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難記》

《耶穌受難記》

《耶穌受難記》是一部美國電影。影片描述的是耶穌殉難前最後12小時內發生的故事。最後的晚餐結束後,耶穌(詹姆斯·卡維澤)開始祈禱,他不斷地忍受著撒旦的誘惑。背叛了耶穌的猶大將耶穌推向了十字架,被拘捕的耶穌囚禁在耶路撒冷城內。與他對立的法利賽派堅決要求對他審判並處以死刑。導演梅爾·吉勃遜籌措資金,根據《新約全書·四福音書》的內容而改編的劇本。影片中對話採用拉丁語、希伯來語和亞拉姆語(耶穌的母語),配以字幕。許多基督教和一些政治立場保守的猶太人對這部電影給予讚賞。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耶穌受難記》《耶穌受難記》
這部影片真實的記錄了耶穌基督一生中最後的12個小時,那是他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一天,也是他化身人類所遭受到的最殘酷最痛苦的折磨,直到他生命的消逝。

故事從一個夜晚開始,耶穌(詹姆斯·卡維澤 飾)被猶大出賣給了羅馬人,在暗藍色的夜幕下耶穌被驚醒,震驚、失望,接著坦然、寬容,默默束手被擒。當羅馬人用鐵鏈綁住耶穌的手腳,把他押往宣判場的時候,成群的猶太人涌了出來,他們向耶穌扔著石塊吐著唾沫。瘋狂的人們,在羅馬人宣布耶穌絞刑後群起歡呼……

耶穌扛著沉重的厚木十字架,蹣跚地走過耶路撒冷的街巷,他不時摔倒在地上,市民們更加瘋狂地向他湧來,發泄他們肆無忌憚的無知與怨恨。在人群的末尾,抹大拉的妓女瑪麗亞(莫妮卡·貝魯奇 飾)痛苦地看看著背負十字架的耶穌,遍體傷痕血跡斑斑慢慢地走向執行絞刑的山坡,她的眼裡充滿了絕望。

聖水從手縫裡流下來,沙石在風裡幻化成塵埃,鐵錘高高地舉起,一錘錘砸擊在十字架上。套上鐵刺頭罩的耶穌無聲承受著死亡前最後的痛苦…… 長鐵釘刺進了左手手腕,長鐵釘刺進了右手手腕,長鐵釘打進了左腳腳腕,長鐵釘打進了右腳腳腕。鮮血從釘孔里流出來,流過血跡模糊的皮膚,滴落進泥土,每一滴都聲震天宇。

天上烏雲翻滾,吞噬著每一塊白色的縫隙,聖母瑪麗婭(瑪雅·摩根斯坦特 飾)眼角滑下一行濁淚,流出一臉的沉痛。山坡上一片靜默,那用已經消失的語言唱出的歌聲,繚繞著這裡的每一粒空氣……

影片話題

《耶穌受難記》《耶穌受難記》
好萊塢向來對宗教抱著嘲諷的態度,對有關宗教的電影更是嗤之以鼻,當梅爾·吉布森公布自己計畫拍攝一部耶穌受難的電影時,這位曾經執導《勇敢的心》的的導演,立刻遭受到了各種勢力的非難與阻擾,“發現自己突然間有了這多的敵人”。馬丁·西科塞斯因為拍攝《基督最後的誘惑》,把神聖的基督變成一個沉溺情欲與婚姻的凡人,差點遭人毒手命喪黃泉。梅爾·吉布森重拾這個題材,再現了耶穌受難的過程,又觸到了許多人的痛處。

銀幕上的基督被毒打得遍體鱗傷血跡斑斑,所有的猶太人將再次重溫他們曾經犯下的千古罪過,這個傷痛的重現必定會刺痛許許多多的人,既包括好萊塢眾多的猶太老闆,也包括反反猶主義者,而且影片還可能落下扭曲、仇視猶太人的罪名。影片帶來的巨大的宗教壓力,引起了電影界和宗教界的群起反應,也成為了今年最受爭議的電影。

《耶穌受難記》這塊燙手的芋頭讓許多製片公司望而卻步,梅爾·吉布森只能依靠他自己打下的基礎各方籌集了約3000萬美元的資金來拍攝。甚至在電影製作完成後,他一直找不到電影公司敢於發行,好在試映後優秀的各方評論給他打氣,許多看過影片的宗教界人士,也對他的工作表示讚賞,最後終於紐馬克特公司接手了發行工作,而且爭取到了2000多家的電影院線,實屬不易。

拍攝背景

關於耶穌受難的傳記性作品,除了《聖經》外還有眾多虔誠的門徒為他撰寫的傳記,本片的故事則是根據這些眾多的傳記改編的,其中包括1774年至1824年基督教徒對安妮·凱薩琳·艾默里克的日記集結而成的《耶穌救世主的受難》一書,還有由阿格瑞達的碼麗所著的《上帝的神聖之城》,以及各種記錄約翰、盧克、馬克以及馬太等人物的著作中關於耶穌的章節。

2002年11月4日,梅爾·吉布森帶著他的攝製組,在義大利幾個偏僻的小鎮開拍了。其中有個名為馬特拉(Matera)的城鎮,還保留著許多洞穴式建築,這跟耶穌當年生活的環境幾近相似。劇組在那裡整整工作了10個星期,他們對羅馬人、猶太人從衣著、器物、建築到飲食習慣,甚至走路和說話的方式都要求十分嚴格。拍攝時適逢冬日和煦的太陽,陽光斜斜地照射下這片古老的土地,非常適合電影的拍攝,也使劇可以勝利地完成各種唯美古典的畫面。

但是,從開始就注定了拍攝這樣一部電影,必然會遭受過種磨難。在電影裡,耶穌要受經各種鞭打錘砸,為了獲得更加真實的感覺,許多刑具雖然是道具但傷害力也極大,拍攝過程中幾乎全部演員都受了傷。飾演耶穌基督的美國演員詹姆斯·卡維澤,被五花八門的刑罰備受各種煎熬,即使有一些保護措施,為了真實感他還是必須承受一定的痛苦,對他來說這是次無比艱難的拍攝。 因為耶穌受難發生在猶太人聚居的古羅馬,身兼監製、編劇、導演多職的梅爾·吉布森選擇整部影片完全用兩種當時使用現在已經消失的語言:拉丁語和亞拉姆語。更為大膽的是,梅爾·吉布森不準備為影片設定字幕,“僅有視覺上的刺激就足夠了”,他說。

導演傳奇

《耶穌受難記》梅爾·吉布森
“這部《耶穌受難記》的拍攝,讓我至少準備了十年的時間,在我的內心深處,我迫切地想要用電影的形式把這個傳記宗教的故事講述出來,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信仰,能夠為自己的信仰做些事情是很偉大的。”

梅爾·吉布森這樣講述他拍攝這部影片的原因,從籌備、手稿到劇本,直到籌集資金、拍攝、後期製作、爭取發行,為了這部自己執導的第三部電影,他無疑付出了無法計量的心血。

在好萊塢這塊自由和個性張揚的土地,梅爾·吉布森要算是最保守的演員,也是最虔誠的導演。他信奉天主教,他演過40多部有影響力的電影,他過著保守的生活,他有從一而終的婚姻也是7個孩子的父親。對於執導電影而言,他奉獻出的是所有的誠意:“我喜歡拍攝耶穌受難的實質,完完全全忠於歷史,基督被重重地鞭打,背負十字架前進,手腳被釘上十字架”。

影片點評

《耶穌受難記》《耶穌受難記》
【一句話評論】

儘管影片飽受爭議,但影片拍攝得深刻而精巧,對有無宗教信仰的觀眾都頗具衝擊力。

——《達拉斯新聞早報》

吉布森拍攝出這部電影是給自己看的。

——《娛樂周刊》

一部專注於藝術的野心之作。

——《丹佛郵報》

【點評】

“《耶穌受難記》給觀眾帶來的首先是視覺上充滿美感的電影。作為一個演員,我喜歡有爭議的事情,但是我不明白為何這部電影現在就開始受到爭議。它並不是一部反猶電影,無法否認的是,是羅馬人殺死了耶穌基督,而不是猶太人。”--莫妮卡·貝魯奇[演員]

“再沒有任何一部影片會比這部影片中的人物更具英雄色彩了。在任何時候,耶穌受難的故事都會是一部最冒險的電影:上帝化身人類,人類又殺了上帝。”--克里斯多福·諾克[編劇]

“《耶穌受難記》很符合歷史,基督並沒有因為被猶太人出賣而譴責他們,因為我們相信全人類的罪惡才是造成基督受難的根本原因,我們都有責任。《耶穌受難記》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quot;--陸德·哈加德[宗教人士]

“基督變成了人,我們變成了兇手……《耶穌受難記》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雄故事,也是最偉大的冒險故事,亦是最偉大的愛的故事。”--梅爾·吉布森[導演]

在影片正式上映前的3個月,IMDB就亮出了對本片“錯誤百出,徒有怪誕”的評論,可見《耶穌受難記》受到的爭議有多大。這篇署名路強尼(Roadrunn)的影評首先指出耶穌受難時並不是說亞拉姆語和拉丁語,當時說的其實是希臘語,這也是《新約聖經》是用希臘語寫成的原因。其次是耶穌不是一路背著十字架走上執行絞刑的山坡的,再次是村民講的實際是義大利古老的一種方言。

也許這位影評人的批評分析是正確的,但這並不能否認影片突出的主題:耶穌-受難-寬恕-愛,僅僅用畫面細節來表現耶穌受難的刑罰,最真實地表現他走向死亡的過程就已足夠令人震撼了。人們對耶穌受難的故事那么熟悉,所以影片根本無須字幕便成把所有的內蘊表達出來,同時畫面和音樂造成的衝擊,將會令觀眾獲得空前的視聽享受,無論他信不信仰西方宗教。不管怎樣,我們相信這將是部偉大的電影,因為,我們從中看到了凝聚著的誠意,而每一件誠意之作,都會留下閃光的。

【評論】

瘋狂?抑或講述事實?

1965年,羅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岡會議上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從此以後,他們不再需要背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這讓所有猶太人都放下了壓在心口的一塊大石。可是,當梅爾·吉布森開始自編自導《耶穌受難記》時,陰影再次襲上了那些生活在美 國的猶太人的心頭,片中涉及的敏感宗教問題正是矛盾的來源所在。吉布森對於影片的說明更是加重了猶太人的憂心,擾亂了任何一名猶太人的正常思維:“《耶穌受難記》所帶來的不安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情況,但這卻絕不是我拍攝影片的本來用意。我只是在講述一個事實 ……任何一個有罪的人都應該看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耶穌受難記》沒有在好萊塢占主導地位的明星領銜,對話也採用影片所處年代人物使用的語言:猶太人的亞拉姆語和羅馬人的拉丁語,雖然將配以英文字幕,但是對於好萊塢來講,這種做法簡直不可理喻。於是人們開始感到恐懼,恐懼的根源並不是畏懼吉布森口中的 “事實”,而是源自吉布森曾經資助一座獨立於洛杉磯羅馬天主教大主教管區的傳統天主教堂,而所謂的“傳統天主教”指的是從教會分裂出來抵抗“第二次梵蒂岡會議”的運動,他們的宗旨就是“清除害死耶穌的猶太人”。

迫於各種壓力,梅爾·吉布森不得不重新剪輯了影片,賦予片中的猶太人角色更多令人同情的因素,並且請來了科羅拉多泉城的福音派教徒、賓夕法尼亞的宗教首腦和華盛頓的社會名流而非最具發言權的普通市民來觀看未完成的毛片。因此,對於本片是梅爾·吉布森故 意煽動的瘋狂之舉還是出於一種讓罪人的後代重新面對事實的衝動,我們仍然無法得出正確的答案。因為,猶太人是否要為害死耶穌而負上千古罪名距離受中式文化薰陶的我們實在是太遠太遠了……

最受爭議的影片

中新網2006年6月12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預定6月16日上市的最新一期《娛樂周刊》評出25部最震撼人心、最令人作嘔、最具爭議的影片,梅爾·吉布森導演的《耶穌受難記》位居榜首。

《耶穌受難記》電影再度激起天主教徒與猶太教徒之間的論戰,甚至它被指責是反猶太主義的。但是,由詹姆斯·卡維澤主演的這部影片卻吸引了數百萬觀眾,票房連創佳績 。據說,為了不重蹈馬丁·斯科西斯的覆轍,梅爾·吉布森先讓宗教界的權威人士看了本片,確定其沒有違反教義且忠實於聖經之後,才公開上映。

《娛樂周刊》雜誌報導說,吉布森在影片中對耶穌被出賣和遭受磨難的血腥描述激起了好萊塢史無前例的文化戰爭,儘管遭到了宗教人士的一致反對,當然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反對,2004年的這部影片在全美的票房總收入超過了3.7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發條橙》,1971年的這部未來派影片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充斥著大量暴力場面,最著名的一個暴力鏡頭的背景音樂竟然是《雨中曲》,有報導說,很多青少年模仿影片中的犯罪行為。正是這則報導直接導致庫布里克的這部影片被取消了在英國的發行。

奧利弗·斯通的兩部影片榜上有名,他也是唯一有兩部影片上榜的導演,兩部影片為《刺殺甘迺迪》和《天生殺人狂》,前者排為第5名,後者排為第8名。目前正在上映的《達文西密碼》因述說天主教隱藏的一個秘密而受到爭議,位居第13名,最近一部反映“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影片《93號航班》被評為16名,另外,《華氏911》、《深喉》、《基督最後的誘惑》、《本能》、《獵鹿人》、《為所欲為》和《孩子》也被列入25部爭議影片之中。

花絮

·影片以拉丁語和亞拉姆語對白,在宣傳活動中,梅爾·吉布森曾聲稱試圖不使用字幕,但影片在後期製作中還是被加上了字幕。另外,梅爾·吉布森還曾說不考慮影片投入“有益於靈魂”。

·在拍攝鞭撻的鏡頭時,扮演耶穌的詹姆斯·卡維澤曾被兩次抽傷,後背上的傷口長達12英寸。另外,在拍攝山上布道的鏡頭時,卡維澤還曾遭雷擊。

·本片助理導演Jan Michelini在拍攝期間曾被閃電擊中兩次。

·片中的十字架重達150磅,詹姆斯·卡維澤曾因背負十字架而肩膀脫臼。

·在片中飽受酷刑折磨的確實是詹姆斯·卡維澤本人,為了減輕對演員體力的消耗,特效設計師Keith VanderLaan曾用橡膠製成一個假人,以便在十字架的遠景鏡頭中替代詹姆斯·卡維澤。

·據梅爾·吉布森講,扮演瑪麗亞的瑪雅·摩根斯坦特(Maia Morgenstern)在影片拍攝期間懷孕,但沒告訴任何人,直到有一天她走到詹姆斯·卡維澤面前,用蹩腳的英語說道:“I have baby.In stomach。”

·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手是梅爾·吉布森的手。

·在本片於聖灰節的首映式上,一位來自堪薩斯州的56歲廣告商佩吉·斯科特因不堪耶穌受刑的畫面而心臟病突發,最後死在醫院。

·本片是影史上預售票最多的影片。

·片中扮演彼拉多和約翰的兩位保加利亞演員都姓“Hristo”,“Hristo”在保加利亞語中是“基督”的意思。

·在影片開拍前,梅爾·吉布森請來一位加拿大神父主持為劇組人員舉行的彌撒儀式。

·影片沒有片頭字幕,影片片名在片尾才出現。

·片中詹姆斯·卡維澤的鼻子是假的,他的藍眼睛也被數位技術改為棕色。

·影片在墨西哥的映期提前了一周,因為在美國首映的幾天后,盜版版本已經出現。

·在2004年耶穌受難節期間,本片重新登上票房榜榜首,這在好萊塢作品中是很少見的。

·馬來西亞並未禁映本片,但只能到基督教教堂購票。

·影片最初的片名為“The Passion”,但在2003年10月,米拉麥克斯公司正在拍攝一部同名影片,梅爾·吉布森隨即將片名改為“The Passion of Christ”,11月又改為“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梅爾·吉布森曾聲稱要從本片票房中拿出1億美元捐贈給傳統天主教運動組織。

·本片以3億7000萬美元成為票房最高的R級片,此外本片還是美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語片和宗教片。

·化妝師用了10小時才完成耶穌被鞭撻的慘狀。

·本片在科威特和巴林被禁映。

·在影片上映的一年後,本片被柔化的版本被定名為“The Passion Recut”再次發行,儘管一些血腥鏡頭被刪剪,但仍被美國電影協會定為R級。

·在影片完成之後,本片的很多演員和劇組人員都改信天主教。

·在拍攝受刑的鏡頭時,本片劇組使用了一種新型假血,具有一定粘稠度,須用酒精才能清洗乾淨。

·梅爾·吉布森第一次擔任編劇。

·在2006年6月16日揭曉的《娛樂周刊》“25部最具爭議影片”榜單中,本片高舉榜首。

影片的名字之所以從最開始的《激情》改為現在《耶穌受難記》,是因為米拉麥克斯公司同期將推出另一部名為《激情》的電影,系根據珍妮特·溫特森的小說改編,其背景設定為拿破崙戰爭期間,傳聞格溫妮絲·帕特洛和朱麗葉·比諾什將加盟該片。

1988年大導演馬丁·斯科西斯推出了《基督的最後誘惑》,片中因為大膽觸及天主教教義而在上映後引起巨大爭議,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環球公司的高層官員湯姆·鮑洛克說:“我們收到了幾百萬封觀眾來信,2萬5千人在環球公司的門前舉行示威遊行。我們甚 至接到了一些恐嚇信。”最後影片的票房進帳僅為840萬美元。有了這個前車之鑑,題材相似的《耶穌受難記》在發行時遇到了不小的難度,沒有大公司願意冒險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最後,還是由曾發行過《國王不死》、《死亡幻覺》、《記憶碎片》、《鯨騎士》等片 的新市場影業公司接手。正像鮑洛克所說的,吉布森的影片應該去吸引基督徒們去觀看,而不是排斥他們。吉布森自己也希望能夠達到這種效果,“對基督徒們來說,那種感覺應該是看著一個自己的血肉摯親被折磨了2個小時後一種讓人心痛的不能自己的感覺。”

從名字上來看本片應該是《聖經》中一段情節的藝術化再現,但事實上梅爾·吉布森將其拍成了一部動作片。影片中的刑罰場面讓人震撼,耶穌的面部被打得血肉模糊,看過之後你就永遠無法忘記受難的耶穌。吉布森希望影片中的一切細節都儘可能真實地還原人們心目 中的那段歷史,片中的配音就使用了兩種已經失傳很久的語言:亞拉姆語和拉丁語,梅爾·吉布森甚至不想為這部幾乎沒人能夠聽懂的影片配上字幕,不過這畢竟是一個不太現實的想法。

精彩對白

Satan: Do you really believe that one man can bear the full burden of sin?

撒旦:你真的相信一個人可以完全忍受承擔罪惡而帶來的痛苦嗎?

Jesus: Shelter Me, O, Lord. I trust in you. In you I take refuge.

耶穌:保護我,我的主。我相信你。在你這裡我得到庇護。

Satan: No one man can carry this burden, I tell you. It is far too heavy. Saving their souls is too costly. No-one. Ever. No. Never.

撒旦:沒有人能承擔這個,我告訴你。它要沉重得多。挽救他們的靈魂代價太高了。沒有人。曾經。沒有人。永遠。

Jesus: Father, Y-you can do all things. If it is possible, let this chalice pass from me... But let your will be done, not mine.

耶穌:父親,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如果有可能,把這個聖杯從我身邊拿走...但是由你來完成,而不是我。

Satan: Who is your father? Who are you?

撒旦:誰是你的父親?你是誰?

Jesus: You are My friends. There is no greater love than for a man to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 I cannot be with you much longer, My friends. You cannot go where I am going. My commandment to you after I am gone is this: Love one another. As I have loved you, so love one another.

耶穌:你是我的朋友。沒有比為了朋友而捨棄生命再偉大的愛。我不能和你在一起很久,我的朋友。你不能去我去的地方。我走了之後你要遵守的戒律是:像我愛你一樣去愛別人。

Jesus: You have heard it said you shall love your neighbor and hate your enemy. But I say to you, love your enemies and pray for those who persecute you. For if you love only those who love you, what reward is there in that?

耶穌:你聽說過應該愛自己的鄰居而仇恨自己的敵人。但我告訴你,愛你的敵人並為迫害你的人祈禱。因為如果你只愛愛你的人,那么會有什麼報答?

Caiphas: They say you're a king. Where is this kingdom of yours? What line of kings do you descend from? Speak up! You're just the son of some obscure carpenter, no? Some say you're Elijah, but he was carried off to Heaven in a chariot! Why don't you say something? You've been brought here as a blasphemer! What do you say to that? Defend yourself.

Caiphas:他們說你是王。你的王國在哪裡?你又是從哪個血脈繼承下來的?大聲說出來!你不過是卑微的木匠之子,不是嗎?他們說你是利亞,但他已經乘著戰車上了天堂!你為什麼不說話?你被當作褻瀆者帶到這!你怎么說?為你自己辯護吧。

Annas: Yes, we'll listen to those that have heard your blashpemies. Good! Let's hear them!

亞那:是的,我們將聽到你的褻瀆行徑。好!說吧!

Accuser: He cures the sick by magic! With the help of devils! I've seen it. He casts out devils, with the help of devils.

原告:他用魔法治病!在魔鬼的幫助下!我看見了。他在魔鬼的幫助下驅散魔鬼。

Accuser: He calls himself the King of the Jews!

原告:他稱自己為猶太人的王!

Accuser: No, he calls himself the Son of God! He said he would destroy the Temple and rebuild it in three days!

原告:不,他稱自己為神的兒子!他說他會在3天內毀掉神殿再在3天內重建神殿!

Accuser: Worse! He claims he's the Bread of Life! And if we don't eat his flesh or drink his blood we won't inherit eternal life.

原告:還有更糟的!他說他是生命之糧!如果我們不吃他的肉不喝他的血,我們就不會有來世。

Caiphas: Silence! You're all under this man's spell. Either offer proof of his wrongdoing or be quiet!

Caiphas:安靜!你們都中了這個人的魔咒。每個人都是他作惡的證據,安靜!

穿幫鏡頭

《耶穌受難記》《耶穌受難記》
·連貫性:有個耶穌在十字架上的鏡頭,在“地震”開始之前,背景中的懸崖或者說堤岸就已經在塌陷了。

·當耶穌背負十字架行走時,手的位置多次發生改變,十字架上的血跡也時有時無。

·當耶穌的左手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可以發現假手後面隱藏的演員的真手。

·在地震發生前,畫面背景中的懸崖和堤岸已經開始崩塌。

演職人員

【編劇】

Benedict Fitzgerald .....(screenplay) and

梅爾·吉布森 Mel Gibson .....(screenplay)

【演員表】

詹姆斯·卡維澤 James Caviezel .....Jesus

莫妮卡·貝魯齊 Monica Bellucci .....Magdalen

Maia Morgenstern .....Mary

Hristo Jivkov .....John

Francesco De Vito .....Peter

Mattia Sbragia .....Caiphas

托尼·貝爾多瑞利 Toni Bertorelli .....Annas

盧卡·萊奧內羅 Luca Lionello .....Judas

Hristo Shopov .....Pontius Pilate (as Hristo Naumov Shopov)

克勞迪婭·吉里妮 Claudia Gerini .....Claudia Procles

Fabio Sartor .....Abenader

Giacinto Ferro .....Joseph of Arimathea

Olek mincer .....Nicodemus

Sheila Mokhtari .....Woman in Audience

Lucio Allocca .....Old Temple Guard

Paco Reconti .....whipping Guard

Adel Bakri .....Temple Guard

Luciano Dragone .....Second Man

Adel Ben Ayed .....Thomas

Franco Costanzo .....Accuser

Lino Salemme .....Accuser

Emanuele Gullotto .....Accuser

Francesco De Rosa .....Accuser

Maurizio Di Carmine .....Elder

Francesco Gabriele .....Elder

Angelo Di Loreta .....Elder

Federico Pacifici .....Elder

Roberto Santi .....Elder

Giovanni Vettorazzo .....Elder

Ted Rusoff .....Elder

Tom Shaker .....Eyepatch

Andrea Coppola .....grizzled Beard

Romuald Andrzej Klos .....Roman Soldier (as Romuald Klos)

Giuseppe Lo Console .....Roman Soldier

Dario D'Ambrosi .....Roman Soldier

Luciano Federico .....Man in Audience

Omar Capalbo .....Boy

Valerio Esposito .....Boy

Antonello Iacovone .....Boy

Nicola Tagarelli .....Boy

Ivan Gaudiano .....Boy

Chokri Ben Zagden .....James

Roberto Bestazzoni .....Malchus

Luca De Dominicis .....Herod

Pietro Sarubbi .....Barabbas (as Pedro Sarubbi)

Abel Jefry .....2nd Temple Officer (as Abel Jafry)

Lello Giulivo .....Brutish Roman

Emilio De Marchi .....scornful Roman

Roberto Visconti .....Scournful Roman

塞吉奧·魯比尼 Sergio Rubini .....Dismas

Francesco Cabras .....Gesmas

Andrea Refuto .....Young Jesus (as Andrea Ivan Refuto)

Giovanni Capalbo .....Cassius

Matt Patresi .....Janus

Sabrina Impacciatore .....Seraphia

Daniela Poti .....Young Girl

Jarreth J. Merz .....Simon of Cyrene (as Jarreth Merz)

Noemi Marotta .....Woman

Rossella Longo .....Woman

Davide Marotta .....Baby

Rosalinda Celentano .....Satan

Danilo Di Ruzza .....Pilate's Servant

Vincenzo Monti .....Herod's courtier

Danilo Maria Valli .....Herod's Courtier

Nuot Arquint .....Herod's Courtier

Abraam Fontana .....Herod's Courtier

Valerio Isidori .....Herod's Courtier

Paolo Dos Santos .....Herod's Boy

Arianna Vitolo .....Herod's Court Woman

Gabriella Barbuti .....Herod's Court Woman

Ornella Giusto .....Herod's Court Woman

Michelle Bonev .....Herod's Court Woman

Lucia Stara .....Herod's Court Woman

Evelina Meghangi .....Herod's Court Woman (as Evelina Meghnagi)

Francis Dokyi .....Herod's Servant (as Francis Dokyi Baffour)

【相關公司】

【製片】

Bruce Davey .....producer

梅爾·吉布森 Mel Gibson .....producer

Stephen McEveety .....producer

Enzo Sisti .....executive producer

製作公司

Icon Productions [美國]

發行公司

Newmarket Films [美國] .....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20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 20th Century Fox Pictures [美國] ..... (2004) (Taiwan)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新加坡] ..... (2004) (Singapore)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2004) (Argentina) (theatrical)

A-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 (200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瑞士] ..... (2004) (Switzerland) (theatrical)

Aurum Producciones S.A. [西班牙] ..... (2004) (Spain) (theatrical)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Constantin Film [德國] ..... (2004) (Germany) (theatrical)

Eagle Pictures S.p.a. [義大利] ..... (2004) (Italy) (theatrical)

Eclipse Pictures [愛爾蘭] ..... (2004) (Ireland) (theatrical)

Equinox Films [加拿大] ..... (2004) (Canada) (theatrical)

Farabi Cinema Foundation [伊朗] ..... (2004) (Iran) (theatrical)

Fox Filmes do Brazil [巴西] ..... (2004) (Brazil) (theatrical)

Gativideo [阿根廷] ..... (2004) (Argentina) (VHS)

Herald Film Company [日本] ..... (2004) (Japan) (theatrical)

Highlight Film [德國] ..... (2004) (Germany) (video)

Hoyts Distribution [澳大利亞] ..... (2004) (New Zealand) (theatrical)

Icon Entertainment International ..... (2004) (New Zealand) (theatrical)

Icon Film Distribution Ltd. [英國] ..... (2004) (UK) (theatrical)

krs Film Distributors [馬爾他] ..... (2004) (Malta) (theatrical)

Kintop Pictures [美國] ..... (2004) (India) (theatrical)

MGM Home Entertainment (Europe) Ltd. [英國] ..... (2004) (UK) (DVD)

Quinta Communications [法國] ..... (2004) (France) (theatrical)

Scanbox Sweden [瑞典] ..... (2004) (Sweden) (theatrical)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國] ..... (2004) (USA) (DVD)

【特技製作公司】

Captive Audience Productions Inc. [澳大利亞]

Corridori G &; A Cinematografica S.r.l. [義大利] ..... (special effects)

Keith Vanderlaan's Captive Audience Productions ..... (special effects)

【其它公司】

Integrity Media [美國]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Integrity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Sony Music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Sound Choice Post [美國] ..... sound post-producti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