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後

60後

“60後”也稱為“60年代生人”,字面意思是指在196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這一代人經歷過動亂時期,卻大多數都是恢復聯考後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並且首先把握住改革開放良機來發展自己進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代人。他們身上有明顯的保守和滄桑感,但是卻是目前中國社會實實在在的成功一代和中流砥柱。

基本信息

年代背景性格特徵

60後從一個被否定了的時代走來。嚴格地說,60後對那個時代較少有切膚之痛,但在他們思想成型過程中,則經歷了對那個時代的批判與反思,也許正是這種批判與反思的氛圍,誘發了他們那個年齡段本就具有的叛逆性格。他們叛逆父輩,因為他們的父輩是那個時代的主力軍;他們叛逆主流文化,因為那個時代的主流文化閹割了他們的父輩;他們叛逆時代信仰,因為他們父輩的所遭受的洗禮讓它頓顯虛無;他們叛逆社會道德,因為經過那個瘋狂年代摧殘後的社會道德顯得那么的虛偽…… 叛逆可以顯示自我,但並不等於具備自我。主流文化、時代信仰和社會道德,共同塑造著一代人的性格和品質,而當60後們將它們通通從自己的思想中格式化後,卻發現竟然失去了自我!他們迷茫慨嘆:“人生的路啊,為什麼越走越窄?”並引發了一場全國大討論。他們不能沒有文化,於是傳統文化開始復甦,許多60後自學孔孟老莊和韓非;他們不能沒有信仰,於是哲學流行了,許多60後大量閱讀哲學書籍,其中包括尼采和弗洛伊德;他們不能沒有道德,於是他們父輩的道德觀得到了他們的寬恕和接納。60後的社會責任感極強:他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他們“團結起來,振興中華”;他們組織“保釣”;他們甚至兩鬧學巢……應該說,60後雖然叛逆,但他們骨子裡還是屬於傳統的一代,因為他們仍然在用文化、信仰和道德的模具塑造自己,而且,隨著他們叛逆性格的逐漸消失,他們曾經排斥過的文化、信仰和道德也得到了他們有選擇地接納和繼承。雖然60後曾經那么的叛逆、那么善於思考和探索,但由於他們所做的仍然只是繼承和吸收,較少創造性,因而人們所擔心的文化斷層、信仰斷層和道德斷層,並沒有在60後身上出現。就這樣,昔日的問題青年,平穩地成為了社會中堅。

當今60後高官

周強周強
當今中國政壇,“60後”正省部級官員共有5位,不僅“初具規模”,且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1960年出生的周強,不到47歲當選湖南省省長;1963年出生的胡春華,45歲出任河北省省長;1963年出生的孫政才,被任命為農業部部長時,年僅43歲;1961年出生的努爾·白克力,剛過46歲即當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1967年出生的陸昊,在被任命為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時,離自己41歲生日還有一個月。 從國內看,“60後”高官是“60後精英”在政治領域裡的集中體現。他們年
胡春華胡春華
輕務實,政績斐然,且富有個人魅力,被視為“政壇新星”,引起廣泛關注。在近年的“兩會”和黨代會上,都能看到各路媒體蜂擁而上、“圍堵”他們的場面。有關他們的新聞,不再限於黨報黨刊的報導,也能迅速登上各大入口網站的頭條,且點擊率甚高。他們的名字和事跡,不僅為其主政的部委、省份所熟悉,在全國也廣為人知。在《環球人物》雜誌記者的採訪
孫政才孫政才
過程中,很多普通民眾對他們的個人魅力評價很高,對他們的親民風格頗多好感。從世界範圍看,“60後”高官也是“20世紀60年代留下的豐碩之果”。有媒體將這個60年代稱為“狂飆的年代”:“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五月風暴涌動;美國反越戰遊行、黑人民權運動盛行;中國的‘文革’開始、知青上山下鄉;南美叢林和非洲,游擊戰爭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40年過去了,在經歷了激動、磨礪、悔悟、反思之後,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一些精英成為各個國家的中流砥柱,在當今社會中呈現出別樣的魅力……” 毫無疑問,“60後”高官將會對當今和未來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沿著周強、胡春華、孫政才、白克力、陸昊5位正部級官員的成長軌跡,《環球人物》雜誌記者進行多角度深入採訪,向您講述他們的政治智慧、驕人業績和人生傳奇。

60後官員的奮鬥與機遇

越來越多的“60後”走進省部級幹部行列,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政壇引人注目的現象。“60後”省部級官員是如何脫穎而出的?他們有什麼執政特點?近日,《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教授。《環球人物》:我們知道您也是“60後”,從整體上看,您覺得“60後”官員有哪些共同特徵?毛壽龍:可以說,目前“60後”官員們已經成為中國政壇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第一個特徵就是“知識化”。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經歷了“上山下鄉”,耽誤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佳年齡。而大部分“60後”們受到了較好的教育,在知識結構和思路培養上都有所最佳化。“60後”官員的第二個特徵是“年輕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團組織工作時得到了培養。1978年10月,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因“文革”而處於停頓的團組織活動開始恢復。“60後”考上大學後,成為恢復團組織時的第一批團員。作為黨的預備人才,在共青團系統里鍛鍊出來的年輕幹部,往往成長很快,也因此比較年輕。“60後”官員的第三個特徵是具備較強的包容性。和現在尚為年輕的“70後”、“80後”相比,“60後”們對過去,尤其是“文革”還有一定的記憶,這種對動亂的感受促使他們在後來的工作中格外重視制度和穩定。另一方面,“60後”們對改革開放的成就也有著更深的感受。 此外,調動頻繁、履歷豐富也可以被認為是“60後”官員的又一個特徵。《環球人物》:“60後”省部級官員脫穎而出,除了您剛剛提到的時代因素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國家是否也在有意識地培養、提拔他們? 毛壽龍:“60後”省部級官員能夠脫穎而出,主要得益於黨的幹部年輕化戰略。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幹部年輕化”就作為一項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任務被提了出來,由此揭開了我國幹部年輕化的序幕。剛跨入80年代,鄧小平就明確提出“選拔中青年幹部”的目標,並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了我們的幹部標準和“四化”方針。在黨的十二大上,“努力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被載入了黨章,我國對年輕幹部的培養和提拔也由此逐漸形成了制度。 2006年,胡春華、孫政才、周強分別被任命為團中央第一書記、農業部黨組書記和湖南省代省長。此外,在當年已經完成黨委換屆的14個省份中,50歲以下的有56人,其中45歲左右的有21人。由此我們能夠看出,大批“60後”年輕幹部開始擁入各級領導層,甚至跨入到省部級決策層。 《環球人物》:我們發現,這一批“60後”高官在專業背景上,學經濟、法律等文科專業的占絕對多數。同樣,碩士以上學歷也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提拔高學歷文科生,是巧合,還是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 毛壽龍:高學歷文科生從政並不是巧合。改革開放後,國家恢復了大部分高等院校文科專業,培養出一批經濟學、法學、行政管理學等方面的人才。在上個世紀80年代,發展經濟是我們工作的中心,學經濟類的畢業生就自然隨之得到重用;到了90年代,隨著我們進一步倡導依法治國,法學專業也跟著“吃香”起來。可以說,不管什麼專業的人才,都是隨著國家發展的需求而被起用的。如今高學歷文科生受到提拔,只能說是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環球人物》:“60後”官員都有哪些施政特點?對中國當前的行政改革有哪些積極作用毛壽龍:因為普遍還比較年輕,“60後”官員在行政工作中往往會以一個較低的姿態來做事,也會更加踏實、低調和務實。他們大多具有很強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善於溝通和表達。另外,“60後”官員們的領導風格也會和之前的領導人有所區別。“60後”官員們在工作中會更加重視法制和制度建設,會更多地依靠制度而非個人魅力來保證國家的發展,他們同樣也會更加親民和清廉。而這些特點都非常適合我們的“漸進式”改革,有助於推進政治發展。

60後成長困擾中的堅定

60後出生成長於封閉固守的“洗腦式”教育時代,國家義務、社會責任,還有那時勢造英雄的情結和說不清根由的義氣都深深烙印在這代人的意識中。青春期時日漸形成的主流價值觀在真正走向社會的年紀,卻不幸遭遇了背道而馳的經濟變革時代。他們曾經號召“團結”,倡導“興華”,組織“保釣”,甚至兩鬧學潮。他們信愛“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這樣情懷的詩句。他們經常良心喪於困境之中,為不能堅守而夜不能寐。固有的模式思維衝撞在現實生存的選擇面前,催生了無盡的激礪、悔悟和反思。在崔健、王朔之流文化先鋒代表人物不安而狂妄的吶喊宣言中,很多人被感動和震撼了,叛逆還是保守、道德還是私心、責任還是自我之間的博弈不斷掙扎在蠢蠢欲動的求索道路上。有些人在這個過程中挺了,有些人躲了,而有些人瘋了... 但是,不可否認,這代人是真正具有成熟人性和理性思維的,他們中的精英更是無可避免的成為了現今社會的中流砥柱,尤其是成為了先銳思想的實踐者。“像個男人一樣體面的活著”,恐怕是他們至今未曾被改變的秉性和訴求。不過,自我奮鬥的艱辛閱歷在面對下一代的成長中,似乎有些力不從心,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們。 一位60後的教授至今膝下無兒女,問到原因時這樣回答:“說實話,我不知道將來應該怎樣教育我的孩子,我自小堅持的信仰在如今的社會全是一紙空文。如果我以真正人性角度出發教導孩子的時候,我知道他將不會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生存下去。”
"

60後"明星

稻葉浩志1964年9月23日-)是一位日本男歌手。在搖滾組合B'z里擔任主唱、作詞。在個人SOLO活動中則擔任作曲、吉他彈奏和音樂製作人。出生於岡山縣津山市。畢業於岡山縣津山高等學校、橫濱國立大學教育學部數學科。並取得了教育學士學位以及國小數學教師資格。所屬唱片公司是日本BEING旗下的VERMILLIONRECORDS陳慧嫻(PriscillaChan),香港著名女歌手,以清晰而充滿感情的唱腔著稱。1984年以一首《逝去的諾言》出道,大受歡迎,並獲選當年最有前途新人;1988年推出《嫻情》大碟,標誌著她成為香港一線女歌手;1989年,推出全年銷量冠軍大碟《永遠是你的朋友》,並奪得多個個人大獎;但在事業巔峰時,她毅然放下一切遠赴美國留學;1995年學成歸來,回歸樂壇大碟《Welcomeback》連奪六星期IFPI銷量冠軍;1997年寶麗金唱片公司宣布陳慧嫻的唱片累計總銷量已超過1000萬張,《千千闋歌》《飄雪》《歸來吧》等多首歌曲已成為華語歌曲中永恆的經典!

60後美女幹部

中國最年輕的“美女副省長”:謝茹
謝茹簡歷:謝茹,江西省副省長。

謝茹謝茹

女,生於1968年,浙江人,經濟學博士。原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江西省浮梁縣政府副縣長,2001年7月至2007年,任景德鎮市政府副市長。2008年1月28日在江西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大會上當選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浙江省副省長:葛慧君
葛慧君簡歷:葛慧君,女,漢族,1963年3月生,浙江諸暨人。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畢業。
曾任共青團諸暨縣委副書記、書記,共青團諸暨縣委書記、諸暨縣璜山區委副書記,共青團紹興市委書記、黨組書記,諸暨市副市長,諸暨市委副書記,紹興市若耶溪工程籌建領導小組

葛慧君葛慧君

辦公室主任,浙江省會稽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共青團浙江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共青團浙江省委書記、黨組書記,寧波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金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等職。

張曉蘭張曉蘭

湖南省副省長:甘霖
甘霖簡歷:甘霖,女,1963年出生,漢族,湖南湘陰人,研究生,1988年7月參加工作。
1981.09-1988.07湖南農學院園藝果樹學專業本科生、碩士研究生
1988.07-1991.02湖南農學院園藝系果樹栽培教研室助教、講師
1991.02-1993.12華中農業大學園藝系果樹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甘霖甘霖

甘肅省副省長:張曉蘭
張曉蘭簡歷:張曉蘭,女,1965年11月出生,畢業於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1986年起在川大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1989年獲碩士學位。1999年6月至2003年9月任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2003年7月當選為團中央書記處書

記,2003年12月任全國少工委常務副主任,2006年1月增選為全國青聯副主席。2008年7月任甘肅省副省長。
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
黃莉新簡歷:黃莉新,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
女,1962年8月生,漢族,江蘇宿遷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工學學士學位,198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7月參加工作。
1979年9月,江蘇農學院機電排灌專業學習;1983年7月,省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科員;1987年10月,省水利廳工程管理處閘站科副科長;1989年7月,省水利廳工程管理處閘站科科長(1991年4月工程師;1992年2月至1993年2月,省委駐沭陽縣顏集鄉扶貧工作隊隊員);1993年11月,省水利廳工程管理處副處長(1996年10月至1998年6月,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中央加大60後官員培養力度

日前,多名年富力強的中央部委司局級官員赴各省份任職,與此同時,亦有一些地方官員赴中央部委履新。這是中國首次在官員任免上嘗試中央與地方雙向交流任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指出,此舉是著眼於改善領導幹部隊伍結構進行的一次探索,有利於改變中央和國家機關領導幹部經歷單一問題,有利於推動年輕幹部踴躍下基層鍛鍊,鼓勵基層幹部安心踏實地乾好工作。有專家指出,如果此項嘗試效果良好,不排除會成為一項常態人事制度。
在這份雙向交流的幹部名單中,一種耐人尋味的新趨勢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外派基層的“京官”基本都屬於“60”後官員,年富力強,而且學歷高。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原本在中央部委都掌管核心司局業務,如原任外交部美大司司長的鄭澤光,主要負責對美外交,而對美外交可能是中國最重要的外交事務。
據了解,今年中組部從54箇中央部委選派66名中青年幹部到地方任職,平均年齡46.5歲,年齡最小的41歲。到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任職的有48名,擔任市縣委書記21名、市長20名,其中9名市委書記人選都安排在中西部地區。(中新社,記者吳歆)

60後俱樂部日漸壯大

事實上,這股以60後領導幹部逐漸“走向前台”的現象已然並為新聞。
從“小處”著眼,以今年北京市四區合併為兩區的變化為例,8月7日新東城區機關事業單位領導班子配置完成,997名處級幹部的任職確定。據了解,正處級幹部中不乏70後,40多歲的60後年輕幹部則逐漸“唱起了主角”。
從大處來說,目前省級領導幹部中已然有三位60後:
湖南省委書記周強(1960年4月生,現年50歲);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1963年4月生,現年47歲);
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1963年9月生,現年47歲)。
在未來,應該會有更多的年富力強的領導幹部加入這個“60後俱樂部”。
最早提出幹部隊伍年輕化建設的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初,當看到“文革”後復出的許多部門領導大多數已經是花甲老人後,他開始大力提倡培養年輕的接班人。他提出,要廢止領導任職終身制,把大批優秀的中青年幹部提拔起來,保證事業後繼有人。
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說,當時有許多人認為鄧小平只是撥亂反正,其實正是他這種高瞻遠矚的眼光,規劃了幹部隊伍年輕化的未來圖景,保障了改革開放政策方針的貫徹落實。
分析人士認為,當那批從戰場上走上領導崗位的共產黨幹部退出後,年輕的繼承人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有沒有資格和能力繼續領導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嚴書翰看來,答案就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寫入黨章的重要理論,為幹部隊伍建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十六大以後,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積極推動年輕幹部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鍊成長,建立來自基層一線的幹部培養鏈,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明確提出“加大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力度”。此後,中共在年輕幹部的教育培訓、實踐鍛鍊、黨性修養、作風養成、選拔使用、管理監督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重要舉措。

基層淬鍊,身下心下

針對這次雙向交流的舉措,有觀察人士注意到此次幹部交流出現了一個新變化,不是以往的“交流掛職”,而是“交流任職”。從“掛職”到“任職”,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內涵卻大為不同。很多專家和學者認為,這是幹部管理制度的一個新探索。
有專家稱,掛職幹部大都只任虛職,下基層後沒有實權;因時間短無法融進基層領導圈,幹不了實事,了解不了真實情況。中央黨校教授林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此次“空降”幹部是任“實”職,“更有利於幹部的成長、整個地方領導班子的更新,甚至有助於破除當地宗派勢力”。
另一方面,基層一線是磨練意志、增長才幹、提高能力的大舞台,是幹部鍛鍊成長的主陣地和建功立業的主戰場。誠如習近平所言,選派中央部委幹部到省區市交流任職,體現了在實踐中培養、鍛鍊、交流、選拔幹部的導向。
此舉也正表明,中央要通過在基層的工作實踐,淬鍊中青年幹部,努力構建基層一線黨政領導幹部培養鏈。中國社科院教授莫紀宏指出,這說明今後國家在選擇幹部時,更重視候選者的實踐經驗,將來的官員將不再重複“從書本到書本,從機關到機關”老路線。
這次中央部委與省區市幹部雙向交流任職工作,受到高層高度重視。10月11日至14日,中組部特別在北京舉辦培訓班,習近平與學員座談。他提出六點希望,一要身下心下,二要多學多思,三要實幹苦幹,四要團結協作,五要慎獨慎微,六要淡泊名利。
習近平強調,地方尤其是基層一線是領導幹部了解實際、向廣大民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領導幹部磨練作風、提高素質的大考場。到地方和基層一線工作,同基層幹部和民眾一起摸爬滾打,對於領導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增長領導才幹、積累實踐經驗、加快政治成熟至關重要。
中組部部長李源潮也指出,中央部委的中青年幹部到地方任職,首先要抱著謙虛的態度,拜當地幹部民眾為師,深入調查研究,了解真實情況。要抓好發展第一要務,在推動科學發展中提高全面領導能力。要勇於擔當責任,在解決實際問題、應對突發事件中提高駕馭複雜局面的本領。要重視民生、服務民眾,在造福百姓的親身實踐中培養對民眾的深厚感情。要有經受困難和挫折的思想準備,嚴格要求自己,傳播優良作風,做想幹事、會幹事、乾好事、不出事的幹部。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黃宗良說:“幹部年輕化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幹部人事制度的發展趨勢。”
統計表明,中國45歲以下的機關幹部比例已經達到七成。從1982年到2007年,全國省、市、縣三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分別下降了8.4歲、6.8歲、5.7歲。同時,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機關幹部占到88%,比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提高了78個百分點。
“梳理這幾年的脈絡,可以看出,年輕幹部的培養、選拔方式不斷創新,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政策體系,制度化水平也得到不斷提高。”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宋世明表示。

“60後”畫家

2010年9月10日,《60一代記憶與夢想》7人油畫展在天藝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展出了林躍、郭玉川、游曉林、余天才、莊子、歐濱、唐悟剛7位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畫家的數十幅作品,展現四川“60後”畫家整體實力。
昨日,成都濃園國際藝術村營運總監劉海波告訴記者,與“50後”中堅畫家和“80後”新生畫家不同,四川“60後”油畫家在畫界並不十分活躍,但他們的作品很有代表性,此次畫展就是為了讓成都觀眾了解他們的創作實力。昨日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林躍的《藏獒》系列最受觀眾追捧,展出的10餘幅作品中不少已被藏家搶先訂購。據了解,林躍畫過上千幅藏獒,對藏獒有著特殊感情,他筆下的藏獒能帶給觀眾別樣的心靈體驗。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15天,免費向市民開放。

60後潮女

60後60後

被喻為中國版婚姻“六人行”的都市情感回歸大戲《一日夫妻百日恩》,近日在北京開拍。該劇由郭曉冬、趙子琪領銜主演。
昨日,該劇一組前衛概念海報曝光,趙子琪與其他兩位女主演大膽半裸出鏡,而郭曉冬等男演員則穿上象徵袒露自我的緊身白T恤伴隨左右,意識大膽。
為體現該劇“情感回歸”的主題,海報中,幾位女演員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尺度出鏡,趙子琪的兩個“媽媽”——劉莉莉和張英,坦言在拍攝海報之前曾經進行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一度考慮“罷拍”。經過劇組的說服後,兩位“60後”僅以抹胸打底,大尺度裸露,堪稱“60後潮女”。

寫給60後的我們

60後們在耳畔不時響起“你們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鏇律中,時光飛逝,白髮漸生。曾幾何時,我們是充滿希望的一代,又曾幾何時我們是被耽誤的一代,上一代的接力棒終於傳承到了我們這代人手裡,早先的期望“但願到那時.........”突然變得酸楚起來。
為什麼是這樣的,主要因為我們曾經的憧憬高過了現實。從上代人手中接棒的驕子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生活在底層的你我這樣的普通人。60後這代人,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和變遷,也就吊起了更高的希望。而現實好像跟我們總是對著幹,開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玩笑。
60後遭遇過50後的鄙視,60後沒有50後“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壯志豪情。60後遭遇過70後訕笑,沒有70後面對現實敢闖、敢冒、敢為天下先的韌性。60後也遭遇過80、90後的鄙視,更沒有80、90後以我為核心、張揚個性、去偽求真的生活勇氣。注定了我們要經歷更多的痛苦和磨難。
60後多出生在三年困難時期,很多人出生多子女家庭,如果不是“人多力量大理論作指導”,馬寅初的人口理論很可能讓我們許多人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這些因為母親奶水不足,靠稀粥餵大的人,在懵懂年代就懂得了生活的艱辛。
我們在國中年代,“不學ABC盛行,到了高中,楷模是白卷典型”。成年了,經歷了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體制改革。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很多人卻沒有分享到相應的改革開放成果。辛辛苦苦、面頭苦幹了二三十年,到了眼花手笨的時候,實行了績效工資。
現在,60後們上有老下有小。老人需要孝敬,小的需要贍養,成家立業的兒女,還要伏在我們身上肯老,我們很多人已經不堪重負。我們當中的不少人,還不認為自己已經年老體衰,還在掙扎在生活的崎嶇道路上。
所以,我要說60後們,應及早認識到社會生活的現實,調整好心態,迎接即將到來的晚年生活。不是說,60後可以藉此藉口,頹廢不前;也不是說不要奮鬥,滿足安逸。而是提醒60後們應該及早做好迎接將來的心理準備。60後成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也就意味著這一代人離退出歷史舞台不遠了。
不要過於自責,人的能力有大小,不論大小隻要盡力了,就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家庭。我們卻曾有過太多的幻想,當現實一步步走近我們,我們要有勇氣接受現實。這才是正確的世界觀。到了現在還執迷不悟,還想自己如何如何,已經“正月十五貼鬥神——晚半月了。”面對現實,是我們這代人的唯一選擇。
不要再惹是生非,我們生活在一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生活的萬花筒給了我們太多的誘惑。我們不得不承認從現在開始,白髮在增加,牙齒在疏鬆,體力在下降,精力大不如從前。在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保持好晚節,才能得到後輩的熱愛和尊重。
要對孩子該放手時則放手,我們從十幾歲走向田間、工廠、機關學校,父輩沒有給我們更多的關照,我們還不是一步步走過來了。現在情況雖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要相信孩子們比我們更聰明更能適應社會,不要把自己的老觀念強加於孩子們。
學會放鬆,不管生活多么艱難,身體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有好的心態,還要加強身體鍛鍊,參加一些愉悅身心的活動,讓下半輩子的生活充實、健康、豐富多彩。

婚戀潛規則:當“80後”愛上“60後”

一位“80後”獨生女,愛上離異的“60後”,剛認識那會兒,他對她體貼入微,讓她覺得找到這輩子要找的人了:比
60後60後
起80後男生,他更懂得怎么關心別人,她的很多小心思他也一眼就能看出來。他開玩笑說他們之間的關係很特別,時而如兄妹、時而如戀人、時而如叔侄。她並不像外人想像的那樣,是為了追求富貴而走近這箇中年男人;但她也希望和他在一起生活上能有保障;又或許她就是貪圖那種近似兄長一般的寵愛和溫暖;但她卻逐漸發現:這份感情在面對現實生活時,沒她想像得那么堅韌……她究竟該何去何從?
柯老師:
我是“80後”的獨生女,愛上了一個“60後”,我們交往一年了。剛認識那會兒,他對我體貼入微,讓我覺得找到這輩子要找的人了。比起“80後”的男生,他更懂得怎么關心別人,我的很多小心思他也一眼就能看出來。他也開玩笑說我們之間的關係很特別,時而如兄妹、時而如戀人、時而如叔侄。我是被父母寵大的獨生女,加之他大我十幾歲,在他面前撒嬌也是常有。
不過我們之間也因為年齡的差距,在很多觀念上存在很大差異,一些在“80後”眼中看來正常的異性交往,他卻很敏感。只要感覺到有什麼“可疑份子”,就要大加防範,一旦爭吵起來就是狂風暴雨。慢慢的,自己明明光明磊落,卻不自覺地躡手躡腳,想到自己因為性格關係原本朋友就不多,還要把異性都排除在外,就覺得心裡挺壓抑的。
面臨“結婚”這個話題,我不得不開始考慮更多實際問題。我和他不是二人世界,我們中間還有一個“90後”的孩子,在外地上大學,我和她的年齡相差不到10歲,在外人看來我更像姐姐。他對女兒的愛我都看在眼裡,雖然理智上告訴自己這是必須接納的,但聽著他和女兒在電話中談笑、那種流露的愛意,心裡還是覺得不舒服。再加之他提出等結了婚,把他父母接來一起住,女兒用不了多久也能過來團聚了,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聽了“一家人”幾個字,我心裡還是扎了一下,這是他們祖孫三代的天倫之樂,我仿佛是站在一旁的外人。
這也是我想要生個孩子的原因之一,除了想做母親的本能,也是不願意在未來的家庭中被孤立。但他的反應比較消極,說到養孩子經濟的負擔、精力的耗支,他這樣的年齡不願意再重新折騰一回。這讓我感到寒心。後來他看出我的情緒變化,做了妥協。我卻猶豫了,考慮這座城市的房價、物價,如果同時供養兩個孩子會讓我們的日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變得很拮据;這樣的生活質量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他人到中年,開始求穩了,這顯然不是他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何況他也要為女兒的將來做打算。而從我的角度,一來是獨生女要照顧父母的晚年,二來是事業發展的需要,我不可能做全職母親;如果結了婚既沒有事業也沒有自己的孩子,丈夫又大自己那么多,當我老去的那天,肯定晚景淒涼了……
我並不像外人想像的那樣,是為了追求富貴而走近這箇中年男人。但我也希望和他在一起生活上能有保障,對未來的生活不必那么擔憂;又或許我就是貪圖那種近似兄長一般的寵愛和溫暖,但我卻逐漸發現感情在面對生活現實的時候,沒有我想像中的堅韌。雖然最終“放棄”那兩個字我們都堅持著沒有說,但一段長達幾個月的情感低谷讓我心裡有了猶豫和陰霾,當初“非他不嫁”的決心也已經被晃動了。心中雖還愛著他,卻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焦慮和彷徨中的這段忘年戀,我究竟何去何從?
——婚戀潛規則——
小女孩角色比重大的女性,傾向於找父親人格成熟的男人做對象;而母性發達的女性,可能願意找一個依賴自己有點像小男人的人做丈夫。父親人格強大的大男人,兒童型的女性可能很容易獲取他們的心;父親人格薄弱的男人,很容易被母性感充沛的女性俘虜。
柯雲路解析:“80後”愛嫁“60後”三大理由
——選自柯雲路新作《婚戀潛規則》
閆曉東說:我想問的是跨代婚戀問題。
我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上大學時,班裡一共十來個女生,條件最好的四個女生都在大學期間找了大她們十多歲的成功人士。這讓班裡的男生非常鬱悶,覺得這些大男人掠奪了我們的愛情資源。每當看著那些人開著寶馬賓士來校園裡接送女生,我們常常恨不能把他們的車砸了。我們不光恨他們,更恨那些趨炎附勢貪圖富貴的無恥女生。這種跨代婚戀難道不是時下的墮落嗎?我想知道歐陽先生對此有何評價?
歐陽濤說:第一,我承認你描述的跨代婚戀現象的存在。第二,我不完全同意你對跨代婚戀原因的判斷。你認為那些女孩是為了貪圖金錢而寧肯犧牲年齡的差距,對嗎?
閆曉東說:對。
陽濤說:你認為她們用青春換取了金錢與享受,對嗎?
閆曉東說:對。
歐陽濤說:根據我的了解,有些女孩確如你所說,是為了金錢以及其他物質原因選擇了跨代婚姻。用她們自己的話說,她們以青春為代價,提前一步進入高尚生活,免去了一段人生資本的原始積累。對於這種青春與金錢的對等交換是否該有非議,我們暫且不談。然而,還有相當一些女孩選擇跨代婚戀並不是為了提前享受金錢與成功,起碼不完全因為這個。我問過一些女孩,她們說,即使一些二十三四歲的小男生與她們選擇的三十來歲的大男生同樣富有,她們也願意找大男生,而不願選擇小男生。你知道為什麼嗎?
閆曉東一時有些愣了。
歐陽濤說:這就不是金錢的原因了。她們認為,大男生比小男生寬厚,能呵護她們,能在精神上帶給她們幸福感。你能理解她們的感受嗎?
閆曉東激憤地說:我鄙視她們,不想理解。
歐陽濤說:不想理解,也就必然不能理解。有些女孩犧牲年齡差,不僅為了換取金錢與成功,還在換取男人人格的成熟。
閆曉東說:為什麼跨代婚戀過去很少而現在成風,我認為這都是貧富差別、精神畸形造成的。
歐陽濤說:我依然不能完全同意你的觀點。
閆曉東說:就請歐陽先生講講您對跨代婚戀的認識。
歐陽濤說:我先做一個完整的描述。
一,由於中國目前的社會文化,作為獨生子的男孩,在兩代親長的溺愛下,人格常常沒有足夠地長大。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一些高中男孩課餘還由母親陪伴著跑步鍛鍊玩耍。這樣的男孩可能智商足夠高,但人格成長有所欠缺。他們內在還是小男孩人格,缺乏大男人和父親人格。
二,在同樣的家庭環境中,獨生女常常更不容易長大。這類女孩注定在相當一個階段有強烈的戀父情結。在她們眼裡,父親般的男人才是有魅力的。當這些不願長大的女孩走上社會後,既不習慣同樣不願長大的小男生,又多少畏懼人生奮鬥的艱辛——這是不願長大的必然特徵,還有著強烈的戀父傾向。當一個比較成功又兼具父親人格的男人出現在面前時,女孩自然會小鳥依人般掉到這個暖窩裡。
三,在此過程中,貧富差別及追逐金錢享受的觀念確實起了很大作用。這是跨代婚戀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此外,許多優秀男孩大學畢業後急於創業無暇婚戀,等他們事有所成了,三十多了,才開始考慮婚戀。這時,他們既面對與之同齡的女孩,還面對一批小女生的熱情追逐。對女性青春的迷戀常常使這些人選擇了後者。
《婚戀潛規則》是一部婚戀哲理小說,它以網路講座“婚姻診所”為背景,以主持人夏小艾與學者歐陽濤的情感發展為主線,對當代種種婚戀現象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審視與剖析。揭示了愛情與婚姻的種種“潛規則”。這些“潛規則”無時不刻地在一切婚戀中起著支配作用。《婚戀潛規則》是《婚姻診所》的“理論升級版”。本書剖析的幾十個婚戀案例,概括了當代婚戀中的諸種問題。希望遇到婚戀問題的朋友能從中找到與自己相關的答案。
《愛情真相》與《婚姻真相》是作者婚戀研究的最新著作。兩書共十六類百十個問題,都是近兩年的真實個案。其中包括了當今中國婚戀問題的絕大部分類型。《愛情真相》主要針對婚前戀愛的諸種問題。《婚姻真相》主要針對婚後問題。在這些交流個案中,作者對問題的答覆與對受困者的援助大多收到了良好反饋。這說明當代婚戀問題雖多,但總是可以解決的,關鍵在於恰到好處的正確方法。

書籍

《我是60後》這個書名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一本反思、追憶的,苦大仇深的書,或是總結大政治背景給人刻下的時代傷痕的書。拿到手裡,才發現這是一本娓娓道來地回憶童年的書,還配有漫畫,畫風像極了小時候看的《人參娃娃》、《魚盆》那類卡通片的感覺,看著畫面耳邊就能響起當年聽慣的嫩嫩的童音,很是親切。我是60後 推薦理由:這是一本讓90後大呼小叫、80忍俊不禁、70後一聲嘆息、60後默默收藏的小書……
書名:《我是60後》
60後60後
作者:荊方
作者介紹
荊方,一九六八年生於北京,長於開封。大學美術系畢業後鏇即辭職下海,輾轉於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曾做過和美術不相關的多種職業。二零零六年開始,在《南方都市報》開設專欄,並在《南方周末》《讀庫》等報刊發表繪畫和文字作品。
《我是60後》部分作品先後兩次在《讀庫0901》和《讀庫0905》上刊登,讀者反響熱烈,應讀者之需,現將全部作品集為一冊,獻給大家。
內容介紹
60後,不前衛、不反叛、不頹廢、不張揚。
我們是渴望溫情的一代,因為我們成長於只有熱情沒有溫情的年代。
我們是充滿理想的一代,因為我們總是愛聽英雄的故事,過早地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
我們是內心保守卻又渴望變化的一代,因為我們的青春,剛好趕上了祖國萬花筒一般的變幻。
我們是剛展開青春的羽翼就被生活的齒輪碾得粉碎的一代,我們被巨變的年代裹挾著,剛找到一個安全的位置喘口氣,卻發現周圍大兵壓境,已經是80後、90後的天下了。
作者:荊方
副標題:1968-1978
ISBN:9787802259126
頁數:274
定價:29.0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10-4-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