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軍隊

八旗軍隊

八旗軍隊中民族成分較為複雜,以明朝女真人後裔(滿洲)為主幹,輔以蒙古、漢、朝鮮、達斡爾、索倫(鄂溫克)、錫伯、赫哲、卦爾察、恰卡拉和阿爾巴津人等民族。

八旗軍隊
八旗制度作為清代滿族的一種社會政治和軍事制度,其特點和概況已為大家所熟知。但作為清代國家最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的八旗軍制,它的構成和兵種知道的朋友恐怕就不多了,在此,我對八旗軍的各個兵種作一簡要介紹。
驍騎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意即騎兵,為八旗軍骨幹和精銳。起於皇太極所設的阿禮哈超哈營。順治時成為制度,以驍騎營為八旗都統的直屬部隊。所轄有馬甲、領催(從馬甲中挑選,管理冊籍和俸餉)、匠役(弓箭、馬鞍、鐵具等匠工),兵員均從本旗下各個佐領所屬人丁中挑選。漢軍八旗驍騎營另設有炮甲、藤牌兵和鹿角兵。
「前鋒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起於皇太極所設的噶布希賢超哈營,順治時成為制度,兵員從滿洲、蒙古旗的各佐領下挑選,分左右兩翼,設有統領、參將等官。
「護軍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起於皇太極所設的巴牙喇營。後為八旗禁衛軍兵制,上三旗守衛紫禁城,下五旗守衛各王公府邸,雍正時定為禁衛軍。兵員從滿洲、蒙古旗的各佐領下挑選精銳而成,每旗設有護軍統領一人。雍正三年又加設圓明園八旗護軍營,駐紮於圓明園周圍。
「火器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康熙三十年置,為皇帝守衛扈從,設總統大臣管理。特為倚重(嘉慶年間,天理教邪教組織的一夥暴徒攻入紫禁城,至隆宗門遇火器營官兵阻擊,後全數殲滅)。全營兵員均專習火槍火炮。士兵由滿洲、蒙古旗的各佐領下挑選精銳而成,分有火槍兵和炮甲兵兩種。
健銳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即雲梯兵。乾隆十四年置,兵員上三旗、下五旗中挑選,兵額二千人,設總統大臣管理。
「虎槍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康熙二十年置。專任扈從圍獵。設總統大臣一人,有領侍衛內大臣兼任。下轄總領、虎槍長、虎槍副長等職,轄虎槍手六百名。
步軍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統領即京城衛戍部隊,兵員從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中挑選,康熙十三年置。兵額二萬一千一百五十人。設有步軍統領管轄。雍正元年又加設五城巡捕營步兵一萬人,為綠營兵抽調而成,也歸八旗步軍統領管轄。步軍統領的全稱是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通常管轄八旗兵的稱統領,管轄綠營步兵的稱九門提督,實際上由滿人兼任。
「善撲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設總統大臣、左右翼翼長等官管轄。兵員由滿洲、蒙古八旗中挑選勇士組成,專門練習摔交技藝。擔任皇家扈從侍衛。
「神機營」
八旗軍兵種之一。也為火槍兵。鹹豐十一年置,選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中前鋒、護軍、步軍、火器、健銳各營的精銳組成,守衛紫禁城及皇家三海,並扈從皇帝巡行。
「養育兵」
即八旗預備役部隊。清朝統一全國後,八旗兵額有定,而旗人人口日增。順治十七年,從滿、蒙、漢各旗中,挑選年滿十六歲的精壯四千八百人,訓練技藝,戰時補充各營,叫養育兵。乾隆時定製二萬人。
清代八旗軍定額兵員為二十萬人。
清朝的八旗軍隊每旗有7500人馬,八旗共有六萬人馬,連帶其他兵馬總共十三萬左右,入關後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到康熙年間總共由五十萬人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