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壇鎮

雨壇鎮

雨壇鎮因“設壇求雨”而得名雨壇,地處四川省與重慶市交界、瀘縣、榮昌縣、隆昌縣三縣結合部,俗有”一腳踏三縣,重慶電影四川看”之說,是瀘州市的北斗重鎮。

基本信息

概況

雨壇鎮雨壇鎮
雨壇鎮以建設瀘州北部璀璨的明星”為目標,大力完善集鎮建設,興建了畜牧獸醫站、供銷大樓、文化中心、農業服務中心、廣廈工程、信用大樓、供電大樓、派出所工商行政辦公樓、農貿市場國小教學樓、中心幼稚園中學學生食宿樓,移動聯通無線通訊網站,開通了光纖電話,光纖有線電視,新建天然氣配氣站1座,新建了雨壇自來水處理廠,改擴建了雨壇場鎮約1.5公里長,12米寬的水泥街道:全鎮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全鎮13個村1個社區都建立了符合要求的文化活動室,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電話、有線電視、調頻廣播,現有有線電話850部、平均每7戶人家擁有1部電話,網際網路、黨政網已在鎮域開通。

自然條件優越,平均海拔249米,屬沙溪廟土壤,年降雨量保持在1100毫米左右,日照時間長,無期達350天,亞熱帶氣候,土地宜種性廣,全鎮幅員面積28.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023畝,其中田13944畝,土3079畝,田多土少。

雨壇鎮交通發達,水陸兩通。瀨溪河繞鎮域增灣、三界、大屋、雨鋒4村流過,成渝鐵路、成渝公路穿境而過,離成渝高速公路隆昌出口僅18公里,離219省道17公里,距瀘縣縣城福集33公里,實現公路村村通,89%的農業社通公路,新建雨壇至三界、雨鋒、張灣、鄒寺、東升、宋田、增灣、屈灣、鄉聯、大屋等村級公路37.8公里,打開制約雨壇經濟發展的4條聯繫外縣市的公路,兩條已經硬化。

2001年,在北京國際旅遊節上,瀘州雨壇彩龍大出風頭,雨壇彩龍因其表演技術精湛,動作靈活,被國內外遊人翹指大事渲染”中華神龍”、“東方活龍”,這裡,被譽為“龍的故鄉”,這裡就是“雨壇彩龍”的發源地——雨壇。

產業

雨壇鎮雨壇鎮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雨壇鎮積極引導農業農村經濟實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按照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突出特點、發揮優勢的原則,制定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多方面、多渠道地增加農民收入。

雨壇鎮是瀘州市生基地鎮,1985年四川省確定的母豬“雙推五改”示範基地。年飼養母豬5000餘頭,年產仔豬70000多頭,出欄肥豬10000餘頭。

1999年經省計委批准立項的“瀘州雨壇仔豬生產加工產業園”將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仔豬產業基地,率先全市引進的外二元能繁母豬,與杜洛克公豬雜交,生產的“雨壇牌”三元雜交豬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仔豬,具有抗病力強、生長快、瘦肉率高等特點,瘦肉率60%以上,比一般地方豬種瘦肉率高20%以上。

雨壇牌甲魚是瀘縣水產養殖的一大特色,甲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全身是寶。是人類進食溫補的最佳食品之一。市場價格是一般魚類的二至五倍。

業是農民致富增收的一大項目,多數農戶有飼養成群鴨子的經驗,雨壇鎮已成立了“雨壇水禽產業化開發協會”,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以鴨生產為主的水禽產業化開發逐漸形成規模。目前,全鎮有孵抱房3個,年孵抱量500萬羽;有餵養種鴨戶73戶,餵養種鴨40000隻,種鴨及鴨苗市場看好,產銷兩旺;年出欄“大白沙”優質肉鴨30餘萬隻,將肉鴨分割加工後,產品銷往成都、重慶、上海等地。

經濟發展

雨壇鎮雨壇鎮
(一)嚴格執行和兌現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及省、縣招商引資的相關優惠政策。

(二)雨壇鼓勵外來投資的優惠政策:
1、315KVA以上的大宗工業用戶,享受電價優惠政策。
2、向業主優惠提供租賃土地,並為業主投資經營提供優質服務。若投資固定資產100萬元人民幣以上,免繳廠房及辦公用房的城市建設配套費、供電及配電貼費;廠房及辦公用房的建築營業稅按國家稅收政策繳納後,留鎮部分由同級財政全額補助企業。
3、外來投資者來鎮興辦的生產性企業,從投產之日起,企業所得稅按國家稅收政策繳納後,留鎮部分由同級財政全額補助三年,減半補助五年(其中農業生產性企業減半補助7年)。期滿後,經稅務機關批准,10年內由同級財政按企業實繳所得稅額留鎮部分的50%補助企業。
4、投資者採用租賃形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租賃期最長50年,農用地不超過二輪土地剩餘年限,年租金根據不同項目按土地標定地價結合租賃年限計算。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生產性項目或公益性項目,租賃在10年以上的可免交3--5年的年租金;固定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且畝平固定投資額100萬以上的一般工業項目,經營期5年以上的,無償劃撥所必需的國有土地。
5、對廠區實行“三通一平”,即通電、通水、通路、平整場地。
6、鎮政府保證企業的用水供應量,水價按1.60元立方米執行。
7、天然氣供應價格執行工業用氣價格,若用氣量大,協助企業與燃氣供應公司協調具體價格。
8、外來投資者來鎮投資新辦項目,由鎮招商辦負責代辦或協助辦理所需手續。相關職能部門指定專人負責經辦項目手續只收工本費,在資料齊備的條件下,在2個工作日內辦結。

雨壇彩龍

雨壇鎮雨壇鎮
東方活龍

瀘州雨壇彩龍盛行於明末清初。地處瀘縣、榮昌縣、隆昌三縣交界的龍洞山上的雨壇鄉,自古以來就有設壇耍龍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習俗,雨壇鄉亦因此得名,雨壇彩龍也在民間作為吉利祥和的象徵,口碑甚佳。四川瀘州雨壇彩龍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浪漫的龍舞表演藝術被譽為"東方活龍"。清光緒十八年左右,當地藝人將原有的"草把龍"改成彩龍,到1919年,出現了第一條雨壇彩龍。自此每逢年節或婚喪嫁娶,當地百姓都要舞彩龍。

活龍活現

雨壇彩龍的表演重在一個"活"字。表演時,要求舞龍者"動於中而形於外","心有性情,手顯神色",人與龍的情感交融一體。表演中,龍與寶糾纏連綿,使觀賞者不僅從中領略到巨龍奪寶的恢弘氣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中國龍鮮活靈動的生命情態及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

雨壇彩龍龍體造型也別具特色,與當地建於明代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龍腦橋"的主龍頭極其相似,龍頭彩繪精美,其形額高嘴短,雙目縱突能動,下頜開合自如,形象雄壯憨愚兼而有之。龍目縱突能動,下頜開合自如,形象雄壯憨愚兼而有之。龍身長30米,共13節,龍體渾圓靈活:龍尾是長於龍頭的鰱魚狀,緊隨龍身起伏搖擺,舞動之中頗含詼諧,富有情趣。

套路豐富

雨壇彩龍表演中套路豐富,在漫長的表演實踐中,雨壇彩龍的傳人們不斷更新、豐富表演內容,形成了完整的表演套路和經典的動作造型,在連貫變化的太極圖形中相繼呈現"龍出洞"、"龍奪寶"、"龍拖寶"、"龍抱蛋"、"龍擦癢"、"龍嘆氣"、"龍滾寶"、"跳龍門"、"龍脫衣"、"龍翻滾"、"龍砌塔"、"龍背劍"、"太子騎龍"、"黃龍滾"等數十個動作,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們對龍的想像。整個表演以熱烈並川味濃郁的鑼鼓吹打樂伴奏,音樂緊密配合龍的表現情緒和動作速度,既有鏇律的可聽性,又增強了龍舞場面的恢弘氣勢。鑒於此,"雨壇彩龍"曾獲得"東方活龍"的美譽。

傳承發展

瀘州雨壇彩龍歷史悠久,是地處龍洞山的雨壇人設壇耍龍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聖物,曾多次參加全國各種大型慶典活動,並於1985年,被國家編入被編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一書。新中國建立後,雨壇彩龍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曾參加四川省民間舞蹈比賽獲得殊榮,並參加了在京舉行的全國專業團體音樂舞蹈匯演。

以藝人羅銀坤等羅氏兄弟為代表,構成了雨壇彩龍的傳承人系統。在當代,這個傳人系統大大拓展,不僅有一批青年人加入,而且重慶、銅梁、成都等地還派人來學藝,雨壇彩龍的流布區域由此得到了擴展。時下,雨壇彩龍同樣面臨新時代的挑戰,急需建立保護和傳承機制。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瀘州雨壇彩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農村建設

雨壇鎮雨壇鎮
(一)加強領導,發動民眾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切實加強領導。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局,全面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觀,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要選好、配好農村黨支部書記,並充分發揮好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要放手發動民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民眾的意願,鼓勵民眾勇於創新,積極改革,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幹部民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

(二)加大對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要統籌各方力量,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場鎮文明向農村輻射。要加大政府財政支農力度,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第一,進一步加大農村教育、衛生的投入力度;第二,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三)切實保護和利用好耕地,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要切實做好基本農田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好耕地,遏制亂征濫用耕地行為,要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必須培育好良種,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儘快建立健全良種選育、擴繁和供種體系。要加大和落實對種糧農民的支持力度,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要深化農田基本建設的投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系和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和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激活民間資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設,改造中低產田和提高有效灌溉面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四)加強對糧價的巨觀調控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調控,確保農業增產增收

要加強巨觀調控,加快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努力保持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市場價格的穩定。要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過快上揚,尤其要控制化肥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建立購買主要農業生產資料的直接補貼機制,穩定或提高種糧收益,確保增產增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