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BP模型

IS-LM-BP模型

IS-LM-BP模型,IS表明產品市場的均衡,LM表明貨幣市場的均衡,BP表明國際收支平衡。三者相遇時,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得以實現。由於外貿餘額是收入的函式,資本項目是國內利率的函式,假定國民收入上升,則會引起消費增加,接著進口也會增加。

簡介

IS-LM-BP模型表示,由於外貿餘額是收入的函式,資本項目是國內利率的函式,假定國民收入上升,則會引起消費增加,接著進口也會增加。如果出口保持不變,就會產生貿易赤字。為了消除赤字,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必須減少資本輸出,增加資本輸入,而資本的輸入必須以高利率來吸引。因此,為了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利率必須同國民收入同升降,於是在IS一LM曲線上增加了一條正斜率的國際收支曲線BP。該曲線表明:收入上升,利率也上升,從而使資本流入,由此彌補貿易赤字。

IS-LM-BP模型IS-LM-BP模型

圖11S--LM--BP模型

圖中IS-LM和BP曲線相交於正點,表明在正點,國內商品市場、金融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處於均衡。如果投資下降使IS曲線移至IS',並與LM曲線相交於E'點,在該點上,IS'=LM,但卻在BP(=0)這條曲線的左上方,說明國際收支有盈餘。因為一國的投資(I)、出口(X)和政府支出(G)之和等於儲蓄(S)、進口(M)和稅收(T)之和,以方程式表示為:

I+X+G=S+M+T

假定儲蓄不變、投資下降,使S>I,同時也使T>G,這樣,就使(S+T)一(I+G)>0。

但由於:(S十T)一(I+G)=X-M,則:X-M>0。

反過來,如果LM與/J曲線的交點在BP(=0)的右下方,則說明國際收支赤字。

資本完全流動下的IS-LM-BP模型

資本完全流動時的BP曲線

在資本完全流動時,BP=0一定是一條位於國外利率水平rw上的水平線.

r=rw

注意事項

因此在分析IS-LM-BP模型時必須注意兩點:

(1)該模型像其他模型一樣,也有假設條件。首先,它的建立必須以國內經濟的均衡,即以IS-LM的成立為前提;其次,BP的移動是在浮動匯率下進行的。

(2)BP靠近正點並非意味著它將終止運動,相反,它總是在E點上下運動,從而形成現實生或中國際收支"失衡一均衡一失衡"的循環過程,由此也印證了矛盾運動的不平衡原理

IS-LM模型

IS-LM-BP模型IS-LM-BP模型

"IS-LM"模型,是由英國現代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理察·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國凱恩斯學派的創始人漢森(AlvinHansen),在凱恩斯巨觀經濟理論基礎上概括出的一個經濟分析模式,即"希克斯一漢森模型,也稱希克斯一漢森綜合或希克斯一漢森圖形。

按照希克斯的觀點,靈活偏好(L)和貨幣數量(M)決定著貨幣市場的均衡,而人們持有的貨幣數量既決定於利率(i),又決定於收入(y)的水平。由此,在以縱軸表示利率、橫軸表示收入的座標平面上,可以作出-條LM曲線(如圖1-5)。

曲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持有現金的願望和貨幣數量相等,即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相一致,並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一致。

希克斯又認為,社會儲蓄(S)和投資(I)的願望,決定資本市場的均衡,而儲蓄投資又必須同收入水平和利率相一致。由此,在縱軸表示利率、橫軸表示收入的座標平面上,又可作出一條IS曲線(如圖1一5),曲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儲蓄等於投資,並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適應。

通過以上分析,希克斯對收入的決定作出了新的解釋,認為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線與LM曲線的交點決定的,即凱恩斯體系的四大根基--消費函式、資本邊際效率、靈活偏好和貨幣數量同時決定收入的均衡水平。在收入均衡點上,同時存在著以LM表示的貨幣市場的均衡和以IS表示的資本市場的均衡。如圖1-5中,

(1) IS曲線表明:

①收入(Y)的均衡條件為投資等於儲蓄;

②投資與利率呈反方向變化,儲蓄與收入呈正方向變化,但與利率呈反方向變化。因此,IS曲線是一條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是投資和儲蓄相等的利率與收入水平的組合。該曲線是在進出口水平一定、匯率一定的情況下給出的。如果把投資看成是對收入的注入,則其應包括國內投資、出口和政府的支出;如果把儲蓄看成是收入的"漏出",則其應包括國內儲蓄、進口和稅收。(2)LM曲線表明的是貨幣的需求與貨幣供給相等的利率和收入的組合。在該曲線上,實質貨幣供給與匯率為一定,人們對實質貨幣的需求取決於交易動機和投機動機。該曲線是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表明貨幣市場處於均衡時,利率和收入要么處於高水平,要么處於低水平。

人民幣升值壓力

IS-LM-BP模型IS-LM-BP模型
1.IS-LM-BP模型的基本形式

IS-LM-BP模型在西方的文獻中,被稱為開放經濟下進行巨觀經濟分析的工作母機,因此,在這裡運用這一基本模型來分析人民幣升值壓力問題。

首先來看該模型中的IS曲線。IS曲線表示開放經濟下商品市場的均衡,在分別以本國利率和國民收入為坐標軸的坐標空間裡,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斜率為負)的曲線。在本幣實際匯率貶值時,IS曲線會向右移動。

其次來看模型中的LM曲線。LM曲線表示開放經濟下貨幣市場的均衡,在分別以本國利率和國民收入為坐標軸的坐標空間裡,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斜率為正)的曲線。在本國貨幣實際供給增加時,LM曲線會向右移動。

最後來看模型中的BP曲線。BP曲線表示外匯市場或國際收支的均衡,在中國雖然在資本與金融項目下資金的流出和流入存在著較為嚴格的管制,但是從近年來的國際收支情況看,仍然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國際遊資的流出和流入現象,所以,中國的BP曲線在分別以本國利率國民收入為坐標軸的坐標空間里,也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斜率為正)的曲線。

由於在中國在資本與金融項目下資金的流出和流入存在著較為嚴格的管制,因此,BP曲線的斜率應大於LM曲線的斜率。在本幣實際匯率貶值時,BP曲線會向右移動,並且右移的幅度會大於IS曲線右移的幅度。在BP曲線的左上方區域,表示國際收支是順差;在BP曲線的右下方區域表示國際收支是逆差。在坐標空間中,IS、LM、BP三條曲線同時相交於一點時,表示巨觀經濟便實現內外均衡。

2.中國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

中國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基本框架形成於1994年,它被設計為“以市場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為了維持人民幣穩定,在強化其他外匯管理的同時,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在其後的三、四年時間裡,持續的、強有力的央行市場干預使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處於十分穩定的狀態,從而在事實上與當初設計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產生了某種偏離;人民幣對美元的長時間固定不變,也導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99年調整其匯率制度分類方法時將人民幣匯率制度加入“事實上的盯住美元”的行列。因此,在這裡不妨把人民幣匯率制度看作固定匯率制。

另外,由於中國的利率形成機制還未完全實現市場化,還存在著諸多的管制,在實現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因此,這裡不妨暫且把利率水平看作是不變的。

3.人民幣升值壓力的IS-LM-BP模型解釋

縱軸I表示中國的利率水平,橫軸Y表示中國的國民收入,I0表示處於管制之下的利率水平。IS、LM、BP三條線分別表示初始時期的中國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處於均衡時的狀態,A點表示巨觀經濟處於內外同時均衡的初始狀態。

IS-LM-BP模型IS-LM-BP模型

在美國國內巨額“雙赤字”(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的作用下,美元相對於歐元等西方主要貨幣呈現出持續大幅度貶值的現象,而中國的人民幣是“盯住美元”的,這樣人民幣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如歐元等也實際發生了貶值。於是,在圖1中BP曲線和IS曲線發生向右的平移,BP曲線向右平移的幅度大於IS曲線移動的幅度。這裡與完全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不同之處在於,由於中國的利率水平處於政府管制之下,短期經濟的利率水平沒有上升,而是保持不變。

為了保持短期經濟的利率水平不變,則LM曲線也同時發生向右的平移,平移的幅度與IS曲線移動的幅度相等。其中的道理可以這樣來解釋:這裡正是出現了實際匯率上升和中國的價格水平相對下降(物價上漲幅度與名義貨幣供給相比)的現象。

又因為實際貨幣供給M=,其中ms為名義貨幣供給,在價格水平相對下降的情況下,則實際貨幣供給會上升。

這樣,實際貨幣供給的上升便使得LM曲線發生向右的移動。因此,巨觀經濟狀態便從初始的A點過度到B點的狀態。由於B點處於BP曲線的左上方,所以中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外匯儲備資產增加,市場上出現關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並且隨著中國國際收支順差額的持續不斷增大,市場上人民幣升值壓力有自中國加劇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