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鱸

黑鱸

北美東部約6種日鱸科(Centrarchidae)黑鱸屬(Micropterus)長形淡水魚類的統稱。其中大口黑鱸(M. salmoides)和小口黑鱸(M. dolomieui)已移殖到其他國家。黑鱸同太陽魚一樣,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成一個鰭,而體型較大,體形較長,體色黯淡,性更兇猛。

基本信息

黑鱸

黑鱸黑鱸
黑鱸分布不一樣,黑紗分布於北美洲,但與鱸同屬於肉食性,並且也吃自己卵所孵化小魚

相關條目

簡介

大口黑鱸(Micropterussalmoides),俗稱加州鱸魚、黑鱸,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orcoidei)、太陽魚科(Cehtrachidae)、黑鱸屬(Micropterus),原產於北美洲,是一種世界性的游釣魚類。根據原產地的地理分布和形態學方面的不同,大口黑鱸被分為兩個亞種:一種是分布在美國中東部、墨西哥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的大口黑鱸北方亞種(M.salmoidessalmoides);另一種是分布在佛羅里達州南部的大口黑鱸佛羅里達亞種(M.salmoidesfloridanus)。我國台灣省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從國外引進此魚,並於1983年人工繁殖獲得成功,同年引入廣東省,經過多年的養殖發展,已成為國內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目前我國大口黑鱸的年產量一直保持在15萬噸左右,其中廣東省是大口黑鱸的主要養殖地,年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60%以上。

形狀

加州鱸體形呈紡錘形,口裂大,為斜裂,超過眼後緣,頜能伸縮,眼珠突出,背部黑綠色,體側青綠,眼部灰白色。從吻端至尾鰭基部有排列成帶狀的黑斑,體披細小櫛鱗,第一背鰭9根硬棘,第_二背鰭l2~13根鰭條,臀鰭3根硬棘,l0~12}P.鰭條,腹鰭1根硬棘,5根鰭條。尾為正尾裂,稍向內凹。側線完全,Iq內具絨毛狀細齒,有胃和幽門垂,消化道為體長的0.7倍,可食部分約占體重的86%。

生活習性

在自然環境中,加州鱸喜棲息於沙質或沙泥質且混濁度低的靜水環境,尤喜群棲於清澈的緩流水中。一般活動於中下水層,常藏身於植物叢中。在水溫1~36℃範圍內均能生存,10℃以上開始攝食,最適生長溫度為20~3O℃。加州鱸為肉食性魚類,攝食性強,食量大,且會相互殘殺,特別是在苗種培育期間。人1養殖成魚可投餵鮮活小雜魚、切碎的冰鮮魚,也可投餵人工配合飼料。
加州鱸因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易起捕、養殖周期短等優點,加之肉質鮮美細嫩,無肌間剌,外形美觀,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歡迎。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內不少地方形成了加州鱸養殖專業村,養殖水平達到比較高的水準。加州鱸的產業分工也根據市場需求進行了明確劃分,有專門提供魚苗的專業村,有專門進行連片養殖的專業村,有較具規模的加州鱸流通商,產業各個環節的分1已經比較明顯,而且市場需求、價格、產量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在這種良好的發展環境_卜,近幾年來加州鱸養殖產量也一直穩步上升,一方面得益於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完善,主要是水質調控技術的提高,例如廣東順德、南海等地藉助
增氧機和微生物製劑調水,畝產量可達3000千克,另一方面得益於活魚運輸技術的改進和國家高速公路綠色通道的發展,加州I鱸從過去飛機運輸改為汽車冷藏運輸,活魚運輸保活時間可達804,時,促進了加州鱸市場的擴展與穩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