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威斯康型號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四號艦,也是服役的最後一艘艦,1941年由費拉德爾菲亞海軍船廠建造,1944年服役,劃歸太平洋艦隊,參加了對日作戰。1944年4月16日,下水後僅4個月就加入現役的“威斯康星”號正式服役。12月9日完成訓練加入第3艦隊,替換在太平洋連續作戰的“依阿華”號。12月17日,位於菲律賓東南海域美第3艦隊遭颱風襲擊,給美軍造成重大損失,“威斯康星”號在颱風中安然無恙。

基本信息

簡介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威斯康星”號隨哈爾西的快速航母編隊駛離烏利西錨地,進行了被稱為“哈爾西颱風”的一連串攻擊行動:該編隊空襲了台灣、沖繩,轟炸了呂宋島。隨後又突入南中國海,空襲了越南的金蘭灣。攻擊了香港汕頭廈門日軍港口、機場。3月18日,“威斯康星”號協同米切爾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空襲了九州地區的機場和瀨戶內海的日本艦船。24日向沖繩島東南部的日軍陣地進行炮擊,隨後又於26日掩護布魯斯少將的陸軍第77師在沖繩島西南15海里處的慶良間列島登入。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雖然沖繩島的日軍敗局已定,但是日本海軍仍命令第2艦隊“大和”號戰列艦組成海上特攻部隊,準備突入沖繩以西海域消滅美軍登入編隊。該編隊出航後即被美軍潛艇發現。正在執行炮擊任務的“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和“密蘇里”號協同戴約海軍少將的火力支援部隊北上,準備用艦炮火力消滅“大和”號戰列艦。可是美航母艦載機部隊沒有將擊沉“大和”號的殊榮留給依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美、日兩國最強大的戰列艦進行海上對決的機會永遠消失了。在戰爭剩餘的時間裡,“威斯康星”號一直隨第3艦隊征戰。直至日本宣布投降。

二戰結束後,“威斯康星”號被編入預備役。韓戰時於1951年重新編入現役。1956年5月,“威斯康星”號在訓練中與驅逐艦“艾登”號相撞,造成艦艏嚴重破損。於是美國海軍將“肯塔基”號的艦首(約21米長,重120噸)切下,移植到“威斯康星”號。韓戰結束後,“威斯康星”號於1958年再次被編入預備役。

1981年裡根政府上台後提出了建設“600艘艦艇海軍”的政策。依阿華級的改裝計畫以預算修正案的形式獲得通過。至1989年2月四艘依阿華級全部完成現代化改裝重返現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危機。美國布希政府迅速做出反應,進行了代號為“沙漠盾牌行動”的大規模軍事集結。1990年11月“威斯康星”號開赴波斯灣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海上封鎖。1991年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號向伊拉克發射了海灣戰爭中第一枚“戰斧”巡航飛彈。從2月4日起,開始炮擊科威特沿海地區的伊軍指揮中樞、機場、彈藥庫、飛彈發射陣地、炮兵陣地、雷達站、油庫等目標。在炮擊過程中,還使用無人機進行偵察、校射。尤其是在2月6日的炮擊中,“威斯康星”號發射11發406毫米炮彈,徹底摧毀了科威特南部伊軍的一個炮兵陣地。

戰後不久,“威斯康星”號1995年退役,1998年被作為諾福克國家海上博物館停留在諾福克。

性能數據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排水量: 標準45,000噸、滿載59,300噸(1981年-1989年滿載57,256噸)
艦長:270.4米,艦寬:33米,吃水:11米
動力:8台鍋爐,4台蒸汽渦輪機,主機設計功率:212,000馬力;4軸 雙舵
航速:33節;載油9,520噸,續航力:20150海里/15節,15900海里/17節
武備:9門三聯裝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20門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炮40毫米高射炮60-80門,20毫米高射炮50-60門
裝甲:水線307毫米;橫向287毫米;炮塔正面495毫米,頂部184毫米,側面229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439毫米;裝甲甲板121-147毫米。裝甲總重18466噸,艦體結構總重10252噸。
艦員:設計編制1851人(其中:軍官91人,士兵1760人)

同級母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其中一號,該級艦計畫建造6艘,首艦衣阿華號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別是依阿華號(Iowa,舷號BB-61),1940年6月27日紐約海軍工廠正式動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澤西號(New Jersey,舷號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現役;密蘇里號(Missouri,舷號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號(Wisconsin,舷號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現役。伊利諾斯號(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號(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後停建,均未建成。

依阿華級戰列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

建造背景

20世紀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戰列艦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1936年美、英、法三國簽訂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356毫米。由於日本、義大利未簽訂該條約,1938年6月美、英、法三國將對戰列艦的限制條款修改為標準排水量增加到45000噸,火炮口徑增大到406毫米。

概貌

1938年美國海軍提出新型高速戰列艦——依阿華級的設計方案。美國海軍對之前建造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性能並不滿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依阿華級戰列艦重點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機功率,依阿華級的動力裝置的主機功率是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艦船動力裝置,設計航速高達33節。以能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的極限為準,依阿華級船體最大寬度被限制為33米,重新設計艦體,採用了加大艦體長度和吃水的設計措施,艦體的長寬比達到7.9,而其細長的艦艏,有利提高航速,但影響了適航性。“依阿華”號在進行高速試航時,曾發現船艉有振動現象,經過水池試驗後,依阿華級改用了兩種不同螺鏇槳,消除了振動現象。依阿華級的主炮採用了輕量化的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裝備3座三聯裝主炮塔,每座炮塔鏇轉部分重1730噸,艦艏方向呈背負式布置兩座,艦艉方向布置一座。依阿華級的副炮沒有採用兩種口徑艦炮分別用於對海、對空的方案,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炮塔布置在艦體中部側舷。裝甲防護方面,依阿華級整體防護設計與南達科他級相當,舷側主裝甲帶與主防雷裝甲拼接為一體,並結合多重水密隔艙構成水下防魚雷系統。在建造過程中特別增強了水平裝甲防禦能力。依阿華級艦艉兩舷各安裝一台彈射器,搭載三架水上觀測飛機

服役經歷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服役後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為航空母艦護航和支援兩棲作戰。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為航空母艦特遣艦隊提供防空火力。先後參加了進攻馬紹爾群島作戰、馬里亞那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

密蘇里號戰列艦是依阿華級戰列艦中建成的第三艘,該艦服役後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地點而非常出名。按照慣例投降儀式應當在旗艦舉行。當時“密蘇里”號是第3艦隊旗艦。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是一位來自密蘇里州的平民總統。他當然樂於讓代表家鄉的軍艦贏得這個至高無尚的榮譽

戰爭結束後,除“密蘇里”號留作訓練艦外,其餘3艘艦在船廠封存備用。韓戰爆發後,1951年4艘依阿華級艦再次服役。戰爭結束後,1958年4艘艦編入預備役,又一次全部封存。1968年,“新澤西”號第三次“從軍”,趕赴越南參戰。因其作戰能力有限,消耗費用過大,1969年該艦又退出現役。

1980年代初,美國決定對依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從1981年10月“新澤西”號進入長灘海軍船廠開始,到最後一艘“威斯康星”號1989年2月改裝完畢,共花費了7年半時間,每艘艦改裝費用約3億--4億美元。此次改裝的重點是加強對地對艦攻擊能力,增強反潛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電子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和改善艦員的生活條件。艦上增設了四聯裝“戰斧”巡航飛彈8座、四聯裝“魚叉”艦艦飛彈4座、“密集陣”近程防禦系統,及直升飛機起降平台;並設有無人駕駛飛機彈射器,裝備5架“先鋒”型無人駕駛飛機。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這次現代化的改裝儘管給“衣阿華”級戰列艦的前途帶來了一絲曙光,但重新復出的戰列艦仍未擺脫衰亡的下場。1990年,第四次服役剛剛8年的“新澤西”號和剛服役6年的“衣阿華”號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灣戰爭中,“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分別組成戰列艦編隊駐泊波斯灣。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號向伊拉克發射了戰爭中的第一枚“戰斧”巡航飛彈,兩艘艦共向伊拉克的戰略目標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巡航飛彈;2月17日,戰列艦還用406毫米主炮轟擊了科威特南部的伊軍炮兵陣地。然而,戰爭勝利的輝煌也沒有延長戰列艦的生命。戰後不久,“威斯康星”號就退出現役。1992年3月31日“密蘇里”號也退出了現役。從而這個一度逞威於海上的“霸主”終於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密蘇里號

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Missouri BattleShip)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3號艦,於1944年6月服役。
新建造時排水量:45000噸(標準排水量)/52000噸 (滿載排水量)
尺寸:270.4×33.0×11.6(米)
武備:50口徑50倍口徑406毫米口徑主炮三聯裝3座,38倍口徑127毫米口徑高平兩用副炮雙聯裝10座,四聯裝40mm高射炮20座,20mm高射炮49門。
服役時間:1944-1955,1986-1992
存放地點:夏威夷珍珠港(作為紀念館)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1945年1月13日,施工進度比依阿華級4號艦“威斯康星”號延後兩個月的3號艦“密蘇里”號在新增了大量指揮、通信設備後,到達西太平洋前線,成為米切爾中將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的旗艦。“密蘇里”號2月10日隨米切爾中將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總計17艘航母空母艦、8艘戰列艦、16艘巡洋艦、77艘驅逐艦,被稱為歷史上最強大的艦隊)從烏利西出發。16日該編隊出動大批艦載機轟炸了東京地區的機場飛機製造廠。這次襲擊是杜立特空襲東京後美國海軍首次攻擊日本本土。19日該編隊的戰列艦群參加了對硫磺島的艦炮火力準備。

3月18日“密蘇里”號協同米切爾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空襲了九州地區的機場和瀨戶內海的日本艦船。隨後參加了進攻沖繩島的作戰。日本海軍“大和”號戰列艦組成海上特攻部隊,於4月6日出航,準備突入沖繩海域消滅美軍登入編隊。正在執行炮擊任務的“密蘇里”號和“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被調出準備攔截日特攻部隊。“大和”號被美艦載機群擊沉。美、日兩國最強大的戰列艦進行海上對決的機會永遠消失了。

日本陸海軍岸基航空兵部隊從4月6日起發動了被稱為“菊水”作戰的大規模自殺性攻擊。4月11日,大批日軍自殺飛機圍攻正在九州南海域作戰的“密蘇里”號戰列艦。其中一架“零”式戰鬥機緊貼著海面,衝破層層彈幕,擊中“密蘇里”號的右舷3號127毫米炮塔後方6米處的舷側甲板。該機爆炸後引發大火,右側機翼還飛落到前甲板上。艦上的損害管制隊員迅速將大火撲滅。由於被撞擊處裝甲較厚,“密蘇里”號僅受輕傷。5天后,“密蘇里”號在同一海域再次遭到“神風”特攻隊襲擊。在激戰中,“密蘇里”號擊落一架、擊傷兩架自殺飛機。但是有—架日機撞上了艦尾的水上飛機起吊機後爆炸,大量碎片落在後甲板上,“密蘇里”號再次受輕傷。當天深夜11時,“密蘇里”號發現12海里外有一艘日本潛艇,立即引導“巴丹”號輕型航空母艦和四艘驅逐艦前去攻擊,將日軍伊56號潛艇擊沉。

5月18日,返回烏利西基地的“密蘇里”號成為哈爾西上將的第3艦隊旗艦。25日“密蘇里”號率領第3艦隊駛向九州海域。6月5日艦隊在沖繩海域遭到颱風襲擊,由於防風準備不足,造成嚴重損失。6月8日,該編隊仍對九州一帶的日軍進行攻擊,於13日返回萊特島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7月8日第3艦隊再次北上,17日“密蘇里”號率領戰列艦編隊炮擊了水產和日立工業區。8月10日,第3艦隊再度空襲本州北部。15日8時4分,正在“密蘇里”號上指揮對東京空襲的哈爾西上將接到了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關於日本已宣布投降、停止作戰行動的命令。8月21日,進駐橫須賀的美國軍政要員和200名海軍陸戰隊員乘坐“密蘇里”號在“依阿華”號的伴隨下,前往橫須賀。29日,兩艦駛入東京灣

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究竟在哪艘軍艦上進行,曾經是個難題。眾所周知,美國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爭中可謂居功至偉。然而,按照慣例投降儀式應當在旗艦舉行。此時,“密蘇里”號正是第3艦隊旗艦。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是一位來自密蘇里州的平民總統。他當然同意讓代表家鄉的軍艦贏得這個至高無尚的榮譽。

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於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上進行。8時起,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尼米茲上將、太平洋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等美方及戰勝國代表陸續登艦。8時56分,日方代表重光葵外相、日軍大本營代表梅津美治郎上將等登上了“密蘇里”號。9時2分,簽字儀式開始。此時,各國記者將“日本代表在‘密蘇里’號軍艦上籤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而告終”的訊息發往世界各地。“密蘇里”號戰列艦從此名揚天下,永垂史冊。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二戰結束後,隨著戰後美國的裁軍浪潮,至1949年,“依阿華”號、“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均被編入預備役。只有名聲顯赫的“密蘇里”號象徵性地保持現役。密蘇里”號曾於1950年發生觸礁事故,推進軸被撞傷,後來雖經維修,但是仍然難以達到最大航速。1950年6月韓戰爆發。“密蘇里”號迅速趕赴朝鮮海域執行炮擊任務。韓戰結束後,被編入預備役。

1981年裡根政府上台後提出了建設“600艘艦艇海軍”的政策。“密蘇里”號完成現代化改裝再次重返現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美國進行了代號為“沙漠盾牌行動”的大規模軍事集結。1990年11月,“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開赴波斯灣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海上封鎖。1991年1月17日凌晨,“密蘇里”號等七艘軍艦共向巴格達附近的目標發射了“戰斧”巡航飛彈。從2月4日起,開始炮擊科威特沿海地區的伊軍目標。到1991年2月28日軍事行動停止時,“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共執行83次炮擊任務,發射1102發406毫米炮彈。在2月25日凌晨的炮擊行動中,“密蘇里”號遭伊軍兩枚“蠶”式岸艦飛彈的攻擊。該艦發現飛彈來襲後迅速進行電子對抗,使其中一枚偏離目標後墜海,另一枚則被英國“格洛斯特”號驅逐艦發射的兩枚“海標槍”防空飛彈擊落。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戰後不久,1992年3月31日,“密蘇里”號駛回洛杉磯港。在加州長灘正式退出現役。叱吒風雲的一代名艦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她的最後一任指揮官、海軍上校A•L•Kaiss在退役那天發表了最後的講話:“我們最後的時光即將來臨。今天,“密蘇里”號戰列艦的最後篇章將被寫下。人們經常說,士兵決定命令。沒有再比這更準確的描述了……正是全體人員的努力,才使這艘戰艦贏得了無數的榮譽。你們都是特殊的船員和水兵,我為和你們一起戰鬥而感到無比榮耀……我要感謝你們。把這艘已經成為你們生命的一部分的戰艦送走是軍人生涯中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但歷史將永遠銘記你們和曾經在這艘戰艦上戰鬥過的所有人……願上帝保佑你們。”

1998年5月4日,海軍部長John•H•Dalton簽署了捐贈協定,將這艘歷史名艦轉交給位於夏威夷火奴魯魯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紀念協會。6月22日,戰艦從華盛頓州的Bremerton轉移到珍珠港,停泊在福特島旁。距她1000碼處是“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的亞利桑那紀念館。1999年1月,“密蘇里”號向公眾正式開放。

新澤西號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新澤西號戰列艦(USS NEW JERSEY)是愛荷華級戰列艦的二號艦,1940年由費拉德爾菲亞海軍船廠建造,1943年交付海軍,後作為海軍上將威廉·F·哈爾西的座艦,成為第三分艦隊的旗艦,參與對日作戰。1948年6月被解除現役分到了紐約大西洋儲備艦隊。1950年11月再次入役參與韓戰,1957年8月轉入儲備。1968年加入現役,參與了越南戰爭,1969年12月再次退役。1982年10月,現代化改裝後的新澤西號又一次加入現役,1990年退役,被美國海軍封存。1998年停放在紐約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標準 35,000 噸、滿載 46,000 噸

主 炮 三聯裝406mm主炮×3

長度 270.4 m

寬度 33 m

主機設計功率 212,000

設計航速 33節

服役經歷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1942年12月7日“新澤西”號在珍珠港事件一周年之際下水。為了鼓舞美國人民,當時全美各大報紙都對下水儀式進行了報導,還將“新澤西”號稱為“世界最強大的戰列艦”。1943年5月23日“新澤西”號加入現役。1944年1月22日“依阿華”號和“新澤西”號一起加入第5艦隊。“新澤西”號成為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的旗艦。

2月17日率領“依阿華”號、“新澤西”號協同米切爾海軍中將的第58特混編隊攻擊特魯克基地。“依阿華”號和“新澤西”號的任務是:封鎖特魯克港的出海口,截擊企圖出海突圍的日艦。“新澤西”號則在30千米距離上攻擊了日本驅逐艦“舞風”號。此役孤立了馬紹爾群島的日軍,更是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士氣。

1944年3月30日“新澤西”號掩護快速航母空襲了加羅林群島。隨後,“新澤西”號參加又對沃累艾島進行炮擊。4月1日,編隊返航前往馬朱羅環礁加油。在返航途中,斯普魯恩斯將旗艦由“新澤西”號變更為“印第安那波利斯”號重巡洋艦

“依阿華”號和“新澤西”號在馬朱羅環礁完成補給休整後,隨快速航母編隊駛往太平洋西南部,支援麥克阿瑟將軍對紐幾內亞島北部的進攻。4月22日,兩艦對艾塔佩一帶的日軍進行了炮擊,掩護美軍在該地實施登入。29日,在對加羅林群島的特魯克島的攻擊中,“新澤西”號擊落兩架日軍的魚雷轟炸機。5月1日李海軍中將指揮的戰列艦、巡洋艦編隊對加羅林群島的波那佩島進行炮擊,摧毀了日軍設在該地的水上飛機基地和港口設施。

1944年6月11日“依阿華”號與“新澤西”號及其他五艘戰列艦掩護米切爾的快速航母編隊空襲了塞班島和提尼安島。其間,日軍的岸基航空兵對美艦隊發起反擊。戰鬥中,“新澤西”號擊落一架魚雷轟炸機。13日至14日,兩艦隨李中將的戰列艦群對塞班島提尼安島實施了艦炮火力準備,可是這次火力準備時間過短,未能徹底摧毀日軍的防禦設施,就將炮擊任務移交給奧爾登多夫少將的火力支援群(下轄七艘戰列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6月19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機動部隊在小澤治三郎中將率領下與美國海軍第5艦隊進行了著名的馬里亞那海戰。此役,日方出動10艘航空母艦、5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2艘驅逐艦。美方擁有15艘航空母艦,7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67艘驅逐艦。為了與日本水面艦艇交戰,“新澤西”號及全部快速戰列艦組成一個戰列艦大隊,由李中將指揮。經過多番海空大戰,日本艦隊被擊沉3艘航空母艦,另4艘航空母艦和1艘戰列艦被擊傷,損失395架艦載機,只得落荒而逃。而美國艦隊未沉1艦,僅損失110架艦載機,另有2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被擊傷。此役中,“依阿華”號和“新澤西”號未受損傷。“依阿華”號還擊落1架魚雷轟炸機

7月,“新澤西”號仍在馬里亞那海域作戰,炮擊了帛琉群島的日軍,並執行了關島登入作戰的火力準備任務。由於美軍對關島的登入火力準備時間長達13天。“新澤西”號在關島登入戰結束後返回珍珠港進行休整。8月24日哈爾西上將把“新澤西”號作為第3艦隊旗艦,並於30日乘該艦駛離珍珠港前往烏利西島基地準備進行菲律賓戰役

10月哈爾西上將乘“新澤西”號率領快速航母特混編隊長驅直入,於10日突襲了沖繩島,11日轟炸了呂宋島,12日開始空襲台灣的日軍機場。20日麥克阿瑟指揮的登入部隊在萊特島實施登入。此時,日本海軍決定孤注一擲,命令小澤治三郎中將率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其任務是將美快速航母特混編隊引離雷伊泰灣。由栗田健男中將率第一游擊部隊,由志摩清英中將指揮第二游擊部隊。這兩支艦隊的任務是乘機突人雷伊泰灣,用艦炮消滅美登入編隊。25日哈爾西上將乘“新澤西”號率第3艦隊主力全力北上攻擊小澤的機動部隊。栗田健男率領第一游擊部隊乘機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在薩馬島海域與美護航航母編隊進行了遭遇戰。當哈爾西得知雷伊泰灣告急的情況後,立即率部返航。可是此時栗田已經率領“大和”號等四艘戰列艦在巡洋艦和驅逐艦掩護下撤往科龍灣。美日新型戰列艦進行決戰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12月17日,位於菲律賓東南海域美第3艦隊遭颱風襲擊。此次颱風的威力極強,給美軍造成重大損失:3艘驅逐艦沉沒,21艘各型艦船受傷。“新澤西”號在颱風中安然無恙。23日,返回烏利西錨地進行休整的“新澤西”號遭到己方驅逐艦的誤射,被擊中一發127毫米炮彈,造成一名艦員受傷。

12月30日“新澤西”號與“威斯康星”號隨哈爾西的快速航母編隊(總計1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駛離烏利西錨地,進行了被稱為“哈爾西颱風”的一連串攻擊行動:1945年1月3-4日該編隊空襲了台灣、沖繩,6~7日又轟炸了呂宋島。隨後又突入南中國海,於12日空襲了越南金蘭灣。15~16日,兩艦協同航母編隊攻擊了香港、汕頭、廈門的日軍港口、機場,有力支援了當地中國人民抗日鬥爭。21~22日,該編隊又再次猛烈攻擊了台灣沖繩的日軍基地。

1月底“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和“密蘇里”號在烏利西錨地會合。“新澤西”號成為第7戰列艦大隊司令拜得戈爾海軍少將的旗艦。2月10日隨米切爾中將的快速航母特混編隊(總計17艘航母空母艦、8艘戰列艦、16艘巡洋艦、77艘驅逐艦,被稱為歷史上最強大的艦隊)從烏利西出發。16日該編隊出動大批艦載機轟炸了東京地區的機場、飛機製造廠。這次襲擊是杜立特空襲東京後美國海軍首次攻擊日本本土。

3月18日,“新澤西”號則對沖繩島的日軍進行炮擊。雖然沖繩島的日軍敗局已定,但是日本海軍仍作垂死抵抗,命令第2艦隊司令伊藤整一中將率領“大和”號戰列艦組成海上特攻部隊,準備突入沖繩以西海域消滅美軍登入編隊。斯普魯恩斯命令正在執行炮擊任務的“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和“密蘇里”號協同戴約海軍少將的火力支援部隊,準備在日特攻部隊突破艦載機攔截後,用艦炮火力消滅——“大和”號戰列艦。可是美航母艦載機部隊沒有將擊沉“大和”號的殊榮留給依阿華級戰列艦。美、日兩國最強大的戰列艦進行海上對決的機會永遠消失了。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4月15日,完成維修後的“依阿華”號到達沖繩前線接替“新澤西”號執行作戰任務,返回位於美國本土西海岸桑德造船廠進行維修。

1949年,“依阿華”號、“新澤西”號、“威斯康星”號均被編入預備役。只有名聲顯赫的“密蘇里”號象徵性地保持現役。1950年6月韓戰爆發。已退出現役的三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也隨後於1951年9月前全部重新編入現役,參加對朝鮮沿海地區的炮擊作戰。

韓戰結束後,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於1958年3月前全部再次被編入預備役。1964年8月美國開始介入越南戰爭。隨著戰事的發展,美國海軍迫切需要一種火力強大的戰艦摧毀越南的海岸防禦設施。於是,1968年4月“新澤西”號戰列艦單獨重返現役。“新澤西”號在編入現役前,進行了小規模的現代化改裝。首先將40毫米和20毫米機關炮全部拆除。前檣樓的外形改變較大,安裝了新型電子對抗和反對抗裝置,改進了射擊指揮裝置。此外,還著重改善了醫療設施和居住條件。“新澤西”號重新服役後,立即投入對越南沿海的炮擊。由於從1969年9月起美國開始從越南撤軍,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新澤西”號於1969年底再次退役。

1981年裡根政府上台後提出了建設“600艘艦艇海軍”的政策。由於里根歷來是戰列艦的支持者,在他的推動下,依阿華級的改裝計畫以預算修正案的形式獲得通過。“新澤西”號於1981年10月開始改裝,至1982年12月再次服役。至1989年2月四艘依阿華級全部重返現役。

隨著軍費的再度減少,1990年第四次服役僅8年的“新澤西”號和改裝後剛服役六年的“依阿華”號再次退役,被美國海軍封存。

世界航母大全

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
日向號航空母艦
印度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海鷹號航空母艦
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無敵號航空母艦
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
蘭利號航空母艦
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
翔鶴級航空母艦
赤城號航空母艦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美國喬治·布希號航空母艦
美國號航空母艦
里根號航空母艦
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小鷹級航空母艦
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暴怒號航空母艦
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斯圖里斯親王航空母艦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加賀號航空母艦
艾森豪號航空母艦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小鷹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胡安·卡洛斯一世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加里波第級航空母艦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
義大利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阿根廷5月25日號航空
韓國獨島號航空母艦
戈爾什科夫航空母艦
光輝號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加富爾伯爵號航空母艦
企業級航空母艦
戴高樂級航空母艦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甘迺迪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卓越航空母艦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杜魯門航空母艦
斯坦尼斯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空母艦

星座號航空母艦
基輔號航空母艦
泰國皇家公主號航空母艦
美國林肯號航空母艦
福煦號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
鳳翔號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航母
光輝級航空母艦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泰國差克呂·納努貝特號
克萊蒙梭航空母艦
戴高樂航空母艦
獨立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威斯康星航空母艦
無敵級航空母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