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筆》

《病隙碎筆》

《病隙碎筆》是史鐵生四年來的第一部新作。他用生動而通俗甚至是優美的語言追尋和控索了關於我們人生的書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運、愛情、金錢、道義、信仰,健康的心態、成功的途徑和價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紐帶……共分六部分,243則,字字珠璣,充滿著智慧和安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病隙碎筆病隙碎筆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與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守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的關懷。

作者簡介

史鐵生史鐵生

史鐵生,男,漢族,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隊,1972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197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隨筆集《自言自語》《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以及《史鐵生作品集》 。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2002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同年,《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

目錄

史鐵生史鐵生

1病隙碎筆
2病隙碎筆
3病隙碎筆
4病隙碎筆
5病隙碎筆

書摘

病隙碎筆 3

這樣的懺悔從來是第一人稱的。“你要懺悔”——這是神說的話,倘由人說就是病句。如同早晨醒來,不是由自己而是由別人說你做了什麼夢,豈不奇怪?懺悔,是個人獨對上帝的時刻,就像夢,別人不得參與。好夢成真大家祝賀,壞夢實行,眾人當然要反對。但好夢壞夢,止於夢,別人就不能管,別人一管就比壞夢還壞,或正是壞夢的實行。君不見“*”時的“表忠心”和“狠斗私心一閃念”,其壞何源?就因為人說了神的話。

三十四

壞夢實行固然可怕,強制推行好夢,也可怕。詩人顧城的悲劇即屬後一種。我不認識顧城,唯讀過他的詩,後來又知道了他在一個小島上的故事。無論是他的詩,還是他在那小島上的生活,都蘊藏著美好的夢想。他同時愛著兩個女人,他希望兩個女人互相也愛,他希望他們三個互相都愛。這有什麼不好嗎?至少這是一個美麗的夢想。這不可能嗎?可不可能是另外的問題,好夢無不期望著實現。我記得他在書中寫過,他看著兩個女人在陽光下並肩而行,和平如同姐妹,心中頓生無比的感動。這感動絕無虛偽。在這個越來越以經濟指標為衡量標準的社會,在這個心魂越來越要相互躲藏的人間,詩人選中那個小島作其圓夢之地,養雞為生,過最簡樸的生活,唯熱烈地供奉他們的愛情,唯熱切盼望那超俗的愛情能夠長大。這樣的夢想不美嗎?倘其能夠實現,怎么不好?可問題不在這兒。問題是:好夢並不統一,並不由一人制訂,若把他人獨具的心流強行編入自己的夢想,一切好夢就都要結束。

看顧城的書時,我心裡一直盼望著他的夢想能夠實現。但這之前我已經知道了那結尾是一次屠殺,因此我每看到一處美麗的地方,都暗暗希望就此打住,停下來,就停在這兒,你為什麼不能就停在這兒呢?於是我終於看見,那美麗的夢想後面,還有一顆帝王的心:強制推行,比夢想本身更具誘惑。

三十五

B和C具體是誰並不重要。麻煩的是,這樣的邏輯幾乎到處存在。比如在朋友之間,比如在不盡相同的思想或信仰之間,也常有A、B、C式的矛盾。甚至在孩子們模擬的“戰鬥”中,A的位置也是那樣原原本本。

我記得小時候,在幼稚園玩過一種“騎馬打仗”的遊戲,一群孩子,一個背上一個,分成兩撥,互相“廝殺”,拉扯、衝撞、下絆子,人仰馬翻者為敗。老師滿院子裡追著喊:別這樣,別這樣,看摔壞了!但戰鬥正未有窮期。這遊戲本來很好玩,可不知怎么一來,又有了對戰俘的懲罰:彈腦崩兒,或連人帶馬歸順敵方。這就又有了叛徒,以及對叛徒更為嚴厲的懲罰。叛徒一經捉回,便被“遊街示眾”,被人彈腦崩兒、擰耳朵(相當於吐唾沫、扔石頭)。到後來,天知道怎么這懲罰竟比“戰鬥”更具誘惑了,無需“騎馬打仗”,直接就玩起這懲罰的遊戲來。可誰是被懲罰者呢?便湧現出一兩個頭領,由他們說了算。於是,為免遭懲罰,孩子們便紛紛效忠那一兩個頭領。然而這遊戲要玩下去,不能沒有被懲罰者呀?可怕的日子於是到了。我記得從那時起,每天早晨我都要找盡藉口,以期不必去那幼稚園。

三十六

不久前,我偶然讀到一篇英語童話——我的英語好到一看便知那是英語,妻子把它變成中文:戰爭結束了,有個年輕號手最後離開戰場,回家。他日夜思念著他的未婚妻,路上更是構想著如何同她見面,如何把她娶回家。可是,等他回到家鄉,卻聽說未婚妻已同別人結婚;因為家鄉早已流傳著他戰死沙場的訊息。年輕號手痛苦之極,便又離開家鄉,四處漂泊。孤獨的路上,陪伴他的只有那把小號,他便吹響小號,號聲悽惋悲涼。有一天,他走到一個國家,國王聽見了他的號聲,使人把他喚來,問他:你的號聲為什麼這樣哀傷?號手便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國王。國王聽了非常同情他……看到這兒我就要放下了,猜那又是個老掉牙的故事,接下來無非是國王很喜歡這個年輕號手,而他也表現出不俗的才智,於是國王把女兒嫁給了他,最後呢?肯定是他與公主白頭偕老,過著幸福的生活。妻子說不,說你往下看:……國王於是請國人都來聽這號手講他自己的故事,並聽那號聲中的哀傷。日復一日,年輕人不斷地講,人們不斷地聽,只要那號聲一響,人們便來圍攏他,默默地聽。這樣,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的號聲已不再那么低沉、淒涼。又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那號聲開始變得歡快、嘹亮,變得生氣勃勃了。故事就這么結束了。就這么結束了?對,結束了。當意識到它已經結束了的時候,忽然間我熱淚盈眶。

我已經五十歲了。一個年至半百的老頭子竟為這么一篇寫給孩子的故事而淚不自禁,其中的原因一定很多,多到我自己也說不清。不過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的幼稚園,想起了那懲罰的遊戲。我想,這不同的童年訊息,最初是從哪兒出發的?

讀後感

在我的印象中,最早閱讀史鐵生的文字是其短篇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此後二十年的時間裡,他所創作的作品,只要報刊上見了就讀,書店裡見了就買。要說原因就在於他的文字是最值得信賴的。可以說,無論是生存的堅毅還是為文的真誠,像史鐵生這樣的寫作者是少見的,正如他是當今少見的輪椅上的寫作者一樣。特別是新近閱讀他的《病隙碎筆》時,我的內心深處更是不時泛起波瀾,讓我對生命的內涵與要義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在讀者看來,命運對史鐵生來說近於殘酷。他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隊,1972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74年開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現在唯有靠定期的“透析血液”才得以延長生命。然而讓廣大讀者感到欣慰的是,史鐵生一直以一種坦然的心態來正視自己的命運。在他看來,既然“人間戲劇”需要各種各樣的角色,而“命運”又讓自己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調換,那么就只好盡力當好自己的角色了。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樹立起“苦難極處不可以消失希望”的堅強信念。事實是,在暗自回答了“上帝對我並沒有做錯什麼”以及“疾病,並非殘疾人所獨有”的問題後,史鐵生果真“把最好的懲罰之地看成了人生的錘鍊之地”,於是寫作成了別無選擇之途或者說是最好的選擇方式。從形而上來講,“寫作,多是因為看見了人間的殘缺”;從形而下來講,“寫作為生是一件被逼無奈的事”。但不管怎么說,史鐵生已不只是一個輪椅上的病患者。他“在任何熟悉的地方能看出一種陌生”,並“在看似已經明朗的地方開始了文學的迷茫路”,以至於很快有了“作家應該貢獻自己的迷途”這樣一個鮮明的創作觀。讓人動容的是,他在二十年間努力“貢獻自己的迷途”時,始終牢牢地堅守著自己的尊生理念與民間視角。

對史鐵生而言,《病隙碎筆》已不是單純數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隨筆集,而是一部充滿了生命體驗的人生筆記。因為他深深明白,上帝讓自己寫作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故而不論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盡力擠出時間一次次地喚醒因病痛而日漸麻木的心靈,然後對所在的世界和所處的時代進行審視,對生命狀態和人生意義進行思考。於是也就有了關乎人生命運的“成長”、“生病”、“愛情”、“金錢”、“生存”、“道義”、“信仰”、“死亡”等等諸多感悟文字。可以說,凡是個體生命必須正視的問題和必須開解的難題,史鐵生都沒有迴避與躲閃,而是調動了生命的全部激情與智慧一一地解答,從而讓讀者不時產生心靈的強烈共鳴。比如“生病”,他是這樣領悟出一種很現實的人生觀:“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上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通讀完《病隙碎筆》之後,我才真正發現:原來書中243則充滿智慧與安詳的隨筆文字,是作者以生命的追問方式來不斷捕捉思想的火花而逐一寫成的,其過程長達三年多。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史鐵生在書中所說的一句話:“生命本無意義,是‘我’使(自己的)生命獲得了意義。”

殘疾人作家作品

殘疾人天生與寫作有緣。近十幾年來,伴隨著國家和社會的進步以及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殘疾朋友投身於文學領域,用手中的筆呼喚友愛,謳歌真情,頌揚時代,向社會昭示人生的價值和生活的真諦;殘疾人作家們辛勤筆耕,創作了大量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文學作品,國內文壇逐漸湧現出史鐵生、張海迪、史光柱、葉廷芳、王占君、車前子、阮海彪、夏天敏、劉水、倪景翔等一批有影響的殘疾人作家、文學評論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