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國際-中國

濕地國際-中國

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於1996年9月26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辦事處成立的目的是通過引進技術和資金,提供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持,開展信息交流來促進中國和東北亞的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

簡介

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成立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成立
濕地國際是第一個通過國家林業局(原林業部)與中國政府達成諒解備忘錄而成功在中國建立辦事處的國際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根據備忘錄精神,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於1996年9月26 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國辦事處成立的目的是通過引進技術和資金,提供人員培訓和技術支持,開展信息交流來促進中國和東北亞的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

主要任務

促進國家濕地保護行動計畫的編制與實施;
支持開展濕地資源調查與編目;
支持建立濕地監測網路,促進國際重要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
評估和確認國際意義的濕地生境;
協助和支持建立標準化的濕地資料庫;
開展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示範研究,鼓勵對退化濕地進行恢復重建;
通過引進資金和技術,支持和促進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優先項目的研究;
建立濕地專家網路,組織和協助濕地專家參與國際濕地項目;
組織召開各種與濕地有關的研討會、論壇、培訓班等活動,促進東北亞地區濕地保護;
通過濕地出版物提高公眾意識。

宗旨

維持和恢復濕地,保護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造福子孫後代。

願景

濕地和水資源的全方位價值與服務都得到保護和管理,以利於生物多樣性和造福人類。

相關

濕地國際

濕地國際濕地國際
濕地國際創建於1995年,是由亞洲濕地局(AWB)、國際水禽和濕地研究局(IWRB)和美洲濕地組織(WA)3個國際組織合併組成,濕地國際是一個獨立的、非贏利性的全球組織,在全球、區域和國家開展工作,致力於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濕地國際的全球和地區項目由120多個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基金會、開發機構和私人機構提供支持,項目活動分布於 六大洲14個地區,在非洲、南美洲、南亞、東亞和北亞以及中歐、東歐和大洋洲設有16個辦事處和協調機構,總部設在荷蘭瓦格寧根
濕地國際董事會由50多個成員國的代表、有關國際組織代表和濕地專家組成,董事會(基金會)指導濕地國際的政策、監測和評價戰略的實施。濕地國際通過各個辦事處來貫徹執行由濕地國際理事會(協會)批准的全球戰略。理事會由每個成員國的兩名國 家代表、合作夥伴、專家組協調員和名譽顧問組成。濕地國際執行長與全球管理小組和各辦事處主任合作負責監督戰略實施。

濕地國際通過開發工具、提供信息來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政策、公約和條約,以滿足濕地保護的需求。我們憑藉科學的分析以及在全球和國家保護與自然資源管理項目中取得的經驗,在某些影響濕地的關鍵問題和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優先行動方面,提供最佳的信息來源。目的是通過能力建設、夥伴關係、跨區域合作和多部門的實地項目把我們和其他組織的能力結合在一起,為濕地管理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全球戰略

濕地國際濕地國際
濕地國際已正式通過以下四個長期全球戰略目標(2005-2014年),為我們下一個十年的工作指明方向。我們認為只要所有部門採取行動取得以下目標描述的成果,願景就會實現。
目標1:使有關利益方和決策者充分了解濕地的現狀和趨勢及其生物多樣性、社會經濟價值和行動的優先領域。
目標2:認識到濕地所提供的價值和服務,並把他們綜合到可持續發展中。
目標3:通過綜合的水資源和海岸帶管理實現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
目標4:通過大範圍的、跨界的濕地物種和關鍵濕地棲息地動議改善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
濕地國際開發和管理多部門以及全球、區域和國家項目,這些項目由當地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和科研機構實施。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發展長期的夥伴關係,成為自然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重要基礎。目前已有2000多人參與、支持我們的項目,通過21個專家組為我們提供科學建議。我們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鳥類組織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等濕地公約的國際夥伴組織(IOP)密切合作,與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和遷徙物種公約簽署了正式的夥伴協定,還與許多國家政府和相關機構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和合作計畫以支持濕地的保護與合理利用,如英國自然保護聯合委員會、中國國家林業局以及支持國際濕地能力建設項目的財團組織。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二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自然之友
中國地理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北京麋鹿苑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昆明野地環境發展研究所
“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項目
大自然保護協會
百萬森林
北京林業大學山諾會
香港地球之友
中國核學會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
清水同盟
樂活家園網
婦女環境小組
綠點廣州
盤錦黑嘴鷗保護協會
野草文化傳播中心
濕地聯盟
未沙衛環境網
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
中國地質學會
中國地震學會
雲南生態網路
北京林學會
中國公園協會
北京市環境科學學會
北京市環境衛生協會
中國長城學會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
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
中國鍋爐水處理協會
中國海洋學會
濕地國際-中國
中國化工環保協會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
自然景象環境保護協會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
綠色生活體驗驛站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中華環保聯合會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北京水利學會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
成都觀鳥會
瀚海沙
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資源與環保協會
河南大學綠色聯盟協會
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
綠色網路聯盟
陝西省“媽媽環保”志願者協會
雲南大學喚青社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中國植物學會
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
環境與發展研究所
中國節能協會
綠色龍江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
中國原子能農學會
低碳網
中國沼氣學會
綠色北京
大連野鳥協會
北京市水務局團委
天津市農學會
中國水利學會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
綠家園
NPO信息諮詢中心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河北綠色知音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中國土地學會
北京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
貴州師範大學社區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國際綠色產業聯盟
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
濟溪環境交流網路
北京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北京清華NGO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市園林綠化企業協會
綠色紅河
中國高校動物保護聯盟
北京土地學會
北京師範大學白鴿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大學清潔發展機制研究會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OUR PART我們的貢獻
新疆自然保育
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人文環境保護委員會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珍·古道爾(北京)環境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
貴州PRA網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噪聲與振動控制委員會
農業生物多樣性
廣西醫科大學綠色沙龍
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資料研究中心中國經濟林協會
北京腐蝕與防護學會
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
北京花卉協會
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助學中心
北京環境與發展研究會
中央民族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環境誘變劑學會
長春社香港環保團體
中國農業節水技術協會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

草海農民自然保護協會
北京節能學會
中國太陽能學會
北京蘭花研究會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北京再生資源和舊貨行業協會
北京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綠島環境保護協會
北京市公園學會
中國再生資源商業行業協會
綠色和平北京聯絡辦公室
北京市朝陽區達爾問環境研究所
清華大學學生綠色協會
天津環境科學學會綠色教育助學委員會
天津市植物學會
天津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助學中心
天津市土地學會
天津市園林學會
天津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
天津市災害防禦協會
天津市節能協會
天津市核學會
北京市順義環境保護協會
天津市資源綜合利用協會
天津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環保產業協會環境工程服務中心
天津市環境科學學會
天津市林學會
天津市能源研究會
北京市通州區環保產業協會
天津市生態學會
天津津南環保產業協會
天津市水利學會
天津市寧河縣環保協會
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北京市宣武區環境保護學會
北京市醫院污水污物治理技術協會
北京土壤學會
中國草原學會
北京科技大學綠盾環協會
中國自然保護區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