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少年》

《憶少年》

《憶少年》詞牌名又名《十二時》。四十六字,前片兩仄韻,後片三仄韻,亦以入聲部為宜。兩結皆上一、下四句法。亦有於過片處增一領格字者。

詩詞韻律

《憶少年》《憶少年》

【定格】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韻)。
平平仄中仄,仄平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中仄(韻)。

憶少年一

《憶少年》《憶少年》
憶少年

詞牌名

代表作·宋·謝懋

池塘綠遍,王孫芳草,依依斜日。

遊絲卷晴晝,系東風無力。

蝶趁幽香蜂釀蜜。

鞦韆外、臥紅堆碧。

心情費消遣,更梨花寒食。

謝懋約公元一二OO年前後在世,字勉仲,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慶元末前後在世。工詞,蘊藉風流。有靜寄居士樂章二卷,《花菴詞選》傳於世。工樂府,有名於當時。卒於孝宗末年。有《靜寄居士樂府》二卷,不傳;今有趙萬里輯本,存詞十四首。

憶少年二

《憶少年》《憶少年》
憶少年
別歷下①
晁補之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罨畫園林溪紺碧②,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況桃花顏色③。

作者簡介
晁補之
(1053-1110),字無咎,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元豐二年(1079)進士。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善作詞,詞風近東坡,抒懷寫意,娓娓如吐心跡。

[注釋]
①憶少年:晁補之創調。又名《桃花曲》、《隴首山》、《十二時》。歷下:山東歷城縣。
②罨(yǎn)畫:覆蓋。雜彩色之畫。色彩相復,為雜。紺(gàn)碧:稍紅的青碧色。
③劉郎: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之作。詞人獨自離開歷城其情依依,開頭三句,以白描方式突出飄泊者的淒涼,“無”字三用,更增濃了漂泊者的悲哀。“南山”“相送”,卻被“高城”隔斷,無限依戀,更增一層哀傷。“罨畫”句寫歷城風光如畫,令人難捨。“算重來”,以下是預想人事變遷,浸透世事無常之嘆。“劉郎”句用劉禹錫受貶、遠謫僻鄉重回長安但青春已去的故事,抒發年華易逝的感喟。

憶少年三

《憶少年》《憶少年》
憶少年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韻)。

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
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韻)。

宋-曹組
年時酒伴,
年時去處,
年時春色。
清明又近也,
卻天涯為客。

念過眼、光陰難再得。
想前歡、
盡成陳跡。
登臨恨無語,
把闌乾暗拍。

案:原缺“暗”字,據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八補。琴註:“登臨恨無語”,或作“登臨恨如此”。唐宋詞格律:例詞:過片處增一領格字。闌乾:①亦作“欄桿”。②橫斜貌。③縱橫散亂貌。

憶少年四

《憶少年》《憶少年》
憶少年万俟詠
隴首山
隴雲溶泄,隴山峻秀,隴泉嗚咽。
行人暫駐馬,已不勝愁絕。

上隴首、凝眸天四闊,更一聲塞雁淒切。
征書待寄遠,有知心明月。

溶泄:弛緩而流貌。
嗚咽:狀低微斷續之水聲。
勝:音升,任也,堪也。
隴首:亦稱隴坻、隴坂,為今陝西寶雞與甘肅交界處險塞。隴音攏。

相關詞條

中國古詩詞

詩詞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藝術形式,對於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出現的時候,他代表的不僅僅是定義層次方面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而是一個作家的心路歷程,一個作家的血與骨!如果我們不在詩詞里保有一個乾淨、純粹的自我、那么我們還期望在那裡找到一個這樣的自我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