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張莊鎮

西張莊鎮

西張莊鎮地處新泰市中西部,距泰安50公里,離京滬高速公路果都出入口3公里,全鎮總面積47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3.9萬人。曾先後榮獲“中國鄉鎮之星”、“山東省明星鄉鎮”、“泰安市文明鎮”、“泰安市經濟工作先進單位”、“平安泰安建設先進單位”,“泰安市教育工作強鄉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區位優勢

西張莊鎮西張莊鎮
西張莊鎮位於泰山東麓,是現代化園林式工業重鎮。全鎮面積47平方公里,4.1萬人,轄28個行政村、1個民營企業聚集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

京滬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濟臨、泰新公路橫穿東西,鎮區距京滬高速公路果都出口僅3.5公里,距泰安城區和濟南國際機場分別僅有半小時和1個半小時的車程,驅車行駛高速公路用2個小時和3個小時可分別抵達日照港和青島港。轄區內交通順暢,通訊、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

經濟狀況

西張莊鎮西張莊鎮
2005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不出事、快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突出工業經濟、民營經濟、招商引資和工業園區建設,堅定不移的用項目推動經濟加快發展,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2005年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331300萬元,同比增長29%;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86782萬元,實繳稅金482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32%;完成工業增加值76782萬元,同比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3家,實現銷售收入317408萬元,利稅1721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2%和4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億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新開工建設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32個,其中過億元的項目4個,過3000萬元的項目14個;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742.6萬元,同比增長77%,完成地方稅收2952萬元,同比增長87%;農民人均純收入4261元,同比增長16%。鎮工業園區作為該鎮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鎮黨委依託由山東省城鎮規劃建築設計院編制,市政府審核批准的新一輪《西張莊鎮總體規劃》,立足於把園區建設成為生態新城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園區空間發展布局由工業園、商貿區、生活區組成,鎮工業園區規劃面積4688畝,已完成開發1000畝,累計完成各項基礎設施投資600多萬元,實施了“七通一平”的基礎設施工程,進行了高水平的綠化、美化。設立了園區管委會,實施政區合一的管理模式,對入區企業封閉式管理,並提供無障礙、一條龍、人性化服務。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外來投資者可享受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優惠。目前園區內聚集投資過千萬元的工業企業20家,總投資9億元。05年新上項目14個,總投資7.3億元,已完成投資5.2億元,有10個項目竣工投產。引進國內招商項目27個,其中過億元的項目4個,契約引資額8594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倍;引進國外項目1個,契約引資額1500萬元,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其中山東幸運紡織有限公司項目,由菲律賓幸運製造公司獨資建設,項目占地90畝,總投資1500萬美元,生產規模5萬紗錠,一期工程投資500萬美元,於2005年7月動工興建,目前生產設備已全部安裝調試完畢,粗紡、精紡生產線已啟動生產。項目達產後,產品全部出口,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00萬美元,利稅500萬美元,安排就業600人。這些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以上,利稅1億元以上,安置就業人員4000人以上。

行政區劃

轄:小白沙村東白沙村、後高估村、棘針溝村、前高佐村、中興官莊、西白沙村、馬白沙村、四槐樹村、司家莊、三義莊、西韓莊、浮邱村聖德莊、尚義莊、明德村、泉頭村、高孟村、東張莊、東韓村、太平莊、唐家村、馬嶺莊、肖家莊、回龍莊、楊莊、車莊

工業發展

西張莊鎮西張莊鎮
以煤炭、紡織、服裝為主導產業的工業經濟基礎雄厚。骨幹企業韓莊煤礦效益突出,年可實現利稅6000多萬元。大項目引進建設成效顯著。新上投資過1000萬元的項目32個,其中過億元的項目4個,工業項目26個,竣工投產的20個,引進國內資金10.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00萬美元。菲律賓幸運紡織項目、蒙特曼紡織項目等15家紡織服裝企業紛紛落戶鎮民營企業聚集區,形成了紡織服裝優勢產業集群,是山東省具有較大規模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產業聚集型、開放型、勞動密集型、環保型等經濟特色日益凸現。澳大利亞和香港等2個外資項目正在對接洽談,有望近期簽約建設,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堅持把工業經濟作為建設經濟強鎮的重中之重來抓,以煤炭、毛紡、製衣、篷布、汽修、機械加工為主導產業。鎮直企業由2000年的7家改制為4家,即韓莊煤礦、澤泰製衣有限公司、新麗達篷布有限公司、建築公司四家企業。魯新毛紡織有限公司、上海大眾汽車維修站、建築公司、洗煤廠先後改制成為私營企業。韓莊煤礦作為全鎮的骨幹龍頭企業,在全鎮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和示範帶動作用,由於煤質好,低灰、無硫、發熱量高,被國家煤炭部譽為“魯煤精粉”。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1.16億元,利稅5178萬元,利潤3895萬元。新麗達篷布有限公司是鐵道部和民政部定點生產廠家,2005年生產篷布508628平方米,實現銷售收入921萬元。澤泰製衣有限公司年產服裝52萬件套,實現銷售收入1100萬元,稅金79萬元。各村根據自身優勢,積極發展村辦企業,其中西韓村在柴汶河北岸建設工業小區,泡花鹼廠、拔絲廠、玻璃纖維廠、家具製造廠等落戶工業小區,截止2005年底已發展到10家,形成頗具規模的工業聚集小區。

地方特產

西張莊鎮密刺黃瓜
新泰密刺黃瓜

新泰密刺黃瓜是由新泰市西張莊鎮孟村農民張連方張鳳明父子根據當地農家品種固有的優良性狀,經過反覆實踐選擇培育出的早熟、高產、抗病、耐低溫的新品種。

1955年,張鳳明和其父親在田間耕作時,偶然發現有比“一串鈴”旺盛的新單株,根據經驗判斷,張鳳明父子認為是“一串鈴”和“大青把”的自然雜交種。而後張鳳明用“大青把”作母本,“一串鈴”作父本,進行雜交試驗。經過五年精心選育,一個理想的新品種——新泰密刺終於選育成功。該品種首先被長春市引種成功,故又名“長春密刺”。1985年5月,經山東省科委組織鑑定,確認“新泰密刺”是“長春密刺”的正宗。

新泰密刺黃瓜株型勻稱,莖粗節短,葉片較小,具有豐產性、早熟性、耐低溫、高抗性、品質好等突出特點,幼瓜有棱有刺、刺瘤白色,果皮薄,果肉淡綠色,頂花帶刺的嫩瓤肉不分離,脆嫩適口。既可生食涼攔,又能炒菜、做羹,從家庭便餐到高檔宴席無不適宜。據化驗測定,該黃瓜中含碳水化合物2%左右,蛋白質0.65%,脂肪0.3%,均高於一般品種;每百克黃瓜中含鈣19毫克,含磷2毫克,含鐵0.4毫克,還含有胡蘿蔔素及多種維生素,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黃瓜性味甘寒,常食用有生津止渴,清熱利水,降低血壓,滑腸順氣等功效。

新泰密刺黃瓜特別適宜於早春塑膠大棚栽培。10厘米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定植。每畝5000株,畝產5000~10000千克,是國內北方地區保護地栽培的主要品種。該品種目前在新泰市年播種面積達15萬畝,輻射帶動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河南等20多個省市種植。總面積達120萬畝,總收入60億元。

新農村建設

西張莊鎮西張莊鎮
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依託聚集區高起點規劃建設農村新社區,引導農民向鎮區轉移,一期工程建設10幢多層住宅樓,現已竣工使用。始終把發展生產、促進農民增收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依託祥雲種業、富源絲綢、五環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代農業,全鎮有機蔬菜面積1800畝,黃瓜育種面積4200畝,植桑面積3000畝。堅持從解決民眾最關心、最急需的實際問題抓起,突出抓好以路、水、電、醫、學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三年來,投資1300萬元新建公路48公里,實現村村通。投資1200萬元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全鎮4萬民眾喝上了安全衛生的自來水。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實施了農村規範化學校建設,5處中國小校全部被驗收為泰安市級以上規範化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居全市前列,獲泰安市教育強鎮稱號。計畫生育、廣播電視、科技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平安建設深入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全鎮上下風正氣順心齊,團結和諧穩定,被評為平安建設先進單位。

招商引資

西張莊鎮堅持以“開工促建設、以開工促大項、以開工促引進”,強化項目意識,落實專項責任,確保項目多引進、快開工、早投產、快見效。2008年以來,全鎮共引進國內項目21個,契約引資額7358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4560萬元。引進外資項目2個,契約引資額16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300萬元。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6個,總投資68800萬元,其中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12個,過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8個,過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個,過億元的項目2個,目前有8個項目竣工投產,12個項目投資過半,年內24個項全部竣工投產。

農業發展

西張莊鎮草帽辮
2005年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3640畝,糧食麵積53750畝,糧食總產量20058噸。其中小麥總產8761噸,單產330公斤,玉米總產10968噸,單產413公斤,地瓜總產329噸,單產490公斤。在鞏固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以“桑蠶、林果、蔬菜、畜牧、制種”為主導產業,建設桑蠶專業村8個,制種專業村5個。2003年建成西韓村千畝生態果品園和西白沙村有機蔬菜生產2個科技示範基地。連續二年獲泰安市設施農業先進單位。2005年獲新泰市桑蠶生產先進單位。培植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祥雲種業有限公司和五環食品加工廠不斷發展壯大,“祥雲”種業成為知名品牌,被評為泰安市農業龍頭企業,山東省重契約守信用企業。

西張莊鎮境內土地肥沃,水澆便利。張莊菠菜、高孟密刺黃瓜、果都鹹菜是西張莊鎮的綠色優質農產品。傳統農副產品“浮邱白”草帽辮,從清代開始出口,遠銷美國、日本、英國、印度、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農機發展

西張莊鎮西張莊鎮
新泰市西張莊鎮位於新泰市中部,面積4.7平方公里,人口3.9萬人,耕地面積4.12萬畝,是典型的平原鄉鎮,農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桑繭。該鎮農業機械化發展迅速,全鎮農機總動力達3.6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530台,小麥聯合收穫機65台,玉米聯合收穫機4台,小麥免耕播種機2台,各類農機配套機具共2600台套。多次舉辦地市農機部門小麥跨區作業進行出征儀式和玉米聯合收穫暨小麥免耕播種技術現場會。2005年--2007年連續三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評為“泰安市農機化工作先進鄉鎮”。

2000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立足本鎮實際,圍繞全鎮農業,發展大農機,以鎮農業機械管理站為龍頭,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工鎮長為副組長的農機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鎮農機站,站長為辦公室主任,三個管區書記為成員。他們先後去濟南、煙臺、河南等地學習考察,緊接著跑省地市有關部門,爭取到糧食自治工程農機補貼項目。鎮財政投入10萬元配套資金,購置上海50拖拉機2台、上海向明背負式小麥聯合收穫機2台,玉米聯合收穫機1台。2006年鎮財政投入4萬元將農機站辦公室裝修一新,完善了“泰安市級五好鄉鎮農機站”項目版面內容,新蓋車庫、機具房4間,並固定崗位,配齊在編農機管理幹部3名。在全市第一個掛牌成立了農機協會,提高了該站農機裝備水平,加強了農機管理隊伍,為發展農機強鎮打牢了基礎。

西張莊鎮西張莊鎮
通過調研、學習,充分認識到使現代化農機科技新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提高購機村民的積極性,必須示範帶動,讓農機戶認可才是最有力的宣傳發動。該鎮從1999年投入20萬元在泰安市率先推行玉米秸桿還田技術,免費為白沙管區4個村200畝玉米進行作業,每畝發給村民兩袋化肥,由鎮政府出資為村民深耕地塊,受到民眾歡迎。現在,白沙管區村民每年都實施玉米秸桿還田,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2000年,農機站在車莊村與農戶簽定400畝小麥,進行小麥聯合機收試驗,一炮打響。2001年全鎮小麥聯合收穫機猛增到40台,榮獲泰安市政府小麥聯合機收規劃先進鄉鎮。自2002年以來,農機站在車莊村、浮邱村、中興村進行玉米聯合機收示範。在農機示範點建設中,該鎮始終貫徹政府扶持與市場引導相結合,遵循了無償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風險示範政府擔,做到全心全意為農機手服務,受到很好效果。

自1999年以來,三夏期間該鎮連續五年組織40多台小麥聯合收穫機,到河南、溫縣、焦作、開封等地及本省煙臺、萊西、平度等縣市進行小麥跨區作業,累計跨區作業面積達6.8萬畝,機手創收270萬元;三秋期間,連續4年組織26台大型鏇耕機到德州、平原、齊河等地進行鏇耕作業,累計作業面積1.3萬畝,創收32萬元。該站先後被山東省農機局評為跨區作業“宋貴永先進機組”、被山東省農機辦評為“三秋跨區作業先進單位”、被山東省農機局評為“三秋跨區作業先進機組”,通過農機跨區作業引領農機大戶走向致富路。

黨建工作

西張莊鎮西張莊鎮
鎮黨委堅持把學習作為提高黨員幹部隊伍素質的關鍵性措施來抓,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路,做好機關黨員和農村黨員的教育工作。規定機關幹部每周五下午觀看遠程教育節目,每個村天天都要有人觀看節目。二是大力開展黨員責任區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鎮黨委結合新時期農村工作的實際,組織人員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摸清了各村黨員的年齡、文化、能力素質以及家庭情況,並收集了一些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找到了需要黨員發揮作用的支點,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確定了“按需設崗、因事設崗、因人設崗、以崗定責、責任到人”的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思路,設立了100個黨員責任區。廣大黨員通過設崗定責和責任區,找到了發揮先鋒作用的載體。三是推行了農村共產黨員掛牌活動,每個黨員大門口都掛上統一製作的“共產黨員門牌”,增強了黨員的責任意識。四是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嚴格按照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嚴把入口關,提高農村發展黨員的質量。實施遞進培養工程,注重從經濟能人中培養黨員發展對象,把一些年輕有為、有致富經驗的能手逐步培養成黨員,把民眾威信高,工作能力強的黨員充實到班子中。

鎮黨委按照“農民民眾反映好”的目標要求,從實際出發,向民眾學習,與民眾融在一起,打成一片,全鎮上下形成了求真務實的好作風。(一)積極推行為民服務代理制,建設為民服務大廳,鎮黨委班子成員輪流在大廳值班,在為民的具體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正在西韓村、前高村進行試點。(二)按照部署搞好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落實“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按照真正給民眾帶來實惠,促進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民主權利得到保障的要求和“五好五新”的標準,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2003年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以來,全鎮累計完成投資900萬元,整修道路46公里,涉及20個行政村,受益民眾達18000人。實施聯村供水工程,投資340萬元完成了沿柴汶河10個村的聯村供水工程,5200戶,1.5萬人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民眾參合率達到100%。所有村80%以上的戶通上了有線電視。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制度,建立高標準的農村財務經營管理服務中心,農村財務管理更加規範和完善。

科教文衛事業

西張莊鎮西張莊鎮
一是科技工作。西張莊鎮科協5年來向農民傳授科學技術40多項,引進莊稼、果品、蔬菜等各種新品種40多個,建立科普示範基地12處,舉辦各類培訓班400餘場次,80%以上的農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其中取得農民技術員高級職稱16人,中級職稱50人,初級職稱180人。鎮科協在向民眾傳授科技知識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了科普網路,製作了標準的科普宣傳欄,配齊了村科普主任,使科技信息及時傳遞到農戶手中。二是教育工作。2005年全鎮共有中國小專任教師195人,其中鎮初級中學教師76人,國小教師119人。鎮初級中學現有2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00人;中心國小1處,下設4處聯小,有5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00人。2000年以來,全鎮共投入500萬元,加強和改善了中國小建設,使鎮國中國小的環境面貌和教學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順利完成了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教師素質明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2005年鎮初級中學中考上線140人,創近年來最好成績。有5處中國小、幼稚園通過泰安市規範化學校驗收,成人教育培訓中心通過了省級規範化學校驗收,2001年被評為中華掃盲獎。05年9月被西張莊鎮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泰安市教育強鄉鎮稱號。三是衛生工作。西張莊鎮現有鎮衛生院一處,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7人,現有床位20張。重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逐步健全和完善。2003年非典肆虐期間,增設發熱門診一處。2005年與新泰市人民醫院合作,新上肝病、口腔和中醫理療專科,新增設備20台。現有村級衛生室30個,鄉村醫生83人。積極推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到100%,有效的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文化事業。現有文化大院8處,每年在重大節日期間均舉行文藝活動,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現有敬老院一處,於1986年籌建,建築面積1450平方米,房間57間。2003年投資36萬元擴建18間,擴建面積560平方米。04年投資5萬元建門球場一處,新上健身器材一套,娛樂廣場一處。院內現有管理人員8人,集中供養51人,集中供養率42.8%。

中國鄉鎮大全7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