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d

Rood

Rood療法突出的特點是通過施加在皮膚上的刺激引起刺激或抑制。

Rood療法

Rood療法突出的特點是通過施加在皮膚上的刺激引起刺激或抑制。

1.有關的神經生理學基礎知識

(1)與γ傳出有關的皮膚-肌梭反射如圖3-2-40。

如圖3-2-40所示,刺激覆蓋於肌腱、肌腹附著點上的皮膚,衝動傳入脊髓,通過γ傳出到肌梭,可根據刺激的性質和方式的不同,對肌肉產生促進或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有些皮膚-肌肉反射卻與γ傳出神經無關。

(2)與γ傳出神經無關的皮膚-肌梭反射。

如圖3-2-41所示,刺激皮膚上的毛髮,通過毛髮或傳入神經,經背根脊髓-丘腦通路將衝動投射運動皮層,引起椎體束始端的丘腦興奮,再經皮質脊髓束傳出至脊髓,經α傳出到肌肉,亦可通過刺激皮膚而對肌肉產生促進或抑制性的反應。

2.基本原理

(1)通過對皮膚施加不同的刺激,對運動系統產生促進或抑制性的影響。

(2)運動發育順序進行:

(3)運動控制由低級到高級分四個階段

①活動,②穩定性,③受控的活動,

④技巧:運動控制與運動發育有關,上圖中的A、B、C屬於!)的水平,C、D、E、F屬於2)的水平,在D的基礎上從一側向另一側移動,推肩後後和拉向前,,單側負重,在E的基礎上搖擺移動、單側負重,在F的基礎上體重轉移和單側負重等屬3)的水平。在D的基礎上頭部作技巧運動,游離出一手作技巧運動,在E的基礎上軀幹做往復活動對角線型活動,游離出一手做技巧運動和F及G均屬4)的水平。對運動的控制要由低級到高級地進行訓練。

3.方法和技術

(1)對肌肉的促進和抑制

1)促進的方法:適用於弛緩性癱瘓、收縮力弱等情況。

①觸覺的:

A、快的刷指,用一小型電動刷子,一頭裝有成束的軟毛,電刷轉動時軟毛張開,刺激肌肉表面的皮膚或毛髮,3~5秒,如3~5仍無反應,可重複刺激3~5次,亦可在相應的節段皮膚上刺激5秒。該法興奮了高閾的C感覺纖維,促進γ運動神經元。效應在刺激後30~40分鐘出現高峰。

B.輕敲皮膚:輕敲受刺激肌表面的皮膚,可促進梭外肌的反應,輕敲手背後指間、足背趾間皮膚或掌心、足底可引起肢體的回撤反應。此法興奮了低閾值的A纖維。

②溫度的:主要套用冰刺激、局部刺激3~5秒,可促進肌收縮,也是興奮了C纖維的結果,但冰刺激後的30秒左右常引起反跳現象,即由興奮轉為抑制,這是應該注意的。

③本體感覺等:A.快而輕地牽張肌肉。B.牽張手的內附肌。

C.伸到ROM的極限後再進一步牽張。D.抗阻收縮。

E.在肌腹上加壓或推摩。F.輕叩肌腱或肌腹。

G.在骨突上加壓。H.有力地壓縮關節。

④特殊的感覺刺激:吸適應症氨氣等。

2)抑制的方法:適用於痙攣或其他肌張力高的情況。

①輕輕地壓縮關節,

②在肌腱附著點上加壓,

③用堅定的輕的壓力對後基枝支配的皮表(脊旁肌的皮表)進行推摩,

④持續的牽張,

⑤緩慢地將患者從仰或俯臥位翻到側臥位,

⑥中溫刺激,不感溫局部浴,熱濕敷等。

(2)對運動過度適用於手足徐動症等情況,進行遠端固定,近端運動的方法,如讓患者採取手、膝位手膝的位置不動,但在此位置上,使軀幹作前、後、左、右和對角線式的活動,如範圍較局限,可慢慢地撫摸或擦拭肌肉表面的皮膚。

(3)對運動功能的再訓練主要原則是按運動的發育順序進行。

1)從整體考慮:按前圖3-2-40中的順序進行。在訓練運動控制方面,由活動度→穩定度→受控的運動→技巧性運動的順序進行。

2)從局部考慮:應採取屈先於伸,內收先於外展,尺側先於橈側,最後才是旋轉,在遠近端孰先孰後的問題上,應先為為肢體近端固定遠端活動→遠端固定、近端活動→近端固定、遠端游離學習技巧性活動。

Rood療法的評價

(1)認為通過皮膚刺激進行促進,有堅實的神經生理學基礎。

(2)冰凍和刷拂的促進作用,僅在治療當時和停止45~60秒內有效,其中刷拂的效果較好。

(3)要得注意的效果,刺激的時間要長些,但停止後作用仍不能持久。

(4)認為此法進一步發展了傳統的PNF。

(5)認為先進行皮膚刺激,繼之以牽拉肌肉進行促進時,二者間隔30分鐘是錯誤的。實際上間隔如超過5分就已無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