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院

科學院

科學院於1955年6月成立,將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緊密團結在一起,共謀國家科技發展,更進一步確立了中國科學院學術中心的地位。現已成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

基本信息

中國科學院簡介
經過50多年的努力,中國科學院已發展成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
1955年6月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將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緊密團結在一起,共謀國家科技發展,更進一步確立了中國科學院學術中心的地位。
5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取得了諸如”兩彈一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累計招收研究生45000餘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技創新人才。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啟動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標誌著中國科學院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5年來,我院以知識創新工程試點為中心,銳意創新,各項工作迅速發展,隊伍結構明顯最佳化,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重大創新成果開始出現。在納米科技、新核素合成、電漿放電、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研究、生命起源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在通用晶片研製、超級伺服器、計算機作業系統、煤間接液化合成油、高性能機器人、神州載人飛船套用系統及國防建設等高技術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成果;在人類基因組和水稻基因組測序、成年體細胞克隆牛、西部大開發、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鉻鹽工業生產等領域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創新貢獻。
2002年,我院提出了新時期辦院方針,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發展戰略,明確了我院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標。隨著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和新時期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中國科學院將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國家科研,實現科技創新能力的跨越式發展,攀登世界科學高峰,不斷為我國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不斷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創新貢獻,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率先實現科技現代化做出歷史性貢獻。
中國科學院是全國科學家的科學院,是全國人民的科學院,是世界科技力量的組成部分。我們在此向社會各界匯報中國科學院的工作,特別是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進展,使中國科學院工作能得到全社會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讓我們共同努力辦好中國科學院,辦好中國的科技事業,並為國際科技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機構
中國科學院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國家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中國科學院包括5個學部(數理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學部、技術科學部),以及11個分院(瀋陽、長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成都、昆明、西安、蘭州、新疆)、84個研究院所、1所大學、2所學院、4個文獻情報中心、3個技術支撐機構和2個新聞出版單位,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此外,還投資興辦了430餘家科技型企業(含轉制單位),涉及11個行業,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學部
中國科學院學部(以下簡稱“學部”)成立於1955年,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負責對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計畫和重大科學技術決策提供諮詢,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提出研究報告,對學科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目標提出建議,對重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問題進行評議和指導。
學部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目前有院士687人,其中外籍院士41人。學部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院士大會,其常設領導機構是學部主席團,由中國科學院院長擔任執行主席。學部現設有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學部和技術科學部五個學部。
學部成立初期,即組織院士參與制定了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1986年,在89位院士建議下,中國科學院建立了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同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4位院士聯名建議加強中國高科技的研究和發展,形成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1993年,在王大珩、師昌緒、張光斗、張維、羅沛霖、侯祥麟等院士的倡議下,成立了中國工程院。
科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