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半自動步槍

56半自動步槍

中國1956年式半自動步槍,即56式半自動步槍,是蘇聯SKS半自動步槍的仿製品。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制式列裝的半自動步槍,和56式班用機槍、56式自動步槍統稱56式槍族。56式半自動步槍是步兵使用的單人武器,它以火力、刺刀及槍托殺傷敵人。

基本信息

56半自動步槍仿自俄制sks半自動步槍。其改良之處有:以鄆型刺刀替代原有之劍形刺刀、把機匣蓋聯接嵌入護木內、以玻璃纖維槍托替換木托、並以沖焊件、沖鉚件或精鑄件替換部分模鑄件。

1956年式7.62mm半自動步槍,即56式半自動步槍,蘇聯SKS半自動卡賓槍的仿製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支制式列裝的國產半自動步槍,和56式輕機槍、56式自動步槍(又稱56式衝鋒鎗)統稱56式槍族。56式半自動步槍是步兵使用的單人武器,它以火力、刺刀及槍托殺傷敵人,使用槍彈:中國56式7.62×39毫米步槍彈,有效射程達400m,集中火力可殺傷800m內集結之敵人。裝上專用的發射器還可發射槍榴彈。

結構特點

56式半自動步槍為自動裝填子彈的半自動步槍,具有重量輕、射擊精度好、機構動作可靠等優點,並裝有摺疊式刺刀,可以進行白刃戰。自動方式採用導氣式(活塞短行程),閉鎖方式為槍機偏移式,實施單發射擊,用10發固定彈倉供彈。

56式半自動步槍系仿自前蘇聯SKS半自動步槍,1956年引進了前蘇聯的全套技術資料引進仿製。其改良之處有:以鄆型刺刀替代原有之劍形刺刀(兩種槍刺的56半自動都在裝備)、把機匣蓋聯接嵌入護木內、以玻璃纖維槍托替換木托、並以沖焊件、沖鉚件或精鑄件替換部分模鑄件。

保險裝置

手動保險位於扳機護圈後方。向前推動,置於上方位置時為保險狀態,鎖住槍機阻止扳機運動。

退彈過程:

彈倉扣位於彈倉後面、機匣下方。下按打開彈倉,後拉拉機柄,退出膛內槍彈,通過拋殼窗檢查彈膛及進彈口,釋放垃機柄,摳動扳機,關閉彈倉。

操作步驟

56式半自動步槍繼承了蘇式槍械操作簡單的特點,射擊時的一般操作步驟如下:

(1)將槍機拉向後方,直至被空倉掛機掛住;

(2)右手食指將手動保險扳手向上扳到保險狀態;

(3)將裝滿槍彈的橋夾的任意一端插入槍機框前部的彈夾槽,然後按壓橋夾最上方一發彈的後部,將10發槍彈沿橋夾一次推入彈倉。如果沒有橋夾,也可以打開槍機後,將彈逐發壓入彈倉(逐發壓彈時應該避免將首發彈壓在彈倉右側);

(4)再次將槍機向後拉動到限位並鬆開,槍機在復進簧作用下復進,並將彈倉最上面一發槍彈推入彈膛;

(5)裝定好合適的表尺,打開保險,即可開始射擊。

服役歷史

1950年代,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軍工業。1956年,解放軍定型了56式槍族並開始量產。50年式末56式半自動步槍大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代53式騎槍、日本三八式步槍和部分毛瑟步槍以及美國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兵武器。一個陸軍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7支56式半自動步槍、2支56式衝鋒鎗、2支56式輕機槍。

1962年中國和印度爆發邊境衝突(參看中印邊境戰爭),56式半自動步槍自裝備後首次投入戰鬥,相比印軍用的英制手動李-恩菲爾德短步槍,56式步槍以其較高的可靠性及火力,配合56式輕機槍及56式衝鋒鎗,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輕武器方面擁有優勢,最終贏得戰事。

1968年,63式自動步槍(外國曾稱為68式)裝備部隊,取代56式步槍和56式衝鋒鎗。56式步槍其後撥入民兵部隊。但到了70年代中期,63式步槍暴露出各種問題後終於撤裝,部隊重新裝備56式步槍和56式衝鋒鎗。

1979年中越爆發戰爭(參看中越戰爭),在普遍使用AK-47突擊步槍的越南人民軍的火力下,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的中國步兵顯得相當脆弱。這加速了81式自動步槍的研製和裝備。1981年當雙方再次爆發衝突時,中國軍隊已經普遍裝備81式步槍。

1985年,56式半自動步槍正式撤裝,由81式步槍或56式衝鋒鎗取代。但56式半自動步槍仍裝備民兵部隊。現在,中國軍隊僅保留少數56式步槍作儀仗隊的禮儀用槍。

規格數據

全槍長:1025毫米。

全槍重(不裝彈):3.85千克。

槍管長:521毫米。

膛線:4條,右鏇。

彈倉容彈量:10發。

發射7.62毫米56式槍彈。

初速:735米/秒

戰鬥射速35~40發/分,

有效射程:400米

表尺射程:1000米

最大射程:1500米

中國步槍列表

步槍步兵的基本武器,其槍管內刻有膛線,故又稱線膛槍。在現代戰爭中,步槍的主要作用是:在近戰、夜戰中,在解決戰鬥的最後階段,殺傷敵有生目標和輕型裝甲目標;在山嶽、叢林、城鎮等特定條件下殲滅敵人;在敵後襲擊敵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