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並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的制度。浮動匯率制的正式採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後開始的。浮動匯率制按照國家是否干預外匯市場,可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制(又稱“清潔浮動匯率制”)和管理浮動匯率制(又稱“骯髒浮動匯率制”)。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已開發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國貨幣的匯率並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場的供求關係決定的制度。

浮動匯率制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的正式採用和普遍實行,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元危機進一步激化後開始的。 浮動匯率制按照國家是否干預外匯市場,可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制(又稱“清潔浮動匯率制”)和管理浮動匯率制(又稱“骯髒浮動匯率制”)。實際上,今天沒有哪個國際實行完全的自由浮動,而主要已開發國家都對外匯市場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當前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單獨浮動和聯合浮動,也有的實行釘住政策的浮動匯率制。

簡介

一種貨幣的強弱,乃基於其經濟實力及與貿易夥伴的關係。匯價太強會使出口商品對外國消費者來說過於昂貴,可能會因而損及出口業。匯價較弱則有助於提高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但進口商品會變得較為昂貴。貨幣突然貶值可能意味著經濟不穩。

浮動匯率制的主要長處是防止國際遊資衝擊,避免爆發貨幣危機;有利於促進國際貿易的增長和生產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資本流動等等。缺點是經常導致外匯市場波動,不利於長期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進行;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基金組織對匯率的監督難以奏效,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依然得不到解決;對開發中國家更為不利。

在浮動匯率制下,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有:貨幣本身代表的價值、一國國際收支利息率、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政治、心理、投機等因素。

主要形式

(1)從匯率的浮動方式或程度來看,有三種形式: 
第一,釘住型或無彈性型;

第二,有限靈活型有限彈性型

第三,更為靈活型或較高彈性型。

(2)從匯率受到政府干預的程度來看,有兩種形式:

第一,自由浮動;

第二,管理浮動,也稱可調節的浮動匯率制。

主要特點

(1)匯率浮動形式多樣化,可包括自由浮動、管理浮動、釘住浮動聯合浮動以及單獨浮動等。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適宜的匯率浮動形式。中國從1994年開始正式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匯率不是純粹的自由浮動,而是有管理的浮動。

(3)匯率波動頻繁且幅度大。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考察,這個特點更加明顯。

(4)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多元化。其中一國國際收支的變化所引起的外匯供求關係的變化,則成為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而上下浮動。

(5)特別提款權等“一籃子”匯價成為匯率制度的組成部分。

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1)防止某些國家外匯儲備的流失。

(2)促進外匯市場的發展。

(3)促使國際資本流動劇增。

(4)加強國際間的聯合干預

(5)造成國際財富的轉移與再分配。

(6)增強了國際經濟往來中的不確定性。

(7)一定程度上也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不安。

特點

決定匯率波動的原因很多,但是匯率制度的影響最大。不同的匯率制度,規定了匯率制定、波動的準則,並為全世界普遍接受和履行,由此產生不同的匯率變動規律,金本位制和固定匯率制下的匯率波動比較規範,也能事先進行預測並加以利用,但波動範圍很小,因此外匯風險很小,常被人們忽略。

自1973年浮動匯率制確立以來,匯率變動反覆無常,主要貨幣如美元馬克日元之間的匯率大起大落。由於世界各國執行不同的匯率制度,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實行自由浮動或聯合浮動,新興工業國家實行彈性浮動,而廣大開發中國家大都實行釘住浮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投資自由化的發展,又由於存在不同的決定匯率的原則,各國之間經濟的相互依賴加強,貨幣政策間的合作也日趨密切,特別是電訊網路的飛速發展,使匯率波動在國際間相互快速傳遞,更增加了匯率波動的複雜性。從當前世界貨幣體系看,在浮動匯率制下要重點把握美元歐元日元的走向,這三種貨幣構成90%以上的國際儲備和國際支付手段,其他國家的貨幣基本上釘住這三種貨幣,因此,美元、歐元和日元之間匯率的波動成為浮動匯率制下匯率波動的主鏇律。這三種貨幣基本上實行的是自由浮動,也就是按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來決定匯率,只要認真分析影響美元、歐元、日元供求的國內外因素,特別是與之相應的國家和地區的股市的關係,就可以對它們的走向進行預測。

對於實行釘住匯率制的貨幣,其波動主要取決於被釘住的貨幣,因而應該首先把握被釘住貨幣的波動情況,並了解兩種貨幣間的釘住原則,才能較準確地預測實行釘住匯率制的貨幣的運行軌跡。實行彈性匯率制的貨幣,其波動介於自由浮動和釘住浮動之間,在預測其貨幣走向時,既要考慮這種貨幣本身的供求關係,又要考慮被釘住貨幣的變動以及其它一些引起該貨幣彈性浮動的指標。

特別要指出的是,浮動匯率制賦予了各國自主決定匯率的權利,因此各國都能按有利於本國經濟發展的目標來干預外匯市場,使匯率確定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因此,各國央行頻繁干預外匯市場,成為外匯市場居領導地位的參與者。特別是主要貨幣國加強貨幣合作,共同干預外匯市場,對匯率波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經驗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之前,智利實行的是管理浮動匯率制度。與此相應,那時智利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匯率目標制(exchange rate targeting)。這種制度的特徵就是,貨幣政策的一切操作都以保持本幣與所確定的目標貨幣(智利選擇的是美元)保持釘住關係為出發點和歸宿。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在全球掀起了一場對現行匯率制度的巨大衝擊,智利也未能倖免。此次金融危機發生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進一步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因此便有了和以往任何一次危機都不相同的特徵。如果說過去的經濟和金融危機主要導因於國內經濟的基本面存在缺陷(經濟結構不合理、財政赤字過大、通貨膨脹率過高等)或者存在嚴重的外部不平衡(經常項目長期逆差、對外過度負債、出口結構不合理並導致貿易條件惡化等),那么,1997 年爆發的那場金融危機則主要起因於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衝擊,其攻擊的主要對象正是那些實行各種形式固定匯率制的經濟體。經歷過這場危機的洗禮,所有的非關鍵貨幣國家都意識到必須對其實行的各種形式的固定匯率制進行變革,但對於究竟轉向何方則頗費躊躇。雖然國際社會曾就此提出過林林總總的改革方案,但從本質上說,可以選擇的改革方向事實上只有兩個:一是實行更為徹底的浮動匯率制;二是放棄本國貨幣主權,實行某種程度的“美元化”。從發展過程來看,拉丁美洲的很多國家都選擇了後者,但智利經過認真分析決定轉向更為徹底的浮動匯率制。

智利的選擇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智利當局認識到,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該國的幾乎所有危機都與實行固定匯率制有關。例如,面對 1999年的國際金融動盪下,為了應付國際投機資本對智利比索的衝擊,智利貨幣當局被迫放寬了匯率波動的幅度。但由於現行匯率制度約束下比索匯率調整的幅度受到限制,智利貨幣當局不得不採取極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儘管當時國內經濟的發展急需貨幣當局給予金融支持。所以出此下策,一是為了減少政府支出,二是為了應付高達GDP5%的巨額經常項目赤字,三是為了克服外資抽逃所帶來的國內資金短缺,四是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反彈,五是為了弱化上述所有不利因素給國內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所造成的潛在衝擊。然而事與願違,緊縮措施反而使智利再次陷入嚴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之中。

頻繁發生的金融危機以及克服金融危機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使智利貨幣當局認識到,原有的匯率制度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以致在危機面前缺少有效的應對手段。反覆權衡之後,智利貨幣當局決定從1999年9月開始,實行更為徹底的浮動匯率制。

從管理浮動匯率制轉向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對智利貨幣當局提出了一系列嚴峻的挑戰。其中一個具有核心意義的挑戰就是:在浮動匯率制下,貨幣當局是否需要干預匯率的走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進一步的問題是:當局應當如何去干預市場,在干預過程中,如何避免回歸管理匯率制度,對於上述問題,智利貨幣當局都給予了明確且具啟發性的回答。

與匯率相關的經濟知識

盤點與匯率相關的知識,例如詞條外匯、國際收支、貨幣貶值等詞條,完善詞條內容,使詞條升高分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