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審音鑑古圖

齊白石審音鑑古圖

齊白石審音鑑古圖,此圖從構圖、造型、筆墨都不追求險奇,皆以質樸為本色追求,但是無論從景致的安排到房舍屋宇以及點睛人物無不作了細緻的推敲和高度的概括,恰到好處而毫無因襲造作之態。在歷代山水畫風格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本幅款字是中期仿金冬心的書體,質樸無華,更與畫面相得益彰。齊白石之畫之所以能勝出同輩、傲視先賢,是他能超越舊式表現程式的束縛,重新審視自然造化的生命活力,直觸生命的真相。故其藝術創造之樹常青,而其藝術生命也隨著他創作的一幅幅傳世精品得以永恆。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

【名稱】審音鑑古圖
【作者】齊白石
【尺寸】96.5×37厘米
題識:審音鑑古圖,癸酉踏青第二日,天氣和暢。開窗拈筆,為半農先生制於舊京西城之西太平橋外。
鈐印:老白

畫作欣賞

此圖從構圖、造型、筆墨都不追求險奇,皆以質樸為本色追求,但是無論從景致的安排到房舍屋宇以及點睛人
審音鑑古圖
物無不作了細緻的推敲和高度的概括,恰到好處而毫無因襲造作之態。在歷代山水畫風格中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本幅款字是中期仿金冬心的書體,質樸無華,更與畫面相得益彰。齊白石之畫之所以能勝出同輩、傲視先賢,是他能超越舊式表現程式的束縛,重新審視自然造化的生命活力,直觸生命的真相。故其藝術創造之樹常青,而其藝術生命也隨著他創作的一幅幅傳世精品得以永恆!

創作背景

白石老人性好遊歷,曾有五出五歸的壯舉,其所見即富,造化自然羅列於胸,再加之他特立獨行的藝術創造思維,所以一反傳統一味摹古,不思創新的流弊,造就了自身“無今無古”,直抒胸臆的山水畫面目。他曾有論山水畫詩曰:絕後空前釋阿長,一生得力隱清湘。胸中山水奇天下,刪去臨摹手一雙。自見其對傳統的好惡與取捨的隻眼獨具。《審音鑑古圖》就是白石老人七十一歲時所作的山水精品之一。

作者簡介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清,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瀕生、阿芝,別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現當代書畫家、篆刻家。初為木匠後為畫工,為鄉里人畫衣冠像。中年出遊南北,57歲後定居北京,以賣畫、刻印為職業,推崇徐渭、朱耷、原濟、李鱒、吳昌碩等諸家,60歲後,受陳師曾影響,畫風遽變。擅作花鳥蟲魚,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樸,色彩鮮明熱烈,並善於將闊筆寫意花卉與微毫畢現的草蟲巧妙結合。論畫有“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見解。篆刻初學浙派,後多取法漢代鑿印,布局奇肆朴茂,單刀直下,勁辣有力。能詩文。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