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園》

《憩園》

出版於1944年的《憩園》通過其主人公楊夢痴的墮落過程的描寫,揭露了封建禮教對正常人性的扭曲和摧殘,同時昭示了財富不能“長宜子孫”這個真理。

基本信息

簡介

巴金 憩園巴金 憩園

《憩園》創作於一九四四年的五月至七月,先是在貴陽的中國旅行社招待所、花溪小憩等地,後完稿於重慶,並於當年十月出版。小說創作緣於巴金先生在抗戰期間兩次回到成都老家所得印象,這部小說可以看作是《激流三部曲》的一個精緻的續篇,講述的是大家庭敗落以後的事情。同時,作者又不露聲色地寫出了“憩園”的新主人——一個新時代的新富貴的人生困境,實際上作品導向了對理想失落、金錢對人性腐蝕以及家族制度的反思。在節制的文字敘述中小說傳達出憂鬱的抒情氣息,使得《憩園》別具魅力,實際上也標誌著巴金小說創作風格的成熟。

手稿

《憩園》《憩園》

現存的《憩園》手稿包括《後記》共一百四十六頁,外加一頁封面,是一套完整的小說手稿,巴金先生在生前已捐出,現藏國家圖書館。手稿用紙為西式信箋,毛筆書寫,偶爾有鋼筆所做的語句的增補和修改,每頁二十六行,每行字數不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每頁手稿上都有一個藍色的印章,仔細辨認才發現印章上所刻為“圖書雜誌審查處”的字樣,並標有8月30日的日期,這是當年圖書審查制度留下的一個印證。
此外,拜讀巴金先生的手稿,能夠解讀出很多有價值的信息,特別能夠看到在後期的小說創作中巴金的藝術追求,那就是儘量保持文字的簡潔、樸素、蘊藉。在手稿中,他刪除了大量羅嗦的和許多直接表明敘述者觀點的語句,為的就是達到這樣的效果。巴金先生對於藝術認真、嚴謹的態度,說字斟句酌並不過分,有些詞句一改再改,一直在尋找最能準確表現人物動作和心理的語句。巴金先生自己也反覆說過,所追求的不是技巧上的修飾,更是思想感情的表達。

內容

小說是從“我”寫起的,我住進了和自己同窗幾年的同學——姚國棟家裡,住進的院子就叫“憩園”。之後,姚國棟的第二人妻子萬昭華、兒子小虎也相繼登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碰到了闖入憩園的楊家小孩,並從姚國棟口中得知了楊家與憩園的歷史淵源。故事由此全螢幕式地拉開序幕。後來,“我”與萬昭華在創作賞讀方面志同道合,漸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我”與楊家小孩心與心地不斷拉近也使其傾訴了許久以來的秘密……小說最終以小虎和楊夢痴的死亡收場,“我”離開了憩園。

人物

《憩園》《憩園》

小說賦之較多的筆墨於小說的女主人公——姚太太萬昭華,美麗、溫柔、善良、善解人意、多愁善感。她和“我”談天時說“多寫點溫暖的故事,揩乾人的眼淚,給人多一點歡笑”。談起人生的意義,“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犧牲”,她願意為有需要的人服務,融入別人的生命,分享別人的哭樂。對於處於被歧視地位的僕人,她也以禮相待,絲毫不擺架子,不盛氣凌人;對於頻頻置她於尷尬境地的小虎,她也處處忍讓,以自己的真心關心呵護他;就連與她毫不相干的楊家小孩,她也竭盡全力地想為這孩子分憂解難,減少憂慮……她是小說中的理想人物。

其次是楊家小孩——寒兒,堅忍、善良、孝順。他用自己的努力挽救著原本屬於他們楊家的園子,用自己的孝順守候著離家出走不知去向的父親,用自己的企盼守望著自己完整幸福的家……儘管他只有十五歲,但他的懂事、他的孝順足以讓人感觸頗深。

再有,就是憩園舊主人——楊三老爺楊夢痴。生於富足大家庭,浪蕩敗家,最後淪為苦力,因偷竊而被送監獄而死。楊夢痴是一個不適合現實生活的人,沒有能力好好生活的人,只適合作貴公子。他有孝心,遵父遺命不賣憩園,然而由於他的無能,根本沒有力量阻止;他有情,在結婚時也浪漫,對情人也痴心,然而他也沒有能力和勇氣面對世俗生活,他是值得同情的人。

主題

《憩園》以抗戰時期國統區的中心城市重慶為背景,通過對一個叫“憩園”的花園豪宅的精細敘述,揭示了封建地主階級寄生生活對人的生存能力以及精神空間的巨大腐蝕。它表達的是一種人對自身命運無力主宰也不想主宰的生存狀態,是生命本體被封建寄生生活徹底蛀空後的失重情形。這裡,憩園不僅是一種權利階級的代表,優越的生存地位的象徵,而且也是一種深厚的封建文化的隱喻,陳腐的、毫無生機的傳統價值秩序的符號。

線索

這部小說以虛實兩條線索講敘了憩園中生活的兩個家庭:一個是已被憩園中腐朽生活徹底催毀了生命意志的楊三爺,此系虛線;一個是剛剛步入憩園中的姚誦詩一家,此系實線。作家以正面的實線敘述為主,著力表現姚誦詩一家的生活狀態,又不斷地通過“我”的尋訪和探秘,引帶出楊三爺的生活經歷。姚誦詩,這位讀過大學、留過洋、當過教授、做過官的大地主後代,原本還有一番所謂的人生理想,但是住入憩園之後,他便靠著父輩遺留的七八百畝田地,年紀輕輕就過起了寄生生活。他看起來很忙,實際上不過是天天泡泡茶館,看看戲文,東奔西走地與各種人物作些應酬。他有知識,有思想,又受過域外先進文化的薰陶,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理應有清醒的認識,對自己的生存命運完全有主宰能力。但是,他卻自覺地放棄了這些追求,在安逸和無聊中打發著生命的流程。更可怕的是,他在心理上對這種生活卻有著驚人的自足感和優越感。他的夫人萬昭華,原本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新潮女性,有著唯新的現代思想,但是在憩園中只能過一種金絲雀式的囚籠生活。她內心裡充滿了空虛,對生活感到萬般的無奈,憂慮、纖柔、疼痛構成了她對失重命運的另一種悲嘆。

楊三爺作為憩園中前主人,幾乎已完全被封建社會自身的體制掏空了靈魂。他愛讀書,還能作些詩詞,但是,不勞而獲、衣食無虞的腐朽生活使他失去了對自身命運的審視能力。他一步步地走向墮落的深淵,既無力自撥,也不想自撥。最後只得賣掉憩園,被親人趕出家門,靠偷盜為生。他看起來很愛面子,即使到了流浪街頭的時候,還要四處掩飾自己的身份,可是從本質上說,他對自己的命運又毫無覺醒意識,直到最後悲慘地死去,他也不曾對自己的一生作過任何反省。楊三爺作為一個被寄生生活徹底消解了生存能力的人物,他的命運恰好構成了對培植他的那種所謂“長宜子孫”的封建觀念的深刻反諷。

實際上,《憩園》就是以楊三爺今天的命運隱喻著姚誦詩明天的結局。它讓我們看到是,封建社會的剝削體制不僅僅給廣大平民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樣也給它自身的利益繼承者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且,後來的災難更為可怕,因為它直接消解了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意志,瓦解了人對自身命運的最基本的審度能力,對自我生命的最原始的體察能力,使人的精神和心靈真正地變成了荒漠。這裡,巴金從人物命運入手,以一種互為印證的敘事手段,使我們看到被奢靡的物質外表所擁裹的精神深處的頹敗情形,體現了作家對腐朽文化無法改變的悲憫。

價值

《憩園》雖然從敘事藝術本身來看,文本上的確沒有多少新鮮的探索,但是它的審美內蘊卻是相當豐厚的。它的藝術價值在於:以一種超越歷史、超越階級的生命之愛,寫出了那個時代最底層的平民百姓的生存之苦和精神之痛;以一種人類景仰已久的悲憫情懷和體恤之心,展示了作家內心深處聖潔的人道思想和良知願望;以一種誠摯的敘事態度直面著沉重的時代,直面著不幸的命運,體現了現代知識分子明確的獨立意志和自由的精神立場。誠如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所說:“您卻用自己對於人們及其脆弱命運的巨大同情,用這種面對壓迫最貧賤者的非正義所抱的反抗之情,用這種——正如您的一位最引人注目的人物絕妙言之的‘揩乾每隻流淚的眼睛’使您的著作富有力量與世界性意義的敏銳力與清醒感,在注視生活。”⒅而這,正是一個作家具有世界意義的核心品質,也是整個二十世紀現代知識分子倫理操守和卓越人格的代表。

巴金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激流三部曲 《家》[小說]|《春》[巴金小說]|《秋》
愛情三部曲 《霧》 | 《雨》 | 《電》
抗戰三部曲 《火》| 《馮文淑》 | 《田惠世》
人間三部曲之一 《寒夜》[巴金小說]

中篇小說
人間三部曲之二、三 《憩園》|《第四病室》

其他
《春天裡的秋天》|《滅亡》|《死去的太陽》|《砂丁》|《萌芽》[巴金作品]
《新生》[巴金小說] |利娜

短篇小說
《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電椅》|《抹布》|《將軍》[巴金作品] |《神·鬼·人》
《沉落》|《發的故事》|《小人小事》|《李大海》

散文集
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 《海行》|《旅途隨筆》|《點滴》|《生之懺悔》|《短簡》|《控訴》
《夢與醉》|《感想》|《龍·虎·狗》|《廢園外》|《旅途雜記》| 《靜夜的悲劇》| 《願化泥土》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大歡樂的日子》| 《堅強的戰士》 |《友誼集》|《讚歌集》
《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控訴集》|《十年一夢》|《再思錄》|《無題》
《懷念》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慰問信及其他》|《煙火集》|《生活書局在英雄們中間》
《序跋集》 | 《憶念集》
傳記憶作 《巴金自傳》|《憶》|《隨想錄》


文學譯著

《科學的社會主義》 | 《麵包略取》 | 《獄中與逃獄》 | 《薇娜》 |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 |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 |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 | 《前夜》 | 《丹東之死

草原故事》 | 《秋天裡的春天》 | 《過客之花》 | 《自傳》 | 《獄中記》 |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

《門檻》 | 《夜未央》 | 《告青年》 | 《一個家庭的戲劇》 | 《叛逆者之歌》 | 《父與子

遲開的薔薇》 | 《處女地》 | 《散文詩》 | 《快樂王子集》 | 《回憶托爾斯泰》 | 《回憶屠格涅夫

草原集》 |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 | 《往事與隨想

理論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合著) |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 | 《談契河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