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莊鎮

張莊鎮

張莊鎮位於沂南縣城南12公里處,轄56個行政村,人口4.6萬。總面積112平方公里,三條公路貫穿境內。該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10餘種,其中有與世界著名“巴西藍”相媲美的“中國藍”花崗岩,石英砂岩儲量豐富品位極高。全鎮有林果1.9萬畝,建有花虎嶺千畝油桃基地,上峪千畝板栗園,周家峪200畝金太陽杏科技示範園,和莊東三角山2000畝名、優、稀、特果品園和400畝黑提葡萄園及北黃埠500畝優質果品園等六大果品示範基地,年產乾鮮果品2萬噸。還有山東省鄒城市張莊鎮、中牟縣張莊鎮、平定縣張莊鎮。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張莊鎮張莊鎮
張莊鎮總面積116平方公里,下轄39個行政村,人口4.8萬人,資源豐富,區位優越。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張莊向北距沂南縣城10公里,向南距臨沂市飛機場僅40公里,向西距京滬高速公路12公里,向東距205國道10公里,距石臼海港84公里,交通便利,有葛(溝)岸(堤)、界(湖)青(駝)、張(莊)高(里)和聖劉公路穿境而過,迎賓大道縱貫南北,在張莊鎮境內長度為15公里,現已全部實現村村通硬化路。

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羅榮桓元帥曾在張莊鎮指揮了著名的“留田突圍”戰役。境內有明朝龜碑、留田突圍遺址東方葡萄酒莊園、維多利亞度假村、和莊三角山、黃埠灌區等觀光旅遊景點。張莊鎮精神文明建設得到不斷加強,擁軍優屬、計畫生育、文化教育事業等都取得顯著成績。該鎮胡玉萍被評為“全國愛國擁軍好媽媽”;2005年12月該鎮和莊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精神文明工作先進村,是全國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典型,2006年4月14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計畫生育協會會長姜春雲同志到和莊視察時給予了高度評價。

資源豐富,發展基礎雄厚。礦產資源主要有中國藍大理石、石英砂、石灰石、頁岩、河沙等。其中中國藍大理石現已探明儲量3000萬立方米,遠景儲量8000立方米。石英砂品質高,多裸露,易開採,含量均在94.985%以上,最高可達99%,該資源儲量達5000萬噸,遠景儲量6億噸,是全省較大的石英砂生產基地之一。有豐富的頁岩資源,儲量為3億噸;沙粗度一般為0.2—1毫米,遠景儲量為10億噸;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儲量為5000萬立方米。

風景優美,生態環境良好。三角山、張家嶺水庫、黃埠灌渠等景點風景宜人。全鎮擁有山林面積6萬畝,自然植被主要有馬尾松、側柏、刺槐等,人工造林主要是白楊樹、板栗、桃樹等,森林覆蓋率達53%。水資源豐富,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4座和小型水庫8座,最大水庫--東風水庫庫容量達15萬立方米。省內唯一一條沒有被污染的河流汶河穿境而過,境內流程15公里,流域面積100餘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8億立方米,最大為15億立方米。在黃埠村處建一攔水壩工程,攔河閘全長273米,工程蓄水量達150萬立方米,每天為臨沂市提供生活生產用水8萬立方米。

歷史沿革

張莊鎮張莊鎮
張莊鎮現境原屬沂水縣轄。1939年建人民政權,屬沂水縣十區。1941年6月原沂水縣十區劃屬臨費沂邊聯縣。1943年10月,和莊區劃回沂南縣。1944年6月成立沂臨縣,張莊區劃入沂臨縣。1945年10月沂臨縣撤銷,張莊區併入沂南縣。1958年2月撤區建鄉時成立,1958年10月成立張莊公社,11月沂南縣撤消,張莊公社劃屬沂水縣。1961年秋,沂南縣恢復,張莊公社復歸沂南縣,改稱張莊區。1968年4月成立張莊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8月,張莊區改稱張莊公社,革命委員會駐地張莊,1981年12月選舉產生了本屆公社管委會,駐地張莊。1984年6月,張莊公社黨委改建張莊區委。

1951年5月,張莊區改稱第九區,1952年1月十區(土山)撤消後,該區轄張莊、金廠、松山、宅子、和莊、沿汶、黃埠、薛莊、峪子、下峪、大峪11個鄉。1955年10月,第九區以改稱張莊區,。1958年2月撤區建鄉時成立張莊鄉。1958年10月成立張莊公社,11月劃入沂水縣。1968年8月恢復沂南縣,張莊公社劃回沂南縣。1963年5月,張莊公社改稱張莊區。1985年9月撤消張莊區委,建立張莊鎮委。

行政區劃

張莊鎮下轄村:簸箕掌村、新莊村、大窪村、小河村、後漢沿村、上澇坡村、張莊四村、潘家湖村、郭家峪子村、杏山莊村、南沿汶村、埠子村、前漢沿村、松泉峪村、周家峪子村、大惠家莊村、宅子村、和莊村、大橋村、張莊一村、四山子村、大峪村、譚家峪子村、上峪村北黃埠村、薛家埠村、崮崖村、小惠家莊村、留田村、大岱村、北官莊村、中輝山村、前輝山村、張家嶺村、松山村、五聖堂村、花峪莊村、蔣家莊村、薛家宅子村、下澇坡村、杏埠子村、北沿汶村、薛家圈村、張莊三村、後輝山村、水滸山村、金廠峪村、北唐山子村、峪口村、石門亭村、左家峪子村、下峪村、張莊二村、南官莊村、朱家坪村、鈕家溝村

經濟發展

張莊鎮烤菸
張莊鎮農業、工業全面協調發展。在農業方面,大力推廣特色農業,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桃、板栗、釀酒葡萄、等,初步形成了花虎嶺油桃園、三角山優質林果園、上峪板栗園和葡萄園等四大基地和以烤菸、桑蠶、林果、瓜菜、畜牧為主的農業五大支柱產業。共發展烤菸3000畝、桑園2000畝、林果3萬畝、瓜菜8000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1萬畝,花生種植面積1.6萬畝,地瓜種植面積1萬畝。在工業方面,在原有軸承製造、大理石加工、石英砂生產、焦炭製造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科學分析,合理引導,不斷擴展各產業領域的發展,相應帶動頁岩磚生產、葡萄酒釀造、農副產品加工等眾多產業集群發展,先後建成了東方莊園葡萄酒、青島前哨精密花崗岩、維多利亞溫泉度假村、磊鑫建材、友盟制焦、寶星頁岩磚和北晨建材等7個過千萬元的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莊鎮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鎮民營經濟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億元,實現總產值6.3億元,實現利稅5600萬元,契約利用外資1.32億元。已有福建、上海、台灣、北京加拿大等十幾家外地客商前來投資創業,共發展民營經濟50餘家,外商投資的企業20餘家。其中,投資過千萬的項目6個,投資過500萬元的項目11個,投資6000萬元的沂南縣前哨精密花崗岩石製造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的沂南縣奧邦矽砂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沂南臥龍石材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下峪頁岩磚項目等現已全部開工建設,即將發揮效益。年加工300萬噸石英砂的中建材石英砂加工項目已落戶香嶺工業園。已初步形成以“中國藍”板材加工、石英砂加工、軸承製造、工藝品開發、頁岩磚、焦炭等為主的六大企業群體,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會事業發展

張莊鎮張莊鎮
張莊鎮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鎮衛生院新門診樓即將啟用,教育、教學資源配置不斷加強,中學教學成績連續多年位居全縣第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7%,所有村莊全部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有16個村實現村村通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65%,“五型”計生工作不斷推進,投資50萬元,對敬老院進行擴建改造,共建房屋37間,硬化路面400平方米,新擴院牆110米,新蓋廁所十間,併購置了相關日常生活用品,五保集中供養入住率可達95%以上。

規劃藍圖,城建初具規模。從張莊鎮小城鎮建設的實際出發,以張南路建設為契機,堅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搞好城鎮開發建設,使城鎮面貌有大的改觀。一是堅持高起點規劃,抓好鎮駐地大街兩側配套規劃建設。堅持高標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鎮政府計畫投資30萬元完善橋頭三角廣場,投資120萬元拓寬硬化汶河路大街,硬化路面,鋪設彩磚,架設路燈。大力實施硬化、綠化、淨化、亮化、美化工程,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全面提升鎮駐地整體水平,切實提高我鎮檔次和品位。

山東省鄒城市張莊鎮

張莊鎮張莊鎮

簡介

張莊鎮位於“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的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東部,轄9個管區、74個行政村,6.8萬人口,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7.5公里,總面積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萬畝。

鎮駐地距日照港150公里,鄒城市區26公里,京福高速15公里。省道嵐濟公路橫貫東西,堯王公路縱貫南北,兩條公路在此交匯。該鎮地處山區丘陵地帶,海拔超過400米的山有10座,其中鳳凰山東西走向,海拔648.8米,高度冠濟寧市群峰之首,是魯西南制高點。該鎮境內主要河流有7條,建成小一型水庫4座、小二型水庫13座、塘壩80座,總蓄水量2000萬立方米。

張莊鎮張莊鎮

資源優勢

區位優越。位於山東省和德州市重點小城鎮建設發展軸線上,是禹城市的西北門戶,距市區13公里,北與平原縣毗連,是平原、禹城兩縣市的中心,南通濟南,北達德州,又是濟南、德州兩市的中繼站。

交通便捷。101省道和京滬鐵路跨越全鎮,京福高速公路在鎮西北穿過。距離北京330公里(高速),距濟南國際機場60公里(高速),距青島350公里,均可高速直達。

資源豐富。境內五河穿境,水利資源充足。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山東省農科院長絨棉實驗基地和禹城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均坐落於此,農業產品資源豐富,盛產棉花、糧食、瓜菜、水果及奶牛、瘦肉型豬等畜產品。具有地方特色的衛生藥劑、雨具製品、羊絨製品及草柳編、絹花等手工藝品暢銷不衰。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廉價,更適於各界人士投資辦廠。

設施配套。電力供應充足,處於德州華魯電廠120KV電網之中,並新建了35KV變電站;實施了自來水工程,月供水能力2.4萬立方米;硬化鎮村公路50多公里,實現了油路村村通;建設了占地2000多畝的新興育雛園,占地120畝的禹西北農貿市場和長2公里、集批發購物、交通運輸、文化娛樂、飲食服務為一體的商貿街,商業、金融、郵政、電訊、移動通信、文教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齊全配套。

張莊鎮花崗石
張莊鎮蘊藏著豐富的優質花崗石資源。山東省地質科研所的勘查表明,該鎮境內的連青山系多為花崗岩構造,蘊藏著國內罕見的片麻狀角閃黑雲斜長花崗岩;其中一個品種,磨光後的底色呈淺綠色,似湖中春水,斑斕點綴的淺紅色鉀長石,酷似出水芙蓉,故該品種定名為“鄒城芙蓉”。這種優質的花崗石,主要分布在該鎮的蓮籽山、光山、龜山等處。另外,還有“珍珠青”、“蓮子灰”、“黑白花”、“虎皮花”、“齊魯紅”、“將軍紅”等十餘個品種。經有關部門測試分析,該鎮境內的花崗石色澤美觀,抗壓力強,光潔度高,硬度大,其各項物理化學指針,均達到或優於國家規定建材標準,是一種華貴優質的建築飾材,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

同時,鎮黨委、政府狠抓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創了民情懇談制度。2000年4月,被中宣部列為全國重大典型在全國推廣,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幾十餘家中央、省、市各級媒體集中進行了專題報導;2000年7月,張莊鎮被評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1998年以來,張莊鎮連續獲得鄒城市“六好鄉鎮黨委”“模範鎮政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信訪工作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張莊鎮大櫻桃

農業發展

該鎮土壤氣候適於花生地瓜、林果等作物生長。全鎮花生種植面積為4.5萬畝,品種以“魯花18”、“豐花1、2號”、“花育17、21”等為主,平均畝產300公斤,花生出油率為45%。地瓜種植面積為2.8萬畝,品種以“徐薯18”、魯薯7號、8號為主,畝產2000公斤,具有味甜爽口、含糖量高等特點,遠銷內蒙、安徽、遼寧等地。近年來先後成片發展梨、柿子、大櫻桃、板栗等乾鮮雜果3萬畝,地堰林業3.6萬畝,栽植各類果樹200多萬棵,建成了萬畝梨園和萬畝柿子園;並在孔溝流域規劃了1.5萬畝大櫻桃基地,栽植大櫻桃20萬株,爭取利用三年時間建成全省最大的大櫻桃基地。

該鎮山多河密,水草豐茂,植被覆蓋率達到65%,十分適於畜牧業的發展,全鎮生豬存欄量5.2萬頭,品種以“長白”、“約克”等為主;青山羊6.8萬隻,奶牛、黃牛1.2萬頭,長毛兔1.9萬隻。2003年全鎮畜牧業總產值達到9000萬元。

中牟縣張莊鎮

概述

張莊鎮位於中牟縣西南邊陲,與新鄭市接壤,地勢西高東低,屬半丘陵地帶。向南兩公里緊靠豫104省道,與新鄭機場隔河相望,僅300米之遙,向西215公里是京珠高速公路,距京廣鐵路幹線3.5公里。全鎮共有人口2.78萬人,轄16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99個村民組。有耕地4.29萬畝,199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350元。

張莊鎮腐竹

經濟狀況

鄉鎮企業有腐竹、橡膠、建材、皮革、食品加工、養殖、營運、建築、農副產品深加工等,門類齊全。在諸行業中,以腐竹加工發展最為迅速,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服務下,1998年全鎮已發展到2000戶,年創利潤2000餘萬元。腐竹生產的快速發展同時派生出腐竹公司,腐竹聯營站等服務行業。橡膠廠由於重質量,守信譽,產品品種齊全、遠銷省內外,成為鄭州輕型汽車廠指定產品配套廠家。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紅薯、穀子等;經濟作物以菸葉、蔬菜、花生、牛蒡、西瓜為主。隨著農業結構的大力調整,日光溫室生產在該鎮有了長遠的發展,所生產的優質蔬菜俏銷鄭州市場,年創利潤100餘萬元。林果主要有大棗、杏、柿子等。大棗產量位居全縣之首。境內有西北的湛江、宋莊、呂坡、小馬、大河劉等村大棗生產區,產品以其質優而聞名遐爾。

張莊鎮張莊鎮

城鎮建設

張莊遠在明朝就是陳州至洛陽的通道,館驛、客棧沿途遍布、商賈雲集、百業興旺。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張莊鎮經濟發展迅速。張莊集貿市場,大、小店鋪300餘家。以大牲畜交易、屠宰、肉食加工、飲食業、日用百貨、時鮮蔬菜為主。鎮南2公里許,紙坊村西有一自流泉,自1985年鑽井至今常年流水不斷,其水乾洌清爽,已經省質檢部門鑑定是天然的優質礦泉水資源。

兩萬八千餘勤勞的人民通過艱苦的努力,實現了教育、衛生的初步現代化,開通了程控電話2000門,通訊設備與全國聯網,高科技信息促極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鎮黨委、政府以高遠的戰略眼光、憑藉近鄰--國際機場和高速公路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在能量,實現了全區域道路硬化,新建水泥路、柏油路28公里,道路兩側綠樹成蔭、花草吐綠、小城鎮現代化工業區框架初具規模,大大改善了張莊的招商引資環境,使張莊鎮變成了新的投資熱點。總投資8000萬元的金海禽業集團公司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

平定縣張莊鎮

概述

張莊鎮地處平定縣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5公里,總面積161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人,總耕地面積67700畝。鎮域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資源豐富,陽涉鐵路、207國道橫貫全境。我鎮是省政府命名的“山西省百強鄉鎮”;陽泉市委、市政府命名的“精神文明建設、小城鎮建設、畜牧業發展、公路建設、計畫生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先進鄉鎮”。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86768萬元,同比增長16.5%;工業增加值完成21600萬元,同比增長3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501元,比上年人均淨增351元,財政收入突破了4000萬元大關,完成4405萬元,同比增長57.6%。

張莊鎮張莊鎮

農業發展

全鎮農業調產步伐明顯加快,重點完成了以下12大工程:高標準完成了張東線30公里通道綠化工程,成為全市的亮點;並先後完成207國道4公里通道綠化和景點工程;官道溝至藥林寺10公里旅遊專線通道綠化工程;先後完成了大王山萬畝和浮山萬畝兩個國家級太行山綠化示範工程;完成退耕還林2萬畝,配套荒山3.4萬畝;建成了全省東部規模最大的金貝千畝苗木基地。2004年至2005年兩年內,投資2800萬元,建成全市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張莊興發、寧艾華潤、新城華明3個養殖示範園區,成為陽泉市畜牧業發展的楷模。全面完成了陽勝河流域萬畝國家級高效農業節水示範園區的配套建設工程;全面啟動了寧艾雙千畝市級高效農業節水示範園區建設工程。

張莊鎮張莊鎮

工業發展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41個,其中地面企業34個,煤炭企業7個,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5個。近三年,全鎮工業調產成績突出,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對原有的42個鎮村辦企業進行了徹底改制,增強了企業的活力;二是通過技改擴建,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後勁。重點完成了10大技改擴建項目,總投資23400萬元。先後完成了晉達碳素股份有限公司2.5萬噸預焙陽極項目;晉滬公司的200噸天然純化石墨粉項目;聚興公司的舊廠改造及技改擴建項目;南陽勝旭紅建材廠技改項目;陽泉大田耐火製品有限公司滲水磚項目;鎮村辦5個煤礦提升生產能力和雙迴路供電項目。這些項目可增加收入25800萬元、利稅1800萬元。三是通過招商引資,新建了一批大的經濟拉動項目。完成招商引資項目29個,實際引進資金20558萬元。投資4800萬元,新組建了山西兆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新建了山西泉海石墨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50萬元新建了夏莊泉洲潔淨煤有限公司;投資200萬元新建了桃葉坡大路玄岩石料廠;特別是通過努力引資1.3億元,開工建設了由陽煤集團太行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的“藥林別墅苑”項目,大大增強了張莊的對外形象,帶動了張莊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張莊經濟的發展後勁。

張莊鎮張莊鎮

公路建設

全鎮投資2400萬元,完成了通村公路及街道硬化206公里,實現了35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硬化路的目標。張莊、寧艾、新城、上馬郡頭、南陽勝、新村、崔家、西古貝等八村實現了戶戶通。全鎮的公路建設呈現了六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里程長。完成通村公路及街道硬化206公里,這在張莊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二是標準高。通村公路90%為混凝土硬化路,大部分公路標準均在“三級”以上;三是村村聯合修大路,在公路建設中,政府組織協調、服務把關,多村聯動修大路,如:桃郭線西起桃葉坡,東至東古貝,北至有金岩,全長23.75公里,涉及9個村莊,受益人口達1.2萬人;新城至北後峪公里全長7.4公里,涉及5個村,受益人口5000人;官南公路東起寧艾,西至聖堂,全長16公里,涉及7個村,受益人口1.2萬人;四是戶戶通。以寧艾村為代表的張莊、寧艾、新城、上馬郡頭等8村基本實現了戶戶通目標;五是方法多。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全鎮上下群策群力,拓寬融資渠道,克服困難。積極組織本村外出人員及能人出資,村幹部以個人名義貸款墊資,鎮幹部工資卡抵壓貸款融資,發動民眾廣泛參與、投身工程建設集資。東古貝村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利用費改稅前的“兩工”,採取人均捐獻一方石子、一方水的辦法,解決資金困難。六是精神可佳。在修路過程中,各基層組織積極帶領廣大幹部民眾,發揚艱苦創業精神,投身工程建設,湧現出了許多先進集體和模範個人,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如寧艾村,大打街道硬化、美化、綠化攻堅戰,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實現一年一個新突破。岳家山村發揚錫崖溝精神,艱苦奮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通村公路建設任務,精神可佳。隨著一條條公路的建成,為全鎮人民走上小康富裕之路,鋪築了金光大道,一個縱貫城鄉,橫貫街巷的立體交通骨幹網路將初步形成,實現了老百姓連夢都不敢夢的夢想,它是全鎮人民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這必將對全鎮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產生有力的推動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