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德鎮

樓德鎮

新泰市樓德鎮位於山東省中部,地處寧陽、泗水、新泰、岱嶽四縣市區交界,北距世界聞名的泰山40公里,南距孔子故里曲阜38公里,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人口7.8萬人,是山東省中心鎮、泰安市計畫單列鎮、副縣級單位。樓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春秋時為菟莍國國都,境內云云山為歷史名山,自秦朝以來先後有6位帝王到此封禪,漢朝時曾設定柴縣,解放後曾先後作為泰寧縣、泰泗寧縣、徂陽縣駐地。被授予"中國煎餅第一鎮"、"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泰安市民營經濟強鎮"、"泰安市設施農業建設先進鄉鎮"、"泰安市教育強鎮"、"泰安市綜合治理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概況

樓德鎮 樓德鎮
新泰市樓德鎮位於山東省中部,地處寧陽、 泗水新泰岱嶽四縣市區交界,北距世界聞名的泰山40公里,南距 孔子故里 曲阜38公里,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人口7.8萬人,是山東省中心鎮、 泰安市計畫單列鎮、副縣級單位。樓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春秋時為菟莍國國都,境內云云山為歷史名山,自秦朝以來先後有6位帝王到此封禪,漢朝時曾設定柴縣,解放後曾先後作為 泰寧縣、泰泗寧縣、徂陽縣駐地。

歷史沿革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樓德春秋名為菟裘,建村歷史悠久。據《左傳》記載,隱公十一年,為逃避權臣羽父所害,魯隱公提出“使營菟裘,吾將老焉。”即隱公想到菟裘那個邊遠的小地方建造房屋,以度晚年。據考證,菟裘即今新泰市樓德鎮,東距“和聖”柳下惠故里柳里僅十里之遙。樓德自古為商貿、文化重鎮,現有山西會館遺址等十幾處,千百年來歷盡滄桑,屢易其名。相傳清間有樓,僅存樓底,乃名樓底,後因本地民風品德高尚演化為樓德。1946年為泰寧縣樓德區。1952年改為徂陽縣,縣政府駐樓德。1956年改為樓德鎮。1958年為樓德公社。1984年為樓德辦事處。1985年復置樓德鎮。1999年以後,轄樓德東村、西村、南泉村、顏莊、埠前、寺嶺、新莊、赤坂、水坡、苗莊、力里、薛家莊、東城、西城、東王、西王、東封、西封、前柴、後柴、西柴、東安、西安、興隆、甘露、霄嵐、楊家莊、燕家莊、仁義莊、營西、營東、東營、前泗、後泗、東嶺、黃泉溝36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

樓德至少有2500年以上歷史(從為菟裘國國都算),如追溯至大汶口文化則有5,6千年的悠久歷史,讓人眩目.魯隱公曰:"使營菟裘,吾將老焉."把樓德定為其休閒,養老之地.樓德那時應已是風光旖旎之地.孔子在泗河發"逝者如斯夫"的感嘆,離樓德僅一箭之遙,孔子登泰山應過樓德.

地形地貌

樓德鎮衛星圖 樓德鎮衛星圖
樓德鎮地處魯中山區, 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之南,面積96平方公里,人口78000,南連濟寧泗水縣、西接泰安寧陽縣、北靠泰安岱嶽區,南部山區屬黃、淮兩大水系之分水嶺。地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度120米左右,最高的南部山區200多米,最低的西部赤坂村僅為100米。境內山區、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屬溫帶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降雨量760毫米,雨量充沛,溝河縱橫。北部柴汶河是新太市境內之最大河流,是大汶河之主要支流之一。境內民風純樸,物產豐富,素有新泰市最大的糧倉之稱。
鎮內地層出露較齊全;南部山區花岡片麻岩;寒武紀頁岩、石灰岩,且含有優質地下水資源,是解決人畜用水的最佳區域。中部隱伏石灰岩區,地下岩石為 中奧陶石灰岩,層厚質純,地質儲量大,是造水泥、燒石灰的優質原料。而且含有十分豐富的 地下水資源。通過開採,單井湧水量一般都在100—250方/小時。遠近聞名的南泉泉群就出在此地層中,根據國家有關資料和多年實際觀測,泉群最大湧水量為1立方米/秒,年平均為0.5立方米/秒。北部平原區節四紀鬆散地層(即流沙層)的地下水資源,可供開採的面積廣闊,開採單井出水量一般在50—100立方米/小時。西部石炭紀、二迭紀地層中含有優質煤炭資源、儲量豐富。

區域經濟

泰安鴻信麵粉有限公司 泰安鴻信麵粉有限公司
樓德鎮民營經濟聚集區位於樓德鎮西部,蒙館公路與泰樓公路交匯處,規劃面積l500畝,一期開發面積600畝。園區建設大體利用5-8年的時間分三步走:第一步,從2002年起,在園內規劃建設25個標準廠房,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全鎮食品加工業戶到園區生產經營。成立 山東泰山樓德煎餅食品有限公司,作為園區的食品加工龍頭企業,為進園業戶提供科研、市場、信息服務。統一品牌,統一對外,逐步提高食品生產經營水平。第二步,加強與外地食品生產企業和大戶的合作,吸引外商到園區內投資,開發食品生產,實現當地特色產業與外地資金、技術的合作。迅速擴大食品生產的規模,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拓寬銷售市場。第三步,在產品定型、規模擴大、知名度增強的基礎上,組建5一6個規模較大的食品產業集團,到“十一五”末建成魯中地區最大的傳統食品生產、銷售基地。目前,樓德鎮民營經濟聚集區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00餘萬元,四通一平面積800畝,其中,投資460萬元硬化道路4條4.5公里;投貪80萬元鋪設自來水管道3000米;投資60萬元架設供電線路3600米,安裝160千瓦、100千瓦變壓器各一台;投資25萬元鋪設通訊線路4100米;投資40萬元建成樓德鎮民營經濟聚集區管委會辦公樓。在進園項目方面,已進園企業有:泰安市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泰安鴻信麵粉有限公司、馮家香腸加工廠特等,總投資額3500餘萬元,年銷售收入8000餘萬元,利稅1000餘萬元。

農業

樓德鎮麥田 樓德鎮麥田
耕地75570畝,人均1.02畝。農作物播種面積140745畝,複種指數186%。糧食作物95070畝,糧食年產量45192噸。經濟作物45675畝,油料產量3152噸,蔬菜12.9萬噸。林木覆蓋率13.5%,蓄積量3萬立方米。果園3200畝,果品產量120噸。桑園1020畝。大牲畜存欄1544頭,豬3.1萬頭,羊1.9萬隻,家禽18.7萬隻。水產養殖面積800畝,水產品產量60噸。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802家,從業18924人。年產值0.5億元。以化工、家具、食品加工、服裝、建築安裝為主,主要企業有聯山集團、實木家具廠、化工廠、豪特斯集團、樓德煎餅集團公司。1998年5月,該鎮被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煎餅第一鎮"。 個體私營經濟批發市場8個,個體私營商業街10條。私營企業12家,從業605人。個體工商戶1964戶,從業15528人。個體私營稅收1096萬元。

個體私營經濟

私營企業188家,從業2218人,個體工商戶6097家,從業9356人。其中註冊資金過100萬元的8家,過200萬元的3家,過1000萬元的1家,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過2000萬元的4家,商業企業營業收入過億元的1家。有市場21處。其中較大規模的專業批發市場10處,面積30萬平方米,可容納近萬個攤位,安排就業3萬人,年貿易成交額15億元。個體私營稅收890萬元。

循環經濟產業園

樓德循環經濟產業園  樓德循環經濟產業園
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該項目占地10平方公里,南至後柴城村,北至苗莊村,東至0九公路,西至寧陽。以現有聯合化工有限公司為主,向西擴展,高標準、高起點規劃,搞好產業定位、拉長產品產業鏈條,對新上化工企業進行嚴格把關,將上下游產品充分利用,將新泰境內所有化工企業逐步遷入,實現市區內環境質量的改善。把好項目審查,做到建設項目無污染、低排放(零排放),達到上下游產品循環利用,打造魯中 循環經濟聚集區。近期目標基本實現資源的初級加工和利用,使產業園初具規模,初步形成布局相對集中的產業園區框架。遠期目標可實現資源的延伸加工和深度利用,使產業園成為布局合理、專業化功能突出、經濟聚集輻射能力強、基礎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工產業基地,具備相當的規模效益。在2010-~2020年間,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項目總投資101億元,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煤、鹽、有機矽和農藥化工生產基地,實現全市工業產業升級戰略目標。
主要依託山東聯合化工有限公司對樓德化肥廠進行技改擴規,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以生產 三聚氰銨硝酸鈉尿素及硝酸等產品為主。目前年產10萬噸合成胺已正式投入運行,利用一步法年產3萬噸三聚氰胺項目正在建設,年產5萬噸苯酐裝置正在做前期工作,2011年底完成;2010年新上的中天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利用聯合化工的尿素為原料建設的年產3萬噸三聚氰胺項目已試生產;2010年建設的豐元經貿有限公司利用聯合化工硝酸為原料生產的草酸項目正式生產,2011年計畫新上醫藥中間體吡唑啉酮,苯酐規劃編制完成並通過專家評審。下一步,將更多企業進駐園區,將產品產業鏈條不斷拉長,即保證了無污染、低排放,甚至無排放,達到循環經濟的國家標準。計畫新上化工企業50家,園區項目全部達產後,可年創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稅31億元,消化地方勞動力2萬餘人,可極大地帶動地方服務業快速發展,不斷繁榮樓德經濟,迅速將樓德打造成新泰次中心。

發展環境

交通

京福高速 京福高速
樓德交通四通八達,西距 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和 京滬鐵路26公里,北距京滬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蒙館公路、0九公路、磁萊鐵路交匯於鎮駐地。鎮村公路網狀分布,實現了村村通。

水電設施

柴汶河貫通境內,有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3座,塘壩76座,總蓄水量700萬立方米。淺層水、深層水豐富,部分井水自噴,建有城鎮自來水公司四家,日供水能力6萬立方米以上。樓德電力充足,建有高壓變電站一處,現已形成了220千伏和110千伏的供電網路。

科教醫療

擁有市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各一處,現代化、高標準貴族學校一所,國家級傳統項目和省級規範化學校各1處,泰安市級規範化學校4處,省級規範化幼稚園1所,教育環境優越,教學質量一流,是泰安市教育強鎮。擁有二級醫院一家,衛生網點50餘個,疾病控制、婦幼保健、120急救等醫療服務機構健全。有線電視覆蓋全鎮,洗浴中心、滑冰場、老年活動中心及文體活動場所一應俱全。

人力資源

樓德勞動力資源豐富,全鎮人口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5萬人,農村剩餘勞動力3.5萬人,每年對外輸出勞務1.8萬人以上。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技工培訓機構健全,每年可培養各類技術人才3000人以上。
人文環境。樓德地理人文環境優越,自古山西、福建、浙江人就在樓德做生意,至今存有山西會館遺址。樓德人純樸、善良、豁達、開朗,歷史就有好客、不排外的好風氣,尤其對外來投資者更是敬為上賓,熱心服務,親如一家。近年來,已在樓德落戶的清大乳業、韓國鉉真針織、馬來西亞頜馨食品等企業都對樓德的人文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投資安心、順心,企業發展日新月異.

教育

中學: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中學,新泰市樓德中學
國小:樓德鎮中心國小,樓德鎮西村國小,樓德鎮南泉國小等
幼稚園:新泰市樓德鎮中心幼稚園等

下轄村莊

顏莊村東村、西村、南泉村、埠前村、苗莊村、辛莊村、赤坂村、寺嶺村、水坡村、薛家莊村、力里村、西封家莊村、東封家莊村、東王莊村、西王莊村東城前村、西城前村、前柴城村、後柴城村、西柴城村、東安門村、西安門村、興隆莊村、甘露村、楊家莊村霄嵐村、燕家莊村、仁義莊村、前泗溝澗村、後泗溝澗村黃泉溝村、東嶺村東營村、西營東村、西營西村

歷史遺址

柴汶河畔的樓德鎮 柴汶河畔的樓德鎮
樓德至少有2500年以上歷史(從為菟裘國國都算),如 追溯至大汶口文化則有5,6千年的悠久歷史,讓人眩目.魯隱公曰:"使營菟裘,吾將老焉."把樓德定為其休閒,養老之地.樓德那時應已是風光旖旎之地.孔子在泗河發"逝者如斯夫"的感嘆,離樓德僅一箭之遙,孔子登泰山應過樓德。

漢朝柴縣故城遺址
位於前柴城村。因孔子弟子高柴居此,故名柴城。漢代置柴縣。柴汶河亦由此而名。
古菟裘城遺址
位於樓德西村,泰安-樓德公路東,柴汶河南岸。
懷德書院遺址
位於樓德鎮會館大街89號,清鹹豐三年(1853)泰安通判許蓮君捐俸銀並勸所屬官吏及26地方商民捐資籌建。
山西會館遺址
位於樓德鎮會館路。樓德鎮自古地理位置優越,自清朝起此地商零售業較為發達,於是吸引了眾多山西晉商在樓德雲集,於是晉商在此成立了山西同鄉會,山西會館由此建立。

主導產業

糧食生產

樓德耕地面積6.7萬畝,其中糧食麵積3.5萬畝,與周邊鄉鎮連成一片,成為新泰西部的糧食主產區,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鎮內年產小麥1800萬公斤,玉米2100萬公斤,花生700萬公斤,地瓜乾500萬公斤,聯合周邊鄉鎮成為大型糧食供應基地,良種種植、配方施肥、機械化作業得到廣泛推廣。

蔬菜生產

是國家萬畝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全鎮蔬菜種植面積2.2萬畝,建成冬暖式大棚2500個,大中拱棚40000個,其中早春土豆種植面積1.5萬畝,年產土豆3萬噸。此外,還富產良種西紅柿、黃瓜、菜椒、蒜苗、芫荽、西葫蘆、甘藍等,樓德土豆、蒜苗、芫荽等均取得國家綠化、無公害認證,產品遠銷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等省市自治區,是泰安市設施農業建設先進鄉鎮、泰安市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先進單位。林果、食用菌等產業形成較大規模,種植雪棗、紅提葡萄、栗子等果品5000餘畝,發展食用菌3000餘畝,是山東省食用菌生產先進單位。

乳業生產

樓德乳業以山東清大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農民大力發展奶牛養殖,形成較大規模。截止2005年底,從國外引進並發展荷斯坦良種奶牛6500餘頭,2006年將達到10000頭的規模,建成山東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萬頭奶牛養殖、奶製品加工基地。此外,全鎮肉牛、豬、羊等其它牲畜也實現了規模飼養,年產肉牛3000頭,豬4萬餘頭,羊2.8萬餘只。

食品生產

樓德鎮被譽為“中國煎餅第一鎮”,以煎餅、香腸等為主的食品加工產業蓬勃發展,全鎮擁有煎餅、香腸等食品加工戶7000餘戶,中小型加工廠20餘個,年產煎餅3500萬公斤,香腸40萬公斤。樓德煎餅已開發出六大系列、4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打入全國各地市場,供不應求,盡產盡銷。此外,鎮內花生油、豆腐皮等食品也已形成較強的區域優勢,在樓德投資發展食品生產潛力巨大。

麵粉生產。以糧食深加工為主的麵粉生產異軍突起,全鎮麵粉加工中小企業12家,日產麵粉150噸以上的4家,麵粉加工點60餘個,年產麵粉100萬噸以上,麵條15萬噸,產品控制了整個泰安地區的麵粉市場,部分產品進入東北三省和河南、河北等省,麵粉生產設施水平達到省內一流。主要產品有特精粉、水餃粉、麵包粉、無糖麵粉等。

化工生產

山東新泰聯合化工 山東新泰聯合化工
樓德是新泰西部化工基地,擁有中小型化工企業5家,主要產品有白炭黑、管道除垢劑、硫酸鎂、尿素、甲酸、碳酸氫氨、濃硝酸等,其中以尿素產量最高,年產尿素10餘萬噸。各類化工產品主要銷往江蘇、安微、河南、河北及山東臨沂、兗州、淄博等地區,產品市場行情好,效益高,發展潛力大。各企業思想解放,開拓意識強,積極抓質量、引資金、上項目、擴規模,發展勢頭良好。

家具生產

以木製家具生產銷售為主,有中小型木器加工企業8家,批發、銷售點50餘家,是樓德周邊縣市區和鄉鎮的木製家具生產銷售中心。4家大型木材供應商可為家具生產提供充足的原料,使樓德木器加工業形成穩固的產業鏈。 

特產

樓德鎮 樓德鎮煎餅
泰安人素喜硬食,傳統主食為 煎餅

泰安煎餅的起源不見於史料,最早的傳說是唐末黃巢義軍路過天寶寨,百姓曾以煎餅相送。泰安附近曾發現萬曆年間一份分家文書,上有“鏊子、”“煎餅”字樣。如此說來,泰安煎餅的歷史大概在千年以上。

泰安煎餅早先以高梁大豆,後來以玉米為主要原料。先將玉米碾成顆粒較粗的糝子,用水泡透,石磨研成稀糊。將鏊子燒熱,擦上豆油,用竹片做的煎餅劈子將糊子在鏊面上攤勻,反覆推壓,刮平,烙乾,即可揭下。一張張,質地細薄如紙,柔韌可疊,一斤玉米可攤八九張,薄的能攤到十二三張。張數愈多,愈說明婦女手巧、技高,能博得人們交口稱讚。一次攤幾十斤,疊起來放到缸里,封住缸口,存放兩三個月依舊質優味美,常吃常新,且吃時不覺散口,不需加熱。因而家家戶戶常年以煎餅為主食。其中小米煎餅為上品,高梁豆子煎餅次之,玉米煎餅又次之。災荒年景,將谷糠、地瓜秧等磨細,摻糧食少許,也可做成煎餅果腹。
泰山人吃煎餅,喜歡卷生蔥、韭菜、蒜苔,抹上甜醬,辣得冒汗才覺得開胃口。因了辛辣的滋養,使得泰山人天生了一種豪放與倔強。野菜豆面渣豆腐,蔥花油鹽一熱,用煎餅卷上一大包也能吃出特色,越嚼越有味,賽過吃御宴,新泰民謠云:
吃煎餅,一張張,孬好糧食都出香。
省功夫,省柴糧,過家之道第一樁。
又卷渣腐又抿醬,個個吃得胖又壯。
煎餅在生活中如此重要,因此攤煎餅就成了備受重視的手藝。舊時,一般女孩十二三歲就學攤煎餅。新媳婦娶進門,婆婆安排的第一件活路便是攤煎餅。新媳婦攤煎餅時,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老婆婆都來看手藝或褒或貶,茶餘飯後便有了談資。

樓德煎餅做工細、選料精,小米高梁大豆玉米栗子核桃花生白糖按比例搭配,磨出的糊子細如凝脂,攤出的煎餅薄如蟬翼,酸甜適中,鬆軟適度,香味濃郁,口感極好,屬高檔食品,價格貴過麵食糕點。改革開放以來,樓德鎮家家戶戶加工煎餅,遠銷四方,出口東南亞,全國首家民營“煎餅研究所”也應運而生,實現了科研生產貯運銷售一條龍。中央電視台著名播音員趙忠祥曾來樓德做過實地採訪,錄相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樓德鎮被命名為中國煎餅第一鎮。

樓德教育與醫療衛生髮達.共和國成立不久曾先後作為泰寧縣、泰泗寧縣、徂陽縣駐地。
1951年8月同月泰寧師範在樓德建立。後樓德劃歸新泰,1956年改稱新泰師範。樓德為全縣及周邊縣市培養了大批優秀教師.新泰二中於1956年建校.為大,中專院校輸送了大批學生.樓德文化空前繁榮.1970年8月,山東醫學院與山東中醫學院合二為一,稱為山東醫學院,由濟南遷往新泰縣樓德鎮(現新泰市樓德鎮)辦學。同年10月前後,兩校遷到樓德,1974年8月,山東省委決定在樓德建立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
附屬醫院的建設是與學校同步進行的。1979年,將附屬醫院改為分院領導下的獨立單位。1979年6月13日,省委批覆:同意將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遷至泰安,名為“山東醫學院泰安分院”。1980年4月,學校開始在泰安進行基本建設。1981年1月1日,分院開始從樓德遷來泰安。
1981年9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命名我院為“泰山醫學院”。10年間全省醫療專家會聚樓德,對有志學醫的莘莘學子來說樓德就是他們心中的聖地.期間樓德的醫科教育及醫療水平傲視整個山東

樓德名人

馮清宇

馮清宇,字棟臣。樓德鎮人。清代著名詩人,少有才名,詩、文、書俱秀,著有《雲山香雪堂詩稿》。他的詩多吟詠家鄉泰安風物,如他詠泰山詩:“凌雲志願平生足,今古乾坤一覽收”(《登岱》)、“山圍洞壑三千里,天掛雲梯十八盤。歷盡許多封禪主,依然太古色蒼寒。”(《由天門登岱頂》);詠新泰名勝詩:“一片荒煙迷柳下,四周雲樹拱柴城;高風讓國今何在?猶指菟裘羨美名。”(《徂陽懷古》)。

馮平

馮平(1903.3.14~1986.11.8)。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曾用名馮廣智、馮若愚,1919年3月考入省立曲阜二師講習班讀書。1938年1月參加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併入黨。3月,隨省委書記黎玉赴延安向黨中央匯報工作。曾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四支隊供給部長、山東省戰工會財政組副組長、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山東省接管委員會生產部部長。建國後歷任山東省工業廳廳長,中共山東省委工業部部長。1957年,任淄博市市長。1962年,任省委統戰部部長。1978年後,任政協山東省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是中共山東省委員會第一屆候補委員、第二屆委員,山東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 政協第四屆 全國委員會委員

封振武

封振武(1904~1997)樓德鎮封家莊村人。開國大校,濟南軍區公安軍原副司令員。1933年8月參加馮玉祥領導的察哈爾民眾 抗日同盟軍。1937年12月入黨。1938年1月參加徂徠山起義。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四支隊第二中隊中隊長、二團一營營長、泰泗寧自衛團團長、魯南尼山軍分區司令員、魯中泰山軍分區副司令員、魯中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魯中第二分區司令員兼兗濟警備司令員。建國後,歷任泰安軍分區司令員、山東省軍區黨委委員、山東省公安總隊總隊長,濟南軍區公安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山東省公安廳副廳長兼武警山東總隊總隊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同時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97年在濟南去世。
馮愷(1921~2006)樓德鎮東城人。無銜將軍,瀋陽軍區陸軍40軍原政委。1938年參加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四支隊,同年入黨。歷任山東省委幹校學員、山東縱隊蒙山獨立支隊教導員、東北民主聯軍3縱7師20團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委員、政治部主任、陸軍40軍副政委、40軍政委。1975年任瀋陽軍區軍政幹校政委,1978年任大連陸軍學校政委,1981年任瀋陽軍區 後勤部顧問。1983年離職休養。曾榮獲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朝鮮三級 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英雄人物

李子敬

李子敬(1909~1941)樓德鎮東封家莊人。著名 革命烈士,原山東省戰工會審計處主任。1934年考入濟南鄉師。193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任山東省戰工會財政處、審計處主任,他認真執行黨的政策,堅持原則,遵守財經紀律,在後勤保障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1941年11月30日深夜,部隊駐地突遭日寇合圍,他本來已經突出重圍,但為搶出機密檔案和公款,又奮不顧身跑回住地,當找到檔案和公款時,敵人已經逼近。在無法擺脫的情況下,他毫不畏懼,與 日寇展開了頑強的搏鬥,由於寡不敵眾,最後壯烈 犧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

吳欽平

吳欽平(1919-1948)樓德鎮西城前村人。著名戰鬥英雄,“ 搶渡洛河七勇士”之一。1943年參加 八路軍魯中第三軍分區新泰縣大隊。在中上冶戰鬥中擔任爆破手,成功炸毀日軍碉堡,被評為“戰鬥模範”。1947年孟良崮戰役期間,吳欽平獨自殲敵一個班。1948年,在洛陽戰役搶渡洛河的戰鬥中,他率尖刀連冒著敵人的密集炮火,乘木板、抱木頭奮勇搶渡,率先登岸,占領了橋頭陣地,為部隊順利渡河開闢了道路。吳欽平等七人被8縱司令部授予“搶渡洛河七勇士”榮譽稱號,時任華野8縱24師72團3營8連副 指導員。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攻打碾莊圩的戰鬥中, 吳欽平負傷十多處,胳膊被炸斷,他用繃帶吊著斷肢,仍繼續指揮戰鬥,連續打退敵人20多次進攻。在組織撤退時,胸部中彈犧牲。
范安良(1925~1952)樓德人。 抗美援朝一等功臣。1948年10月參加 解放軍。在上海戰役中榮記三等功。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1年2月,在一次戰鬥中,與其它戰友配合,活捉6名美國士兵。4月,在朝鮮鐵源金鶴山阻擊戰中榮立一等功。1952年2月,部隊奉命回國整編,在返回途中,遭美國飛機襲擊而壯烈犧牲。

李忠富

李忠富(1928~1950)樓德鎮新莊村人,抗美援朝二等功臣。1943年2月入伍。1950年參加 抗美援朝戰爭,榮立二等功,時任志願軍第26軍副排長,1950年12月犧牲。

中國鄉鎮大全7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