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象皮]

象皮[象皮]
象皮[象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文:象皮 【拼 音】XIANGPI 【拉丁名】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L.非洲象Elephas africanus Blumenbach

基本信息

藥名

【別 名】亞洲象,又名:印度象、灰象皮、白象皮

【處方名】象皮、象皮粉、象皮面【商品名】

象皮,以塊大、皮厚、斷面灰白色、無蟲蛀、無殘肉者為佳。

詳細介紹

【來 源】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皮。

【功 效】止血,斂瘡。

【主 治】治外傷出血,及一切創傷。潰瘍久不收口。

象皮圖集 象皮圖集

【性味】甘鹹,溫。

①《本草新編》:“味甘,氣平,無毒。”

②《本經逢原》:“鹹,溫,無毒。”

【歸經】

①《玉楸藥解》:“入足太陽膀胱經。”

②《本草再新》:“入脾經。”

【用法用量】用:熬膏或研末調敷。

【用藥忌宜】

瘡瘍膿毒未盡者忌用。

【藥物配伍】

配海螵蛸:活血斂瘡;配百草霜:活血止血、收斂止血;配防風:活血止痛;祛風勝濕;配乳香:活血止痛,消腫活血祛瘀。

【藥用部位】

本動物的肉(象肉)、骨(象骨)、牙(象牙)。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象膽)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泰國、緬甸、馬來西亞以及我國雲南南部等地。

採收儲藏

剝取象皮後,去掉筋膜油脂,洗淨,切成長塊,曬乾。

炮製方法

取象皮浸泡約3天,洗淨,稍悶,曬至八成乾,再沾水一次,至內外濕度一致,切成厚約之毫米的薄片,曬乾。或用文火烤軟,乘熱切片亦可。象皮粉:先將滑石粉置鍋內加熱,倒入象皮片,用強火炒至稍鼓起,呈深黃色時取出,篩去滑石粉,放涼,碾成細粉。

【考 證】

出自《開寶本草》。

【生藥材鑑定】

乾燥皮塊,大多呈長方形及方形,亦有形狀不規則者,大小不等,厚0.5~2厘米。外表面淺灰黑色,密布細小的顆粒狀突起,有時可見棕黑色長毛及多少不等的皺紋。內表面灰白色至灰棕色,有纖維狀露出物及皺紋。質堅硬。切斷面灰白色至黃棕色,薄片半透明。氣微腥。以乾燥、片大、皮厚者為佳。除上述品種外,尚有非洲象Elephas africanus Blumen-bach的皮亦同等入藥。產於非洲。

化學成分

主要為膠質蛋白,尚有碳水化物及無機鹽等。

【來源】象科動物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L.的皮,以去毛的乾燥皮入藥。將象皮用水浸泡3天,刷淨,悶潤至內外濕度一致時切片曬乾。

【製法】象皮粉:先將滑石粉放鍋內加熱,倒入象皮,燙至鼓起並呈焦黃色時,取出,篩去滑石,放涼,碾成細粉即得。

【性味歸經】甘、鹹,溫。

【功能主治】生肌,斂瘡。用於瘡瘍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粉敷或熬膠塗。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