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耳療法

吹耳療法又稱耳內吹粉法,是將藥物粉末吹入耳內,以治療耳部疾病的一種方法。本療法流傳已久,早在漢代華佗就已用吹耳療法治療耳疾,其後歷代醫籍均有記載。清代吳尚先集前人之經驗,在《理瀹駢文》中列吹耳方數首,治療耵耳、耳、耳血等病,使本法的套用更趨完善。

簡介

吹耳療法又稱耳內吹粉法,是將藥物粉末吹入耳內,以治療耳部疾病的一種方法。本療法流傳已久,早在漢代華佗就已用吹耳療法治療耳疾,其後歷代醫籍均有記載。清代吳尚先集前人之經驗,在《理瀹駢文》中列吹耳方數首,治療耵耳、耳、耳血等病,使本法的套用更趨完善。吹耳療法使藥物直接敷於外耳道或鼓膜上,對耳部疾患極為有效。

基本內容

1.藥物的配製

依據病情辨證選藥,然後將藥物研成極細末,裝瓶備用。

2.使用工具

可用細竹管、蘆管或以紙捲成細管狀,亦可直接使用民間稱之為“鼓子”的噴粉器。

3.操作方法

吹耳前先清洗外耳道,然後令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患耳稍向上偏。如用竹管等,可將一端盛上藥末,從另一端用口吹氣,將藥粉吹入耳內。如用噴粉器,可將長嘴端放少許藥末,輕輕插入外耳道,用於指捏壓鼓狀一端,將藥粉噴灑患處。

適用範圍

吹耳療法適用於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外耳濕疹、耳內疼痛耵耳等。

主治病症

一、耳鳴、耳聾

冰片散(《中醫簡易外治法》鮮黃花魚的魚魷石10塊,冰片1g,將上藥共研極細粉,過篩,貯瓶密封。用時將藥粉少許,放在細竹管一端,或放在細紙卷的一頭,將有藥的一端對準耳孔,輕輕吹進耳內。功能清火通竅。主治實證耳聾耳鳴

二、耳瘡

1.碧玉散(《中國民間療法》) 硼酸9g,冰片O.9g,膽礬0.9g,共研細末,吹耳。每日1~2次,7~14日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風熱邪毒型耳瘡
2.柏石散或青黛散(《中國民間療法》) 柏石散或青黛散,任選一種,適量,吹耳。每日1次,10~14日為1療程。功能清熱利濕。主治肝膽濕熱型耳瘡。

三、耳部濕疹

柏石散(《中國民間療法》) 黃柏30g,石膏30g,枯礬15g,共研細末,和勻吹耳,每日1次,用至痊癒。功能清熱利濕,疏風止癢。主治耳部濕疹屬風熱濕邪型。

四、中耳炎

1.黃連冰片散(《中國民間療法》) 黃連12g,枯礬4.5g,冰片0.6g,先將黃連焙乾壓碎,再將三種藥混合,共研細末吹耳,每日1~2次,連用5天。功能解毒消腫。主治非化膿性中耳炎
2.聘耳散(《中藥貼敷療法》) 冰片1g,硃砂0.3g,玄明粉、硼砂各1g,上藥分別研成極細粉末,混勻後備用。用時先以棉簽將患耳中的膿液擦乾淨,然後吹藥適量。每日1次,連用3~7天。功能滲濕解毒。主治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注意事項

(1)每次吹藥前,必須清洗外耳道,以免藥物堆積,妨礙膿液及分泌物引流。

(2)每次吹藥不宜過多,防止堵塞外耳道。

(3)化膿性中耳炎患者,應先將膿液引流,待膿少後方可套用。

(4)鼓膜穿孔及藥物過敏者禁用本法。

相關詞條

各種中醫常見療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