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清平樂》

《清平樂》此詞一說系後主乾德四年(966)其弟從善入宋久不得歸,因思念而作。如其可信,則上片不妨可視為就己方落筆,點出春暮及相別時間,那落了一身還滿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還來;而下片可看作由彼方措意,說從善留宋難歸,托雁捎信無憑,心中所懷的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還生的春草那樣無邊無際。兩者相形,倍覺愁腸寸斷的悽苦和離恨常伴的幽怨。歇拍兩句從動態寫出離恨的隨人而遠,尤顯生動,為人所稱。清平樂、憶蘿月、醉東風又名《憶蘿月》、《醉東風》。《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不可信。茲以李煜詞為準。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韻律

《清平樂》《清平樂》
定格
中平中仄(韻),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中仄中平中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清平樂一

《清平樂》《清平樂》
候蛩淒斷

1、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

2、望盡蘆花無雁。暗教愁損蘭成

3、可憐夜夜關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全部注釋

1、候蛩:蟋蟀。蟋蟀是隨季節出沒的昆蟲,故稱候蛩。

2、練:煮過的布帛,多指潔白的熟絹。謝靈運詩:“澄江靜如練”。

3、蘭成:南北朝庾信,小字蘭成,善詩賦。

此詞見於《山中白雲詞》卷四,原為張炎題贈給朋友陸行直的,《珊瑚網·名畫題跋》有載其本事,後收入詞集時有改動。這首抒情小令寫得沉鬱蒼涼,清代陳廷焯最欣賞末句,"玉田工於造句,每令人拍案叫絕,如《清平樂》'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白雨齋詩話》卷二)。

上闋寫秋景秋情。候蛩、西風、江練、蘆花、大雁幾個意象的著墨不多,卻有清空蕭瑟之感。寫景也是由近及遠,使空間的描摹愈現幽深。無雁實謂了無音訊,盼雁實為懷人,聯繫下闋詞人以庾信自比,似有傷春惜舊之意。而結句將此深情融匯入景,“一枝”謂其孤獨,“秋聲”恍如情思,詞人以“梧葉”自擬,意新色雅,韻味清空,使人讀之回味無窮。

清平樂二

《清平樂》《清平樂》
采芳人杳
1、頓覺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總被詩愁分了

2、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全部注釋
1、采芳人:採擷芳菲的遊客。陳陶詩:“吳洲采芳客,桂棹木蘭船。”

2、詩愁:蘇軾詩:水落蕭騷人已秋,不堪平遠發詩愁。

此詞看似傷春之作,實則抒發詞人在南宋滅亡後孤獨無依的身世之感。首句陡起,分別從客觀環境和主觀感受兩方面來描寫。遊人稀疏使得詞人遊覽的興味闌珊,“客里”二字點出更深層的原因,這也正是詩愁的源自。換頭後忽言燕子,仿佛別興一事,其實是以燕子飄蕩無依暗喻自身的流離顛沛。張炎在《詞源》中主張“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啟下”,由此見之可解。而詞末寫夜雨催花,更倍添了一種春殘的傷感。不忍聽夜雨,一語雙關,隱透自傷之痛。

清平樂三

《清平樂》《清平樂》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簡析
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閒居達二十年之久。作者長期居住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對農民也有較多的接觸。所以在《稼軒詞》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其中,有風景畫,也有農村的風俗畫。這首《清平樂》,就是一幅著色的農村風俗畫。

上片勾勒環境烘托氣氛。開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為人物的出現安排下廣闊的背景。三、四句寫詞中出現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講話的聲音帶著醉意,愈加顯得溫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們面前時,才發現說話的已不是什麼年輕人,而是白髮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詳,從“媚好”,可以看出他們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寫這一農戶的三個兒子,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畫面在繼續擴展。整勞力在溪東的豆地里鋤草,半大的孩子在編織雞籠。詩人著力於“小兒“的描繪,共用了兩句,占全詞四分之一篇幅。“溪頭臥剝蓮蓬“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對此,詞人感到由衷的歡喜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裡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這首詞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清平樂》《清平樂》
譯詞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邊長滿綠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
聽起來溫柔面又美好--
那滿頭白髮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豆地鋤草身在河東,
二兒,正忙於編織雞籠。
最令人歡喜是小兒的調皮神態,
橫臥在溪頭草叢--
剝食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清平樂四

《清平樂》《清平樂》
李清照

年年雪裡,
常插梅花醉,
挪盡梅花無好意,
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
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
故應難看梅花。

全部注釋:
挪:以手揉搓。
贏得:獲得。
海角天涯:形容地主極為偏遠。
蕭蕭:耳際的頭髮短而稀的樣子。
看取:看著。

上片憶昔。雪裡梅開,預示著鶯飛草長,鳥語花香的春之降臨。它引起詞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於是插梅而醉。這個“醉”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因梅花開放而產生了如醉如痴的內心躁動;二是因內心之躁動而醉飲。飲又不能澆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內心不寧靜的一種下意識動作。而挼盡梅花也無好意緒,只贏得清淚如許!

下片傷今。又到了梅花開放的季節。而自己飄淪天涯,顛沛流離的生活已使兩鬢斑斑。結末作憂患語:昔年雖無意緒,但畢竟“春心‘還’共花爭發”,有插梅、挼梅之舉。而今天,尚未踏雪尋梅,就已從晚來風勢中預感連賞梅之事也難以實現了。這首詞表現了一個熱愛生活又屢經患難的老婦的絕望的心聲

《清平樂》《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1、春半:是指春意正深濃,春光明媚之時。
2、砌下:階下,玉砌的階下。落梅如雪:白梅似雪,落英繽紛。
3、雁來句:古人謂鴻雁傳書,但如今已到雁來季人卻不歸來,音信無憑。
4、離恨二句:用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比喻離愁別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今譯:
別來又是春花爛漫,觸目傷情柔腸欲斷。佇立在階下白梅飄落象雪花似的亂紛紛,剛剛拂掉又落滿一身。雁已歸來音信卻無憑,路途遙迢歸夢也難成。這種離恨恰如無邊的春草,越走越遠還在萌生。

簡析:
這首詞寫的是離愁別恨。乾德四年,李煜弟從善入宋不得歸。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詞。詞並未拘泥與此一情,而是虛筆點染,描繪出一種擴大的感情境界與氛圍。詞的開篇,點明事由與季節。為什麼在春意正濃,春光明媚之時,卻說“觸目柔腸斷”呢?原是“別來”之陰影籠罩了一切,觸目之景還是“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砌下”“還滿”寫出落花之多。佇立之久,表現了詞人無限哀傷的情懷和形象。過片緊承“別來”二字,“雁來音信無憑”既是景象的轉換,也是情感深入,謂雁能傳書,但是雁來人不來,雁歸人不歸,徒增愁恨。“路遙歸夢難成”又翻進一層,為所懷念之人構想,語意奇特,委婉之至。結尾二句以遠接天涯,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愁別恨,形象生動,貼切自然;在語法上一波三折,在語意上一唱三嘆,頓挫有致,情韻俱生。

清平樂五

《清平樂》《清平樂》
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恩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譯文]
想要留住春,總是留不住,黃鶯兒好話說個盡,但也於事無所補。花瓣飄零遍地鋪,好像華貴的綢緞被玷污。無情的風雨太可惡,南園的花兒、昨天夜裡被欺負。
琵琶弦上、歌女訴說傷春情,夜來做夢、魂游海角到天明。華麗廳堂紅門戶,寧肯飄零不肯住,她情願、像楊花隨風自在舞。

[注釋]
(1)王安國,字平甫,安石之弟。神宗熙寧元年(1068)賜進士出身,歷官至秘閣校理。王安石被罷相後,安國也被放歸田裡。《全宋詞》存詞三首。
(2)宮錦:宮中特製的錦緞,比喻落花。
(3)小憐:北齊後主馮淑妃名小憐,善彈琵琶。此外泛指歌女。

晏幾道
留人不往,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波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清平樂》《清平樂》
譯文
行人要走強挽留,他乘醉解纜上小舟。舉漿划水浪花飛,碧綠的春水滾滾流。駛過早鶯啼鳴處,消失在、一望無際的天盡頭。渡口的楊柳青又青,枝枝葉葉染離情。從此後、纏綿的情書不要寄,歌樓里、男歡女愛無準憑!

此詞寫離別,然而所寫景物卻是碧濤春水、青青楊柳、曉鶯啼鳴。此乃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寫離別,並把枝枝葉葉都賦予離情。起筆“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寫出送者、行者雙方不同的情態,一個曾誠意挽留,一個卻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啟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寫分手前的餞行酒宴。席間那個不忍別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不下去;而即將登舟上路的男子,卻喝了個“醉”。

“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二句緊承“醉上蘭舟去”,寫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經的風光。江中是碧綠的春水,江上有宛囀的鶯歌,是那樣的宜人。這景象似乎正是輕別的行者輕鬆愉快的心境的象徵。而“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則遙應“留人不住”句,是蘭舟既發後渡頭空餘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觀感覺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枝枝葉葉”俱含“離情”。以上四句寫景,渾然一體,卻包含兩種不同情感的象徵。

結句寫情,卻突然轉折,說出決絕的話,寄語對方“此後錦書休寄”,因為“畫樓雲雨無憑”,猶言:人們青樓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後不必來信了,從此割斷情感聯繫吧。其實這是負氣之言,其中暗含難言之隱。妓女社會地位低下,沒有愛的權利,即使有了傾心的男子,也沒有長聚不散之理。彼此結歡之夕,縱使千般恩愛,時過境遷,便“留人不住”了。有感於此,所以乾脆叫對方“此後錦書休寄”了。話雖如此,倘不想得到“錦書”,何以特別提到?總之,結尾兩句以怨寫愛,抒寫出因多情而生絕望、絕望恰表明不忍割捨之情的矛盾情懷。周濟《宋四家詞選》評曰:“結語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語。

周密著作

《清平樂》《清平樂》
晚鶯嬌咽,庭戶溶溶月。
一樹桃花飛茜雪,紅畫相思暗結。
看看芳草平沙,游韉猶未歸家。
自是蕭郎飄蕩,錯教人恨楊花。

該詞是與友人張之唱和之作,擬思歸的語氣而寫。此類題材在南宋末期可謂俗套,但詞人於俗中立新,且又為和友人原韻之作,要脫出局限,實為不易,從中可見詞人的深厚功力。詞的上片寫景,但在景中注入了詞人的主觀色彩。

一開頭,就給女主人公安排了一個淒涼清幽的環境,在視覺上和聽覺上都給人以孤獨落寞的感受,“晚鶯嬌咽,庭戶溶溶月”鶯聲本來是婉轉輕柔的,本來是悅耳動聽的,但在滿懷離愁的人聽來,嬌鶯的鳴叫也似嗚咽哀婉,如泣如訴。“溶溶”,本來是形容的流動,這裡用來形容月光如水,烘托出一種清冷、寂寞的氛圍,整個“庭戶”都沉浸其中,令人感到,寂靜而幽清,引起人無限的惆悵。在這個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看到“一樹桃花飛茜雪”。“茜雪”,是指紅色桃花瓣飛落如雪片。這一景象尤其衝撞著女主人公的心扉。因為桃花雖無限嬌媚,卻只盛開於一時,所以人們常常用以比喻紅顏薄命的少女作比。由是而聯想的《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以灼灼的桃花作比,讚美男女的及時婚嫁,而她嫁的卻是一個長期飄泊在外的“蕭郎”。張先《一叢花令》的“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是寫女子以桃杏都能嫁得一年一度按時歸來的春風,感嘆自己空閨獨守,青春年華白白消逝。而此詞中的她,在相思中消磨著美好的年華,其遭際遠不如桃花,桃花尚能“灼灼其華”,而的卻只能感嘆春逝。這些,都引起了她內心的傷感,加深了她懷人的情思。“紅豆相思暗結”,正是這種感情的自然表露。“紅豆”,是相思木所結的果實,古人常常用來象徵愛情,和寄託相思。

例如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相思》),牛希濟的“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生查子》),都是這樣,以上說詞中女主人公看到桃花的開放凋零,想到自己現在的境遇,不禁勾起無限的思遠懷人之情。

下片進一步闡發了上述的這份情思。“看看芳草平沙,游韉猶未歸家”,是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語意創造出新的意境,化用的不著痕跡,自然貼切,讀來意味無窮。《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詞中的“芳草平沙”,就是“春草萋萋”;詞中的“游韉猶未歸家”,就是“王孫游兮不歸”。

這兩句雖融化前人辭句卻看起來如同自己的詞句,已見出手不凡,下文“自是蕭郎飄蕩,錯教人恨楊花”,則是轉出新意,尤其是本詞的獨特之處。女主人公由游韉未歸,想到蕭郎飄蕩,意猶平平;由蕭郎飄泊在外,想到他為路柳花所牽繫,還未脫俗套,稱不得奇思,至於說“自是蕭郎飄蕩”,將遠離不返的責任歸罪於“蕭郎”已是有幾分突兀之感了,接以“錯教人恨楊花”,進一步為輕薄浮蕩的楊花開脫,出以恕道,便使此作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這兩句還有另一層意思可說。即楊花“拋家傍路”、“隨風萬里”其“飄蕩”的性情,早已為人所知;今“蕭郎”自愛飄蕩,更甚於受風擺布而始飄揚的楊花!錯恨楊花,即是真恨蕭郎,怨恨之情,顯而易見,而又並不直接說及蕭郎,讀來令人叫絕。這兩句話,抒情是真摯的,表態是明朗的,似顯不夠含蓄,但卻能給人以翕露愈妙、愈快愈佳的審美享受,道理就在於它在明快顯露中出了從未有人說過的真理,即“蕭郎”的飄蕩,是造成她們之間的悲劇的決定因素,而楊花卻是代人受過的。

晏殊著作

《清平樂》《清平樂》
晏殊
其一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此為懷人之作。詞中寓情於景,以淡景寫濃愁,言青山長,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著的人卻不知去向;雖有天上的鴻雁和水中的游魚,它們卻不能為自己傳遞書信,因而惆悵萬端。詞的上片抒情。起句“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包蘊無數情事,無限情思。紅箋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詞里的主人公便用這種紙,寫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說盡了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顯然,對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傾心相愛的知音。

三、四兩句抒發信寫成後無從傳遞的苦悶。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說法,前者見於《漢書。蘇武傳》,後者見於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鴻雁在雲魚在水”的構思,表明無法驅遣它們去傳書遞簡,因此“惆悵此情難寄”。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致。

過片由抒情過渡到寫景。“斜陽”句點明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紅日偏西,斜暉照著正樓頭眺望的孤獨人影,景象已十分淒清,而遠處的山峰又遮蔽著愁人的視線,隔斷了離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悵難遣。“遠山恰對簾鉤”句,從象徵意義上看,又有兩情相對而遙相阻隔的意味。倚樓遠眺本是為了抒憂,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從抒情手法來看,又多了一層轉折。

結尾兩句化用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之意,略加變化,給人以有餘不盡之感。綠水,或曾映照過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眼,而人面不知何處,唯有相思之情,跟隨流水,悠悠東去而已。此詞以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物象,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心中蘊藏的情感波瀾表現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全詞語淡情深,閒雅從容,充分體現了詞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清平樂》《清平樂》
其二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
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
斜陽卻照闌乾。
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此詞與作者的《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都突出反映了晏殊詞的閒雅風格和富貴氣象。作者以精細的筆觸,描寫細細的秋風、衰殘的紫薇、木槿、斜陽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過主人公精緻的小軒窗下目睹雙燕歸去、感到銀屏微寒這一情景,營造了一種冷清索寞的意境,這一意境中抒發了詞人淡淡的憂傷。

起首二句寫景中點明時間,渲染環境。金風,即秋風。《文選》張協《雜詩》“金風扇素節”中,李善注曰:“西方為秋而主金,故秋風曰金風也。”此時庭院內是西風落葉,畫堂中的詞人因飲了綠酒,一會兒便醉眠了。用筆輕靈,色調淡雅,語氣仿佛與一位友人娓娓而談。其中兩組疊字,首尾相接,音律諧婉。以“細細”狀金風,就沒有秋風慣有的那種蕭颯之感,而顯得平靜、悠閒。“葉葉”這兩個名詞連用,展開一片片葉子飄落的景象,並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節奏。向來寫梧桐經秋都是較為悽厲的,如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煜《烏夜啼》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經過一代又一代詞人的染筆,以至於使人一聽到秋風吹拂梧桐,就產生淒涼況味。而象晏殊寫得如此平淡幽細的,卻極為少見。下面“綠酒”一句,因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覺得他的酒量不大,淺嘗輒醉,也是淡淡的一筆。然後詞人才用了較重的筆墨:“一枕小窗濃睡。”“綠酒”句點出“濃睡”的原因,是陪筆,“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宣何以“易醉”?淺醉何得“濃睡”?原來詞人有一點淡淡閒愁,有愁故易醉,愁淺故睡濃。

下片則是寫次日薄暮酒醒時的感覺。詞人一覺就睡了整整一個晝夜,睡極濃矣。濃睡中無愁無憂,酒醒後是什麼樣的情緒,他沒有言明,只是通過他眼中所見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閒,神態之慵怠,而結句中卻仍反映出一點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開花;朱槿,夏秋間吐艷。上片說金風吹得梧桐葉墜,顯然是秋天了,所以詞人從小窗望出去,這兩種花都已凋殘。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葉墜,為耳中所聞;下片的兩種花殘,乃眼中所見。詞人正是通過對周圍事物的細微感覺,來表現他此際的情懷。“斜陽卻照闌乾”,緊承前句,描寫靜景。晏殊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詞境相似。

《清平樂》《清平樂》
日暮了,斜陽正照著闌乾,正是“雙燕欲歸時節”。此意平平說來,似不相干語、沒要緊語,但實際上,卻用這樣的語言來調和氣氛,緩衝節奏,烘托情感。吳衡照《蓮子居詞話》云:“言情之詞,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歸”,乃係景語,它對下句“銀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個鋪墊和烘托的作用。雙雙紫燕即將歸巢了,這個景象便興起詞人獨居無聊之感,於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後原是一個人獨宿。一種淒涼意緒、淡漠愁情,不禁流於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說屏風有些微寒。寓情於景,含蓄蘊藉,令人低徊不盡。

這首詞的特點是風調閒雅,氣象華貴,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詞人卻把它統一起來,形成表現自己個性的特殊風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間為小歌詞,得花間遺韻。劉攽《中山詩話》說:“無獻尤喜馮延巳歌詞,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巳樂府。”也就是說他的詞風酷似馮延巳。但從這首詞來看,它的閒雅風調雖似馮詞,而其華貴氣象倒有點象溫庭筠的作品。不過溫詞的華貴,大都表現詞藻上的鏤金錯采,故王國維以“畫屏金鷓鴣”狀其詞風。晏詞的華貴卻不專主形貌,而於精神。“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惟說其氣象,若‘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見吳處厚《青箱雜記》這首詞中所寫的風,正與上舉兩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補之評論其子晏幾道詞的說話,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個雍容閒雅的士大夫。

黃庭堅著作

黃庭堅
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
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清平樂》《清平樂》
解析
這是一首構思新穎、格調清奇的春之短歌。上片以發問起調。作者沒有描寫落花流水春殘景象,也沒有表現悼紅惜綠的傷春情懷,只由問春而至尋春,其徘徊寂寞之情態,希冀駐日回景之衷腸已躍然紙上。下片以反詰句承接,將上征下痴語奇想輕輕宕開,而將惜春尋春之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黃鸝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能知道春天的蹤跡。何不住問之?但人情鳥語難通,尋春願望終成泡影。不僅春之芳蹤仍無處尋覓,且黃鸝也乘風振翼,一去無跡,眼下只有春去夏來,薔薇花開,詞人的一腔芳菲之思,亦隨鳥飛春盡而不知所終。

此為惜春之作。詞中以清新細膩的語言,表現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珍惜與熱愛,抒寫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徵。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象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於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下片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世界裡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裡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此詞為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劉弇著作

東風依舊,著意隋堤柳。
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雲魂
斷送一生憔悴,能消幾個黃昏!

這首詞是作者京任職期間為感愛妾之逝而作,為悼亡詞。全詞以感情為紐帶,把舊時與今時的情景綰合一起,對愛妾寄予了深摯的悼念。

《清平樂》《清平樂》
起首二句寫春風輕拂垂柳,語言很通俗,意思也很簡單,但卻層折多變,富於婉約特色。句中的隋堤,指汴河一帶的河堤。相傳隋煬帝時開運河,自洛陽至揚州,沿堤廣植楊柳。初春時節,和煦的東風輕拂隋堤上的楊柳,給人以親切溫柔之感。而“著意”二字,更把東風擬人化。言外之意仿佛是說,自然界的東風對楊柳尚如此多情,而現實生活中的詞人卻如此孤單,再也得不到親人的憐愛。詞中寫的是物態,蘊含的乃是人情。這裡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依舊”二字,也就是說去年今日,正是東風駘蕩、楊柳婀娜的時節,他和愛妾曾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春光。可是今日重來,東風依舊,人事全非,怎不讓人心傷。第三句蟬聯首二句。東風對楊柳的“著意”,主要體現一個“搓”字上。此字以俗為雅,說東風輕拂楊柳,給人以輕輕搓揉、撫摩之感。東風搓揉之下,柳枝上遂呈現出“鵝兒黃”的顏色。鵝兒黃,指柳色的嫩黃。楊柳初綻的嫩葉,宛如雛鵝的羽絨,而這惹人喜愛的顏色,竟是東風搓出來的,真是奇絕之筆。“天氣清明時候”總括前文,寫景中蘊含一股淡淡的哀愁。

過片對仗工整,詞意對比鮮明。“去年紫陌青門”,與上片“東風依舊”相映射,是回憶從前郊外與愛姬共同游賞之樂。紫陌,指京城的道路,如唐人賈至《早朝大明宮》詩云:“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青門,漢時長安灞城門之別名,此處借指汴京城門。“雨魄雲魂”,語本宋玉《高唐賦》:“妾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以之形容愛妾死亡之後,魂魄飄蕩,有如朝雲暮雨,非常恰切。詞筆至此,悼念愛妾的主題便趨於明朗化。結尾二句,悲哀的抒發,至於極點。

“斷送一生憔悴”,意即逗引得詞人一生憔悴。是春風多情地撫弄楊柳,是清明時候的惱人天氣,是愛妾業已消逝的雨魄雲魂是這許多撩人愁緒的往事,觸目驚心的現實,逗引得他黯然神傷而導致一生憔悴。尤其黃昏時刻,煙靄迷茫,景色慘澹,“能消幾個黃昏”失去愛妾的詞人看來,仿佛來到一個催人淚下的境界。明人沈際飛評曰:“‘能消幾個黃昏’,恆語之有情者。‘能’字更吃緊。”(《草堂詩餘正集》卷一)確實,著一“能”字,則加強了感情的深度,更富於感染力量。這首詞雖悼愛妾,非念正室,但其中沉痛哀傷之情,似不下於東坡的悼妻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如近人俞陛雲所評,“撫今追昔,人之常情。此詞結末二句,何沉痛乃爾!”(《宋詞選釋》)。

李煜著作

《清平樂》《清平樂》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這是一首抒發離愁別恨的名篇,據說後主乾德四年年,其弟從善入宋久久不歸,因恩念深苦,遂作此作。但詞中並不拘泥於個人情事,而是虛筆點染,深刻地表現出一種普遍而抽象的離愁別恨的情感,撼人心魄。春意濃濃,春光明媚之時,人人都喜逐顏開,敞胸納喜,唯有他因思念柔腸寸斷,黯然神傷,台階上的白梅似雪,紛紛揚揚飄落下來,雜亂地堆在一起,輕輕拂去,卻又落了一身,,就象他心中驅不散,揮不走的離愁,綿綿不絕,令人痛苦不堪。大雁來了,信卻不來,大雁去了,人卻不歸,路途漫漫,歸路長兮,夢中難歸。這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還生長茂盛的春草那樣,細碎濃密,無邊無際,浩渺無垠。

李煜的詞真可謂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情韻俱生,極有韻致,他的詞淡筆勾勒,明淨自然,流走如珠,卻辭近意遠,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思與想像,不知不覺中沉醉其中,待大夢醒來,只發出一聲長嘆:好詞,好詞!讀李煜的詞,也總是讓人傷感,讓人唏噓潤頰,不忍放手。再與他的生平聯繫起來,覺得他的一生真的是傳奇的一生。斯人長逝已,唯有默默解其中味,細細品詞中愁罷。

相關詞條

《送元二使安西》 《蜀道難》 《菩薩蠻》 《如夢令》 《破陣子》 《滿庭芳》 《詠史》 《飲酒》 《天淨沙?秋思》 《賣炭翁》 《夜雨寄北》 《行路難》 《兵車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