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英語翻譯(Kalakunlunshanmai),日語翻譯(カラコルム山脈)是中國西藏與克什米爾間的一條走向與旁遮普·喜馬雅山(大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相平行的大山脈。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脈。西北--東南走向.它延伸約400千米,通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喀喇崑崙”在土耳其語中意為“黑色碎石”。這個名字真正不適合於那些光彩奪目、白雪皚皚的山峰。喀喇崑崙山脈在中國史籍稱蔥嶺,維吾爾語意為“紫黑色的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喀喇崑崙山脈英語翻譯(Kalakunlunshanmai),日語翻譯(カラコルム山脈)是中國西藏克什米爾間的一條走

喀喇崑崙山脈喀喇崑崙山脈
向與旁遮普·喜馬雅山(大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相平行的大山脈。也是世界第二高山脈。西北--東南走向.它延伸約400千米,通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喀喇崑崙”在土耳其語中意為“黑色碎石”。這個名字真正不適合於那些光彩奪目、白雪皚皚的山峰。喀喇崑崙山脈在中國史籍稱蔥嶺,維吾爾語意為“紫黑色的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地形地貌

除了極地,這條山脈的冰川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多和長。最大的冰川斯帕·比亞福冰川(長100千米),途經伊斯帕山口。屹立於冰川上面的是高峰,其中K2峰又稱喬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8610米)。1954年,由阿迪托·代西奧率領的義大利登山隊首次登上了喀喇崑崙山。有時它被稱為“兇險的山”,因為己有許多人喪生於這裡。有人居住生活在喀喇崑崙山脈高達4500米的村莊裡。放牧氂牛山羊牧民們隨著牲畜從一個牧場轉移到另一個牧場。來自西方國家的登山者們在怔途中雇當地人給他們做挑夫。這些山脈是山羊、羚羊、狼、褐熊以及稀有的雪豹的家園

歷史介紹

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
世界山嶽冰川最發達的高大山脈,中亞著名山脈之一。突厥語為“黑色岩山”之意。位於中國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的邊境上。海拔5570米的喀喇侖山口為印度與中國新疆之間的傳統商道;位於中國與巴基斯坦實際控制之間的邊界線上的明鐵蓋山口也是著名嶺道之一,為古絲綢之路所經。 喀喇崑崙山屬燕山褶皺系。大地構造的發育主要與印度次大陸向北位移並與歐亞大陸碰撞有關。主要大地構造期開始於白堊紀,並繼續到第三紀;山地抬升開始於晚第三紀,目前仍在進行。岩性以花崗岩片麻岩結晶板岩千枚岩為主,南北兩側主要為石灰岩雲母板岩。南側沉積岩常為花崗岩侵入體所切割,若干地區有板岩出露。喀喇崑崙山地震活動頻繁,震級甚至有達9級以上者。有溫泉分布。 聳立於青藏高原西北側,連結著帕米爾高原、喜瑪拉雅山及唐古拉山。其主體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克什米爾的交界線上,西藏境內是它的東延部分。

喀喇崑崙山是世界第二高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是它的最高峰(喬戈里峰也叫K2峰,是世界上最難攀登也是最具神秘色彩的雪峰)。位於國境線上。喀喇崑崙山口為新疆通往克什米爾的交通要道。在印度洋季風和西風帶的影響下,喀喇崑崙山成為世界上中緯度最大的山嶽冰川發育地區區。

地理位置

包括它的東延部分(西藏高原羌臣摩山潘頓山)在內的喀喇崑崙山,寬度約為240公里,長度為 800公里。平

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
均海拔超過5500米。擁有8000米以上高峰4座,如世界第2高峰喬戈里峰(又稱K2或戈德溫·奧斯汀峰或達普桑峰,8611米)、加舒爾布魯木第一峰(8068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和加舒爾布魯木第二峰(8034米);7500米以上高峰15座。喀喇崑崙山脈主山脊稱“大喀喇崑崙山”,各段分別以大冰川命名,分為7個“慕士塔格山”(冰山之意),自西向東分別為:巴托拉慕士塔格山、喜斯帕爾慕士塔格山、帕馬赫慕士塔格山、巴爾托洛慕士塔格山、廈呈慕士塔格山、呂莫慕士塔格山和薩色慕士塔格山。主山脊兩側的山地稱“小喀喇崑崙山”。北側為盧普卡爾山和蓋傑拉甫山;南側為拉卡波希山、哈拉莫什山、馬雪布魯姆山和薩爾托羅山。山峰崎嶇、山坡陡峻,懸崖和岩屑錐廣泛發育。山嶽冰川發達,世界中、低緯度山地冰川長度超過50公里的共有8條,其中喀喇崑崙山占6條。它們是:廈呈冰川、巴爾托洛冰川、彼亞福冰川、巴托拉冰川、喜士帕爾冰川和卻哥隆瑪冰川。山脈冰川總面積達1.86萬平方公里,長度超過10公里的冰川約為 102條。中國境內的音蘇蓋提冰川位於喀喇崑崙山主山脊北側,長41.5公里,面積330平方公里,為中國已知最長的冰川。雪線分布西低東高,南低北高。最高雪線位於山脈東北部(5600~5700米),最低雪線出現於西南部(4600~4700米)。東、西段間主山脊兩側的雪線高度自西向東有逐漸增大趨勢。冰舌末端高度亦呈自西向東增大的特點:北坡自海拔2500米上升到4800米,南坡則從2400米升高到4400米。喀喇崑崙山冰川的大部分融水流入印度河的支流,自東至西為:努布拉河、協約克河、希加爾河、洪扎河和吉爾吉特河;東北部冰雪融水則補給葉爾羌河,向北流入中國,消失在新疆境內的塔克拉瑪乾沙漠中。喀喇崑崙山主山脊的東、西段已為後期冰雪融水道所切穿,主分水嶺北移:東段已移至主山脊以北40多公里處,西段移至主山脊以北100多公里處。

氣候特徵

喀喇崑崙山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如印度河上游一些海拔3000米以下的谷地,年降水量均不足100毫米,屬乾旱荒漠。大冰積累區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冬春受西風環境影響降水豐富,夏季亦有一定數量的降水,形成降水的兩個明顯峰值,以冬春為主。在正常年份,喀喇崑崙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範圍較小,但西南季風強大年份常帶來暴雨性降水,造成洪水與土石流災害。年最熱月0℃等溫線約在海拔5600米處。年0℃等溫線約與4200米等高線相一致,廣大山區終年低溫。喀喇崑崙山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溫度變化巨大,並常有強風。
海拔7000米以上經常刮著8級以上的高空風,風速達每小時60公里以上,有時一秒就可以達到25米,降雪時會連續降4,5天,溫度最低時達到-50多度,峰頂常年被濃霧籠罩。在每年的5-9月,西南季風送來溫濕氣流,這是雨季,融雪和降水,會導致河谷水位猛漲,人畜都難以進入。

自然景觀

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
谷地中以中亞植物區系占優勢,而較多的歐洲植被類型則見於海拔較高處。大多數種、屬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溫帶。植物的垂直分帶僅限於北坡和西坡,由谷底向上依次為乾旱半乾旱草原、阿蒂米西亞森林草原濕潤溫帶針葉林亞高山樺屬和梣屬灌叢及高山植被。植被帶的界限,向北隨乾燥度的不斷增加而升高,致使中間森林帶範圍漸小而終於消失。在較溫濕的南坡,從谷地到海拔約3000米處,有松林喜馬拉雅山杉生長,鄰近河流處可見柳和白楊。由此往上,為高山草原。喀喇崑崙山的動物包括雪豹、野生的氂牛西藏羚羊。在南坡山麓地帶有野驢短耳兔土撥鼠。鳥類有砂松雞西藏雷鳥鷓鴣朱鷺白鴿紅花雞等。

崑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里,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里,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區劃界線。相傳崑崙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崑崙河源頭的黑海,這裡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崑崙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岩畫,距黑海不遠處是傳說中的姜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

人文景觀

喀喇崑崙山的冰川,與當地人民經濟活動關係至為密切。躍動冰川的快速前進,冰融水道的變遷,冰川阻塞湖的潰決及冰川土石流暴發,都對山區農業、牧業、交通運輸產生巨大影響。如喬戈里峰東北,葉爾羌河曾於1961、1971與1978年分別發生過6270立方米/秒,4570立方米/秒和4700立方米/秒的特大洪水,危害下游道路、農田與水庫。村落分布亦受制於冰川。谷地為旱澇保收的中亞灌溉區之一。喀喇崑崙山區自然條件嚴酷,交通閉塞,人口稀少。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人口僅數萬。在4400米以下以藏族為主。多務農為生,種植大麥燕麥玉米杏樹等,並飼養家畜。少數從事畜牧業,遊牧或半遊牧,牲畜有氂牛犏牛綿羊山羊等,間或也從事狩獵。其他民族有巴爾蒂斯族拉達克斯族普爾希基族,除普爾希基族信奉伊斯蘭教外,均信奉西藏佛教

山峰介紹

喀喇崑崙山脈綿延數乾公里,呈西北一東南走向,聳立在中國新疆和巴基斯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邊界上。喀喇

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
崑崙山脈總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其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喀喇崑崙山是世界中、低緯山嶽冰川最發育的地區,山勢高大、寬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眾多,冰川規模巨大,雪線海拔5000米左右。山脈上高峰密集,包括喬戈里峰在內,這裡緊密相連地排列著4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級著名高峰:喬戈里峰東側為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依次還有加舒爾布魯木I峰,海拔8080米;加舒爾布魯木II峰,海拔8028米。世界上l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這裡就占了近三分之一,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0多座,北側的斯克洋坎力峰,海拔7545米,西側的斯潘德峰,海拔7385米;往下還有皇冠峰,海拔7295米。因此,這裡就成了世界登山家們矚目的第二個登山中心。

向東延入西藏自治區北部,是我國習稱蔥嶺的一部分。呈西北—東南走向,它在國境長度約400公里,其高度僅次於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位於國境線上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喀喇崑崙山脈在印度洋季風的影響下,成為世界中緯度地帶最大的山嶽冰川分布中心,我國最大的山谷冰川就分布在這裡。就全部山脈而論,冰川面積達14000平方公里,占山地面積的30%。好些冰川分支流下時,多成為許多河川的上源。如東坡的呂莫冰川長41.5公里,面積777平方公里,冰川末端伸到4825米處分為兩支,北支為葉爾羌河源頭;另一支為印度河支流的源頭。北側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30公里,末端伸入前葉爾羌河源頭谷地,並且時進時退,前進時就把河谷阻塞成湖,湖水潰決時,往往就釀成洪水

喀喇崑崙山脈 喀喇崑崙山脈
K,喀喇崑崙山,2,指第二,8611,喬戈里,世界第二高峰,但就攀登難度和死亡比率來說,其攀登難度要遠遠高與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登山者的死亡比率為1:7,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所以登山界的人給他起了很多名字“野蠻暴峰”,“沒有回報的山峰”等。喬戈里位於喀喇崑崙山脈的中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葉城縣境內與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的接壤處,地理坐標為東經76.5度,北緯35.9度。他東側是8051米的布洛阿特峰,依次還有8080米的加舒爾布魯木峰,8028米的加舒爾布魯木1峰這3座8000米級的極高峰,而7000米以上的有二十多座,地理資源非常豐富。這是座中國人沒能攻破的山峰,他拒絕女人,僅有的5名登頂的女性有的死在下撤土中,有的在別的山峰上香消玉損,

攀登季節

最佳登山季節:5月——6月初進山,7——9月攀登

攀登路線

1.北山脊路線

2.西壁北山脊路線

3東南脊路線

4.南南東脊路線

5.南壁路線

6.南南西脊路線(魔鬼線路,強度為*******)

7.西山脊路線

攀登歷史

1954年,由阿迪托·代西奧率領的義大利登山隊首次登上了喀喇崑崙山。有時它被稱為“兇險的山”,因為己有許多人喪生於這裡。

中國火山冰川

火山是地球內能釋放的強烈顯示。地殼深處的岩漿在內部壓力的作用下,沿地殼脆弱地帶上涌,衝破地殼,噴出地表,並在地表堆積成特殊形態(多為錐形)的地質體形成火山。按火山活動情況可將火山分為三類: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根據冰川的形態特點,可將冰川分為大陸冰川和山嶽冰川兩大類。大陸冰川又稱“冰坡”“冰原”,是覆蓋著整個島嶼與大陸的巨大冰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