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窠

詞語解釋

內容?
詞目:龍窠
拼音:lóng kē
(1).即龍華樹。 清 金農 《冬心畫佛題記》:“佛之 化城 ,城中有無憂林,林中有十二種樹,龍窠其一也。”參見“ 龍華樹 ”。
(2).指 彌勒佛 。 彌勒佛 成道於龍華樹下,故稱。 清 金農 《冬心畫佛題記》:“ 李公麟 畫長帶 觀音 像, 關仝 畫 龍窠 佛像, 董源 畫 定光 佛像, 黃居寀 畫著色 觀音 像。”

龍窠石

?

解釋?

一種可以治瘡瘢的石子。 唐 馮贄 《雲仙雜記·龍窠石》:“ 中山 僧 表堅 ,面多瘢痕,偶溪中得石如雞子,夜覺涼冷,信手磨麵,瘢痕盡滅。後讀《博異志》,曰:龍窠石,磨瘡瘢大效。

龍窠啜茶

九龍茶館,其實是九龍窠下的一座四腳涼亭。亭還年輕,不具考古的價值。它能存在,全在於它上方的懸崖上有六株名聲很響的大紅袍。由於此地雙峰插雲,峽谷幽深,亭顯得非常矮小。從谷口張望,宛若古人遺落的官帽。又因附近沒有建築物依傍,亭就只剩下形影相弔的份了。
當是夠不上名亭的端由,記得住亭名的人寥寥無幾。不過,亭雖名不見經傳,用場卻不一般。無論從牛欄坑南行,還是從三花峰北往,沿澗徐行,一路享盡看山、賞景、讀詩的樂趣,終歸會走到大紅袍下。心疼鈔票的,就在亭畔放鬆筋骨。有人接待或囊中有幣的,進亭啜茶是必不可少的。
去年十月,我曾在此亭呷過免費茶。因是一學術研討活動,同行十餘人中,有中國文聯副主席李瑛、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高洪波、著名詩人舒婷等腕級作家,在武夷山市文聯主席趙勇的帶領下,車泊天心岩下,從牛欄坑而入。時間充裕,不趕任務,自然沒有走馬觀花之憾,也不做人為的勉強移情,而是把自身的存在整個兒與山水交融。
山水中本身就蘊藏著哲學命題,隱含著詩情畫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總是趨之若鶩地走向山水,為的就是尋求天地靈氣的滋養。九峰如九龍,難覓首與尾,目光在長龍身上巡察,攝入眼帘的全是奇觀。深一腳淺一腳地步至九龍茶館,發現有許多操著不同方言的遊人指著岩壁上的茶樹談論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紅袍,六株茶樹年產不足一斤成品茶,20克茶葉曾在香港賣出15萬元的天價。蒙趙勇熱情相邀,我們得以入亭看座問茶,親嘗正宗大紅袍。
亭內几案古樸,全是木頭雕成。甫坐凳上,四面來風,便有三分清爽。飲罷一盞釅茶,又爽了三分。這時老闆笑著問道:“猜猜看,你們喝過的茶已沏過幾遍?”我們一個勁地搖頭,他接著說:“五遍啦!”把個“五”字的語氣故意加重得有點誇張。久聞大紅袍是茶中珍品,想不到泡了五遍仍這么濃香,心裡慢慢琢磨出個理兒:大紅袍確實為武夷山揚了名,武夷山也為大紅袍添了韻。
山泉沏茶,鑽鼻而入的是抗拒不住的茶香。慢酌細啜,滿嘴生津。三盞落肚,爽意十足。儘管日已西斜,由於山巒的擋隔,山腰以上還被陽光照耀得一片淺黃,金燦燦的一片秋色,而山腰下由大紅袍嫁接繁衍的層層茶園卻是一片暗綠,綠油油的一片希望。淺黃和深綠的兩個層面構成一幅織錦,那樣賞心悅目。佳茗、佳景,再加上多彩的心情,相形見絀的是語言的貧乏。旅伴問我有何感受,只覺言語及不上思想的騰越,情急之下,除了隨俗地贊一聲“九龍窠茶好景也好”,倒說不出更多的來了。□蔡飛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