒勻。然後放入白糖適量,最後將濃縮雞湯料投入炒勻。

4、倒啤酒,將蝦略沒即可,火打到中小火狀態,蓋上鍋蓋,燜十五分鐘左右。注意隔五分鐘左右翻一次鍋,使之入味均勻。

6、湯汁快乾時,拿掉鍋蓋,繼續翻炒片刻,待湯汁收乾,投入蔥白或香菜即可裝盆。

油燜大蝦小訣竅: 1、原料的處理要訣:將蝦放在清水中漂洗,並用牙刷刷乾淨蝦體。然後把小龍蝦捉住,剪去兩隻大夾的前端尖鉤,一是為了防止它夾人,二是為了好入味;去腸,蝦的尾部有三片尾翼,捏住中間一片,一擰一拉,腸子就出來了;再後就是從蝦頭部外殼的約1/2處(為了有效地保持蝦黃,可儘可能少剪一些)剪開,注意不宜直接剪斷,在欲斷未斷時往外一拉,可將蝦頭部的沙囊一起帶出,就是那黑黑的一團物質,注意保留蝦黃;最後從拉掉的尾翼處直線剪至頭部,一是為了好入味,二是吃的時候好剝殼。  2、此菜如果使用濃縮雞湯料後不可再放鹽和味素之類。如果不使用濃縮雞湯料,可用雞精代替,可適量放鹽。

營養價值

1. 蝦營養豐富,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3. 蝦的通乳作用較強,並且富含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

4. 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

基圍蝦

基圍蝦與渤海大對蝦同屬對蝦科,但是體長比對蝦小,只有8cm左右,在我國主要產於東海和南海。

油燜大蝦材料:

油燜大蝦[菜名] 油燜大蝦[菜名]

基圍蝦、蛋清、麵粉、蒜泥、花椒、蔥花、孜然粉。

做法

1、基圍蝦去頭剝殼,抽出蝦線。

2、將洗淨的蝦仁里打上兩個蛋清,撒上些麵粉,攪拌均勻。

3、放小半鍋油,將蝦子放入油中3分鐘左右。

4、撒上蒜泥、花椒、蔥花、孜然粉,就可以開吃了。

著名八大菜系

簡介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餚之特色也各有千秋。雖民間關於菜系之首的爭論頗多,但多為義氣之言,並無從考籍。
川菜雞絲米粉 | 芪蒸鵪鶉 | 香酥鴨 | 生爆鹽煎肉| 椒鹽蹄膀 | 乾煸鱔背 | 冬菜肉末 | 釀青椒 | 烤扁擔肉 | 一品豆腐湯 | 金錢口蘑湯 | 乾燒魚翅 | 炒雞什件 | 醋溜黃瓜 | 酸辣海參 | 醬爆鴨塊 | 紅燒豬蹄 | 麻辣豆腐 | 麻婆豆腐 | 水晶南瓜 | 辣白菜 | 泡菜炒肉末 | 川西肉豆腐 | 白果燒雞 | 辣子雞丁 | 龍眼甜燒白 | 白果燒雞 | 吉利大蝦 | 軟炸蝦糕 | 糖醋雞圓 | 荷葉蒸肉 | 網油魚包 | 芝麻兔 | 參杞羊頭 | 夾沙肉 | 連鍋湯 | 燉雞汁 | 東坡肘子 | 玻璃魷魚 | 酸辣海參 | 開水白菜 | 杏仁銀肺湯 | 口袋豆腐 | 芝麻肉絲 | 桃酥雞糕 | 金錢芝麻蝦 | 酸菜魚 | 參蒸鱔段 | 香酥山藥 | 豆渣豬頭 | 鹽煎肉 | 紅燒捲筒雞 | 乾煸肉絲 | 栗子白菜 | 砂鍋魷魚 | 三絲魚翅 | 夫妻肺片 | 芹黃燒魚條
魯菜糖醋魚 | 鍋燒肘子 | 蔥爆羊肉 | 蔥扒海參 | 鍋塌豆腐 | 紅燒海螺 | 炸蠣黃 | 香酥狗肉 | 五香熏驢肉 | 蘿蔔絲燉活蟹 | 脆炸裡脊卷 | 糖醋蝦丸 | 氽鮮貝丸子 | 水燜雞蛋 | 焦熘丸子 | 糖醋活海參 | 濃汁活鮑魚 | 雪花核桃泥 | 李神仙烤 | 清氽蠣子 | 火夾槽青魚 | 瓤蜜浸枇杷 | 扒翠珠活鮑 | 拖蒸偏口魚 | 油潑原殼螺
粵菜烏骨雞歸黃湯 | 白切雞 | 醬油雞 | 燒鵝 | 雙皮奶 | 三蛇龍虎會 | 蚝皇鳳爪 | 麒麟鱸魚 | 炸子雞 | 什錦冬瓜帽 | 炊太極蝦 | 海棠冬菇 | 冬瓜薏米煲鴨 | 鹽焗雞 | 玻璃白菜 | 蒜仔瑤柱豆苗 | 芙蓉煎滑蛋 | 叉燒肉 | 越秀雞 | 椰盅海皇 | 竹笙鴛鴦卷 | 白灼響螺片 | 沙嗲醬芥蘭 | 鐵板澆汁魚 | 椒鹽蝦
徽菜掌上明珠 | 瓤豆腐 | 清燉馬蹄鱉 | 雞茸燴蛤士蟆 | 茶葉熏雞 | 符離集燒雞 | 石耳燉雞 | 夾心蝦糕 | 玉兔海參 | 鳳尾蝦排 | 花菇田雞 | 八公山豆腐 | 蝦燕巢鳳尾 | 天下第一菜| 砂鍋豆腐 | 爆烏花 | 三絲燕菜 | 蟹粉獅子頭 | 全家富 | 問政山筍 | 朱洪武豆腐 | 葡萄魚 | 什錦肉丁
湘菜剁椒魚頭 | 花生紅棗雞 | 首烏麻地瘦肉湯 | 杜仲骨碎瘦肉湯 | 肉蓉鹿茸雞湯 | 五彩鮮貝 | 麵包雞排 | 尖椒炒臘肉 | 棕葉香雞翅 | 老薑雞 | 紅椒釀肉 | 麻辣田雞腿 |酸辣狗肉 | 麻仁香酥鴨 | 馬蹄白果蛋花湯 | 菊花青魚 | 火腿炒茄瓜 | 柴把魚 | 紅燒龜肉 | 東安子雞 | 好絲百葉 | 魚翅雞羹 | 富貴火腿 | 鳳尾腰花 | 生熏大黃魚 | 糖熘土豆丸 | 冰糖蓮子 | 冬菇藕夾 | 麻香酥鴨 | 麻辣仔雞 | 板栗燒雞 | 酸辣雞丁
浙菜糖醋魚 | 南瓜蒸肉 | 鹹蛋黃炒南瓜 | 西湖醋魚 | 叫花雞 | 水晶南瓜 | 東坡肉 | 龍井蝦仁 | 香菇炒青菜 | 楊梅肉丸 | 拌海蜇皮 | 紹興雞 | 雪菜豆皮 | 魚香茄條 | 糖醋小排 | 荷葉粉蒸肉 | 酥魚 | 杭州醬鴨 | 走油肉 | 菜遠牛肉 | 熬黃花魚 | 油燜春筍
閩菜拉糟魚塊 | 銀杏芋泥 | 葷羅漢 | 魚腩煲 | 龍鬚燕丸 | 七星丸 | 油條西舌 | 香油石鱗 | 芝麻豆腐 | 干貝水晶雞 | 銀耳川鴨 | 蔥爆肉絲 | 醉排骨 | 蟶溜奇 | 爆糟排骨 | 白炒響螺 | 西瓜盅 | 白拌黃螺 | 菜包
蘇菜紅燒牛肉 | 紅燒排骨 | 紅燒圈子 | 紅燒獅子頭 | 紅燒丸子 | 紅燒魚 | 紅松嫩雞 | 滑炒蝦仁 | 雞飯煲 | 雞絲炒麵 | 家常黃魚 | 醬豬肉 | 椒鹽八寶雞 | 菊花對蟹 | 烤櫻桃 | 扣三絲湯 | 栗子百果羹 | 龍穿鳳翼湯 | 龍鳳酸辣湯 | 滷鴨 | 眉毛酥 | 蜜棗核桃 | 蜜汁火方 | 薺菜山雞片 | 茄汁牛肉 | 芹菜肉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