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尊女卑制度下 兩個女童打破了科舉的男性壟斷

宋朝可以說是文人的黃金時代,宋太祖之後,重文輕武就成了宋朝的國策,不僅大規模的組織科舉考試,給更多文人出人頭地的機會,即使在朝堂之上,皇帝對於文官也有著足夠的尊重。而就是在這規模日益擴大的科舉中,出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科舉科舉

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已經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社會制度,在大家的潛意識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女性不能做的,比如參加科舉考試。自科舉在隋朝產生,到宋朝這半個多世紀中,一直都沒有女性參加科舉的事情出現,所以大家也就認為女性是不能參加科舉,但真實的情況是,在宋朝的科舉制度中,並沒有明文規定女性不能參加。於是乎,就有女性抓住了這個漏洞,參加了科舉。

女性打破束縛,參加科舉考試與宋朝濃郁的學風以及經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物質基礎的充足必然導致思想的解放,而全民讀書也讓女性更有機會學習。所以說,宋朝才會出現女性考科舉的事情,不過有一點讓人惋惜,因為第一位才加科舉的女性參加的並不是進士科,而是童子科,所以稱這位先驅為女孩似乎更合適一點。

女狀元女狀元

宋朝的科舉考試科目很多,有進士科、九經科、五經科、開元禮科、三禮科、三史科、三傳科、學究科、明經科、明法科,此外還有制科、詞科、童子科、武科、繪畫試等。童子科針對15歲以下、能通經作詩賦的少年兒童,由州官推薦,皇帝親自考試。南宋孝宗元年,九歲的林幼玉申請參加童子科考試,並且通過了中書省的考核,宋孝宗親自封她為孺人。

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到了宋寧宗嘉定五年,另一名女童吳志端也獲得了考核資格。但是在皇帝對其開始複試之前,某些大男子主義爆棚的大臣就跳出來反對了:“今志端乃以女子應此科,縱使盡合程度,不知他日將安所用?況艷妝怪服,遍見朝士,所至聚觀,無不駭愕。嘗考《禮記》,女子之職,惟麻枲絲繭、織組紃是務……乞收還指揮,庶幾崇禮化,厚風俗……”反正意思就是女孩子考了科舉之後也沒啥用,你還能讓她走上朝堂當官嗎?還是趕緊讓她回去織布紡紗吧。結果,皇帝同意了,吳志端就被打發回家了。

孩童孩童

這次之後,再沒有女孩能夠獲得參加科舉的資格,女權的復興之路也就此斷絕,下一次再有女性參加科舉考試就到太平天國時期了。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