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枕黃鸝

黑枕黃鸝

黑枕黃鸝,英文名Oriolus chinensis,也有稱“黃鸝”、“黃鶯”、“黃鳥”等。分類上屬鳥綱,黃鸝科。主要分布於舊大陸溫熱帶地區,特別是東洋界,有2屬28種,我國有1屬5種。在我國分布於東部地區,由內蒙的東北部、東北、華北地區、往南直到廣東、雲南,西達陝西、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為夏候鳥;在台灣、海南為留鳥。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黑枕黃鸝黑枕黃鸝

·中 文 名:黑枕黃鸝
·物種分類:鳥類→雀形目→黃鸝科→黃鸝屬
·拉 丁 名:Oriolus chinensis
·英 文 名:Black-naped Oriole
·屬中文名:黃鸝屬

·體 型: 體重♂62-106g,♀62-97g;體長♂220-266mm,♀222-264mm;嘴峰♂26-34mm,♀26-33mm;翅♂145-163mm,♀141-158mm;尾♂86-111mm,♀90-109mm;跗蹠♂22-31mm,♀21-31mm。

物種簡介

黑枕黃鸝體長約25厘米,通體金黃色,背部稍沾輝綠色;由額、眼、通過眼睛而至枕部有一道寬闊的黑紋;兩翅和尾亦大多黑色。虹膜血紅色;嘴峰粉紅色;腳鉛藍色。黃鸝不但羽衣華麗、鳴聲也悅耳,繁殖期雄鳥常發似貓叫的鳴聲。鳴聲清脆,富有音韻,略似“ku-ku-li-ku-ku”,“ho-pu-ku”的聲音。

黑枕黃鸝的飛行黑枕黃鸝的飛行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 國內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一直往南到廣東、廣西、福建、香港、台灣和海南島,往西到四川、貴州和雲南,往東至江蘇、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
·國外分布: 國外分布於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流域、朝鮮、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寮國、越南、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亞種diffusus分布於中國東半部包括海南島及台灣。地區性常見,高可至海拔1600米。

形態描述

雄鳥頭和上下體羽大都金黃色。下背稍沾綠色、呈綠黃色,腰和尾上覆羽檸檬黃色。額基、眼先黑色並穿過眼經耳羽向後枕延伸,兩側在後枕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的黑色寬頻,尤以枕部較寬。兩翅黑色,翅上大覆羽外翈和羽端黃色,內翈大都黑色,小翼羽黑色,初級覆羽黑色,羽端黃色,其餘翅上覆羽外翈金黃色,內翈黑色。初級飛羽黑色,除第一枚初級飛羽外,其餘初級飛羽外翈均具黃白色或黃色羽緣和尖端,次級飛羽黑色,外翈具寬的黃色羽緣,三級飛羽外翈幾全為黃色。尾黑色,除中央一對尾羽外,其餘尾羽均具寬闊的黃色端斑,且愈向外側尾羽黃色端斑愈大。 雌鳥和雄鳥羽色大致相近,但色彩不及雄鳥鮮亮,羽色較暗淡,背面較綠、呈黃綠色。 幼鳥與雌鳥相似,上體黃綠色,下體淡綠黃色,下胸、腹中央黃白色,整個下體均具黑色羽乾紋。

黑枕黃鸝黑枕黃鸝

鑑別:外形大小和金黃鸝相似,體長23-27cm。通體金黃色,兩翅和尾黑色。頭枕部有一寬闊的黑色帶斑,並向兩側延伸和黑色貫眼紋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的黑帶,在金黃色的頭部甚為醒目。相似種金黃鸝枕部不為黑色,黑色貫眼紋亦不延伸到枕部,二者分布區亦不同,野外不會混淆。

生活習性

(圖)黑枕黃鸝黑枕黃鸝

·遷徙: 黑枕黃鸝在我國主要為夏候鳥,部分為留鳥。通常每年4-5月遷來我國北方繁殖,9-10月南遷。
·生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天然次生闊葉林、混交林,也出入於農田、原野、村寨附近和城市公園的樹上,尤其喜歡天然棟樹林和楊木林。
·食性: 主要食物有鞘翅目、鱗翅目、尺蠖蛾科幼蟲、螽斯科、蝗科、夜蛾科幼蟲、枯葉蛾科幼蟲、斑蛾科幼蟲、蝶類幼蟲、毛蟲蟋蟀螳螂等昆蟲,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呈3-5隻的鬆散群。主要在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活動,很少下到地面。繁殖期間喜歡隱藏在樹冠層枝葉叢中鳴叫,鳴聲清脆婉轉,富有彈音,並且能變換腔調和模仿其他鳥的鳴叫,清晨鳴叫最為頻繁,有時邊飛邊鳴,飛行呈波浪式。棲於開闊林、人工林、園林、村莊及紅樹林。成對或以家族為群活動。常留在樹上但有時下至低處捕食昆蟲。飛行呈波狀,振翼幅度大,緩慢而有力。

物種繁殖

(圖)黑枕黃鸝黑枕黃鸝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在闊葉林內高大喬木上。營巢前雌雄黑枕黃鸝一前一後也在樹叢間飛翔,尋找營巢地點。當巢位選定後,分別站在巢區內不同的樹上對鳴,有時亦同時起飛在空中飛翔,或同棲於一處。此時若有別的黃鸝侵入,立即飛起攻擊,直到將對方趕出巢區為止,領域性甚強。5月中下旬開始營巢,巢多置於闊葉樹水平枝末端枝權處,呈吊籃狀,主要由枯草、樹皮纖維、麻等材料構成。巢距地高3-8m。巢的大小為外徑(9-13)cm ×(13-16)cm,內徑(7-10)cm ×(10-11)cm,高9-13cm,深7-9cm。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多為4枚,偶爾有少至3枚和多至5枚的。卵粉紅色,其上被有深淺兩層、大小不等的紅褐色或灰紫褐色斑點或條形斑紋。卵呈橢圓形,大小為21.5-22.5mm×27.5-33.0mm,平均20.1mm×33.5mm,重6.6-7.5g,平均6.6g。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5±1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的雛鳥全身肉紅色,除頭和腰部有少許絨羽外,其他赤裸無羽。雌雄親鳥共同育雛,7天左右雛鳥才睜眼,16天左右離巢,離巢後的最初幾天親鳥仍給餵食。

飼養護理

黃鸝屬軟食鳥,剛捕獲的野生黃鸝,常會因膽怯而拒食漸漸體力衰竭而死亡,因此開始要進行人工填餵。以長2厘米、寬1.5厘米外裹點頦粉的瘦豬肉或牛、羊肉條填喂,每天4次。注意不要掰傷鳥嘴。同時,在食罐內放入粥狀點頦粉,表面撒上一些黃粉幼蟲,誘其啄食,並且不放水罐,促使黃鸝飲食罐中表層的水、利於“換食”。隨著黃鵬自己取食情況,逐漸減少人工填食次數,一般7—10天即可達到完全自己取食。

在黃鸝“換食”期間,籠內宜暗,可用畫眉的板籠或用其它用籠罩套起的鳥籠。初期儘量保持安靜,除填食外不要輕易窺探或驚動,待能自取食後,再逐漸打開籠罩。

黑枕黃鸝黑枕黃鸝

野生的黑枕黃鸝繁殖期為5-8月,巢築在近樹梢的水平枝上,呈吊籃狀,以麻絲、碎紙、棉絮、草莖等編成。每窩產卵2-4枚,粉紅色,帶有紫紅色的斑點。孵化工作完全由雌鳥擔任,孵化期14-16天;育雛活動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擔任,雛鳥的食物全部是昆蟲,初期以蛾類的幼蟲為主,中期及末期則輔以蛾類和小型的蟬類等。

哺育期約為16天,雛鳥離巢後的最初1、2天仍由親鳥哺食。幼雛出巢後不久,約在八月下旬就開始南返。

種群保護

黑枕黃鸝在中國分布範圍較金黃鸝廣,種群數量亦較金黃鸝豐富,夏季在低山和平原地區的樹林中常常可聽見其鳴叫。是一種很有益的鳥類,不僅嗜吃昆蟲,在植物保護中意義很大,而且由於它羽色艷麗,鳴聲婉轉,常被捕捉作為籠養觀賞鳥,應注意保護。

動物分類導航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
寵物鳥類珊瑚昆蟲
兩棲動物雜交動物爬行動物節肢動物
哺乳動物水生動物十足目動物珍稀瀕危動物

觀賞鳥大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