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喉療法

吹喉療法是將藥末吹布於咽喉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簡介

吹喉療法是將藥末吹布於咽喉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英文名稱:larynx-blowingtherapy

據傳,三國時著名醫學家華佗曾用中藥研末,吹入咽喉治療喉痛、喉癬、急喉痹等喉科疾病。宋代醫家嚴用和以二聖散治療纏喉風、急喉痹等病,收效甚佳。本療法至今仍為治療咽喉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基本內容

本療法主要採用吹布法治療。

吹布法是將噴粉器(或用細竹管、蘆管、麥稈等)的長嘴端放上適量藥粉,令患者張嘴發“啊”聲時,迅速捍壓其鼓狀端,將藥粉噴入咽喉。也可藉助於壓舌板,在按壓舌根的同時噴布藥粉。若用竹管、蘆管、紙管等作噴粉工具時,可從另一端用口將藥粉輕輕吹入咽喉。

主要特點

1.吹喉散始創於清光緒10年前,被當時中醫界譽為“喉科神仙散”1959年獲得衛生部銀質獎章。
2 吹喉散於1998年經河南省鄭州市衛生局藥品專家委員會審核並通過。並批為臨床用藥。
3.吹喉散成份:麝香,牛黃珍珠冰片血竭象皮等20多味名貴中藥,遵照傳統的方法精心炮製,經嚴格的操作,精製而成一種粉劑。
4.其作用主要是:去腐生肌,消炎止疼,活血逐瘀,通經活絡,斂瘡排膿,化痰軟堅,行氣散結,鎮靜安神,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
5.主治:急慢性咽炎,復發性口腔潰瘍,扁桃體炎,喉炎(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肥厚,聲帶水腫),舌炎,扁平苔癬,白塞氏綜合症,牙周炎,咽炎咳嗽等咽喉疾病。
6.吹喉散的用法:將藥粉直接噴灑於病變部位。一天兩次。同時配合內服中藥。
7.一次見效。此法簡便,痛苦小,見效快,療成短,無副作用,不易復發。

臨床套用

本療法主要用於喉科疾病。

一、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

1、玉匙散、冰硼散、十寶丹任選一種,用噴粉器吹布於咽喉部病灶,每日3-4次,噴後保留數分鐘,口水涎液宜外吐之。

玉匙散:玄明粉30克(風化),腰黃3克,天蟲9克,炒月石30克、冰片3克。各研極細末,和勻裝瓶,密封備用。
冰硼散:玄明粉15克(風化),硃砂1.8克,硼砂15克(炒),冰片1.2克。各研極細末,和勻密貯備用。
十寶丹:血珀9克,煅人中白9克,硃砂9克,腰黃9克,青黛9克(水飛),月石30克,冰片6克,珠粉6克,滴乳石9克,犀黃3克。以上各藥除月石、冰片、珠粉、犀黃外,均研細末、和勻,再水飛3-4天,研至無聲為度,曬乾再研細,最後將月石、冰片、珠粉、犀黃研細,與水飛之藥粉和勻,備用。

2、如咽喉血泡(俗稱飛揚喉),潰破糜爛,以珠黃散,或冰麝散,或冰硼散吹布咽喉部。

珠黃散:人中白3克,馬勃粉15克,青黛3克,孩兒茶3克,玄明粉1.5克,硼砂3克,薄荷1.5克,黃連1.5克,牛黃0.9克,珍珠末0.9克,梅片0.9克。共研極細末,密貯備用。
冰麝散:黃柏3克,黃連3克,甘草1.5克,鹿角霜15克,玄明粉3克,明礬1.5克,硼砂7.5克,冰片1.2克,麝香0.3克。先研黃連、黃柏、甘草三味,再加入其餘各藥,共研極細末,密貯備用。

3、咽喉水腫嚴重者,可用消腫散(月石、腰黃、蒲黃、煅人中白、黃柏,研極細末);或用薄荷3克,尿浸石膏3克(煅、水飛),人中白3克(水飛),西月石3克,天竺黃3克,西瓜霜3克,川連2.1克,生甘草2.1克,飛青黛2.1克,梅片2.1克,珍珠粉0.3克,牛黃0.6克,研末混勻,取少許吹咽喉患處,每日數次。

二、慢性咽炎

1、用西瓜霜,或西瓜霜散,或青吹口散吹喉,每日3-4次。

(1)西瓜霜:由烏皮西瓜、芒硝組成。
(2)西瓜霜散:由西瓜霜、青黛、枯礬、川連、牛黃、珍珠、冰片組成。
(3)青吹口散:煅石膏9克,煅人中白9克,青黛3克,薄荷0.9克,黃柏2.1克,川連1.5克,煅月石1.8克,冰片3克。水飛,研細和勻。

2、硼砂30克,石膏30克,薄荷腦1.5克,膽礬1.5克,甘草1克,僵蠶1.5克(炒),冰片0.3克,皂角1.5克(炙煙盡)。共為細末,以管吹於咽部,每日2次。

3、冰片3克,硼砂3克,青黛1.5克。將藥研末,取適量吹入患處,每日6次。用於慢性喉炎、聲音嘶啞。

三、復發性口瘡(復發性阿弗它性潰瘍)

取朱黃散(人中白、煅石膏、冰片、雄黃、硼砂、硃砂等),吹布病灶。

四、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病

取青吹口散,吹布病灶,每日3-5次。

注意事項

1、操作前,先用淡鹽水漱口,吹布後,不要進飲食,以免影響療效。

2、操作時,醫者動作要迅速、輕柔、準確,遇咽喉神經敏感患者,容易發生噁心、嘔吐,尤須注意。

3、為了防止咽喉疾病交叉感染,使用過的醫療器具須嚴格消毒。

4、吹喉的藥粉要細膩。若過於粗糙,則容易刺激咽喉。藥粉中多有芳香氣味,應注意密封儲藏,以防氣味走散,降低藥效。

相關詞條

各種中醫常見療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