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騎士》

《玫瑰騎士》

《玫瑰騎士》是德國著名浪漫主義音樂家理查·施特勞特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由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撰腳本,於1909到1910年之間完成。講述的是一段發生在19世紀維也納的愛情故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理查·施特勞特:《玫瑰騎士》精選集 Richard Strauss: Opera - Der Rosenkalier (Highlights)

作 曲:理查·施特勞特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指 揮:Did Parry

合 唱 團:Peter Kay Children's Choir、Geoffrey Mitchell Choir

樂 團: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參 演:

Yvonne Kenny soprano - The Feldmarschallin

John Tomlinson bass - Baron Ochs of Lerchenau

Diana Montague mezzo-soprano - Octian

Andrew Shore baritone - Herr von Faninal

Rosemary Joshua soprano - Sophie

Jennifer Rhys-Dies soprano - Marianne

Elizabeth Vaughancontralto- Annina

Eugene Ginty tenor - Major-Domo/Landlord

Gareth Roberts tenor - Valzacchi

Paul Parfitt bass-baritone - Boots

唱片公司:CHANDOS

唱片編號:CHSA 3022

唱片制式:DDD

作品簡介

《玫瑰騎士》劇照《玫瑰騎士》劇照

玫瑰騎士在18世紀的奧地利相當於現代社會的紅娘。當時,奧地利上流社會人士主要通過“玫瑰騎士”來傳達愛情。按照當地習俗,玫瑰騎士代替委託人將委託人求婚的信物——一朵銀制玫瑰送給委託人未來的新娘,很顯然,玫瑰騎士在這裡就成了代理人。

《玫瑰騎士》這部三幕歌劇是德國著名浪漫主義音樂家理查·施特勞特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由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撰腳本,於1909到1910年之間完成。歌劇將當時的浪漫主義與的懷舊氣氛結合得天衣無縫,劇中三位女主角的愛情細膩而又真實。作曲家由這部歌劇的創作轉向莫扎特風格,模仿博馬舍(Beaumarchais, 1732-1799)時代的喜劇,更有人認為《玫瑰騎士》是現代版《費加羅的婚禮》。整部歌劇以精緻奧妙的手法表現出氣氛感與色彩感,洋溢著維也納圓舞曲氣氛,成為歌劇史上的經典之作。

公爵夫人趁公爵出外打獵不在家的夜裡,跟年輕貴族奧克塔維安偷偷地在臥室幽會。清晨,公爵夫人的表兄突然到來,為了遮掩醜事,公爵夫人把情人奧克塔維安推進鄰房換裝,稍加化裝後,奧克塔維安就變成一個嬌美的侍女出來了。沒想到,蒙在鼓裡的奧克斯男爵竟然選擇男扮女裝的奧克塔維安作為代表自己向蘇菲贈送傳達愛情的銀玫瑰的騎士。無奈奧克塔維安只有將銀制的、浸透了奧克斯男爵愛戀的玫瑰交給了富豪之女蘇菲,同時向蘇菲轉達了奧克斯男爵的求婚。但是,命運又何必要這樣捉弄人?蘇菲在接受玫瑰的瞬間,對眼前的人一見鍾情,兩顆灼熱的心緊緊相依,蘇菲愛上了為奧克斯男爵跑腿的奧克塔維安。劇場裡,在優美的旋律及薄紗曼妙的氣氛的烘托之下,奧克塔維安與蘇菲在經歷重重曲折之後,最終鴛夢成真。歌劇中以代理人,即“玫瑰騎士”奪走了叫他送玫瑰的主人奧克斯的愛情作為結束,奧克斯由於選錯了“玫瑰騎士”,不僅失去了銀玫瑰,同時也失去了愛情。

英國女高音洛絲瑪麗·約舒亞飾演的索菲一角的重頭戲並沒有輸給其他的一些名家,男低音約翰·湯姆林森(John Tomlinson)在1988-2004年期間拜伊羅特音樂家一直擔當華格納歌劇的主角,在本盤裡所飾演的奧克斯也十分精彩。本盤雖然為精選碟,但歌詞已改為英語,而且經過精心剪裁,基本上反映出了劇情概貌,因此在欣賞其它的全集版本前聽一下這個版本,對樂友是十分有益的。

劇情介紹

《玫瑰騎士》劇照《玫瑰騎士》劇照

《玫瑰騎士》劇情講述的是一段發生在19世紀維也納的愛情故事。元帥夫人趁元帥外出打獵的夜晚與一位貴族在家中幽會,次日清晨,夫人的表兄突然造訪,為掩蓋戀情,元帥夫人讓情人男扮女裝,卻陰差陽錯地被表兄選定為替自己送達求婚信物的使者。可命運弄人,在送達代表著求愛之意的銀制玫瑰時,年輕的富家女卻看中了這位作為信使的貴族,兩人一見鍾情。最終,美人遲暮的元帥夫人退出了這場爭奪的愛情。在當時的貴族社會中,表達愛情的象徵就是一枝銀制的玫瑰,而傳遞這枝愛情信物的人則被稱為“玫瑰騎士”。

“這個劇情並不偉大,所描寫的愛情也不崇高,但是劇情背後與當時的時代有關。當時的貴族認識到過去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而對於未來既嚮往又恐懼,劇情所表達的其實是對於一個時代逝去的憂心。”樂評人劉雪楓說。

這部歌劇最成功的地方在於音樂。由於作曲家本人對於女高音這種形式的偏愛,《玫瑰騎士》中的男主角也由一位女高音演員扮演,這也成為了這部歌劇日後被人津津樂道的亮點之一。樂評人陳立也認同其中女高音的特殊之處,“這部歌劇對於女高音的要求非常高,人物是整體音樂的一個組成部分,整個歌劇是以音樂為主導的,精彩的部分也是整體音樂而不是某一個人的演唱。”

啟示

《玫瑰騎士》劇照《玫瑰騎士》劇照

《玫瑰騎士》流傳上百年,演繹了一段歌劇文學創作與作曲的黃金組合案例。“這部歌劇之所以能成功,就因為在一個好的腳本之上才能創作出好的音樂。中國的歌劇不倫不類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好的文學腳本創作者。”樂評人劉雪楓對比中國原創歌劇的現狀說。

沒有優秀的文學劇本創作,音樂家很難寫出相稱的音樂,缺乏文學與音樂的配合,再加上中國本身缺乏歌劇的傳統,使得中國目前不可能出現流行的經典歌劇作品。

目前,在中國,除各地院團進行歌劇創作之外,一些知名音樂家也開始進行原創歌劇的實驗。比如近幾年廣受關注的《李白》和《茶》。這兩部歌劇的創作過程是先進行中文戲劇腳本的寫作,再翻譯成英文,根據英文進行譜曲。

作曲

理察·施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1864年-1949年)德國作曲家,為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

1900年以前創作了大量交響詩。他的交響詩從內容上看分為哲理性交響詩和敘事性交響詩兩類,前者以“死與淨化”(Tod und Verklärung)和根據尼采的著作寫成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最為有名,後者以“唐璜”(Don Juan)和“堂吉珂德”(Don Quixote)最為有名。

1900年後他將主要的創作精力放在了歌劇上。前兩部歌劇《貢特拉姆》(Guntram)和《火荒》(Feuersnot)有明顯的華格納的影子,尚未形成自己的風格。第三部歌劇《莎樂美》(Salome)因在故事情節上駭人聽聞,而引起爭議,但仍取得巨大的成功,當時的德國皇帝在接見施特勞斯時對他說:創作這樣的歌劇對他沒有好處,施特勞斯回答:至少他用創作這部歌劇的收入買了一棟鄉間別墅。第四部歌劇《埃萊克特拉》(Elektra)則在音樂上駭人聽聞,而再次引起爭議。第五部歌劇《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音樂優美動人,但是在音樂品論界引起不小的爭論,有評論家稱施特勞斯擺脫了惡作劇的作風,回歸到正常的音樂中;又有品論家指責施特勞斯才智耗盡,只能靠優美旋律來吸引聽眾,全然喪失了以前的創新精神。隨後的歌劇創作,施特勞斯繼續《玫瑰騎士》的成功經驗。

盤點一生必看的50部經典歌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