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秋》

《秋》是中國著名作家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這部長篇巨製蜚聲海內外,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偉大力量。作者對題材熟悉和感受的親切,使作品獲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秋》《秋》

故事梗概:蕙的靈柩停在廟中已經一年多,她的丈夫忙著續弦,根本沒想到要讓她入土為安。在覺新與覺民的“威脅”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塗的父親又將兒子枚推入火坑,枚才十七歲,就有了肺病的跡象,父親周伯濤不願承認兒子有病,卻忙著給他娶了馮家的小姐為妻,兩人感情不錯,但妻子脾氣很大,枚夾在她與長輩間受氣,婚後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兒
三房的克明在女兒跑後有所悔悟。兩個弟弟卻想賣掉公館分家,兒子又不爭氣,克明在鬱悶中丟下懷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頭翠環敬佩覺新為人,三太太決定將她給覺新。
高公館賣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覺新給覺慧與淑英的信中,他寫到各房的情況。四房五房繼續著荒誕的生活,幾個堂弟依然頑劣成性。
三房與他們住得很近,保持著親密關係。他自己娶了翠環並將她當作妻子看待,至於覺民與琴,也按他們的意願舉行了新式婚禮並即將出外工作。

作者簡介

《秋》《秋》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到上海,後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1925年畢業。1927年旅居法國

1928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
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950年後,歷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穫》、《上海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3年、1988年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委員會主席。是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1927年旅居法國期間,創作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時報》連載,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被譯成20多種文字。1934年寫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長篇小說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憩園》、《寒夜》)。
譯有赫爾岑回憶錄《往事與隨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創作了五卷本散文《隨想錄》。1958年─1962年,

《秋》《秋》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寫作並出版了120部著作,還翻譯了62部外國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專著。

1981年提出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構想。1985年3月主持開館典禮,並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圖書、雜誌、報紙、手稿、書信、照片、文物捐給了文學館,共7665件。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國主編的《平等》雜誌,23期合訂本,是國內孤本;兩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革命家於1927年6月和7月由美國獄中寫給巴金的親筆信;1950年在波蘭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會的紀念冊,上面有巴金徵得的幾十位世界名人的簽名,是“國寶”級的文物。

1982年獲義大利卡森蒂諾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被授予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和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獲蘇聯最高榮譽勳章──蘇聯人民友誼勳章,同年還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
1993年4月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的“資深作家敬慰獎”,同年義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評審會授予巴金和以巴金為主席的中國作家協會特別獎。1994年4月,首屆文學界為紀念其90華誕舉行了“巴金與二十世紀研討會”和《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巴金》大型圖片展覽。1998年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最高獎項——傑出貢獻獎。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為被命名為“巴金星”。


《激流三部曲》之《秋》

在巴金眾多的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
部巨製。其中,第一部《家》不僅是巴金文學道路上樹起的第一塊豐碑,也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現實

《秋》《秋》

主義傑作之一。

巴金在《激流總序》中聲稱,“在這裡我所欲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的一幅圖畫,自然這裡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經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所組織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動盪了”。作品所寫的正是這樣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隨著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垂死的封建統治力量瘋狂地吞噬著年輕的生命,另一方面深為革命潮流所吸引的青年一代開始了覺醒、掙扎與鬥爭的悲壯歷程。

三部曲的第二部《春》主要描寫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與之相對的惠表妹的悲劇事件。同樣寫的是愛情,但和《家》中所描寫的內容已有顯著不同。《春》不是表現為對美好婚姻的追求以及這一追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的矛盾,而是表現為不合理的、醜惡的婚姻制度對婦女的摧殘以及對封建專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訴與批判。

淑英和惠一樣,受父母、上司之命,要與自己從未見過的,聲名狼籍的男人完婚,不敢反抗的惠生病致死,而淑英則因受時代、新思潮的影響,在覺民、覺慧的幫助下,逃出了封建大家庭的囚籠。這裡《春》實際是表現了專制制度下婦女解放的主題,同時,在另一方面,它也使讀者看到,反叛者的隊伍擴大了。舊家庭的統治者也轉到第二代克明的身上。但統治力量已經大大減弱了。

三部曲的最後的一部《秋》,表現了舊家庭分崩離折,“樹倒猢猻散”的結局。這主要是通過對高家第二代,第三代的道德加速腐化以及整個高家已後繼無人的描寫顯示出來的,作品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到第三代的命運上,描寫了周枚與高淑貞的悲劇以及覺英、覺群的墮落。在這裡,著重抨擊了專制主義假手封建禮教腐蝕、摧殘青少年的罪惡。隨著第二代家長克明的死亡,整個大家庭的重擔已經找不到任何人來承擔了,因為就連長房的承重孫覺新也起來反抗了。《秋》的主題可以說著重揭示了封建專制主義精神支柱的崩潰。

在《激流三部曲》所塑造的眾多人物形象群體中,高覺慧無疑是最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他是一個新人的典型。
他從樸素的對勞動者的愛和對封建制度的恨出發,走到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和民主主義的面前,最後又走向社會斗

《秋》《秋》

爭。作者通過這個思想發展過程,展示了近百年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所共同經歷的思想歷程。

這個形象是活生生的,富有真實感的,他身上的那些長處和短處都是那個時代的先進青年所特有的。他愛國,追求科學與民主,因而他不信神,反對專制主義。他平時不乘轎子,並能愛上婢女鳴鳳,歸根結蒂還是出於民主精神的指導。但是,他並不是已經徹底樹立了無產階級世界觀、徹底背叛地主階級的英雄。他的思想里仍然有少剝削階級的東西。比如,他對鳴鳳的愛情就遠不及鳴鳳對他的愛那么堅定和忠貞。

在這個問題上,他一直是猶豫不決的,最後在關鍵時刻他恰恰忘掉了自己先前的承諾,反而在痛苦之餘決定“把那個少女放棄了。”這樣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因為覺慧所處的環境僅僅是能夠形成具有民主思想的愛情觀念的環境,還不是能夠實際這種愛情觀念的環境。儘管覺慧的愛情觀念已完全擺脫了封建階級的情趣,開始把鳴鳳的價值即人的價值放到了中心位置,但他實際上卻不可能逾越那一道階級的壘塹。他最後離家出走前的心情也是十分真實的,他和高老太爺思想上雖屬不同的營壘,但他們畢竟是祖孫關係,他那戀戀不捨的心情正表現了他身上人性的純真.

現實意義

《秋》《秋》

如果有人問什麼能使人的思想純潔,使人具有良好的道德?肯定會有人說:多讀書,多學一些好的行為,向有道德、純潔的人學習,要修身有性之類。這些答案雖然並沒有錯,但卻不能使人滿意。真正能使人提高品德修養,能使大批大批人懷有崇高精神品質的事物只有一種:那就是革命,革命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華,革命的洗禮可以滌盪人們心靈深處的雜質,革命的大熔爐中,人身上的雜質與腐朽的思想都會被溶走,成為爐渣,而提煉出來的是亮晶晶、光燦燦的真金。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革命的過程中,以前革命成功的初期,那些革命者大都具有令人敬仰的優秀品質。革命者在為共同理想奮鬥的過程中聯成了一體,他們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他們情同手足,心目中只有革命,只有理想,為了理想與革命,他們什麼都可以放棄,包括自己最珍貴的生命。
既然生命都可以放棄,那功名利實祿、私心雜念又算得了什麼呢?所謂有道德的人,就是可以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沒有個人私心雜念的人,革命之所以能提升人的道德品質,原因就在於此。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能比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更能牽動更多的人,這是為什麼革命會使大批大批人精神品質得到提升的原因。如果誰想使自己變得純潔、變得有道德,那他諒應該去作一個革命者。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今天的社會現狀並不能使人滿意。固然,從總體上來說,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也不斷提高,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我們同時看到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挑戰,下崗工人越來越多,廣大中西部農村經濟形勢惡化,腐敗現象更是社會化、系統化,甚至制度化,各種醜惡現象也日漸增多。許多現象表明國家需要改革,這需要大批高覺悟的青年去完成,而也只有革命才能光華人們的心靈,消滅一切醜惡.

作品評價

《秋》《秋》

激流三部曲中最有光輝的形象當然是家庭的叛逆者,但最成功的卻無疑是“多餘人”覺新。對於這個人物,巴金有太多的情感。巴金的大哥堯枚在父母死後,獨立支撐著整個家庭,在給巴金的信中他傾吐出家庭中的種種罪惡,這些素材給了巴金靈感,他決定用“大哥”做線索來揭示一個大家庭的衰敗。
難得的是,堯枚知道這個想法後,寫信來鼓勵巴金寫作。正當巴金寫完《家》的第六章《做大哥的人》時,訃電來到,堯枚在精神重壓下自殺了。在《秋》里,巴金給了覺新一個幸福的結局,對堯枚來說,也許這是一個最後的安慰吧。

電影

影片信息

《秋》《秋》

更多外文片名:

Autumn.....International(Englishtitle)

Herbst.....Germany

Sonbahar

導演: 奧贊·阿培爾ÖzcanAlper

編劇: 奧贊·阿培爾ÖzcanAlper....writer

主演:

OnurSaylak....Yusuf

ihanCamkerte....Onur

YasarGüven....KogusYasar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99min

國家/地區: 德國/土耳其

對白語言: 土耳其語/亞美尼亞語/喬治亞語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 Filmfabrik KuzeyFilm

發行公司:
HBOHungary(2009)(Hungary)(TV)(originalairing)(Cinemax)

劇情

1997年,還在大學校園裡的22歲的Yusuf被判入獄,十年後因身體健康問題釋放出獄。他返回東部黑海地區的老家,只有年邁多病的母親來迎接自己。在他服刑期間,父親去世,而姐姐也出嫁搬到了另一座城市。

經濟因素意味著呆在鄉下的多半是老人,除此之外也就只剩下Yusuf兒時的好夥伴Mikail。此時秋天逐漸遠去,冬天即將來臨,Yusuf去見Mikail的時候看見了Eka,一個美麗年輕的喬治亞女孩。雖然不論是時間還是環境都不適合這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人,為了抓住生活和逃避孤獨,愛情之花還是在彼此間綻放。至少Yusuf是戀愛了,就像是俄國小說中的那個人物形象一樣:一個遠離世俗與塵囂的角色。

發行日期

瑞士
Switzerland2008年8月7日......(LocarnoFilmFestival)

比利時
Belgium2008年10月11日......(Gent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土耳其
Turkey2008年12月19日

法國
France2009年1月19日......(AngersFilmFestival)

捷克
CzechRepublic2009年3月28日......(FebioFilmFestival)

美國
USA2009年4月......(SanFrancisc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土耳其
Turkey2009年4月16日......(IstanbulFilmFestival)

丹麥
Denmark2009年4月18日......(CPHPIXFestival)

匈牙利
Hungary2009年5月3日......(TVpremiere)

美國
USA2009年6月......(LosAngelesFilmFestival)

法國
France2009年7月4日......(ParisCinéma)

加拿大
Canada2009年10月10日......(Vancouver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

英國

UK2010年2月20日......(GlasgowFilmFestival)

德國
Germany2010年5月13日

巴金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激流三部曲 《家》[小說]|《春》[巴金小說]|《秋》
愛情三部曲 《霧》 | 《雨》 | 《電》
抗戰三部曲 《火》| 《馮文淑》 | 《田惠世》
人間三部曲之一 《寒夜》[巴金小說]

中篇小說
人間三部曲之二、三 《憩園》|《第四病室》

其他
《春天裡的秋天》|《滅亡》|《死去的太陽》|《砂丁》|《萌芽》[巴金作品]
《新生》[巴金小說] |利娜

短篇小說
《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電椅》|《抹布》|《將軍》[巴金作品] |《神·鬼·人》
《沉落》|《發的故事》|《小人小事》|《李大海》

散文集
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 《海行》|《旅途隨筆》|《點滴》|《生之懺悔》|《短簡》|《控訴》
《夢與醉》|《感想》|《龍·虎·狗》|《廢園外》|《旅途雜記》| 《靜夜的悲劇》| 《願化泥土》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大歡樂的日子》| 《堅強的戰士》 |《友誼集》|《讚歌集》
《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控訴集》|《十年一夢》|《再思錄》|《無題》
《懷念》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慰問信及其他》|《煙火集》|《生活書局在英雄們中間》
《序跋集》 | 《憶念集》
傳記憶作 《巴金自傳》|《憶》|《隨想錄》


文學譯著

《科學的社會主義》 | 《麵包略取》 | 《獄中與逃獄》 | 《薇娜》 |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 |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 |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 | 《前夜》 | 《丹東之死

草原故事》 | 《秋天裡的春天》 | 《過客之花》 | 《自傳》 | 《獄中記》 |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

《門檻》 | 《夜未央》 | 《告青年》 | 《一個家庭的戲劇》 | 《叛逆者之歌》 | 《父與子

遲開的薔薇》 | 《處女地》 | 《散文詩》 | 《快樂王子集》 | 《回憶托爾斯泰》 | 《回憶屠格涅夫

草原集》 |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 | 《往事與隨想

理論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合著) |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 | 《談契河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