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泣魚

龍陽泣魚

龍陽泣魚,拼音:lóng yáng qì yú,後以之為失寵之典。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成語】: 龍陽泣魚

【拼音】: lóng yáng qì yú

【解釋】: 後以之為失寵之典。

成語資料

龍陽泣魚 〖讀音〗lóng yáng qì yú 〖解釋〗後以之為失寵之典。 〖示例〗妾蒙主人恩寵無比,但恐春老花殘,主上恩移寵衰,使妾有~之悲,班姬題扇之怨,奈何? ★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押韻詞〗歲月不居、顧全大局、高步通衢、背碑復局、卸磨殺驢、終無了局、牛馬襟裾、匹婦溝渠、將奮足局、借坡下驢

成語出處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

君是戰國時魏王的男寵,像美女一樣婉轉媚人,得寵於魏王,後宮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他是中國正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同性戀,龍陽之癖也成了同性戀的代名詞。 《國策·魏策》載:“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泣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之兇惡,而為王拂枕席;今臣爵志人君,專人於庭,避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王也,必親上而趨大王,臣亦猶恐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於是布令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一天他陪魏王釣魚,釣得十條大魚,不覺淚下。魏王問他何故傷心,他說:“我剛釣到魚時很高興,後又釣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釣的小魚丟掉。如今我有幸能與大王共枕同寢,但四海之內,美人甚多,聞知臣得幸於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來向陛下獻媚,臣就象前面釣到的小魚一樣,也會被拋棄,臣怎能不哭呢?”魏王聽了很感動,便下令:四海之內,有敢向我介紹美人的,即滅其族!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 lyqy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