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狂歡節》[音樂]

《動物狂歡節》又稱《動物園大幻想曲》。著名作曲家聖-桑作於1886年,是一首十分獨特的作品,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組曲由多達十四個樂章組成,大量採用單純音響模仿手法,富於美感。此次演出的作品,編入了其他作曲家的許多鏇律,並加以誇張、變形、漫畫化。

簡介

《動物狂歡節》《動物狂歡節》
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是法國作曲家、鋼琴家聖?桑於1885年起草於維也納,第二年春天,在布拉格旅遊期間完成的。這部組曲以靈活的鏇律、典雅的和聲、華麗的管弦色彩而著稱。其豐富的表情、栩栩如生的形象,充滿著幽默諧趣,廣為世界聽眾所喜愛,幾乎是聖?桑作品中演奏得最多的樂曲

組成

《動物狂歡節》用童話式的擬人手法,漫畫式的筆調,維妙維肖地塑造了一群動物在狂歡節時的有趣的音樂形象。樂曲由十三首帶有標題的小曲及終曲組成:一、序曲與獅王進行曲;二、母雞與公雞;三、騾子--一群急馳的動物;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長耳朵的角色;九、森林深處的杜鵑;十、鳥舍;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四、終曲。

特點

《動物狂歡節》《動物狂歡節》

這部充滿幽默感的作品,形象生動,有些段落優美極了。只要聽過的人,都忘不了神氣活現的獅王、驕傲自大的公雞、嘮嘮叨叨的母雞、慢慢騰騰的烏龜、歡快活躍的袋鼠和笨拙地踏著三拍子舞曲跳舞的大象……特別是《水族館》,可以說是整個樂曲中最優美的段落之一:在用鋼琴描繪的水波中,長笛奏出了魚兒悠然自得地遊玩的身影,令人陶醉。
小提琴,這被人稱為“樂隊中的王后”的樂器,聖?桑卻拿來表現長耳朵傢伙--蠢驢的嚎叫。在僅有的二十七小節音樂里,那種長脖子、豎起耳朵、使勁叫喚的驢先生的尊容活靈活現。
《森林深處的杜鵑》和《鳥舍》兩段樂曲,充滿了一種少有的清新和寧靜:鋼琴的和弦把人帶進了幽深的莽莽森林,單簧管奏出了逼真的杜鵑鳴叫聲,長笛吹奏出歡悅的百鳥齊鳴聲,而鋼琴的顫音像是鳥群掠過樹梢飛向天空……音樂形象完全把人引到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之中。
當然,最為人們熟知和喜愛的,還是第十三段《天鵝》。樂曲一開始,鋼琴奏出明月映在水波上閃爍著粼光的背景,大提琴奏出溫婉舒展的鏇律,表現了天鵝在碧波上緩緩浮游的神態,端莊而文雅,使人置身於一種崇高的境界。《天鵝》的魅力,使無數聽眾為之迷醉。它曾被改編為大提琴獨奏曲、管弦樂曲、鋼琴、小提琴和長笛獨奏曲以及吉他二重奏等等,還被前蘇聯著名舞蹈家巴甫洛娃用作芭蕾舞《天鵝之死》的配樂。
不過,除了《天鵝》之外,《動物狂歡節》的十三首樂曲都是在聖?桑逝世後的第二年才公開演奏的。這是作曲家自己的意思。聖?桑為什麼要做出如此反常的決定呢?原因恐怕在於:從表面上看,這組樂曲是在用音樂彩筆對一群動物作直觀、形象的描繪,其實,它的內容遠不止於此。作曲家正是巧妙地借動物的神態,運用音樂上的誇張、變形甚至歪曲性的手法,對當時法國社會上存在的迂腐現象進行了辛辣而戲謔的諷刺,並把自己的藝術思想、主張和追求滲透在樂曲中。作曲家不願招致太多的非議和責難,以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只好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後,再讓它正式公開、完整地演出。

作品賞析

聖桑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充滿諧謔幽默的風趣之作,全曲由14段音樂構成,使用兩架鋼琴和管弦樂隊,樂曲有一個副標題《動物園裡的大幻想曲》,作曲家似乎欲蓋彌彰,轉移人們的注意力,但是樂曲里比比皆是誇張變形的熟悉鏇律,諷刺意味昭然若揭,組曲的每一首描寫一種動物,只要看到這裡,把大象、烏龜、驢子和鋼琴家並列在一起,就會明白為什麼聖桑不願意公演和出版這首作品。他在生前,只允許公演組曲的第13首《天鵝》,這是整套組曲里最流行、最受人歡迎的一首,在世界各國膾炙人口,許多人只知道《天鵝》這首曲子,卻不知道它選自《動物狂歡節》,除《天鵝》之外,《動物狂歡節》的各首曲子到處是揶揄、嘲諷、戲弄和諧謔,對象都是音樂界名人和名作,甚至包括聖桑自己的作品。有些玩笑開得過頭,也實在不好拿出來發表,所以直到聖桑去世之後作品才公開出版。聖桑高壽,他86歲高齡,同代人都已去世,這時作品再發表出來也不會擔心給什麼人造成傷害了。
《動物狂歡節》這部作品雖有失莊重,但聖桑在生活中卻不是個巧言令色的刻薄鬼,非但如此,他在法國還享有很高的榮譽,獲得過法國榮譽勛團勛位,這是法國政府能頒給藝術家的最高獎賞。

作曲家介紹

聖桑在藝術界威望很高,因為他開創了法國民族音樂協會。19世紀中期以後的法國音樂幾乎成了德國音樂傳統的複製品,本民族的音樂特點也只剩下優雅、均衡和含蓄,缺乏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1870年,普法戰爭使法國蒙受了恥辱,軍事上的失敗刺激了民族尊嚴,也喚起了法國文化事業的覺醒。1871年聖桑與拉羅和另外幾位年輕音樂家一起,發起了民族音樂協會,以復興高盧的音樂為號召,推動嚴肅音樂的發展。在其後的幾十年里,民族音樂協會在法國音樂文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力推薦新人和新作,推廣有創新精神的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弗郎克、肖松、夏勃里埃、丹第、拉羅、德彪西、拉威爾等一批法國音樂新銳,法國音樂文化就此展開新的一頁。到20世紀初,法國音樂已能代表西方音樂發展的潮流。
聖桑在法國文化界聲望很高,他是一位少有的學者型音樂家,涉獵範圍廣泛,學識淵博。對詩歌、戲劇、文學的熱衷是19世紀浪漫派音樂家的共同特點,聖桑的興趣不止於此,他掌握好幾種語言,用大量時間鑽研哲學、動物學、植物學和天文學,又擅丹青,能畫很好的水彩畫。對科學的崇尚,使他成為實證主義者,他在自己的哲學論文裡說:“隨著科學的前進,上帝後退了。”
實證主義哲學,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和英國,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孔德和英國的斯賓塞,聖桑曾研究過孔德的實證主義思想,廣博的自然科學知識和考古學知識使他對孔德的思想方法深得精髓,他加入了實證主義運動,並撰寫過相應的哲學論文。
由於廣博的知識、睿智的思想和對文化事業的貢獻,聖桑被譽為“19世紀的伏爾泰”。此外,聖桑還在另一個方面與伏爾泰相似,就是性喜嘲諷、口含機鋒、語出幽默,這本是機智敏捷的特徵,在社交中很受人們喜愛,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造成誤會,甚至好友失和,聖桑在這方面不是十分檢點,不免也造成一點小小的誤解。聖桑性格上的這一特點反應到作品上,就是喜歡把別人的音樂,加以諷刺性的模仿,戲劇性的誇張和變形,有時甚至會讓人感到接近粗俗,他的一部著名作品,交響詩《死之舞》里對中世紀的教會歌調《憤怒的日子》做了滑稽的模仿,結果首演時引起了混亂,劇場裡一片噓聲,聖桑的母親當時也在場,竟當場暈了過去。

50部必知的音樂經典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那些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民族的經典音樂已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那些曾經扣人心弦的鏇律至今仍舊在世問縈繞。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聆聽歷史長河中那些音樂大師們的經典之作,我們的心靈將得到淨化,我們的靈魂將受到震撼,我們的人生將獲得至高無上的啟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