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所鎮

海陽所鎮

海陽所鎮位於乳山市最南端,是三面環海一面接陸的半島,具有得天獨厚的水產旅遊資源。鎮域面積70平方公里,鎮駐地距乳山市區10多公里,與省級銀灘旅遊度假區緊緊相連,鎮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2萬人。

基本信息

區位優勢

海陽所鎮海陽所鎮
海陽所鎮位於乳山市最南端,全鎮總面積91.4平方公里,下轄40個行政村、3.2萬人口。這裡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東部毗鄰國家4A級銀灘旅遊度假區,西有大乳山休閒旅遊度假區,環海路橫貫境內,鎮駐地至青島、煙臺、威海三市路程均在1個半小時內,相當於同時擁有三大火車站、三大港口、三大機場,海陸空交通便捷,特別是環半島沿海高速公路的構建,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該鎮外向度高、受輻射力強,較早地實行對外開發、招商引資,已興辦外貿生產企業近10家,契約利用外資、實現利用外資連續兩年實現了“雙翻番”,是最具發展活力和創業的對外開放城鎮。這裡位於全市對外開放的前沿,承接著青島、威海等大小城市的輻射,特別是受銀灘旅遊度假區和大乳山風景區的快速拉動,具有快速發展的內在潛力

資源優勢

海陽所鎮海陽所鎮
海陽所鎮毗鄰省級銀灘旅遊度假區,大乳山位於鎮區內,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山海相映,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冬暖夏涼,是旅遊觀光、療養、度假、避暑勝地。這裡沙白水潔,坡度平緩,有可容納上萬人的海水浴場,被譽為“天下第一灘”。在鎮域西部,山巒起伏,松海滔滔,墨雲翻騰,大乳山似少女的乳房圓潤挺拔,聳立於天海之間,巍巍壯觀。它是乳山市名稱的起源,也是乳山的象徵。它與銀灘遙相呼應,共同構成了一幅意境優美、美麗絕妙的潑墨山水畫。該鎮海岸線長80公里,周邊海域無三廢污染源,海水清澈,水質肥沃,藻類豐富,海水鹽度正常,一般在31-33‰,PH值為7.5--8.5之間,溶解氧在6--8mg/L,重金屬含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養殖用水的水質標準為優等,為海水養殖業提供了理想、優質的自然資源。

村莊來歷

海陽所鎮海陽所鎮
海陽所元至正十三年,焉姓由河南省開封遷居此地,以居地西溝旁曾設軍寨,取名沙溝寨(明洪武十八年遷翁家埠)。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海上入侵,在此設海陽守御千戶所,至明末,先後有許、張、馬、李、劉、徐、於、孫、楊、鞠、常、趙、王、左、傅、賈、呂、陳、鮑、謝等24姓軍戶落籍,以此地設海陽守御千戶所定名海陽所。後多數姓氏遷居他處。

望海莊明末,宋、潘、于姓先後遷此建村宋家莊,後遷走。清雍正年間,杜姓由杜家島、王姓由海陽所遷此定居,因東臨大海更此名。

趙家莊明永樂年間,趙、徐、許姓由小雲南從軍海陽所落籍。萬曆年間,三姓遷此分別建村趙家莊、指揮、許家埠。1942年,諸村合一行政村,稱趙家莊。

鄒格清順治十二年,宋天洪由南泓遷此定居。天洪身亡,其妻周氏重婚生子,子以母姓立名周格莊,後演作今名。

三甲疃唐時,邵姓在此建村邵家埠,元末遷走。明正德二年,於岱由小泓遷此定居,襲舊名。清康熙二十一年更名三甲。1980年更今名。

大莊明天啟二年,宋讓由南泓遷向陽坡下立村稱崖下,後隨村莊擴大改名大莊。清康熙年間,王姓由寧海州遷居村東北建村小莊,1945年併入大莊。

西泓趙家明永樂年間,趙姓由小雲南從軍海陽所,再遷此立村趙家,後更此名。後于姓從西泓於家遷入。萬曆年間,遲姓從萊陽縣遷居趙家村東南建村遲家,1946年併入西泓趙家。

後山於家清雍正年間,於士蒿由西泓於家遷居多夼,之後族人相繼落居十間房、桑樹嘴、西廟、麵條溝等處,劉姓從即墨縣金口遷此建貓口嘴。後諸自然村合一行政村,因位於大乳山後,故名。

西山清雍正年間,趙姓由西泓趙家遷居大乳山西定居,稱西山趙家;于姓由西泓於家遷此稱西山於家。1945年,兩村合一稱西山。

姜家莊清康熙六十一年,姜敬由姜格遷此以姓立村。嘉慶至光緒年間,先後有劉、李、於、辛、趙姓分別由薛格、李家、水頭、西泓辛家、西泓趙家遷此,分建劉家、李家、黃金釵、風洞、北道、山前、辛家頂、獅角山等村。1942年,諸村合一稱姜家莊。

西黃島清康熙年間,童姓居黃島山西,故名。嘉慶十二年,姜姓由姜格遷居村北建村黃嶺。劉姓在村北建村劉家河(年代無考)。後辛姓於光緒六年遷入,遲姓於光緒二十七年遷入。1952年,諸村合併稱西黃島。

雙峰莊明萬曆年間,辛姓由西泓辛家遷居立村,以村西有兩座山峰而取名。清初,杜姓由即墨縣羊山後遷入。清鹹豐年間,趙、遲姓由西泓遷居葛子嶺。光緒年間,姜姓由姜格遷居石匣。1952年,諸村併入該村。

杜家島清康熙年間,杜姓由即墨縣羊山後遷險島定居立村,因忌諱“險”字,改稱杜家島。後姜、宋姓先後從姜格、南泓北村遷此島建村魚河嘴、棉花山,1942年併入杜家島。

半海山清道光十年,宋姓由南泓遷此立村,因村後小山一半在海,一半在陸,故名。後有任、杜姓先後由任家夼、杜家遷入。

特色養殖

海陽所鎮海陽所鎮
受乳山市海水網箱養魚成效顯著的啟發,海陽所鎮黨委、政府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得出了在參池裡搞網箱養魚同樣大有作為的結論。首先,魚的排泄物富含有機質,是海參的美食,符合綠色、無公害的標準。餵魚的殘餌和魚的排泄物經過海參的處理,又避免了因腐爛對海水造成的污染,使參池網箱養魚形成“以魚養參、以參促魚”的良性循環,可以說走的是一條經濟與環保“雙贏”的發展道路。其次,在參池裡搞網箱養魚比在外海搞網箱養魚風險要小得多。無論是潮間帶還是蝦池,四周都築有擋浪壩,抗風阻流能力強。再次,在日常管理方面,疏苗分箱、換網洗網、水下檢查以及成魚捕撈等,都要比外海網箱養魚方便得多,節省了勞動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了使這一論證具有可行性,該鎮黨委、政府抽出10畝參池用於實驗,並派出了專業技術人員現場進行觀察、記錄。經過半年多的實驗,該鎮已經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參池網箱養魚理論與技術。在該鎮黨委的積極引導下,目前,海陽所鎮已有500畝參池搞起了網箱養魚。預計全面推廣後,可為海參養殖戶增收2000多萬元。

山東省乳山市海陽所鎮大莊村的牡蠣加工業戶們現在嘗到了精深加工的甜頭,往常每公斤才20元的大包牡蠣肉,經過精細加工和精美包裝後,每公斤賣到了40多元;往常散裝的烤蝦每公斤60元,經精細加工包裝後,售價達160元;散裝的石花菜以往每公斤只售10元左右,精選後小袋分裝每公斤售價20多元。

海陽所鎮地處黃海岸邊,盛產魚、蝦、貝、蟹等多種海產品,捕撈、養殖、加工海產品是當地漁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長期以來,漁民們習慣於大箱大袋混裝,沒有細化分類,等級不明顯,雖然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與同類產品相比,價格一直上不去。

海陽所鎮政府依託鴻岡海產品有限公司,著力引導各村加工業戶對乾鮮海產品進行精深加工。以公司帶加工業戶的形式,按照品牌化運作模式對海產品加工實施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銷售,註冊了“銀海”牌商標,聘請有關專家精心設計產品商標圖案,有計畫、有組織地將產品推向市場,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目前,他們已開發了魚香肉絲、脫水海參、扇貝肉丁等多種海產品。這些經過脫水、保鮮、分袋、裝盒的海產品,不但打進了北京、上海、廣東等各大超市貨場,而且還出口到日本,僅此一項就創匯300萬美元。

作為一個半島型的鄉鎮,海陽所鎮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這裡的海域以無污染而著稱,是魚蝦、貝類、海藻繁衍的好地方,為生態養鴨提供了上佳飼料。養鴨是該鎮沿海村莊一個傳統的養殖項目。在營養豐富的海洋“美食”滋補下,這裡的鴨子產蛋量高,蛋的個頭大,皮薄味美,當地許多賓館飯店以及市民慕名來收購。海陽所鎮鴨蛋的美名也傳到了外地,每年秋天,青島、煙臺、威海等地的一些客戶也加入到了收購鴨蛋的行列中,並且同當地百姓建立了固定的收購關係。

經濟狀況

海陽所鎮海陽所鎮
該鎮物產豐富、環境優美。海岸線長達87公里,接近全市的一半,海產品資源豐富,主要有對蝦、梭子蟹、帶魚、海參、文蛤、扇貝等100多種,水產品總產量達20萬噸,全鎮40個行政村中加工貿易村達到23個。這裡擁有正在開發的大乳山休閒旅遊度假區,山清水秀,天藍海綠,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海陽所鎮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加快發展,經濟建設呈現出內資、外資齊頭並進,園區建設、城建開發多力共促的良好態勢。2005年,全鎮共完成財政收入192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83.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1.4%和54.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億元,同比增長92%;共引進國外項目4個,契約利用外資26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引進國內項目31個,契約內資9.74億元,實際到位4.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0.6%和94.5%。全鎮共完成開發面積3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3%;園區基礎設施投入達1000多萬元,累計3000多萬元;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280戶,增長26%,總數達到4770戶,新增民營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高檔生活小區企業8家,增長20%,總數達到了84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40元,同比增長了16%。

城鎮建設

海陽所鎮海陽所鎮

該鎮城鎮發展日新月異。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以改善水、電、路、排污和通訊和重點,不斷完善了小城建設施配套和園區的基礎配套。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通過內引外聯,在鎮駐地規劃建設了海林花園、華隆小區、星海花園觀海苑等十幾個高檔次生活小區,建設面積40萬平方米。

為促上管理,專門成立了物業管理辦公室和物業管理公司,統一對全鎮的鎮容鎮貌建設、生活小區的服務進行管理,提升了生活小區的檔次。同時,先後投資完成了2平方公里起步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將市區自來水引入園區,初步實現了園區內“五通一平”,提高了園區的承載能力,日益成為全鎮招商引資的有效載體。

規劃整齊統一、配套設施齊全的生活小區。海陽所鎮先後榮獲“威海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山東省中心鎮”和“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等榮譽稱號。

教育發展

海陽所鎮海陽所鎮
建設和諧校園、推進和諧教育一直是海陽所鎮每個教職員工的共同目標。和諧教育是一種規範有序的教育,建設和諧校園是和諧教育的重要載體。建設和諧校園,領導班子既是組織者、推動者,又是示範者、引導者,沒有和諧的班子就沒有和諧的學校。海陽所鎮學校班子成員互相尊重、理解、民主、團結、協作,並尊重、信任和善待每一位教師;教師之間也互相尊重、團結合作、謙虛謹慎、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形成一個創業幹事的和諧團隊。

現在在海陽所鎮,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關係和諧,創造出了一個寬鬆、祥和、文明、健康的良好育人環境,使人際之間處於和諧狀態,同事之間感情融洽、配合默契,產生強大的群體凝聚力和向心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團結合作,有效地克服教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障礙,從而聚合起一種能發揮整體戰鬥力的優勢,為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奮鬥。

中國鄉鎮大全7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