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望月

四星望月

四星望月是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當地的一道漢族傳統菜餚,屬贛菜系贛南客家菜一支,俗稱“興國粉籠床”,是1929年4月,毛澤東率紅四軍轉戰到贛南時特地點名要的客家美食,同時擁有“天下第一菜”的盛譽。 該菜品具有“鮮香辣爽”的特點,已被列入“十大贛菜”中。

烹製方法

原料

美味的四星望月美味的四星望月

活草魚1條(重約750克)、水發粉乾250克。

調料

食用油125克、食鹽5克、醬油75克、味素1克、辣椒醬75克、胡椒粉1克、薯粉90克、薑末10克、蔥花25克、肉湯200克。

操作

1、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用刀從背部剖開,批成兩片,切成0.7厘米厚的魚片,放入盆內,放辣椒醬、食用油、薑末、味素、薯粉拌勻待用。

2、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肉湯、醬油、辣椒醬、食鹽、味素、食用油燒沸,用薯粉加水調成濕澱粉,掛稀芡成滷汁待用。

3、蒸籠洗淨,墊上青菜葉,將水發粉乾拌上醬油、辣椒醬、食鹽、味素、食用油放入蒸籠蒸2分鐘。將魚片放蒸籠內粉幹上,上火再蒸15分鐘,澆上調好的稀滷汁,撒上蔥花、胡椒粉,連籠上席。

風味特點

四星望月具有色澤金紅、粉乾軟香、魚肉嫩滑,味鮮兼辣的風味特點。

來源

毛澤東一生嗜辣,愛吃紅燒肉的生活習慣,人人知曉。但毛主席親自命名一道菜為“四星望月”卻鮮為人知。

那是1929年4月,紅四軍從閩西回師贛南,分兵發動民眾,紅四軍第三縱隊在司令員伍中豪、黨代表蔡協民的率領下來到興國縣的古龍崗,毛澤東帶著一個警衛排首次進入興國縣城,受到興國縣委領導陳奇涵。胡燦等人的歡迎。當時,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出來,轉戰數月,風餐露宿,相當憔悴。於是,陳奇涵等人決定請毛澤東打個牙祭,吃一餐興國客家的傳統萊“蒸籠粉魚”。 這一天晚上,毛澤東在桌邊坐定,見桌上油炸花生米、竹筍炒肉和炒雞蛋等四碟小菜圍著一個大小尺余的竹蒸籠,頗感詫異。揭開籠蓋一看,才明白原來是一道菜,他挾塊魚片一嘗,又鮮又辣又香,頗合他的嗜辣口味,不由得興致勃勃地吃起來。

毛澤東吃了一陣,撇下筷子,問道:“這菜叫個么子名字?”胡燦說:“家鄉菜,沒啥名字,就叫粉蒸魚。”陳奇涵笑著說:“在皇宮什麼菜都有一個漂亮名字,今天這道菜,毛委員您看叫什麼名”呢?” 毛澤東興致盎然地說:“是該有個名字才好,孔子曰‘名正言順’嘛!”少傾,他用手中竹筷指著蒸籠比劃著名,饒有風趣地說:這是一個大的團圓月嘛!又指著四個盤子說:這是四個星星羅!四個小盤子圍著個大蒸籠,就像星星圍著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

毛澤東不愧為詩人、政治家,起個菜名,都賦予美麗浪漫的色彩、嚴肅而深刻的內涵。從此,興國縣這道客家風味菜載入了中國名菜譜,還走上了中南海的國宴席。

“四星望月”因毛澤東命名後,名聲遠播,而其烹任也極為講究。魚要新鮮,切成薄片,拌上精製薯粉待用(停半小時)。先在竹蒸籠里墊上幾片青菜葉,再鋪上粉乾和芋片,大火蒸熟後,再將魚片鋪而,澆上一層辣椒、生薑、芝麻擂成的糊汁,蓋好,旺火蒸8分鐘,即可起鍋上桌。籠蓋一揭,熱氣騰騰,濃烈香味、辣味撲鼻而來,使人口舌生津、食慾頓開。

解放後,郭沫若品嘗“四星望月”時,稱讚該菜為“天下第一菜”。1970年,廬山會議期間,事隔40餘年,毛澤東還特地請興國的陳廚師專程上廬山做這道菜。建國後,毛澤東歷次回江西,都要點四星望月,並把這道菜引進了中南海,1972年12月台票鄧小平重返興國,指名要吃“四星望月”,說是重溫歷史。四星望月台票雖是名菜,其實用料簡單,成本低廉,其標準和四菜一湯類似(朱元璋吃的菜)類似,它是以一種代表革命傳統的飲食文化享譽全國。19963年9月9日,京九鐵路一通車,江澤民同志便到興國視察,也要求職為他準備四星望月,中國三代領導人都看好這一道菜,其意義恐怕還不止於菜本身。

對聯

毛澤東由此菜作聯一副:“上盤下盤,盤盤盤,盤盤裝好菜;主料配料,料料料,料料出佳肴。”橫排:“四星望月”。

中國贛菜名菜100個

江西省“創贛菜品牌四百工程”提出“中國贛菜名菜100個”,一起看看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