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麋鹿苑

北京麋鹿苑

北京麋鹿苑博物館又名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位於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於1985年。1994年對外開放。

基本信息

機構名稱:北京麋鹿苑

城市:北京

大分類:環境保護

公益分類:生態

註冊性質:興趣組織

機構地址/郵編:北京大興南海子麋鹿苑(100076)

簡介

北京麋鹿苑北京麋鹿苑

位於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於1985年。1994年對外開放。曾為元、三代皇家苑囿南海子的一部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分。明清時,此地散養有大量黃羊、獐、狐、老虎和麋鹿等野生動物,供皇家狩獵。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南海子麋鹿遭到劫掠和屠殺,自此在中國絕跡。1985年英國塔維斯托克侯爵將38頭麋鹿贈還中國。1993年麋鹿苑的麋鹿已達200餘頭,1997年苑內建成野生動物散養區、展示區、野餐區、野營區。2000年館內有麋鹿130餘頭。苑內還有白唇鹿、馬鹿、梅花鹿、狍子等其他鹿科動物和普氏野馬等,另有灰椋鳥、大斑啄木鳥等鳥類。博物館占地面積64萬平方米。其中沼澤300畝,天然草場320畝,池塘60畝,科研、生活管理區60餘畝。2001年固定展覽“麋鹿滄桑”在科普樓展出。博物館主要展示內容有“麋鹿滄桑”展覽(包括麋鹿與自然、鹿與文化、麋鹿苑)、世界滅絕動物墓區、東方護生壁畫等內容。

園區分布

北京麋鹿苑北京麋鹿苑

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1993年麋鹿苑的麋鹿已達200餘頭,1997年苑內建成野生動物散養區、展示區、野餐區、野營區。2000年館內有麋鹿130餘頭。苑內還有白唇鹿、馬鹿、梅花鹿、狍子等其他鹿科動物和普氏野馬等,另有灰椋鳥、大斑啄木鳥等鳥類。博物館占地面積64萬平方米。其中沼澤300畝,天然草場320畝,池塘60畝,科研、生活管理區60餘畝。2001年固定展覽“麋鹿滄桑”在科普樓展出。博物館主要展示內容有“麋鹿滄桑”展覽(包括麋鹿與自然、鹿與文化、麋鹿苑)、世界滅絕動物墓區、東方護生壁畫等內容。

歷史

南苑(Nanyuan)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現僅存遺址。位於北京市永定門外永定河沖積扇中部,曾是河湖廣布、草木蔥鬱之地。

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元始建時稱“下馬飛放泊”,是元朝貴族打獵的地方。

明永樂年間擴大,修以圍垣,周長60公里,謂之“南海子”。周辟四門,內建衙署,設總提督一人、提督四人負責管理。苑內分為四部分,各有一名提督管理,管轄海戶400人。苑內設立二十四園,養育禽獸,種植果蔬,供皇帝和官僚貴族打獵享樂。後日漸荒蕪,明隆慶年間,南苑已經很衰敗。清代繼續經營,修建4處行宮、若干廟宇,原明朝的兩處提督衙門改建為行宮(舊衙門行宮、新衙門行宮),新建團河行宮。南苑一部分作為操兵練武之所,築晾鷹台,作為檢閱台,清帝多次在此校閱八旗軍隊。平時嚴禁平民進入,同治間於此設神機營。苑內多獐子、野兔、麋麂(四不象),並圈養老虎,作為狩獵之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日軍闖入園中焚毀建築、射殺動物。1901年後荒廢,由皇家發行“龍票”,準招佃屯墾,始有人於苑內搶占土地建立莊園。後神機營營房建南苑機場。

辛亥革命後仍為駐兵重地。馮玉祥在1924年建“思羅堂”,又稱“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南苑鎮福音堂”,位於南苑鎮西二道街1號,建築面積167.1平方米,可容納500多人聚會,李昌源為本堂首任牧師(1894—1973,山東省泰安人,畢業於北京匯文神學院)。文革期間該房產被北京博蘭特食品工貿集團南苑中心占用。

1949年後發展為北京近郊重要農業區和工業區。位於西南隅的清團河行宮遺址已闢為公園,南海子麋鹿苑也建在苑中。

南苑舊事

南苑圍獵,皇權之爭
南苑曾經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獵苑,地處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老北京城區的3倍。由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於滿洲是個騎射的民族,所以明清各朝的皇帝,每年春天都要到南苑打獵。這裡也因此流傳了許多關於皇家爭權的故事,鹹豐兄弟的皇位之爭,就是其中的一個。清朝前期,從太祖努爾哈赤到康熙皇帝的100多年時間裡,是建立政權、平定叛亂、恢復經濟的關鍵時期。皇權鬥爭也因此而異常的激烈。雍正即位後,他從自己爭奪皇位的親身經歷中吸取教訓,創建了“秘密立儲”制度。就是將立儲諭旨秘藏在匣內,放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直到皇帝駕崩時,才由御前大臣共同拆封,當眾宣布由誰繼位。這種方法很巧妙,令所有有心皇位的皇子都心存希望,會努力用帝王的標準來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贏得父皇的好感。這使爭奪皇位的鬥爭變得緩和了許多。雍正之後,經乾隆、嘉慶,皇位傳到了道光。道光共有9個兒子,64歲的時候,九子中三位早逝,一位過繼給親王,三位年紀不到6歲,有能力競爭帝位的只剩下14歲的四皇子奕詝和13歲的六皇子奕欣兩兄弟了。在諸位皇子中,又唯有這兩兄弟關係最為密切。他們從小在一起讀書習武,兄弟倆不僅成長為熟讀經史、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兼通詩文、擅長騎射的少年才俊,還共同研創出槍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使得道光皇帝十分欣慰。四皇子10歲時,生母孝全成皇后突然去世,他便由六皇子的生母孝靜貴妃撫養。兄弟倆感情更深一層,如同一母同胞。兄弟倆感情很好,但說起來這也是不幸,因為皇位只有一個,究竟誰能成為皇位繼承人呢?有關道光立儲的故事,民間有多種說法,其中“南苑圍獵、藏拙示仁”就是一個。據傳說,道光晚年時命皇子們隨駕到南苑圍獵,檢驗皇子騎射才幹。六皇子武藝超群,在圍獵中獲得獵物最多。而四皇子卻站在一旁,不發一箭。原來,四皇子知道自己騎射不如六皇子,事前請他的老師杜受田出了個高招。善於揣摩道光心理的杜受田說:阿哥千萬別發一槍一箭,而且要約束手下人不得捕捉動物。皇上如果問及原因,你便說現在正值春天鳥獸萬物孕育的時候,不忍心傷害它們,也不願用這種方式與弟弟們競爭。四皇子照計而行,果然道光非常高興,讚嘆道:這真是具有帝王心胸的人說的話啊! 結果可想而知,鹹豐順利地繼承了皇位,成了九五至尊。

南囿秋風

2005年8月24日是我國珍稀鹿科動物麋鹿從英國烏邦寺回歸祖國20周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為此在麋鹿苑中興建了一處“麋鹿回歸紀念園”,近日落成的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風”紀念碑為麋鹿回歸紀念活動拉開了序幕。

“南囿秋風”指的是明清時期的南海子,位於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老北京城區的3倍,是古代北京地區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皇家遊獵場所。古代南海子內泉水、湖沼星羅棋布,河道縱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橫。如小龍河、鳳河、涼水河以及一畝泉、大泡子、雙泡子、後泡子、三海子等河流、泉、湖一直保留到今天。豐富的地下水源,適中的水、熱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古代南海子地區成為京城近郊水草肥美,景色秀麗的旅遊佳地和狩獵場所。為什麼叫做南海子呢?在我國北方,人們常把大片積水的湖沼叫做海子,如北京城內的三海,紫禁城北的北海子(即積水潭)等。明朝永樂年間在擴充元代下馬飛放泊闢建皇家苑囿時,為了與城北的北海子區別開來,就把這一帶叫做南海子。

明永樂帝遷都北京後,每年都要在南海子裡進行大規模的狩獵和練兵活動。之後100多年間,明代諸帝在南海子內大興土木,先後修築了舊衙門提督官署、新衙門提督官署以及關帝廟、靈通廟、鎮國觀音寺等建築。並按照二十四節氣修建了“二十四園”,派1000餘名海戶放養和守護麋鹿、黃羊等禽獸。經過明代歷朝的多次建設修繕,南海子已經成為北京南郊著名的皇家苑囿。海子裡綠草如茵,百花爭艷;鹿鳴雙柳,虎嘯鷹台。每到秋季,晴雲碧樹,果紅葉黃,別有一番特色;被譽為“燕京十景”之一,其名曰“南囿秋風”。明朝大學士李東陽《南囿秋風》詩中有“落雁遠驚雲外浦,飛鷹欲下水邊台”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南海子的優美景色。

麋鹿苑

麋鹿1985年回歸中國前,國內外動物保護專家為麋鹿回歸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其中一項就是選址,為麋鹿選擇一個回家的地點,場地的選擇對重引進項目至關重要,它既要適合麋鹿生存、繁衍的要求,又要便於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項目的實施管理和推廣。中外科學家在麋鹿歷史分布區域的遼寧山東江蘇上海等地考察,最後確定北京南海子,其原因是北京南海子是麋鹿科學發現地、模式種產地、最後滅絕地,野生麋鹿的歷史分布地,處在首都,交通方便,研究機構雲集等具備多種有利條件。

南海子麋鹿苑位於北京南郊,距天安門直線距離約20km。經過百年的社會巨變,這座歷經元、明、清三代的著名園囿,除一個團河行宮尚存外,曾因保存麋鹿而蜚聲海外的獵苑幾乎蕩然無存。就連綿延一百多里的三米高牆也早已消失無痕,只在北京地圖上留下幾座苑門的名稱。然而麋鹿的故事卻並未隨風飄去,它們不僅記載於宮廷史籍中和鐫刻在帝王收藏的麋角上,而且還留在村莊的名稱里和村民世代相傳的記憶中,就連大紅門、小紅門、舊宮、鹿圈等地名仍然存在,在這裡偶爾還可以挖到埋藏在河邊泥沙下的麋角。

意義

北京南海子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南海子麋鹿苑位於元明清三朝皇家獵苑的核心,也是麋鹿模式標本產地和公認的本土最後滅絕地。1865年法國傳教士就是在這裡發現的麋鹿,並將一部分標本運回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因此將麋鹿準確地重引進到它們百年前棲息的地方,成就了麋鹿興衰歷史上的一段佳話,為物種重引進項目增添了光彩和魅力。

經過了百餘年的歷史變遷,南海子皇家獵苑雖已舊貌難尋,但在遺址的核心地區尚存一個地勢低洼,楊柳拂岸,蘆葦叢生的海子,這裡仍然保存當年麋鹿生息所需要的濕地環境。南海子位於北京郊區,便於得到國家主管部門和權威人士的持續支持,保證項目能夠最終完成不致半途而廢。

更為難得的是南郊農場的領導出於對自然保護的支持,對麋鹿還家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的理解,同意將包括海子在內的近千畝土地無償提供給該項目使用。

麋鹿苑處在首都,與國家和地方的研究院所聯繫、合作都極為方便,便於得到國內外保護機構和專業人士的幫助指導,保證項目的正確方向。

基於上述原因,麋鹿的回歸首選北京南海子。麋鹿回歸以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與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理化測試中心等進行了多方面的麋鹿基礎科學研究,為麋鹿保護的成功提供了科學保障。

規模

十九世紀初,被掠往歐洲一些國家動物園內的中國南海子麋鹿,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而臨著滅絕的威脅。這時,英國有一位熱心動物保護事業的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意識到這種鹿科動物正處於瀕臨滅絕的危險境地,於是就出高價錢,把散居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衛普等地動物園內的18頭麋鹿全部買下運回英國,放養在他家景色秀麗、水草豐茂的烏邦寺莊園內。到1913年,麋鹿的數量就增加到75頭;到1948年烏邦寺莊園裡的麋鹿已經有255頭。據1982年調查,全世界各國動物園中的麋鹿總計約1100多頭。所有這些麋鹿,都是原來生活在烏邦寺莊園那18頭麋鹿的後代。1979年以來,我國著名動物學家譚邦傑等呼籲把流落國外的麋鹿引回中國,恢復我國的麋鹿種群。他的倡議,得到了英國烏邦寺莊園的主人塔維斯托克侯爵的熱烈回響。1984年11月,英國塔維斯托克侯爵決定,將22頭麋鹿無償贈送給我國。我國有關方面對此做了可行性科學論證後,一致認為,無論從文化歷史意義,還是從自然生態環境考慮,北京南郊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舊址是麋鹿重新引回中國的理想地點。塔維斯托克侯爵在來信中充滿友好情誼地說:“對我和我們家族來說,能與中國合作將麋鹿重返故園,的確是一件極為令人振奮的事情。”1985年5月,位於北京大興北部的南海子麋鹿苑開始興建。這一帶是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裡的三海子,900餘畝的湖沼荒原還保留了原來的自然地理景觀。“蒲葦戟戟水漠漠,鳧雁光輝魚蟹樂。”湖岸四周垂柳成蔭,碧野鋪芳;湖濱蘆葦搖曳,野鴨、灰鶴等10多種水禽在湖面嬉戲。風光秀麗,景色優美,是麋鹿繁衍和棲息的理想環境。

1985年8月24日,22頭麋鹿(其中兩頭轉送上海市動物園)從英國烏邦寺安全運抵北京,當晚便轉運到南海子麋鹿苑,實現了麋鹿重返家園的夙願。11月11日下午,中國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負責同志與英國塔維斯托克侯爵在南海子麋鹿苑舉行了隆重的放鹿儀式。20頭麋鹿滿懷著對故土的眷戀之情踏上了故園的土地,歡快地賓士著,逐漸消失在草場深處。此情此景,令人萬分激動。是啊,望著麋鹿那活潑可愛的身姿,回想起它們近百年來的不幸遭遇,使人深切地感受到,麋鹿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清朝末年,國運衰微,天災人禍,致使麋鹿流落異國他鄉;今天,飽經憂患的祖國,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麋鹿重返家園的夙願才得以實現。這是一件多么具有歷史意義、值得慶賀的事啊。

作用

為了加快南海子麋鹿苑內麋鹿種群的繁殖和復壯,1987年9月8日,英國烏邦寺公園又贈送給南海子麋鹿苑18頭雌麋鹿。80多年前,英國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收集了18頭麋鹿,精心飼養,才挽救了這一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今天,他的曾孫塔維斯托克侯爵為發展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恢復南海子麋鹿苑麋鹿種群,又做出了新的重大貢獻。“麋鹿還家”是一項重要的自然保護項目,這是拯救瀕危物種的一個創舉。對此國際上曾評論說:“將一個物種如此準確地引回它們原棲息的地方(北京南海子),這在世界上的重新引進項目中堪稱獨一無二。”麋鹿重返家園,不僅有助於這珍稀物種的保護,也是加強中英兩國人民友好關係的一篇友誼佳話。

地理位置

地址

北京大興南海子麋鹿苑

公交路線

可乘公車至舊宮、亦莊、德茂莊後換乘其它交通工具延路標指示方向到達。

可乘大興區小4路公交(黃村火車站-瀛海-舊宮-亦莊)到麋鹿苑路口下車,東行800米即到。

可乘926支(後甫-采育-留民營-鹿圈鄉-舊宮-東高地-永定門內)到鹿圈衛生院下車,向南再向西(有路標指示)步行約20分鐘即到。

行車路線

舊宮十字路口向南3.5公里。

亦莊鎮政府西南約4公里。最佳行車路線:

五環路亦莊橋向南,沿路標指示方向前行即可。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二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自然之友
中國地理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北京麋鹿苑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昆明野地環境發展研究所
“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項目
大自然保護協會
百萬森林
北京林業大學山諾會
香港地球之友
中國核學會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
清水同盟
樂活家園網
婦女環境小組
綠點廣州
盤錦黑嘴鷗保護協會
野草文化傳播中心
濕地聯盟
未沙衛環境網
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
中國地質學會
中國地震學會
雲南生態網路
北京林學會
中國公園協會
北京市環境科學學會
北京市環境衛生協會
中國長城學會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
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
中國鍋爐水處理協會
中國海洋學會
濕地國際-中國
中國化工環保協會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
自然景象環境保護協會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
綠色生活體驗驛站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中華環保聯合會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北京水利學會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
成都觀鳥會
瀚海沙
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資源與環保協會
河南大學綠色聯盟協會
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
綠色網路聯盟
陝西省“媽媽環保”志願者協會
雲南大學喚青社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中國植物學會
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
環境與發展研究所
中國節能協會
綠色龍江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
中國原子能農學會
低碳網
中國沼氣學會
綠色北京
大連野鳥協會
北京市水務局團委
天津市農學會
中國水利學會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
綠家園
NPO信息諮詢中心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河北綠色知音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中國土地學會
北京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
貴州師範大學社區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國際綠色產業聯盟
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
濟溪環境交流網路
北京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北京清華NGO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市園林綠化企業協會
綠色紅河
中國高校動物保護聯盟
北京土地學會
北京師範大學白鴿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大學清潔發展機制研究會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OUR PART我們的貢獻
新疆自然保育
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人文環境保護委員會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珍·古道爾(北京)環境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
貴州PRA網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噪聲與振動控制委員會
農業生物多樣性
廣西醫科大學綠色沙龍
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資料研究中心中國經濟林協會
北京腐蝕與防護學會
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
北京花卉協會
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助學中心
北京環境與發展研究會
中央民族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環境誘變劑學會
長春社香港環保團體
中國農業節水技術協會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

草海農民自然保護協會
北京節能學會
中國太陽能學會
北京蘭花研究會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北京再生資源和舊貨行業協會
北京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綠島環境保護協會
北京市公園學會
中國再生資源商業行業協會
綠色和平北京聯絡辦公室
北京市朝陽區達爾問環境研究所
清華大學學生綠色協會
天津環境科學學會綠色教育助學委員會
天津市植物學會
天津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助學中心
天津市土地學會
天津市園林學會
天津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
天津市災害防禦協會
天津市節能協會
天津市核學會
北京市順義環境保護協會
天津市資源綜合利用協會
天津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環保產業協會環境工程服務中心
天津市環境科學學會
天津市林學會
天津市能源研究會
北京市通州區環保產業協會
天津市生態學會
天津津南環保產業協會
天津市水利學會
天津市寧河縣環保協會
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北京市宣武區環境保護學會
北京市醫院污水污物治理技術協會
北京土壤學會
中國草原學會
北京科技大學綠盾環協會
中國自然保護區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