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

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

北京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簡稱綠十字)成立於2002年12月。2004年6月10日在民政局正式註冊。法人孫君。綠十字傳播生態文化理念,尋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法則。是非營利民間環保組織。

簡介

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

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簡稱綠十字)、成立於2002年12月,並於2004年6月在延慶縣民政局正式註冊。取名借鑑紅十字關愛人類含義,意為關愛自然,旨在以實踐的方式傳播生態文化理念,尋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法則。

設立公益櫃檯

中國第一個民間公益性的再生紙兌換專櫃――恒基公益櫃檯,在北京恒基中心正式啟動。公益櫃檯由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簡稱綠十字)、聯合國教科文EPD項目全國工作委員會聯合北京可持續發展協會、北京金色啄木鳥節能環保中心、恒基中心、利樂中國共同發起,旨在通過再生紙的兌換,實現“分類―回收―再生―資源”的循環,推動“意識―習慣―文明”的形成。
在公益櫃檯上陳列著用再生紙製作的作業本、鉛筆、畫冊,甚至還有用廢舊物資製作的工藝品。志願者介紹,櫃檯的物品不對外銷售,只接受兌換。顧客可以用一定數量的廢舊報紙雜誌兌換櫃檯上的再生物品。綠十字以這種方式倡導“家庭、辦公室和校園裡的植樹造林”的環保行為。綠十字認為,這種做法不僅代表一種新的消費理念,一種方便可行的造林的方法,更是一種生態經濟模式和一種綠色生活方式。同時,通過公益櫃檯,還可以為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搭建平台,向需要幫助的公益組織輸送志願者,為志願者提供一個參與的渠道。
啟動儀式上,幾家發起單位和環境NGO人士、志願者、媒體記者共同參加了系列宣傳活動並觀看文藝表演。兩位環保公益歌手以及北京綠色演義文化中心公益藝術團少年部的同學們演唱了環保歌曲。民間環保活動人士葉欖現場書寫“公益櫃檯綠色希望”。由於他多年來堅持不懈地在列車上宣傳環保,不久前剛剛被團中央選為2004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之一。
綠十字發起人孫君說,公益櫃檯的創意是要讓以前停留在“陽春白雪”層面的環保宣傳“走進生活”,進入人們的衣食住行中。孫君是一位著名畫家,在發起成立綠十字之前,曾代表民間環保組織——北京地球村在延慶堆臼石村推動生態環保建設,引入民俗旅遊,倡導綠色生活。
孫君介紹,公益櫃檯將把50%的利潤捐贈給綠十字用於公益活動。為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公益櫃檯的發起者聘用一家審計事務所,每年對收入情況加以審計,並將財務報告和審計結果在網上公開。

幫助災區民眾

2008年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以下簡稱綠十字)在災區進行災後重建調研中發現,災區農村缺乏為重建服務的專業設計單位來幫助民眾進行災後重建。綠十字為此向南都公益基金會申請成立工作室,時間為2009年全年,在當地招聘了兩名專業人員,2009年元月在什邡市成立工作室後就立即開始直接為災區恢復重建提供服務。他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認真規劃,科學重建
在建房前,綠十字首先協助當地有關部門動員村民修路,方便建房時運送建材和建築機械,綿竹市遵道鎮秦家坎村連80歲的老人和盲人都參加了村道的修建。為節省建房費用,動員關係好的村民互為鄰居,建成連排房或四合院,比獨門獨戶節約建材。為增強村民的信心,組織村幹部和積極分子去湖北新農村試點村參觀考察。今年6月份前為該鎮的秦家坎村、東嶽村、文鳳村的村民重建住房272戶,村民全部搬入了新居。在重建中綠十字全程監控建房質量,凡是發現質量問題的,村民都請他們去解決。秦家坎村村委會老主任肖自玉說:“綠十字在災區重建中所做的援助有的是看不見的,那就是把村民引入一個新的精神與希望的層面,讓村民在健康的思想中重建,而不是在埋怨中重建,綠十字所做的心靈的規劃真是關鍵。”
二、幫助政府和民眾排憂解難
劍南鎮茂泉村土地在地震前被國家征遷,地震後因建材漲價,國家補貼的費用480元/平米就不夠了,村民僵持著不動遷。今年4月初綠十字協助政府做村民的工作,他們採取幫助村民算經濟賬的方法,給村民算了拖延建房造成的經濟損失,並將村民的意見反饋給鎮政府。4月14日該鎮鎮長約見綠十字工作人員,同意為5月12日前建房的民眾在原補貼標準基礎上再增加140元/平米,而且鎮政府暫時不收原按政策規定使用宅基地需要戶主每平米付75元的土地使用費,村民可以將其投入建房。鎮政府又出面聯繫一家有實力的建築公司,把建房價格降到680元/平米(當時當地的建房市場價是730元/平米),因此全村202戶村民立即行動起來,到10月份已有80%的村民戶建成了新房。
綠十字還向李連杰壹基金申請“壹基金綠色家園項目”,為什邡市洛水鎮漁江村667戶村民進行規劃和培訓,受到什邡市政府的讚賞,特獎勵該村9000平米的商用房,計畫將漁江村建成全市農村重建的典範。今年7月份該村335戶村民搬入了臨時過渡房,騰出了全村重建的土地,還利用板房等廢舊材料建了村委會辦公室。在地震一周年前夕,鎮政府為保證災區的穩定,清理了包括NGO等外來人員,八成以上NGO都被要求撤離了災區。在對漁江村村民進行培訓後,村民們紛紛表示:你們的培訓真是太好了,講的全是我們想做的事,過去我們村民參與程度不高,是我們沒有認識到參與的重要,或者說想參與又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入手,今天聽了培訓,就知道了。還有的村民說,聽了培訓才理解了村幹部為重建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前不知道村幹部在忙些什麼?心裡很有怨言,現在才知道他們請了上海、南京、北京那么多專家來研討我們的重建規劃和今後生計的問題,也了解了村民參與重建的重要性。
重建中,綠十字還在秦家坎村3組2戶村民家中進行了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試點,視其效果再向社會募捐,爭取在全組42戶家庭中實施。

目前工作

1.在湖北省襄樊市穀城縣五山鎮,與當地民間環保組織、村鎮政府共同實施以建立農村可持續發展生產生活方式為目的的“五山模式”。

2.在北京恒基中心(位於長安街的商業大樓)設立“再生紙兌換、再生紙用品展示和志願者之家”的公益櫃檯。

3.與中國科技館、聯合國科教文EPD各做環境科普教育項目。

4.設立再生紙生態藝術部,為再生紙的運用和推廣,做好回收、再生、設計、推廣、使用的系統服務。

5.與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合作在河北省定州翟城村進行農村生態試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