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價

利率平價

解釋利率平價(英語:Interest rate parity)也稱作利息率平價,指所有可自由兌換貨幣的預期回報率相等時外匯市場所達到的均衡條件。 利率平價理論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l9世紀60年代。l9世紀90年代,研究遠期外匯理論的德國經濟學家沃爾塞·洛茨提出了利差與遠期匯率的關係問題。20世紀30一40年代,保羅·艾因齊格運用動態均衡思想,發展了利率平價的動態理論。經過羅伯特·z·阿利布爾等人的進一步完善,現代利率平價理論框架趨於成熟。

利率平價規定

用相同貨幣衡量的任意兩種貨幣存款的預期收益率相等的條件,被稱為利率平價條件。如:

R$ = R€ + (Ee$/€- E$/€)/ E$/€

利率平價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

例子

利率平價理論分析圖利率平價理論分析圖

如果美國利率高於日本利率,那么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 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於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利率平價理論

由凱恩斯和愛因齊格提出的遠期匯率決定理論。他們認為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形成的。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謀取利潤。但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即外匯風險。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相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保證無虧損之虞。大量掉期外匯交易的結果是,低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下浮,期匯匯率上浮;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浮,期匯匯率下浮。遠期差價為期匯匯率與現匯匯率的差額,由此低利率國貨幣就會出現遠期升水,高利率國貨幣則會出現遠期貼水。隨著拋補套利的不斷進行,遠期差價就會不斷加大,直到兩種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這時拋補套利活動就會停止,遠期差價正好等於兩國利差,即利率平價成立。因此我們可以歸納一下利率評價說的基本觀點:遠期差價是由兩國利率差異決定的,並且高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升水。

由凱恩斯和愛因齊格提出的遠期匯率決定理論。他們認為均衡匯率是通過國際拋補套利所引起的外匯交易形成的。 在兩國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以謀取利潤。但套利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時,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產生的收益變動,即外匯風險。

套利者往往將套利與掉期業務相結合,以避免匯率風險,保證無虧損之虞。大量掉期外匯交易的結果是,低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下浮,期匯匯率上浮;高利率國貨幣的現匯匯率上浮,期匯匯率下浮。遠期差價為期匯匯率與現匯匯率的差額,由此低利率國貨幣就會出現遠期升水,高利率國貨幣則會出現遠期貼水。隨著拋補套利的不斷進行,遠期差價就會不斷加大,直到兩種資產所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等,這時拋補套利活動就會停止,遠期差價正好等於兩國利差,即利率平價成立。因此我們可以歸納一下利率平價說的基本觀點:遠期差價是由兩國利率差異決定的,並且高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貼水,低利率國貨幣在期匯市場上必定升水。

理論缺陷

這一理論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現在:

1. 利率平價說沒有考慮交易成本。然而,交易成本卻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各種交易過高,就會影響 套利收益,從而影響 匯率與利率的關係。如果考慮交易成本,國際間的 拋補套利活動在打到利率平價之前就會停止。

2. 利率平價說假定不存在 資本流動障礙,假定資金能順利,不受限制地在國際間流動。但實際上,資金在國際間流動會受到 外匯管制和外匯市場不發達等因素的阻礙。目前,只有在少數國際金融中心才存在完善的期匯市場,資金流動所受限制也少。

3. 利率平價說還假定套利資金規模是無限的,故 套利者能不斷進行拋補套利,直到利率平價成立。

與匯率相關的經濟知識

盤點與匯率相關的知識,例如詞條外匯、國際收支、貨幣貶值等詞條,完善詞條內容,使詞條升高分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