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腦橋鎮

龍腦橋鎮

四川省瀘州市龍腦橋鎮2002年撤鄉建鎮,原名大田鄉,位於瀘縣縣城北郊五公里,是瀘縣距縣城最近的鎮。幅員面積46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其中街村2個)、240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3424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4人)。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706萬元,工業增加值1632萬元,糧食總產量15833噸,農業總產值5964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530元。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龍腦橋鎮龍腦橋鎮
交通方便,商貿繁榮。321國道、隆納高速公路、隆黃鐵路橫貫南北,轄區內村村通公路,7米寬水泥路將金銀、大田兩個場鎮東西相連,從而加快了場鎮建設,促進了商貿繁榮。

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位於龍華村,橫跨九曲河上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龍腦橋,堪與趙州橋媲美,有“中華第二橋”的美譽,享譽海內外。橋上麒麟雄姿勃發、青獅氣宇昂然、大象憨態可親、巨龍神態飄逸,雖然歷經四百多年蒼桑,依舊玲瓏剔透。刻工精細,刀法流暢,雕刻技藝可謂鬼斧神工,堪稱一絕,被視為華夏珍寶,已被瀘縣人民政府列入省級風景名勝玉蟾山--龍腦橋旅遊風景區發展規劃之中。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龍腦橋作為以糧食生產為主的鄉鎮,2008年來大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使傳統農業逐步向高效農業轉變,農民收入大幅提高;以酒類、石英建材加工生產為主的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從而拉動了全鄉經濟大發展。

農業建設

龍腦橋鎮龍腦橋鎮
龍腦橋鎮認真貫徹省市關於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意見》精神,堅持新修和改造提高並重,建設與管理同步,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早安排,早動手,並迅速在龍腦橋鎮鋪開基本農田建設會戰場面。

一是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就向縣上制定下發了《抓住有利時機,大力開展夏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通知》,層層召開會議安排部署。並由主管副縣長帶領水利、土地部門立即深入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區鄉鎮,具體協調安排基本農田建設工作,水利局迅速組織人員分組深入各鄉鎮和重點村組,落實了任務,提早預留了田塊。

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講求實效,以山系或溝坡為單元,沿等高線進行規劃,實行山、水、田、林、路、草、園綜合管理,並以新修基本農田為重點。夏收前,組織專業技術幹部深入鄉村全面踏勘摸底,在北部十一個鄉鎮規劃落實新修基本農田面積10000畝,夏收剛結束,立即抽調技術幹部進行實地測量,施工放線,實測土地3處,其中千畝會戰工地2處,500畝以上會戰工地1處,面積3200畝。

三是加強管理,全面實施。2008年的基本農田項目,全面實行招投標制,並採取人機結合,以機械施工為主,人工進行整平、修埂的辦法,以村會戰,突擊一月,全面完成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任務。出動機械台(輛)迅速在石牛鄉五星村、漠西鄉北塄村,鋪開了兩個千畝會戰場面,計畫趕2008年7月底,高標準、高質量全面完成施工任務。

四是狠抓質量,注重效益。在基本農田建設的質量上,我們實行質量三級驗收制度,鄉、村設立施工質量監督員,水利局給每個工地進駐質量監督指導技術幹部,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工程完工後,先由質量監督員、水利局駐工地技術幹部初驗合格後,再提請縣基本農田建設領導小組驗收,層層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工程質量標準和效益。

經濟建設

龍腦橋鎮龍腦橋鎮
一、農村經濟穩步增長

2007年,龍腦橋鎮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民增收步伐加快,龍腦橋鎮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6年的3838元增加598元,達到4436元,增長15.6個百分點。

二、改善民生成效顯著

一是投資120萬元新建改建擴建沿興隆河七個渠首閘;二是完成了村級公路建設7公里和組級通台公路40公里;三是投資600萬元的張興片區水改工程勝利竣工;四是參加新型合作醫療達33300人,參合率達到85.76%;五是新建沼氣池450口。

三、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化工園區經過一年的建設,已全面完成過度路面、土方回填和拆遷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入園企業所需的供氣、供電、供水管網等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2008年已有三家入園企業開工建設,工業園區初具雛型。以菲利華石英玻璃材料有限公司為重點的9家規模以上企業全年產銷兩旺,上繳稅金390多萬元,創歷史最好水平。龍腦橋鎮2008年完成稅收入庫580萬元,比上年增60%。

四、支油工作不斷深入

龍腦橋鎮上下樹立了“油田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把油田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的理念,嚴格執行了“兩條隔離帶”管理制度,確保了油田生產建設的順利進行。

五、社會事業同步發展

2007年,龍腦橋鎮城鎮建設實現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環境污染得到徹底整治,信訪維穩成效顯著,社會穩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事業同步發展。

龍腦橋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目標管理工作優秀單位”、“全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全市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先進單位”、“全市農村勞務經濟開發工作先進單位”、“黨管武裝先進單位”、“全市項目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在全省農村黨建工作三級聯創總結表彰電視電話會上,鎮黨委被省委授予“五好鄉鎮黨委”榮譽稱號。

黨員培訓

龍腦橋鎮龍腦橋鎮
2005年11月25-27日,龍腦橋鎮舉行了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村級骨幹培訓班,對龍腦橋鎮20餘名村幹部、種養植大戶和下崗失地人員進行了培訓

這次培訓由鎮遠程辦統一組織協調進行。培訓工作堅持分級負責原則,網路公司負責對村級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管理與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鎮組織幹事和大學生志願者負責對村終端接收站點操作管理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中央、省、市領導同志關於開展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有關檔案精神,瀘縣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方案,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的前端播出平台、輔助教學網路、中心資源庫、信息管理系統、終端接收站點知識,設備的安裝常識、管理與維護,設備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等知識。通過這次培訓,使參訓人員了解了現代遠程教育的重要意義、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及設備安裝前、的準備事項,掌握了衛星天鍋的安裝、調試和日常維護知識,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和上網基本知識,為遠程教育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風景名勝

龍腦橋鎮龍腦橋鎮
龍腦橋位於瀘縣龍腦橋鎮,架設在九曲溪上。四川瀘縣龍腦橋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全長54米,寬1.9米,14座橋墩,為石墩石樑式平板橋。平橋的所有構件不用榫卯銜接,都是利用石塊的自身重量壘砌。橋身每單元重量30噸。中部8座橋墩依次雕刻有龍、麒麟、青獅、白象四類古代傳說中的吉祥獸物。

橋為平梁式石橋,原高5米,長54米,寬1.9米,有14個橋墩,將橋分為13孔。石雕為巨大的麒麟等獸類分布在中間8個橋墩上,形象比例勻稱,造型古樸凝重,體態生動自然,昂首於九曲溪上游,尾部均翹峙於溪水下方,橋面則為諸獸身軀。4條龍口中,各銜一個重數十斤的“石質寶珠”,每條龍的鼻孔都能吹出明亮的響聲。其他諸獸有的口銜綬帶,有的腳踏繡球,有的腳踩玉圭,無不靈活傳神,各具特色。整個造型獨具匠心,斧鑿精緻大方,線條簡練流暢,把整個石橋構成了一個玲瓏壯麗、生氣盎然的藝術整體。

1990年春,四川省撥款對橋身進行了提升保護維修工程,使這一珍貴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護。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腦橋所雕刻的各種吉祥物,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各部雕刻雄渾剛毅,工藝規整。其細部刻工一絲不苟,故眼、耳、鼻,韻態十足,鱗翅流雲栩栩如生。這種繼承和發揚了秦、漢和唐、宋石刻傳統的雕刻藝術,精湛絕倫。龍腦橋為此而聞名遐爾,享譽中外。

鄉鎮活動

龍腦橋鎮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切實解決廣大民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年初開展“三下鄉”活動的基礎上,從2008年3月3日起,組織開展了為期四十天的“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三駐鄉”活動。此次“三駐鄉”活動由鎮領導帶隊,在鎮機關、事業單位中抽調人員,分別組成三個工作組到小沖子、團倉、大橋、茂盛草壩、龍華等六個村進行幫扶。

在“三駐鄉”活動期間,駐村工作組採取“四送”(科技、文化、衛生、法律),“三會”(社長會、黨員會、村民代表動員會),“三走”(走訪村、走訪社、走訪農戶),“二培”(培訓實用技術,培訓法律、安全宣傳員)等方法,廣泛宣傳農村實用技術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積極指導協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探索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進一步促進農民全面實現小康。在“三駐鄉”工作中,龍腦橋鎮共為村社民眾解決糾紛和遺留問題60餘起,發放宣傳資料10000餘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